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大众财经新媒体

大众财经新媒体

发布时间:2021-03-10 17:07:56

1、新闻传播途径和方法有哪些,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希望详细点。

包括:

1、传统媒体包括了:广播电视、报社杂志、新闻发布会、自发媒体(小报、传单)、营销策划等。

2、新媒体:分为一代新媒体:网站(新闻类)、社交网络(人人,开心)、论坛、邮件列表、自有网站门户(公司或单位官方网站);二代新媒体:博客、微博、微信、IM软件、视频网站等自媒体渠道。

3、新媒体传播是利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介质进行传播,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网络新闻传播:

1、公关公司传播。公关公司的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网络媒体资源优势,二是撰稿优势。通过公关公司的操作,能够比较好地提炼新新闻事件的“亮点”,同时针对新闻事件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网络媒体进行传播,从而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

2、新华美通传播。新华美通是美国企业新闻通讯公司(美通社)和新华财经在亚洲地区的合作项目,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为企业和机构提供全球文本、图片和多媒体新闻稿发布服务的机构。在国内,有来自3000多家媒体的9000多名记者和编辑注册华美通发布的企业新闻稿,其中门户、行业和新闻类网站达到300多家。

3、转载传播。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网络媒体转载纸介媒体上发布的新闻,即所谓的“二次传播”,另一种是网络媒体之间的转载。通过转载这种方式,也可以放大新闻传播效应。

4、搜索传播。据资料显示,全球约有76%的浏览者在互联网上通过搜索引擎或其门户网站查询相关信息,因此若企业或机构发布的新闻 被搜索引擎收录,并出现在搜索结果页面的前几面,就很容易引起目标群体的关注,从面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



(1)大众财经新媒体扩展资料:

新闻传播条件: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投稿cnqikan @ vip.sohu.com。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2、关于新媒体方向,求教

“这个时代并不是报纸死了,而是那个纸死了,那个载体死了,但换个平台或方式传播,依然有生命力。对媒体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
代。”在纸媒人心惶惶的情况下,他为何会下此判断?近日,NewMedia联盟发起人袁国宝,受蓝媒汇邀请,在媒体特训营上结合其经典实战案列,就新媒体
的发展趋势做了独家分享。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社交媒体比例最高的国家,平均每人每天有5.8小时的时间上网。在以前,大众得知信息来源于电视、报纸、杂
志和广播,而今天大众更多的是通过微博、微信、QQ、论坛等社交软件获得信息。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2.6亿,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
达到5.49亿。微博、微信成为碎片时间的最佳运用工具。

今天来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内容、形式、社交,而且是强关系社交,比如说微信、微博,可以转发,可以零距离接触到明星等各种
人。过去,大众媒体独大,舆论是它们说了算。现在,许多微小的声音,被迅速串连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大众媒体的影响力慢慢在下降,而新媒体的影响力在不断
地加深,这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特征特别简单——叫颠覆性,也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新的思路、规则来颠覆之前的玩法。当每一个个体都具有传播能力时,传
统的媒体结构就开始瓦解,消费者得知讯息的管道也不再大幅度地依赖大众媒体,“自媒体”年代诞生。所以这是一个普通人可以创造奇迹的时代,也是消费者获得
主权的时代,所以也是大家尤其是媒体人机会最多的时代 。

下面是袁国宝理解的新媒体的五大发展趋势,

分享给大家:

▎趋势一,碎片化。

碎片化不是媒体的特征,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媒体的碎片化其实给很多自媒体带来了机遇。我认为它的出路就是专业、精细、特色加个性。

▎趋势二,全媒体时代。

大家会发现其实不存在谁死谁活的问题,就相当于广播没有颠覆报纸,电视也没有颠覆广播。所有的媒体未来就只有一种形态,就是社会化
媒体,即我在NewMedia联盟定义的全媒体时代。比如说提到人民日报,原来就是一张报纸,但今天的人民日报是什么?它是一份报纸,是一个微博,一个微
信,是一个全媒体平台,这构成了人民日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立体的全面化的影响力。

▎趋势三,垂直细分受众。

大而全的公司是没有前途的,小而美才有前途。比如说中华英才网不行了,拉勾网行了。很多猎头公司甚至都上市了,这就叫垂直细分。所
以,这个时代真正的标志应该是从消费、心理、行为这几个角度去细分受众,发现受众真正的特征。这也是新媒体非常难得的一个机会,可以直接和消费者接触。

