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增强四个意识

新媒体增强四个意识

发布时间:2021-03-13 10:57:42

1、新媒体背景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存在哪些问题

新媒体背景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忠于国家的信念面临挑战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公务员面临的问题和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由于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可以轻易地获取各类信息,但是一些公务员无法正确分辨互联网上的信息是否正确,甚至有可能受到负面信息和对我国不利信息的影响,误解了解放思想的精神实质,失去判断力,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主张自由主义,挑战马克思主义的底线,主张“国际化”,企图使人们服从所谓的“国际标准”,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和巨大的伤害。究其原因,是部分公务员的价值观开始失衡。在新媒体背景下,公务员将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许多矛盾开始逐渐凸显。一些公务员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只是浅显的了解,并没有真正理解。甚至有人用西方的制度理论评价中国的制度,过度吹捧国外的“好”,因此很容易出现错误的主张和行为。
(二)服务人民的信念面临挑战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其职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由于无纸化办公及信息化办公的发展,部分公务员不需要与群众面对面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其服务意识比起过去有所懈怠,没有认识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权力观念发生了转变,导致为民服务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脱离群众,官场充斥,漠视群众利益。部分公务员的为民意识淡化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思想上遵循保守主义,遇到困难首先选择逃避和推卸责任。二是工作上追求形式主义,只追求把事情做对,不追求把事情做好。三是生活上产生拜金主义。在行政工作中,一些公务员把理论当作教条,奉行教条主义,固守旧观念,封闭僵化,忽视实际情况。狭隘的思想直接导致了不良的工作作风和行政伦理失范。在新媒体背景下,人的行为都会被网络放大,因此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坚持以人为本,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更应该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依法办事的信念面临挑战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关键,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是依法办事,这也是全面推进法治的需要。公务员依法办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腐败,有助于公务员了解从严治党的精神和相关要求,规范自身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些公务员学习行为表面化的直接结果是使用不合格。学习法律的目的是运用法律,更好地依法办事。然而,一些公务员的执法行为却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此外,没有专门的法律顾问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更容易造成使用法律的不规范。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学习法律的运用与监督可以有效地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但也存在监督机制不完善、一些决策失误不能及时制止等问题。
三、新媒体背景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新媒体背景下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制定适合本部门特点的职业道德。目前,在我国公务员录用笔试和面试考试中,笔试的评价大多集中在记忆知识上,面试又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无法真正反映出被考核人的道德素质。此外,部分地区公务员考核仍采用传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领导确认程序,存在考核内容和标准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一般来说,这样的考核结果无法说明录取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水平高低。因此,有必要探索建立适合本地区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尝试制定能够真实反映被考核人道德素质的考核办法。
(二)强化新媒体背景下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机制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机制是实现解决公务员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强化教育机制可以提高公务员的道德素质,促进其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加强公务员的宗旨教育、廉洁教育和法制教育可以提高公务员道德义务意识,引导各级公务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职业观和公平利益观,可从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服从”进行。公务员职业道德定期培训活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的内容、职责和义务。要把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利用“学习强国”“中国大学慕课网”等网络平台中的优质资源,鼓励公务员自我学习,提高本领和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三)建立健全新媒体背景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奖惩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务员职业道德奖惩机制是落_新要求的有力保障。建立健全公务员职业道德奖惩机制是加强公务员自我约束、提高公务员公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新媒体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党领导的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对公务员职业道德奖惩问题采取明确态度,平等构筑公务员职业道德底线,明确新媒体背景下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建立新媒体背景下公务员的奖惩机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在执行过程中要遵循奖惩及时、措施得当的原则,不能过度执行,不能滥用制度。通过奖励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利用惩罚制度给予一定的反思和纠正的机会。通过奖惩相结合,促进其进步和发展。
来源:辽宁经济 (2020年06期)

