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
面对新的形势,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在感到危机与紧迫性的同时,更要考虑在当前这个大背景下,如何积极勇敢地进行转型,融合发展。
1.解放思想,打开新思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不应该逃避或焦虑,而应怀着满腔热情去探索、互动。要敞开胸怀,拥抱新技术,打开新思维;要转变观念,创新驱动,以创新思路坚守舆论阵地;要拓宽思路,抛弃传统的包袱,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2.提升素养,适应新要求。人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核心要素。媒体的融合发展对每一名媒体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更是传统媒体人转型融合中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内容的要求标准非但没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几百字或者几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几十个字甚至是标题式的导语吸引着受众的眼球,阅读、收看的主动权几乎完全掌握在了受众手中。这就要求媒体人的媒介素养更加全面,不仅要有非常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有熟练的图片软件使用能力、视频编辑能力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图表制作能力,要有对新媒体信息的获取、解读、运用能力等。
在当前媒体环境演变的情况下,负责统筹协调的媒体负责人也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和能力:要能够洞察传媒大势,要勇于决断和承担风险,要善于用人,融合是没有经验可循的试验和尝试,这就要求媒体的领导层知人善任,用智慧来用人管人。
3.内容为王,进军新媒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内容为王”依然是媒体价值创造的原点,是媒体取胜的法宝。一个不生产内容,只做内容聚合、分发的APP——“今日头条”却能融资1亿美元,估值5亿美元,尽管这引起了关注和思考,但其5亿美元的估值证明了内容的价值。
传统媒体要加强解释性报道和深度报道的力度和厚度,提高这些报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首发率和发布率,取得新媒体舆论场的主动权。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威性,积极引导公众舆论,凝聚社会力量,加大主流价值观新闻内容的覆盖规模。
4.推进融合,运用新技术。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即是因为有先进技术体系的支撑。媒体要实现智能匹配、融合发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创新传播形式。
要运用新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构建全媒体化的业务流程。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与新媒体信息发布的速度和广度优势相结合,通过流程重组,实现内容信息的统一采集、加工、编辑,综合运用图文、图表、动漫、音视频等各种形式,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信息获取需求。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媒体应对挑战、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面对融合新趋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手段和方法,努力在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上走稳走快走好。
(作者单位:湖州广播电视台)
2、如何把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互融合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发展从六个方面融合:
做强传统媒体,树立主流权威,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把握时代走向,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完善技术手段,拓展新技术新应用,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队伍综合素质,打牢融合发展根基。
增强政策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助推新媒体良性发展。
加强有效监管,做好舆情防控,规范新媒体传播行为。
分别介绍:
(一)做强传统媒体,树立主流权威,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虽然新媒体发展迅猛,但从宣传的实际情况看,传统媒体不可能被新媒体取代。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传统媒体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形成品牌优势,以达到引领带动新媒体发展,促使传统媒体影响力辐射新媒体的目的。
一是变革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学会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媒体,不断适应新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树立用户观念,改变过去媒体单向传播、用户被动接受的方式,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二是传统媒体要适应全媒体时代用户参与热情高涨的舆情特点,深入掌握重大新闻事件的各种舆论倾向,拓宽视角,扩大自身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做大做强自身品牌,保持良好形象,从而提高新媒体在用户心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二)把握时代走向,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加快观念转变,深化媒介融合理念,主动作为,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
首先,宣传部门要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新媒体。加强对新媒体的正确引导不仅是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也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宣传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干部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新媒体,促使干部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互联网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传统媒体要转换思维,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各级报纸、电台和电视台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经验,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长期规划,逐步实现媒介深度融合的发展目标。传统媒体要善于分析和运用互联网模式,不断提升新媒体的影响力,通过融合发展创品牌、出精品、促发展。