我认为中国的门户或者这种传统的大众媒体,会朝着真正垂直化或者是生活解决方案发展,也就是功能化的角度会呈现。现在传统媒体都在拼命地做自媒体或者新媒体,之所以他们做得不太好,并不是因为他们做不好,只是他们思维上还没有真正解放。

但是,我到今天始终坚持认为传统媒体人是最优秀的人才。传统媒体的人如果真正解放思想去做自媒体,一定会比别的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会有更大的优势。比如说他的文字功底、他的视野、他的人脉、他在社会上的这种灵活度都非常强。

▎趋势四,媒体出现并购潮。

虽然中国的媒体管制比较严,但是在财经领域已经出现阿里巴巴在并购很多传统的媒体,然后会发现蓝鲸财经记者联盟在拿到五千万的风投
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去招募二百个一线的传统的记者。所以我的理解,是说这个时代并不是报纸死了,而是那个纸死了,那个载体死了,但换个平台或方式传
播,依然有生命力。

▎趋势五,价值扩张。

什么叫价值扩张,就是媒体也要自媒体化,你会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你会输出你的价值观,输出你的平台,输出你个人的影响力,媒体也会出现拟人化。有这种个性化的标签,媒体才能走得更远,而不能像传统的那样,把几家媒体合并通过行政手段做到更大,那是没用的。

3、大家对新媒体这个行业有什么见解没

=
今天来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内容、形式、社交,而且是强关系社交,比如说微信、微博,可以转发,可以零距离接触到明星等各种人。过去,大众媒体独大,舆论是它们说了算。现在,许多微小的声音,被迅速串连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大众媒体的影响力慢慢在下降,而新媒体的影响力在不断地加深,这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特别简单——叫颠覆性,也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新的思路、规则来颠覆之前的玩法。当每一个个体都具有传播能力时,传统的媒体结构就开始瓦解,消费者得知讯息的管道也不再大幅度地依赖大众媒体,“自媒体”年代诞生。所以这是一个普通人可以创造奇迹的时代,也是消费者获得主权的时代,所以也是大家尤其是媒体人机会最多的时代 。;下面总结了几个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趋势一,碎片化.碎片化不是媒体的特征,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媒体的碎片化其实给很多自媒体带来了机遇。我认为它的出路就是专业、精细、特色加个性。

趋势二,全媒体时代;大家会发现其实不存在谁死谁活的问题,就相当于广播没有颠覆报纸,电视也没有颠覆广播。所有的媒体未来就只有一种形态,就是社会化媒体,即我在NewMedia联盟定义的全媒体时代。比如说提到人民日报,原来就是一张报纸,但今天的人民日报是什么?它是一份报纸,是一个微博,一个微信,是一个全媒体平台,这构成了人民日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立体的全面化的影响力。

趋势三,垂直细分受众;大而全的公司是没有前途的,小而美才有前途。比如说中华英才网不行了,拉勾网行了。很多猎头公司甚至都上市了,这就叫垂直细分。所以,这个时代真正的标志应该是从消费、心理、行为这几个角度去细分受众,发现受众真正的特征。这也是新媒体非常难得的一个机会,可以直接和消费者接触。我认为中国的门户或者这种传统的大众媒体,会朝着真正垂直化或者是生活解决方案发展,也就是功能化的角度会呈现。现在传统媒体都在拼命地做自媒体或者新媒体,之所以他们做得不太好,并不是因为他们做不好,只是他们思维上还没有真正解放。但是,我到今天始终坚持认为传统媒体人是最优秀的人才。传统媒体的人如果真正解放思想去做自媒体,一定会比别的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会有更大的优势。比如说他的文字功底、他的视野、他的人脉、他在社会上的这种灵活度都非常强。

趋势四,媒体出现并购潮;虽然中国的媒体管制比较严,但是在财经领域已经出现阿里巴巴在并购很多传统的媒体,然后会发现蓝鲸财经记者联盟在拿到五千万的风投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去招募二百个一线的传统的记者。所以我的理解,是说这个时代并不是报纸死了,而是那个纸死了,那个载体死了,但换个平台或方式传播,依然有生命力。

趋势五,价值扩张;什么叫价值扩张,就是媒体也要自媒体化,你会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你会输出你的价值观,输出你的平台,输出你个人的影响力,媒体也会出现拟人化。有这种个性化的标签,媒体才能走得更远,而不能像传统的那样,把几家媒体合通过行政手段做到更那是没用的。