2、新媒体下如何提高自我法治意识

一、法治社会的基本认识
法治社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建设内容被表述是2012年末,与人治社会相对而言的.学界尚无公认的界定,应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其一,制度层面的规则系统.包括国家正式的法律法规、社会自治规则及习惯等规则系统.法治社会之 “法”,在构成上是多元的,既包括正式规则,也包括自治性规范,还包括无形的规则.因此,其范畴有别于其他领域的法.其二,心理层面的认同.即社会群体和成员对规则的理念和精神上的认同,并自觉服从与践行的习惯.其三,秩序层面的运行.表现为社会各类组织、成员与国家各职能部门间形成自治与统治的分工协作,形成共治的秩序.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关系: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既相对独立又密切互构,而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核心力量(或主导力量).
从一体建设的三极来看法治的重点不同:法治国家强调权力控制;法治政府强调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法治社会强调人权保障、社会自治.
二、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自依法治国战略实施以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已有了一定基础,但法治社会建设仍是一个短板.法治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两大方面:
(一)法治精神的全面缺乏
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法治思维,滥用行政权、司法权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尤其是强势群体带头违法对法治精神的破坏极大;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信官不信法、信闹不信法”;全社会“敬法”氛围淡薄,钻法律空子、“法不责众”心态普遍.
(二)现行普法模式的落后和低效
实施普法已近30年,但从基层反映看,当前的普法模式仍旧偏向于单向的法律知识“灌输”,并且普遍存在着形式主义做法,严重影响普法的实效.
三、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路径
(一)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1.抓“大”和抓“小”并举,培养全民法治意识
首先,抓“大”,即注重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治思维、法治信仰的培养.这是全民守法的前提和关键.其次,抓“小”,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中小学课堂和教材.
在普法中要区分两个重点:对公民普法要以树立依法维权意识为重点;对公职人员普法应以严格依法为重点.
2.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针对以往普法的方法单一、形式主义问题)
首先,注重“参与度”与“互动性”.让公众参与法治各环节,在互动中放大宣传教育效应.其次,从宣传方式看,由单向灌输向“整合性”“创新性”方式转变.“整合性”即把普及法律知识与培育法治信仰、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重视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创新性”增强新媒体作用,以多元、灵活方式创新普法的形式和内容.
3.以刚性约束培育法治精神
除了宣传倡导,还须依靠刚性的约束机制和信息化手段.如通过公正宣判和以案说法等制度设计形成对全社会的威慑力和正向引导,培养全民守法意识.
(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依法治理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内在要求,法治化程度越高,社会治理越接近善治.
首先,在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各领域深化依法治理.旨在支持各类社会主体依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其次,发挥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依法治理不仅要依据法律法规,也要依靠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即硬法和软法并用.
再次,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以一个自然段的文字来阐述社会组织如何在法治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为使公民信法、守法,就须以好的服务使民众亲法.为此要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从服务层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首先,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为最大限度预防矛盾发生,要完善两个机制: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完善民主决策的法定程序机制.为了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创新和发扬“枫桥经验”.其次,充分发挥不同纠纷解决制度的优势.如发挥人民调解的民间性、成本低、方便快捷等特色;发挥仲裁的中立性、保密性和专业性特点.再次,建立完善各种纠纷解决制度的有机衔接、相互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和网络来强化纠纷解决的效果.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有丰厚的法治土壤,其中应蕴藏着全民知法、信法、用法、守法的养料,这就是我们要建设的法治社会.