第一,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快网站建设,整合媒体资源,弥补传统媒体内容不易保存、检索不便等缺点,不断推动媒介内容向网络延伸。
第二,加强内容建设。一是坚持内容为王,发挥专业采编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以权威报道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以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二是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在传播中抢占先机;三是塑造融合新闻,在“全”“深”“广”上狠下工夫,以传统媒体的内容为核心,通过跨媒体联动推助优势互补,通过专题策划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新闻事件的事、理、情,促使主题血肉丰满,更富感染力和渗透力。
第三,立足大数据运用,创新采编流程。各级新闻媒体应致力于建立统一指挥调度、高效整合采编资源、融合运用多媒体技术、适应多介质新闻生产的新型多功能一体化采编平台,实现新闻一次采集、新闻产品多种生成。加快建立松原市媒体数据中心,形成立足本市、辐射县区的基础性海量信息资源池,集数据存储、整合、备份为一体,实现数据共享。
第四,要重视在服务和互动上出特色。优化信息服务,强化用户理念,注重分析用户特点,准确把握用户个性化需求,以用户为中心明确网站定位,将政策宣传与用户需求有机结合,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新媒体的“快”和“准”,在即时视频播报上求实效。与时俱进,把握媒体发展脉搏,积极主动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有条件时打造24小时不间断的信息发布平台,不断扩大新媒体影响力。
第五,凸显个性促发展,打造新媒体品牌效应。各级媒体要在网页设计、图文制作、内容安排等方面做足“特色”文章,彰显媒体气质,增强竞争力。
最后,增强用户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加大各级新闻网站宣传力度,通过开展网上投票和有奖问答等形式,引导用户积极参与互动、发表评论,不断提高网站活跃度。只有既满足用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又提高用户的参与和贡献,才能促使网站赢得良好口碑,从而聚集人气,不断提高广大用户对本地网站的关注度。
(三)完善技术手段,拓展新技术新应用,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需要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不断加大技术投入。一是积极利用新技术,充分发挥4G等新一代网络的技术优势,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发展网络视听服务,将优质内容推送到互联网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屏幕多终端,推动社交平台与新闻传播平台对接,广泛吸引用户,不断提升影响力;二是不断探索新应用,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和手机报等应用,借力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建设公共账号,抢占舆论高地,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三是加强信息传播技术应用研发,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和互动化趋势,努力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最佳效果。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队伍综合素质,打牢发展根基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需要一批复合型人才。一是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通过业务培训和参观学习,提高编采人员综合素质,尽快建立一支集采、编、摄、播于一体,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科技手段的多媒体记者队伍;二是要大力引进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适当提高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为新媒体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三是重构新闻采编生产流程,升级采编系统,建立统一指挥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加大新兴媒体内容生产、技术研发、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优化人才结构、统一调配使用;四是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提升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探索媒体融合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径。
(五)增强政策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助推新媒体良性发展
利用好新技术,推进新媒体产业化发展,不仅需要广大运营商和主流媒体发挥好主体作用,也需要各有关部门主动跟进、积极参与,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媒体的健康发展。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适时出台支持媒体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育地方网站,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要不断拓宽新媒体发展的资金渠道,提高新闻采编人员和技术人员待遇,完善技术设备,吸引人才主动投身新媒体建设。一是加大政府资金扶持,为新媒体平稳有序发展提供充足保障;二是新媒体要通过提高点击率吸引广告商,加大新媒体广告的投放比例。要改变以往集中轰炸式的广告宣传与投放模式,转而建立在实证数据采集分析基础上的精准投放。与传统的广告更注重内容、创意、覆盖面相比,新媒体广告更看重效果、渠道、目标用户到达率。通过广告赞助等形式筹集资金,是当前维持新媒体运营的主要渠道。