4、网络新媒体考研都有哪些学校

2016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学排名:

全国共有33所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院校参与排名,其中排名前三的大学分别是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以下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学排名榜单:

1、中国传媒大学 ;

2、暨南大学;

3、深圳大学;

4、南京师范大学;

5、上海外国语大学;

6、安徵大学;

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湖南师范大学;

9、云南大学;

10、陕西师范大学;

11、辽宁大学;

12、广州大学;

13、四川师范大学;

14、广西师范大学;

15、重庆师范大学;

16、重庆工商大学;

17、安徵师范大学;

18、浙江传媒学院;

19、中原工学院;

20、北京联合大学。

(4)大众财经新媒体扩展资料:

主要课程:新媒体技术导论、新媒体概论、视听语言、数字摄像、多媒体信息编辑、数字视频编辑、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字摄影、新媒体信息策划、手机媒体研究、网络传播、大众传播、传播心理学、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中外新闻史等。

网络新媒体专业:致力于培养能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能熟练运用网络与新媒体进行信息采写、策划、传播,兼具新媒体组织运营和管理能力,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进取的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

网络新媒体专业的学制与学位:

1.标准学制:四年

2.弹性学制:三——八年(根据所获学分确定修业年限)

3.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5、凤凰网被大众熟知,属于哪个级别的媒体?

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媒体是很重要的一种工具,它起到了传播和连接的作用,像一座桥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凤凰新媒体作为网络新媒体的一家公司,是凤凰网、手机凤凰网和凤凰视频三大平台的融合,是互联网、无线通信、电视网三网的综合体,为华人提供无缝连接的内容和服务。

凤凰网自创办以来,其用户数和浏览量一直步步高涨,受欢迎度也是节节高升,其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用户也整体素质也是排列靠前,这些都源于其奉行的宗旨和提供内容的精准度以及表达出来的核心价值。

作为凤凰新媒体下的一个包括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综合性较高的网站,凤凰网提供的信息覆盖国际、国内的各个领域,拥有众多频道,如资讯、财经、娱乐、时尚、科技、汽车、房产、历史、体育、彩票等,力求打造资深、影响力大、高端服务的网站。凤凰网站还拓展许多分站,如安徽、青岛、济南、江苏、广州等频道。

从1998年6月诞生至今,凤凰网无数次获得众多媒体平台、网站、传媒中心等给予的荣誉,也举办过数不胜数的盛典和发布会。虽然在发展途中遇到很多挫折,如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责令整改其有关不良信息等,但其强大的整容马上就扭亏为盈,继续向前发展。

 所以,虽然凤凰网没有正式被归类为哪个级别的媒体,单从起提供的内容和服务来看,其可以称之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介于国家级和省级之间的中级网站。

6、如何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产品

 一、内容为王:一种妨碍媒体转型的思维定式
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一直是传统媒体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维系其平台价值的重要保障。在互联网充分发育之前,内容为王的确是传统媒体的制胜法则,帮助许多媒体开拓了市场、创造了价值,高品质的传统媒体也因此享受了一段时间不短的繁荣与增长。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与传统媒体有关的一切。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演进,传统媒体一直在新的信息传播格局中不断调整自身的定位,但内容为王作为传统媒体的信条,几乎没有得到过根本的撼动。许多人相信,即使是在移动互联时代,有价值的内容依然是稀缺资源,能持续为媒体带来收益。然而,这一信条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传统媒体的内容的市场价值在不断贬值。而且,回过头来看,内容为王的思维定式也是阻碍传统媒体成功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论坛、博客的兴起,网媒开始成为事实上的主流媒体,对社会现实的影响日益凸显,一些人因此走红了,一些人因此倒下了,一些突发事件和社会冲突因此得到了迅速处理。不过,与社会的普遍认知相反,在当时的许多传统媒体内部弥漫的却是这样一种声音:即使网上炒得再热闹,最终必须有传统媒体的介入才能推动问题的解决,成为社会的主流议题。此时,传统媒体人对内容为王,对自己的议题设置能力仍然有着充分的自信。
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短时间内获得爆炸式发展的微博、微信及自媒体,再一次吞噬了传统媒体作为内容源的地盘。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类组织、企业家、明星纷纷通过自媒体发布消息,政策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公布,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信息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互联网上分享、传递,此时,不愿放弃内容为王的传统媒体人再一次对其信条做出修正,称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唯有摒弃简单的动态信息报道、强化深度报道和言论建设才有出路。从积极角度看,这是传统媒体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又一次积极调整;但从历史角度观察,我们也可以将之视为一种退守。但是,这样的退守守得住传统媒体的据点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当绝大部分人的阅读平台转移到移动互联网,当更多的机构、组织和个人,包括传统媒体自身,开始在新媒体平台上生产和发布类似的高品质深度报道和言论产品后,传统媒体所谓的内容为王就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尴尬。
注重内容建设、把内容视为圭臬,即使在当下也是正确的。但是,在一个传播环境发生根本变革的新形势下,固守内容为王,以为传统媒体只要生产出优质的内容就可以独步市场,而不去面对受众阅读习惯改变、阅读平台逐渐转移、新闻分发渠道变得日益重要等现实挑战,一味沉浸在内容优势的幻象之中,只会贻误传统媒体变革发展的契机。