3、如何运用新媒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形势下,必须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新媒体,趋利避害,化弊为利,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唱响网上主旋律,用正面声音占领新媒体舆论阵地。任何宣传思想阵地,正面的、主流的、科学的东西不去占领,反面的、非主流的、伪科学的东西就会占领。必须牢固树立新媒体“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阵地意识,充分发挥其覆盖面广、传播迅捷、参与程度高等优势,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流价值,在复杂的社会舆论中唱响社会主旋律,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舆论,用正面声音占领网上阵地。要借助各种网络媒体平台,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民主精神的传播,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凝聚力。要认真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在创新教育形式上多动脑筋,在强化引导效果上多下功夫。要推广应用手机报、微博、QQ群等媒介快速传递“正面声音”,把党和政府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关注民生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重要信息,直接送到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口袋”里,让国家繁荣、民族复兴、和谐社会成为大家的主流思想和自觉行动。针对网络中一些不负责任、恶意造谣以及不健康、反动的言论,要迅速鉴别并加以查封和堵截。要采取法律和政策手段,健全完善网络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监控,把不良信息堵在用户终端之外,最大限度地净化网络空间,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二是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搭建干群网上互动沟通交流平台。当前,社会上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强烈。部分当事人借助于网络平台,特别是微博平台进行“上访”,期待引起上级领导、媒体以及社会大众的关注。“上访不如上网”。网络已成为当前群众表达诉求和心声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化解民忧的“最短路径”。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积极开展网上心田建设,通过在网上与受众互动沟通交流和心理咨询,解决思想认识和心理问题,使酝酿中的负面情绪及时得以疏导。同时,通过建立完善领导信箱、QQ群、开设微博等,畅通基层诉求表达渠道、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注重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牢牢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网络舆情是公众通过互联网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新媒体下,网络舆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意见,已成为民意的“晴雨表”。在公共突发危机事件中,为避免网上鱼龙混杂的言论引发社会不稳定,要及时占领舆论的高地,掌握话语权,成为“意见领袖”,积极主动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要把关注网络舆情当作一种工作常态来坚持,把引导网络舆情作为一种能力来锻炼,前瞻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存在空间,及时搜索发现影响社会大局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注重舆情表象背后本质的分析研判,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处置引导能力。对于网上搬弄是非、恶意炒作的内容,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根源,控制事态的发展。通过各种媒介及时发布真实信息,正确引导和弱化负面信息,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始终占据舆论制高点。在开展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舆论引导时,要注意引导艺术,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准确把握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在新媒体时代,一个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与群众打交道的领导干部,不是称职的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必须要将懂网、上网、用网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来落实,主动加强新媒体的业务学习,全面研究和掌握新媒体技术,学会运用网言网语和网络交流技巧,在良性互动交流中把握舆情的主动权。
四是坚持“网上做与网下做”相结合,着力增强工作的实效性。网上“灌水”之处、“拍砖”之语,尽管理解上会有偏差,但大多是民生关注所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善于在网上发现问题并及时交流引导,在网下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实现网上与网下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具体问题,特别是一些敏感、热点、疑难和深层次问题,在网上是得不到彻底解决的,仍然离不开网下耐心细致的深入工作,进网络只是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领域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通过在网上一段时间的浏览和关注,可以归纳总结出一些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在网下采取座谈讨论、专题宣讲、解释说明等“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并对网上反映的实际问题积极给予答复解决,依靠解决实际问题来化解思想认识和心理上的疑惑。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通过人际交流和心理咨询开展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与解决心理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心理咨询帮助解决思想问题,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通过开通“网络民生直通车”,采取“实时问答、在线交流、线下服务”等方式,积极把握民生动向,针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贪污腐败等问题,在网上及时解释答复的同时,在网下积极协调给予妥善解决,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同。
总之,新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提高实效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4、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

一、从小做起,树立法律意识。
二、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公民。
三、观看法制宣传视频或者电视节目,增强法律意识。
四,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活动和志愿活动,亲身体验实践,增强法律意识。