(六)加强有效监管,做好舆情防控,规范新媒体传播行为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把正确导向贯穿到融合发展的各个环节。要完善媒体管理制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认真研究新媒体管理的科学方法,严格规范传播行为,加快实现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一是加大网络监管支持力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互联网管理纳入各部门年度考核指标,将网络知识作为公务员培训的必修内容。同时,以政府购买的形式,提高薪酬待遇,吸引专业人才参与互联网管理,扩大网评员队伍,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二是改进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公开监看、数据分析、技术侦察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分析研判,及时掌握网络状态,获取网络情报信息。
3、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发展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发展从六个方面融合:
做强传统媒体,树立主流权威,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把握时代走向,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完善技术手段,拓展新技术新应用,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队伍综合素质,打牢融合发展根基。
增强政策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助推新媒体良性发展。
加强有效监管,做好舆情防控,规范新媒体传播行为。
分别介绍:
(一)做强传统媒体,树立主流权威,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虽然新媒体发展迅猛,但从宣传的实际情况看,传统媒体不可能被新媒体取代。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传统媒体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形成品牌优势,以达到引领带动新媒体发展,促使传统媒体影响力辐射新媒体的目的。
一是变革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学会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媒体,不断适应新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树立用户观念,改变过去媒体单向传播、用户被动接受的方式,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二是传统媒体要适应全媒体时代用户参与热情高涨的舆情特点,深入掌握重大新闻事件的各种舆论倾向,拓宽视角,扩大自身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做大做强自身品牌,保持良好形象,从而提高新媒体在用户心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二)把握时代走向,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加快观念转变,深化媒介融合理念,主动作为,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
首先,宣传部门要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新媒体。加强对新媒体的正确引导不仅是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也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宣传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干部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新媒体,促使干部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互联网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传统媒体要转换思维,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各级报纸、电台和电视台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经验,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长期规划,逐步实现媒介深度融合的发展目标。传统媒体要善于分析和运用互联网模式,不断提升新媒体的影响力,通过融合发展创品牌、出精品、促发展。
第一,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快网站建设,整合媒体资源,弥补传统媒体内容不易保存、检索不便等缺点,不断推动媒介内容向网络延伸。
第二,加强内容建设。一是坚持内容为王,发挥专业采编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以权威报道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以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二是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在传播中抢占先机;三是塑造融合新闻,在“全”“深”“广”上狠下工夫,以传统媒体的内容为核心,通过跨媒体联动推助优势互补,通过专题策划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新闻事件的事、理、情,促使主题血肉丰满,更富感染力和渗透力。
第三,立足大数据运用,创新采编流程。各级新闻媒体应致力于建立统一指挥调度、高效整合采编资源、融合运用多媒体技术、适应多介质新闻生产的新型多功能一体化采编平台,实现新闻一次采集、新闻产品多种生成。加快建立松原市媒体数据中心,形成立足本市、辐射县区的基础性海量信息资源池,集数据存储、整合、备份为一体,实现数据共享。
第四,要重视在服务和互动上出特色。优化信息服务,强化用户理念,注重分析用户特点,准确把握用户个性化需求,以用户为中心明确网站定位,将政策宣传与用户需求有机结合,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新媒体的“快”和“准”,在即时视频播报上求实效。与时俱进,把握媒体发展脉搏,积极主动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有条件时打造24小时不间断的信息发布平台,不断扩大新媒体影响力。
第五,凸显个性促发展,打造新媒体品牌效应。各级媒体要在网页设计、图文制作、内容安排等方面做足“特色”文章,彰显媒体气质,增强竞争力。
最后,增强用户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加大各级新闻网站宣传力度,通过开展网上投票和有奖问答等形式,引导用户积极参与互动、发表评论,不断提高网站活跃度。只有既满足用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又提高用户的参与和贡献,才能促使网站赢得良好口碑,从而聚集人气,不断提高广大用户对本地网站的关注度。