二、互联网思维与媒体融合转型的三个着力点
对于传统媒体人来说,用互联网思维替代内容为王的信条,是一次观念上的革命,它意味着传统媒体人走出内容为王的幻象,用互联网思维回望过往的转型探索之路,重新审视这些年来传统媒体生产的内容、提供的服务、构建的平台与赢利模式。
结合传统媒体转型探索的时代课题,笔者以为,互联网思维至少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
平台思维。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总是善于并着力打造一个链接各方的开放、共享、共赢的平台。对于欲寻求转型的传统媒体来说,平台既是内容的发布场所,也是受众参与新闻生产、获取各种服务的场所,更是传统媒体藉以聚集用户、获取流量并最终获得收益的必需载体。其实,每家传统媒体本身即是一个平台,只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个平台在萎缩,其价值在贬损。因应移动互联时代的需要,传统媒体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网上新平台,形成自己的网络入口。
免费思维。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通过免费的方式提供产品和服务,藉此提升用户体验,积聚用户数量,并培养和建立起用户行为的路径依赖。抱持内容为王信条的传统媒体,此前都希望通过售卖内容来获取收益,国内媒体孜孜以求的以合理价格出售自己的内容使用权以及国际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等尝试的付费墙模式,都属于此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尝试最终很可能不会取得成功,因为它们从根本上是背离互联网精神的,或者说这些策略根本没有互联网化,即使短时间内取得了一些收益,但终究会被免费的互联网模式所颠覆。
用户思维。在移动互联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产品,只有找到了用户的痛点,满足了用户的普遍需求,为用户创造了价值,才会被用户所认可。所以,成功的互联网企业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媒体,必须改变那种大一统的单向传播格局,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为其定制符合其需要的信息产品,而不能像以前一样,不管别人需不需要,硬是塞给对方一堆有用或无用的东西。此外,传播的路径也不能是单向的,而应该在互动中获得用户对产品的反馈,并及时调整、完善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产品思维。产品思维要求企业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产品。生产极致的产品,不仅有利于留住已有用户,还可以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吸引新的用户,因为好的产品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社交时代,是会说话、能够自传播起来的。对于传统媒体人而言,具备产品思维至关重要。我们之前习惯于为所有用户提供同样品类、规格和品质的信息,而非满足不同人群个性化需要的产品化信息,难以在用户中形成稳定的消费。传统媒体要实现转型,首先加强对独特的信息产品的研发,这样才能将所谓的内容优势转化成有商业模式的信息产品。
根据如上对互联网思维的几个认识,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笔者以为,传统媒体要打造新媒体产品,应着重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打造属于自己的传播平台。没有自己的平台,媒体就无法建立影响力,无法聚集用户和流量,当然就更谈不上将用户和流量变现,重新思考平台建设,是传统媒体的当务之急。在移动互联时代,新的平台最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平台逐渐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为适应这一变化趋势,传统媒体应该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建立移动互联平台之上。继续把资金和资源投入桌面互联网上,可能不会产生太多收益。当然,平台建设也要量力而行。在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力量开发新平台的情况下,利用微博、微信等公共技术平台,或者利用公共平台开放的接口进行再开发,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第二,从用户需求甚至商业模式出发进行产品的内容定位。在桌面互联网时代,新闻门户网站是有价值的。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网络门户赢者通吃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其商业模式也在面临挑战。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在建立的新的传播平台上最适宜运行本地化的重度垂直化社交产品。一方面,这类产品更容易满足人们对于某一方面信息和服务的深度需求,有利于增强用户粘性;另一方面,重度垂直化社交产品的目标用户清晰,有利于开展线上线下的服务活动,吸纳与产品属同一领域的广告投入,兑现产品的商业模式。
第三,创新新媒体产品的商业模式。虽然有论者认为,当用户和流量达到一定量级,就会引起质变,但是,除了广告之外,如果没有预留平台接口,用户和流量不会自动转化成商业价值。传统媒体在研发产品之初,就要对其商业模式有清晰的设计,甚至如前所述,可以根据商业模式的要求,倒推产品的内容定位。广告、线下活动,O2O(线上线下的物品和服务销售),都是可以考虑的商业模式。