5、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近年来,以互联网、移动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推动了传播方式、传播格局和舆论格局的深刻变革,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和信息渠道,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给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般来说,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刊、户外)而言的,不少人也称其为“第五媒体”。它是泛指利用数字信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如网络视频、聊天工具、微博、论坛、手机短信等。
新媒体所具有的互动性与便捷性、海量性与共享性、数字性与虚拟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点,让人们的交往变得更加简单容易,获得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快捷,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信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更广泛、更深入,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形势下,必须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新媒体,趋利避害,化弊为利,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唱响网上主旋律,用正面声音占领新媒体舆论阵地。任何宣传思想阵地,正面的、主流的、科学的东西不去占领,反面的、非主流的、伪科学的东西就会占领。必须牢固树立新媒体“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阵地意识,充分发挥其覆盖面广、传播迅捷、参与程度高等优势,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流价值,在复杂的社会舆论中唱响社会主旋律,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舆论,用正面声音占领网上阵地。要借助各种网络媒体平台,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民主精神的传播,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凝聚力。要认真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在创新教育形式上多动脑筋,在强化引导效果上多下功夫。要推广应用手机报、微博、QQ群等媒介快速传递“正面声音”,把党和政府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关注民生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重要信息,直接送到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口袋”里,让国家繁荣、民族复兴、和谐社会成为大家的主流思想和自觉行动。针对网络中一些不负责任、恶意造谣以及不健康、反动的言论,要迅速鉴别并加以查封和堵截。要采取法律和政策手段,健全完善网络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监控,把不良信息堵在用户终端之外,最大限度地净化网络空间,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二是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搭建干群网上互动沟通交流平台。当前,社会上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强烈。部分当事人借助于网络平台,特别是微博平台进行“上访”,期待引起上级领导、媒体以及社会大众的关注。“上访不如上网”。网络已成为当前群众表达诉求和心声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化解民忧的“最短路径”。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积极开展网上心田建设,通过在网上与受众互动沟通交流和心理咨询,解决思想认识和心理问题,使酝酿中的负面情绪及时得以疏导。同时,通过建立完善领导信箱、QQ群、开设微博等,畅通基层诉求表达渠道、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注重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牢牢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网络舆情是公众通过互联网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新媒体下,网络舆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意见,已成为民意的“晴雨表”。在公共突发危机事件中,为避免网上鱼龙混杂的言论引发社会不稳定,要及时占领舆论的高地,掌握话语权,成为“意见领袖”,积极主动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要把关注网络舆情当作一种工作常态来坚持,把引导网络舆情作为一种能力来锻炼,前瞻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存在空间,及时搜索发现影响社会大局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注重舆情表象背后本质的分析研判,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处置引导能力。对于网上搬弄是非、恶意炒作的内容,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根源,控制事态的发展。通过各种媒介及时发布真实信息,正确引导和弱化负面信息,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始终占据舆论制高点。在开展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舆论引导时,要注意引导艺术,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准确把握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在新媒体时代,一个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与群众打交道的领导干部,不是称职的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必须要将懂网、上网、用网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来落实,主动加强新媒体的业务学习,全面研究和掌握新媒体技术,学会运用网言网语和网络交流技巧,在良性互动交流中把握舆情的主动权。
四是坚持“网上做与网下做”相结合,着力增强工作的实效性。网上“灌水”之处、“拍砖”之语,尽管理解上会有偏差,但大多是民生关注所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善于在网上发现问题并及时交流引导,在网下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实现网上与网下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具体问题,特别是一些敏感、热点、疑难和深层次问题,在网上是得不到彻底解决的,仍然离不开网下耐心细致的深入工作,进网络只是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领域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通过在网上一段时间的浏览和关注,可以归纳总结出一些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在网下采取座谈讨论、专题宣讲、解释说明等“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并对网上反映的实际问题积极给予答复解决,依靠解决实际问题来化解思想认识和心理上的疑惑。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通过人际交流和心理咨询开展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与解决心理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心理咨询帮助解决思想问题,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通过开通“网络民生直通车”,采取“实时问答、在线交流、线下服务”等方式,积极把握民生动向,针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贪污腐败等问题,在网上及时解释答复的同时,在网下积极协调给予妥善解决,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同。
总之,新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提高实效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郭玉成: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

6、新媒体主要是指什么??

新媒体主要包括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媒体形态的变革,尤其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电视、IPTV、手机终端等;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被应用于信息传播的载体,例如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等。具体有:

1、手机媒体

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手机媒体真正跨越了地域和电脑终端的限制,拥有声音和振动的提示,能够做到与新闻同步;接受方式由静态向动态演变,受众的自主地位得到提高,可以自主选择和发布信息,信息的及时互动或暂时延宕得以自主实现,使得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完满结合。

2、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就是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播都是通过由0和1数字串所构成的数字流来传播的电视类型。数字信号的传播速率是每秒19.39兆字节,如此大的数据流的传递保证了数字电视的高清晰度,克服了模拟电视的先天不足。

3、互联网新媒体

互联网新媒体包括网络电视、博客、播客、视频、电子杂志等。网络电视以宽带网络为载体,通过电视服务器将传统卫星电视节目经重新编码成流媒体,经网络传输给用户收看的视讯服务;电子杂志是用Flash的方式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及动画等集成展示的一种新媒体。

4、户外新媒体

户外新媒体有别于传统的户外媒体形式(广告牌、灯箱、车体等)的新型户外媒体。户外新媒体以液晶电视为载体,如楼宇电视、公交电视、地铁电视、列车电视、航空电视、大型LED屏等,主要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媒体、新设备的应用,或与传统的户外媒体形式的相结合。

(6)新媒体增强四个意识扩展资料:

新媒体根据使用主体及受众群体的变化,可划分为精英媒体阶段、大众媒体阶段以及个人媒体阶段。

1、精英媒体阶段

在新媒体诞生之初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仅有为数不多的群体有机会接触新媒体,并使用新媒体传播信息,这部分人多数是媒介领域的专业人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及社会阶层身份,因此这一时期是精英媒体阶段。

2、大众媒体阶段

当新媒体大规模发展并得到普及时,其发展历程就进入到了大众媒体阶段。由精英媒体向大众媒体发展,离不开媒介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传播成本的下降,新媒体以更低廉的传播成本、更便捷的传播方式以及更丰富的信息传播内容成为一种大众媒体。

3、个人媒体阶段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普及,以往没有占据媒体资源和平台,且具备媒介特长的个体,开始逐渐通过网络来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通过平台展示给受众,这是个人媒体阶段到来的一个标志。

7、如何运用新媒体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教育疏导工作。在新世纪新时期的形式下,企业要更新观念,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一、新媒体的概念
在本文中,“新媒体”是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以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及相关服务的传播媒体,包括电脑、手机及在新的技术体系下的新生媒体。
二、新媒体的特点
(一)时效性
信息传递快,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互联网、手机、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更为复杂多样,难以辨别。企业政工部门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及时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通过微博、手机等新渠道与员工进行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帮助其梳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断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信息内容
信息渠道广,要求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方向。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工作内容、方式的拓宽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广阔的信息空间辨别真伪、去粗取精,对新媒体时代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媒体如何发展,信息如何传递,始终坚持大局意识、建设和谐企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党确立的宏伟目标而奋斗这条主线是不变的。
(三)传播方式
信息传播方式多样,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多方式。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转变、改变过去单一的宣讲教育模式",通过网络、微博等多种形式与员工进行互动交流,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强化企业意识、荣誉意识,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得以延伸和拓展。建立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以文化促进思想进步,以思想丰富文化内涵。
三、新媒体形势下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
当前,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经营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用工制度改革日益深化,劳务派遣人员等职工群体大量涌现,职工队伍结构呈现出新变化新特点,职工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明显,特别在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新闻传播速度很快,无论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传递都很快,其影响力明显增强,甚至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存环境。与新媒体环境的要求相比,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处理问题不及时,工作覆盖不到位、工作机制不顺、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阵地设施建设不足、经费保障不力、队伍素质不高等,特别是一些地方和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新媒体环境下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对新媒体的影响力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这就迫切要求各级企业党组织从维护企业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利用新媒体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一)以人为本
注重个性化,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员工价值观多元化,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新媒体发展的方向趋向个性。因此,为适应新形势,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注重个性化,抛弃千篇一律的说教,把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学会利用微博、论坛、QQ 等新媒体去做不同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据不同职工的特点,健全心理咨询网络,为广大职工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培育奋发进取、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了解劳务派遣人员和困难职工等人员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做实、做细。
(二)开拓创新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必然要求政工人员改变过去单一的宣讲教育模式,利用新媒体与员工进行互动交流,使思想政治工作得以延伸和拓展,还要做好新媒体的关注和甄别工作,将新媒体上的热点信息进行及时梳理,去伪存真,要大力提高企业员工的辨识能力,在各类“布教”的信息面前,形成自身的“免疫力”,再辅以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断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建立信息化的平台
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平台,特别是随着网络和手机等工具的广泛普及,职工的思想沟通更加便利、快捷,企业应充分运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论坛以及一些聊天工具来有效地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其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传统模式,学会利用新媒体开展好同步交流、同步发布等活动,抢占员工思想阵地,就企业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与职工分享互动。
(四)坚持主流文化的领导
扶正固本,强化主流媒体。在我国,思想政治工作是用人类最科学的理论和最高尚的精神去教育人、塑造人的工作。即使在传播渠道多元化的今天,传统的主流媒体仍将承担起弘扬主旋律的思想政治工作重任。国家必须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主流媒体的扶持力度。目前,传统的主流媒体均已上网,如新华网、人民日报网等,网站作为信息的发布源和聚合体,在对信息的处理上要比网络上个体的信息行为更专业、更全面也更理性。在线的主流媒体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地说,就是必须加强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加强国内、国际间的社会关注程度高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探讨以聚集人气,必须对丑恶的社会现象和错误观点予以驳斥以树立正气。当一种新现象、新问题、新观点。
在新媒体时代下,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参与者,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中,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文化教育。