(三)完善技术手段,拓展新技术新应用,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需要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不断加大技术投入。一是积极利用新技术,充分发挥4G等新一代网络的技术优势,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发展网络视听服务,将优质内容推送到互联网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屏幕多终端,推动社交平台与新闻传播平台对接,广泛吸引用户,不断提升影响力;二是不断探索新应用,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和手机报等应用,借力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建设公共账号,抢占舆论高地,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三是加强信息传播技术应用研发,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和互动化趋势,努力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最佳效果。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队伍综合素质,打牢发展根基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需要一批复合型人才。一是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通过业务培训和参观学习,提高编采人员综合素质,尽快建立一支集采、编、摄、播于一体,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科技手段的多媒体记者队伍;二是要大力引进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适当提高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为新媒体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三是重构新闻采编生产流程,升级采编系统,建立统一指挥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加大新兴媒体内容生产、技术研发、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优化人才结构、统一调配使用;四是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提升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探索媒体融合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径。
(五)增强政策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助推新媒体良性发展
利用好新技术,推进新媒体产业化发展,不仅需要广大运营商和主流媒体发挥好主体作用,也需要各有关部门主动跟进、积极参与,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媒体的健康发展。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适时出台支持媒体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育地方网站,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要不断拓宽新媒体发展的资金渠道,提高新闻采编人员和技术人员待遇,完善技术设备,吸引人才主动投身新媒体建设。一是加大政府资金扶持,为新媒体平稳有序发展提供充足保障;二是新媒体要通过提高点击率吸引广告商,加大新媒体广告的投放比例。要改变以往集中轰炸式的广告宣传与投放模式,转而建立在实证数据采集分析基础上的精准投放。与传统的广告更注重内容、创意、覆盖面相比,新媒体广告更看重效果、渠道、目标用户到达率。通过广告赞助等形式筹集资金,是当前维持新媒体运营的主要渠道。
(六)加强有效监管,做好舆情防控,规范新媒体传播行为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把正确导向贯穿到融合发展的各个环节。要完善媒体管理制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认真研究新媒体管理的科学方法,严格规范传播行为,加快实现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一是加大网络监管支持力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互联网管理纳入各部门年度考核指标,将网络知识作为公务员培训的必修内容。同时,以政府购买的形式,提高薪酬待遇,吸引专业人才参与互联网管理,扩大网评员队伍,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二是改进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公开监看、数据分析、技术侦察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分析研判,及时掌握网络状态,获取网络情报信息。
4、新媒体的发展 论文
莱拿,已经写好。
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
5、如何看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可以参考下逗新媒体融合地和逗可视融合地方面的资料,也可以通过案例学习来看一下,比如说最典型的例子是2016年和2017年的CCTV网络春晚都借助了一种逗可视云技术地,也就是我们都已经看到的多个分会场连线互动,歌曲实时接唱,连接杭州东站、无锡太湖超级计算机基地,以及延安梁家河等三个百姓家庭的互动,真正的做到了视频的双向互动直播,高清无延迟。
这应该是未来推动融合发展的方向。
6、求一篇关于新媒体的论文。很急。
?
7、就新媒体与交互媒体写300字论文
我对媒体的认识,不全面希望对你有帮助!
媒体这是一个概念广泛的词语,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在化学领域系“媒质”之意,在机电领域为“导体”,而在数学领域又是“中数”的意思。然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媒体,则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的,通俗一点就是指一系列的传播工具,像电视,报纸,杂志等。
人类传播从语言到文字经历了几万年,相对的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亦是相当漫长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作为人体能力的延伸,大大的提升了传播者的传播能力,使信息传播能够到达更为广阔的的空间。同时,不断进程的演变提供了不同形式的传播模式,各类媒体都有符合自己的特点的表达方式,就好比报纸是文字而广播则是语言一样。
媒体带给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受传者不仅能够通过媒体以相对便捷的途径了解外面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能够给他们带来主观世界的的变化,影响人们对周围人情和人性的看法,进而影响其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就好比说这个社会的流行时尚。没有媒体的作用是万不会成为时尚的。