三、向编辑部变革要未来
这些年来,传统媒体在推进融合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但都收效不大,除了喻国明教授所言的整体应对策略失误之外,也与固有的编辑部架构、运行模式和考评机制不能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需要有关。对传统的编辑部进行重构、对沿袭多年的编辑部运行和考评机制进行完善和变革,已是摆在媒体人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以为,要实现融合发展的目标,打造出在移动互联时代有商业价值的新媒体产品,传统媒体至少应该在如下四个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第一,围绕产品核心构建各个作业单元。
在以前,传统媒体往往是按照地域和专业来架构编辑部的。比如,报社通常将编辑部分成要闻部、本市新闻部、国内新闻部、国际新闻部、财经新闻部、文化体育新闻部,许多都市报还有副刊和专刊编辑部。为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许多报社还在常规的编辑部设置之外,组建了新媒体部门。这样的部门划分,可能符合传统的新闻采集和传播要求,但是,它并不符合新媒体环境下对作为产品的信息的生产要求。一方面,这样的划分过粗,不符合生产重度垂直化细分新闻产品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这样的结构之下,新、旧媒体部门实际上是完全割裂的,传统的编辑部门仍是老大,而新媒体、新技术部门不过是传统报业生产的附庸,是不可能发挥出重要作用的。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时代打造新媒体产品,应该围绕产品核心重构编辑部的部门设置,并且应该让从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人员完全融合在一起。
第二,推行编辑主导制,强化“新闻中枢”的主导作用。
推行编辑主导制,实际上就是产品经理负责制。在传统报社的运行模式中,有的因为记者力量较强,因而实行记者主导制。记者往往能够独立发现线索和选题,并控制着报道的方向和进程,而编辑常常是在后方做整合、组版的工作;有的则是编辑力量较强,因而实行编辑主导制,由编辑来决定选题、指挥记者、控制报道方向和最终的版面呈现。在互联网没有充分发展的时代,编辑主导制和记者主导制都有其合理性和益处,一家媒体是选择编辑主导制还是记者主导制,主要视各家媒体的编辑、记者力量强弱对比而定。但在移动互联时代追求及时、互动、整合传播的新形势下,强化编辑组的新闻中枢作用、实行编辑主导制,应该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因为此种运行机制,最有利于根据新闻的进展、受众的反馈和互动,对传播内容和策略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而记者为主导的运行机制,根本无法满足及时、互动、整合传播的新要求。
第三,简化生产流程,优化授权规定。
在传统报社的内容生产体系中,新闻的采写、编辑、审核、发布等都有着严格的程序限制和授权规定,这也是传统媒体报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一个重要保障。但是,如果把这种有着严格程序限制和授权规定的生产流程引入新媒体产品的生产制作中,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因为这种流程根本无法因应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对生产流程进行适度简化,对授权规定进行适当调整,并保障关键环节的人员配置,以避免因为流程和授权改变而出现问题或纰漏。
第四,引入外部评价,实行结果考核制。
在传统的编辑部中,对编辑、记者的考核由数量和质量两个因素决定。对于记者来说,数量指的是见诸报端的稿件数量;对于编辑而言,数量则是编辑的版面数量。至于质量标准,则主要取决于报纸内部的质量监控部门的判断和评价。在实际的执行中,容易出现考核指标过于偏重数量、质量考评等主观性过强的问题,而对媒体的影响力和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外部评价指标往往没有纳入进来。传统媒体要实现转型,必须重视受众或用户对内容产品的反馈,特别是要把作品的阅读量、转载率等客观传播指标纳入进来,并以此作为决定员工薪酬和绩效的重要标尺之一。

7、大众传播通论课论文需要:各种传播媒介间的相互关系?