8、新媒体文化环境下容易出现哪些意识形态

博弈圣经著作人给意识形态的定义;意识形态就是流动的画面。摘自《科学家濒临死亡前的四个反应》一文

《博弈圣经》文化的定义;“我们把脱离大脑的感觉、思维、意识、观念,向主观、理性、真理、一级一级的私湍增量,称为文化。”
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这是文化进程。
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证据,这是文明进程。
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证据、科学,这是科学进程。
《博弈圣经》以人为本作为文化的开端,按照文化的次序和文化的进程来理解文化,视其为一个开放、动态的进程,正如《博弈圣经》中所说:“其实人类的文化进程无穷无尽,无终无果。”(以上内容摘自博弈圣经著作人为中国最高检察院正义网撰稿的社论.评论)

博弈圣经著作人给文化的定义;“我们把脱离大脑的感觉、思维、意识、观念,向主观、理性、真理、一级一级的私湍增量,称为文化。

文化在实践的过程中,只有一次次达成,文化没有成功,只有前行。

文化诞生于谎言,文化又是虚无主义,只有文化才有万能的理性产生当代文明。

中国的神传文化“禅”是第三空间里飘荡的一个“神化迈迈”。迈迈一词是由英国道金斯发明的,博弈圣经著作人把它引入了博弈实体经济学,并用它解释中国的神传文化。

坐禅就是“静思”,人的文化表现就是先用静思创建第三空间,受孕文化开端、再到文化一级一级的私湍增量的进程;
感觉等待一个“点”或者是等待一段蠕动的炫(感觉类似于一段很细的橡皮筋)。
思维的两个或三个炫为“迈迈”(思维的炫犹如在虚幻的梦境中游动、变换、飘荡)。
意识在当下与其互动、又像是与生命精神动态的三维互动,它就是“神化迈迈”,它创造了意识,创造了天文数量级的动态意识,(意识形态就是流动的画面)。
观念渐渐进入文化的中心固定下来,(观念就像是一张相片)。

博弈圣经著作人在《国正论》一文中写道;禅是第三空间里飘荡的一个“神化迈迈”。一个人给别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传递一个友好幽默的表情、就是传递一个“神化迈迈”的文化信息,也是传递一个“文化私湍”,当两个人见面点头微笑时,禅的“神化迈迈”便在两个心灵之间传递。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文段;
“在文化进程中,一个文化信息就是一个文化‘私湍’。私湍是一个文化基因,是瘾魂驱动的欲望,形成的一个文化单位。私湍可以小到一个欲望,一个信息,也可以大到一个学派,一种哲学,一个宗教,一个国家的概念,或一个治国的纲领。私湍是构成生物进化中大小不等的文化基因。在一个非物质私湍基因结构里,有四个特征:左为文化,右为文明,在它们中间再分为上下,上为战略,下为战术。我们就是在这左右上下中间游动。任何个人又是一个私湍,在文化进程中得到大私湍上下和左右的限制。每一个人都像是生活在私湍文化观念的中心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关于“现在”的观念,随时都处于被监视之中。我们可以想象,私湍像一个神经元的影像,每一个人的文化私湍又被包含在大的私湍里,随时都有触及边界的可能,从而犯下罪过。人生的行为运动就是不断地碰壁,我们用哲学的辩证观点看待它,这都是一次创新,一次进步。私湍任何时候的游动,就像是道金斯描述的文化“迈迈”,即在文化池塘中游泳。当人感觉到一个信息时,文化私湍就已经构成。”

博弈圣经著作人认为;中国新领导人的未来、将面临最大的理论困难、是继承历代遗留下的、所谓政治指导思想,点名报到的名单越来越长;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学语文老师看到中共党媒的这个语句结构、脸皮薄了就会脸红,听者无奈,无所是从。
新领导人的理论语言、已经向国家实体、民簇社会、个人梦想,悄悄地转向。
理论的意义在于创造意识形态,提取积极的思想因素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博弈圣经著作人说;意识形态就是流动的画面。