媒体的这些传播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和提供娱乐的作用都是对社会有利的一面,然而,万物都不是完美,有正面就会有负面,它的负面在于它传播的内容参杂了太多的人为因素,媒介环境可以轻而易举的被虚拟塑造出来,所以它的真实性便遭到了质疑;并且,它强大的传播功能,在传播那些不良信息方面也同样适用,这就给社会带来的了文化的衰退。
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带来了社会的信息化步伐,网络等作为新兴的事物也越来越盛行。这是人们的好奇心对新兴事物的追求的结果(当然,新事物的优点也是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我们网上购物,而不是一直都是去商店慢慢看;我们网上下载文件,而不是总是去书店或图书馆寻找;我们网上听歌看视频,而不再是买碟或是看电视,凭电视台做主。当然那些有特殊要求,比方说歌迷或是偏爱纸质书等一类的人除外。
这就是新媒体。
20世纪后期,新起了大量的以数字、网络等技术为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传播形态,它们被称为新媒体,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之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有很多种,比如说数字电视,直播节目,博客,播客,门户网站等。它们有更快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同时在传播形式上又种类丰富,文本、视频和音频之间也能任意转换或兼而有之,并且已成为了一种跨国界的全球化媒体。
然而,当新的媒体的产生吸引了大批人群的眼球,而这个新的媒体又不足以强大到使传统媒体消亡的时候,媒体之间的竞争便明显的激烈了许多。传统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以及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就比如,各家杂志之间或是杂志与报纸之间有竞争,报纸与网络争抢消费人群,各种门户网站之间同样相互竞争。这种状况的形成是必然的,不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已。
而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各种媒体交互混杂的时代,在充斥着各种媒介的环境里,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传播信息已经呈现出一种爆炸的状态。我们依赖它们来获取各种各样的日常所需的信息,但同时,我们的生活也已经被媒体包裹的密不透风,路边的广告牌,电梯旁的液晶显示屏,各色的报纸杂志还有网络,以及让很多人讨厌的路边分发的一张张的宣传单,更多的还有电视节目里的广告信息。
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人们需要从这多到泛滥的信息里面选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这无疑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信息量过多带给现代人的负面影响。
如今,我们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离不开传统媒体,它们在我们的生活里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至少我们还想象不出来没有纸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可毫无疑问,那会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有人预言,将来传统媒体会消失,有新媒体全权代替,这好像很符合哲学理论,新事物的产生是以旧事物为基础的,而新事物也必然会代替旧事物成为新的潮流。可这是否不排除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转化,就比如现在的数字电视的出现。况且,事物总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谁说以后就不能出现意料之外的东西呢。毕竟,虽然比起新媒体,现在的传统媒体好像难过了一点,可距离它真正的消失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是吗?更何况,它还得有这个必定会消失的前提。
高歌/文
打字不宜,请采纳
8、要写关于新媒体的论文,可以从哪些方面写?
你可以从新媒体对旧媒体以及社会生活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还有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及其与一些新鲜产业的发展结合来说。---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9、如何推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
传统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巨大冲击,导致纸媒倒闭,人才流失。于是国家从战略上希望并要求传统媒体及时转变,继续主导舆论。另一方面,面对媒介环境的变化和用户阅读、观看习惯的改变,传统媒体也必须自我革命进行媒体融合。
实际上,虽然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是很大冲击,但传统媒体在原创新闻、新闻可信度和权威性上又远远超过了新媒体,通过两者之间的融合,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状态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只是增加了新渠道、平台、产品,而是人被改变,需求与消费行为发生重大变化,传媒的竞争逻辑随之演变。”中国政法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陆小华表示。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君超则提出,传统媒体,特别是报业在进行转型时,不能片面强调“互联网思维”,而是应确立“融合思维”,开发“融合新闻”,这才是真正吸收新媒体优势的关键,而新媒体则应吸收传统媒体“严谨性思维”,更好保证内容质量。
另外,媒体融合需新技术支撑。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新技术的出现对媒体发展的影响之大毋庸置疑。新媒体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先进技术体系支撑,可以说,新技术是支撑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
拿电视台传统的新闻采编来讲,往往受限于设备、空间、时间的制约,一场新闻采编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使用爆新闻移动采编,一部手机就能搞定新闻采编所有问题,碎片化时间创作文稿、手机高清拍摄素材(照片、视频)、手机编辑制作新闻、手机发起直播,随时随地上传和审核,提高新闻采编效率。目前,这种产品已经应用于湖北、河南、辽宁等电视台。
同时,要做到全渠道发布,实现内容信息的统一策划、采集、加工、编辑、发布,并综合运用图文、图表、音视频等形式,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而满足多终端,多体验。
除了强调技术领域的支撑,有业内人士还认为,媒体融合还可以将各个传媒产业的产品相互嵌入,变成富有多种传媒思想的新型舆论新闻。这种新闻更能引起公众共鸣,传播效率和质量也会提升。同时,以资本为纽带实施融合体内各媒体的战略媒合作也是一种业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