应对新媒体挑战 帕夫利克为传统媒体开“药方”
笪莉萍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5690568.html
随着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传统的大众传媒因此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传统媒体该如何“突围”?昨日,正在参加“2007全球传播论坛”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约翰·帕夫利克(JohnPavlik)教授认为,传统媒体应该打破传统,通过互动的方式将读者、观众抓回来。

帕夫利克认为,在网络电子环境中,传统的新闻报道发生了根本变化,一种内容更加动态化、个性化,传播方式更为广泛,受众参与也更强的新的“全景化报道”的新闻形式正在出现。帕夫利克确信“全景化报道”的过程中,新技术将为更好的进行新闻报道提供可能,也将提升媒介的公信力。但同时,传统的记者的报道、报道方式还有管理者的经营模式也都面临挑战,他们不得不适应日益网络化的世界。

“传统媒体要想适应是很难的,”帕夫利克昨日表示,不过他还是给传统媒体开出了简短的“药方”。

传统媒体不仅要寻求与新媒体的合作,还要在工作方式、企业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帕夫利克鼓励传统媒体投入资金进行新媒体的相关研究,并与新媒体之间寻找合作的方式;还可通过与大学、研究机构合作,将研究与产业结合在一起。事实上,目前国内大多数传统媒体已经表现了与新媒体合作的苗头,不少电视、报纸都有过与网络合作的经验,但双方还只是表面的合作,并没有真正融合。

“互动非常重要,”帕夫利克表示,一方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要真正形成互动,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还应通过各种方式,通过与读者、观众的互动将受众抓回来。

刘为民:传统报业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19:03 新浪财经
2006年8月3日-5日,由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在北京召开。新浪网作为年会合作指定媒体全程图文直播此次会议,以下为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刘为民演讲:

刘为民:尊敬的石署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来宾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统报业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首先我们讲什么是新媒体?应对新媒体竞争和挑战,首要的是弄清楚新媒体的定义和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沉着应对,对于新媒体我想应该从不同的层面来定义和认识。

其次,从传统技术上来看,新媒体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电信网络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体形态,它包括使用有线与无线通道的传送方式,比如互联网、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电子报纸等等,其次,从信息的呈现方式看,新媒体的信息,主要是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的,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进行跨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进一步看这种信息呈现还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等特征。

第三从受众接受方式看,这类题材的信息,具有快捷、方便、深化兼备等优势,受众接收新媒体信息,大多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制约,受众可以随时通过新媒体在电子信息覆盖的地方接收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

四,纸媒体的优势是其他媒体不能代替的。虽然纸质媒体的介质优势是不能被代替的。

首先谈媒体的分类及其价值。对媒体的分类有这么几种,人们通常是按照媒体产生的顺序,依次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叫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媒体。这是一种分类。

第二种分类,以载体或介质不同,又分为平面媒体,电子媒体还有户外媒体等等。

第三以互联网的出现为标志,又划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接下来还有一种对媒体的分类,就是以信息的发布周期来划分,这个是我的一个看法,由于报纸的发布具有一定的周期,一般是以24小时为时间段,因此我把它这种媒体称之为周期性媒体,以此而论除了地域媒体报纸以外,其他的四种媒体,我们说的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等都是可以24小时不间断及时的发布信息而且互动性非常强,因此可以讲这类媒体划分为及时性的媒体,按照这种以信息发布周期来划分,我们就会引入一个全新概念,就是说,我们报纸如果说要害怕新媒体的话,应该是电视和其他广播更害怕新媒体。

二纸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和劣势。纸媒体的优势是传统报业在信息上的条例性和选择性内容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和信息的原创性等方面的优势,是新媒体难以复制和克隆的。它的劣势是缺乏信息的即时性,交流互动性。

第五个观点,传统报业可以弥补自己的劣势。传统报业的及时性和时效性劣势不是绝对的,可以报纸的仿真版,电子版不断更新来弥补,其次弥补信息呈现方式的劣势,报纸呈现信息主要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显得比较平面化,单一化,缺乏层次,事实上近来一些报纸在追求作为内容提供商角色的同时,大多采用一种内容多种出口的方式,进行内容经营。

第三是弥补互动性的劣势,报纸本身通过编读可以实现一部分的互动可能性。

最后是信息不那么海量的问题,这个问题人们说信息海量,海量并不是一种优势,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处于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是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浪花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恰恰纸媒体报业的优势。

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新媒体,迎接数字报业崭新的未来。谢谢大家!