你们读一篇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文章,《科学发展观在博弈世界中运动》一文,搜索就有,一篇文章的含金量,超过中共党理论专家的100本书。
向你们介绍一篇由博弈圣经著作人撰稿的经典美文《科学发展观来自真理的方向》一文,他为中共中央理论网,为党理论的语言创新、语言转向,提供的范本。其内容摘要作为《科学发展观知识手册》一书介绍。

来源:美国资讯网 博弈圣经;经济学世界十部经典著作

9、新媒体履行好主体责任应该做好哪几个方面

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 “牛鼻子”,直接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成败。实践中,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责任意识淡薄。有的领导干部仍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具体业务,对“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满足于开个会、讲个话和签个责任状,认为这样就履行了第一责任,很少直接过问、具体研究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工作,具体指导和检查落实不够。有的单位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空转”,对党风廉政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对主体责任的分解、落实责任情况的检查考核等推动责任制落实的具体工作,甚至向上报告落实主体责任情况都“打包”由纪委承担。
二是履责方式单一。除参加会议、照稿讲话和签订责任状外,责任分解常照抄上级文件,集中交责也只是形式上开个会,领导班子成员不知道如何有效落实主体责任。无论是年中开展的“责任制巡查”,还是年底开展的的“责任制考核”,常用方式的也就是听汇报、民意测评、个别谈话,而且一天要巡查考核几个单位,谈话走访不够细致深入,考核的主要对象也从党委异化为纪委的工作情况,存在“走马观花”现象,很难真正发现问题,导致单位之间巡查考核结果相差无几,督促指导甚至考核也就流于形式。
三是责任追究不力。虽然建立了“一案双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但问责追究尚显刚性不足,存在“两多两少”现象:即处理一般干部多,倒查领导干部责任少;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组织处理多,追究纪律责任的少。有的基层单位在责任追究方面怕影响单位荣誉,不仅自己不追究责任,甚至在上级追究责任时,还通过各种方式打招呼、做工作。在实施责任追究时,没有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结果公开制度,难以保证责任追究公平公正。
深化党委主体责任落实,就是要各级党委切实承担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使命。当前要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增强主体意识,健全责任体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首先要解决好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党委总体工作,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一要强化担当意识。通过媒体宣传、党校主体班集中学习等形式,引导各级党委尤其是主要负责人不仅要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的责任意识,还要明确专人负责主体责任的分解、部署、考核、报告等具体事务,切实解决纪委“代做”的问题。二要细化主体责任。要根据党委班子成员分工,进一步细化主体责任内容,让每一位成员搞清楚、弄明白哪些是主体责任、哪些是第一责任、哪些是分管责任。同时,要明确主体责任落实的任务、要求和具体措施,让其知道怎样履行责任。三要层层传导压力。通过示范引领、集中交责、谈心谈话、落实责任双报告等,将责任链条延伸至下一级,做到工作管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就延伸到哪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二是完善督查机制,推进工作落实。加强对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日常监督,是推进责任落地生根的重要保障。一要建立巡审联动机制。改进党风廉政建设三级巡查机制,结合信访举报、案件查办情况,每年选择3-5个单位,采取“系统查、查系统”的方法,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围绕权、钱和制度执行等事项,开展巡审监督,组织专业审计队伍开展专项审计,集中发现并查处党政领导班子廉洁从政、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问题。二要探索廉政质询制度。选取全县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问题突出、工作不力的基层单位党委(党组),组织县纪委委员成立质询组,通过现场查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个别谈话、民主测评、询问质询等措施,查找在履行主体责任、作风建设、廉政风险防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承诺事项跟踪督促整改。三要开展全媒问责行动。完善电视、电台、网络、报纸“四位一体”平台,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筛选问政主题,组织部门领导班子向群众述职述责报告,接受群众质询评议,作出整改承诺。对承诺的问题跟踪督办,凡践诺不到位的严格问责。
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倒逼担责尽责。责任追究是保证党委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的“撒手锏”,要形成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一要细化考核指标。对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年度任务分解,综合县委目标考核和县纪委对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考核办法,制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量化考核工作方案》,细化考核分值和具体要求,将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谈心谈话、廉政风险点排查、两会三述等工作措施,与主体责任的具体内容一并细化量化,强化实绩导向,确保考核结果公平公正。二要完善考核办法。将实行日常检查考核与年终检查考核相结合,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常态化、全过程把握,对履行主体责任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基层党委,及时下发提醒督办函。对“一岗双责”落实不力、重点工作推进不力、廉政纪律遵守不严的相关责任人,实施“廉政约谈”。提醒督办、廉政约谈等都记录在案,作为考核台帐,以监管和考核的紧密结合推进党委主体责任履责有痕、考核有据。三要加强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排名靠后的进行公开通报批评。严格坚持“一案双查”,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的,严格依法依纪追责,防止以问责代替法纪追究,使责任追究经得起历史检验。