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挑战互动是“药方”

http://www.cjr.com.cn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07年05月01日

随着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传统的大众传媒因此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传统媒体该如何“突围”?昨日,正在参加“2007全球传播论坛”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约翰·帕夫利克(JohnPavlik)教授认为,传统媒体应该打破传统,通过互动的方式将读者、观众抓回来。

帕夫利克认为,在网络电子环境中,传统的新闻报道发生了根本变化,一种内容更加动态化、个性化,传播方式更为广泛,受众参与也更强的新的“全景化报道”的新闻形式正在出现。帕夫利克确信“全景化报道”的过程中,新技术将为更好的进行新闻报道提供可能,也将提升媒介的公信力。但同时,传统的记者的报道、报道方式还有管理者的经营模式也都面临挑战,他们不得不适应日益网络化的世界。

“传统媒体要想适应是很难的,”帕夫利克昨日表示,不过他还是给传统媒体开出了简短的“药方”。

传统媒体不仅要寻求与新媒体的合作,还要在工作方式、企业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帕夫利克鼓励传统媒体投入资金进行新媒体的相关研究,并与新媒体之间寻找合作的方式;还可通过与大学、研究机构合作,将研究与产业结合在一起。事实上,目前国内大多数传统媒体已经表现了与新媒体合作的苗头,不少电视、报纸都有过与网络合作的经验,但双方还只是表面的合作,并没有真正融合。

“互动非常重要,”帕夫利克表示,一方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要真正形成互动,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还应通过各种方式,通过与读者、观众的互动将受众抓回来。

大众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是纸质媒体的战略选择

http://www.cjr.com.cn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07年04月18日

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今,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这样一个“不懂得上网就是文盲”的时代,作为传统新闻学上所说的大众媒体之一的报纸,也不能落后于时代的脚步。

纸质媒体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融合,不是面对新媒体冲击的被动应付,而是对新技术、新传播手段的主动运用,是从报纸长远发展考虑所做的一种战略选择。在这样的战略选择下,“报网联动”就是报纸对自身资源进行优化重组的开端。什么是报网联动

1.报纸电子版:简单的资料库面对互联网这一新兴传播技术,报纸的第一反应就是开设报纸的电子版,将报纸刊登的内容简单贴到网站上。

显然,这种方式只是简单机械地对新技术的运用,报纸的读者没必要再到网上去看一遍同样的内容,而网民也更喜欢浏览各大门户网站对所有大众媒体新闻的摘编。因此,报纸的电子版充其量只是一个资料库,甚至是为商业门户网站省去了将报纸内容录入网络的麻烦,对报纸的发展没有太大的意义,也称不上报网联动。

2.报纸自办门户网站:出力不讨好面对互联网的竞争,也有不少媒体选择尝试干脆自办门户网站,以本报新闻资源为主,成立专门机构,欲与商业门户网站一争高下。

但是,自办门户网站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资金成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短期内却无法保证。尤其是面对已经运作多年的大型商业门户网站,根本无法形成优势,无法体现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

3.报网联动:报纸与网站的双赢到底什么是报网联动?它应该是一种报纸与新媒体的互相融合,是传统新闻采集制作者对新技术的主动运用。

报网联动,是报纸和网站都能提供各自的优势,搭建信源、与受众互动等共享平台,实现资源优化、联手行动,使彼此的核心竞争力都得到提高。而在这一过程中,报纸也要相应对自身采编模式创新和突破,实现报纸质的飞跃。

报网联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从报纸、到广播再到电视,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对传播界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今,互联网、手机等技术手段的普及和发展,必然会引起传媒资源的又一次整合。面对这样的变革,报纸如果不选择创新,就会被时代淘汰。

1.新媒体发展迅猛迅猛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报告同时显示,我国域名总数显著增加,其中,CN域名总数超过180万,与05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达到64.4%。上网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使用ADSL、CableMModem、专线等宽带上网的网民达到104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75.9%。新兴上网方式—手机上网也初具规模,达到1700万人。

而CNNIC《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中最夺目的数字莫过于对整个博客市场容量的描述。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1750万,其中活跃博客作者(平均每个月更新一次以上)接近770万,注册的博客空间数接近3400万,而博客读者则达到7500万以上,其中活跃博客读者高达5470万人。

与大众财经新媒体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