10、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形势下,必须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新媒体,趋利避害,化弊为利,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唱响网上主旋律,用正面声音占领新媒体舆论阵地。任何宣传思想阵地,正面的、主流的、科学的东西不去占领,反面的、非主流的、伪科学的东西就会占领。必须牢固树立新媒体“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阵地意识,充分发挥其覆盖面广、传播迅捷、参与程度高等优势,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流价值,在复杂的社会舆论中唱响社会主旋律,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舆论,用正面声音占领网上阵地。要借助各种网络媒体平台,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民主精神的传播,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凝聚力。要认真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在创新教育形式上多动脑筋,在强化引导效果上多下功夫。要推广应用手机报、微博、QQ群等媒介快速传递“正面声音”,把党和政府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关注民生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重要信息,直接送到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口袋”里,让国家繁荣、民族复兴、和谐社会成为大家的主流思想和自觉行动。针对网络中一些不负责任、恶意造谣以及不健康、反动的言论,要迅速鉴别并加以查封和堵截。要采取法律和政策手段,健全完善网络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监控,把不良信息堵在用户终端之外,最大限度地净化网络空间,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二是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搭建干群网上互动沟通交流平台。当前,社会上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强烈。部分当事人借助于网络平台,特别是微博平台进行“上访”,期待引起上级领导、媒体以及社会大众的关注。“上访不如上网”。网络已成为当前群众表达诉求和心声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化解民忧的“最短路径”。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积极开展网上心田建设,通过在网上与受众互动沟通交流和心理咨询,解决思想认识和心理问题,使酝酿中的负面情绪及时得以疏导。同时,通过建立完善领导信箱、QQ群、开设微博等,畅通基层诉求表达渠道、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注重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牢牢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网络舆情是公众通过互联网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新媒体下,网络舆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意见,已成为民意的“晴雨表”。在公共突发危机事件中,为避免网上鱼龙混杂的言论引发社会不稳定,要及时占领舆论的高地,掌握话语权,成为“意见领袖”,积极主动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要把关注网络舆情当作一种工作常态来坚持,把引导网络舆情作为一种能力来锻炼,前瞻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存在空间,及时搜索发现影响社会大局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注重舆情表象背后本质的分析研判,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处置引导能力。对于网上搬弄是非、恶意炒作的内容,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根源,控制事态的发展。通过各种媒介及时发布真实信息,正确引导和弱化负面信息,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始终占据舆论制高点。在开展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舆论引导时,要注意引导艺术,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准确把握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在新媒体时代,一个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与群众打交道的领导干部,不是称职的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必须要将懂网、上网、用网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来落实,主动加强新媒体的业务学习,全面研究和掌握新媒体技术,学会运用网言网语和网络交流技巧,在良性互动交流中把握舆情的主动权。
四是坚持“网上做与网下做”相结合,着力增强工作的实效性。网上“灌水”之处、“拍砖”之语,尽管理解上会有偏差,但大多是民生关注所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善于在网上发现问题并及时交流引导,在网下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实现网上与网下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具体问题,特别是一些敏感、热点、疑难和深层次问题,在网上是得不到彻底解决的,仍然离不开网下耐心细致的深入工作,进网络只是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领域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通过在网上一段时间的浏览和关注,可以归纳总结出一些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在网下采取座谈讨论、专题宣讲、解释说明等“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并对网上反映的实际问题积极给予答复解决,依靠解决实际问题来化解思想认识和心理上的疑惑。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通过人际交流和心理咨询开展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与解决心理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心理咨询帮助解决思想问题,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通过开通“网络民生直通车”,采取“实时问答、在线交流、线下服务”等方式,积极把握民生动向,针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贪污腐败等问题,在网上及时解释答复的同时,在网下积极协调给予妥善解决,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同。
总之,新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提高实效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与新媒体增强四个意识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