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把关人有哪些

新媒体把关人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3-18 19:22:04

1、媒体把关人有哪些? 这是我们新闻学课程里的 大众传播学上的问题?学术一点

“把关人”(gagekeeper)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来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之后,怀特将这个概念引是新闻研究领域。
再之后,麦克内利(McNelly)和巴斯(Bass)对“把关人”理论进行了进一步修正和发展。巴斯提出了“双重行动模式”,将把关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这里的把关人主要是记者,记者不会完全有闻必录,他必须对材料进行取舍加工。第二个阶段是新闻加工,这里 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并且这个阶段比第一个阶段更具有决定性。经过这两个阶段以后,新闻就会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把关过程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也可以将如新闻消息的来源作为最初的把关人,因为他们会按照自己的观念将把消息传递给记者,而不一定完全按照事件的本来面目来的。

2、什么是媒体传播中的信息选择(把关人)

既守门人理论。守门人是一种理论的代称,它是卢因在1947年提出来的,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是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是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作出决定。”⑵传播学大师施拉姆(W.Schramm)在论及“守门人”的时候也指出,从发送者到最终的接收者之间,被淘汰的内容可能是数量巨大的。由此可见,“守门”首先是一种对于可进入下一传播渠道信息的选择权。在当前的海量新闻中,新闻选择的问题更是被突出。海量新闻的客观事实对于传播来说,如同技术上的双刃剑,一方面,人们的确可以面对更多的信息,但另一方面,受众用于从媒介上了解信息的时间不会随着新闻的海量增加而不断延长,反而面临两个困境:一是大量的信息可能会使真正对受众有用的信息淹没其中,使受众不知所措。二是在海量新闻中,很多新闻真假难辨,即便源于同一真实事实的新闻,其构成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因此如今“守门人”对于新闻选择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传播者“守门人”作用不是简单地在降低,而是正在改变其作用方式。
即决定什么样地信息可以继续向受众传播,守门人无处不在比如在新闻报道中, 最初的守门人是记者,他首先决定什么要的是他所需要的新闻,再者编辑,甚至社长都可以称之为守门人。换句话说只要在某一环节决定新闻去向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守门人
不要忘了采纳

3、新媒体把关是否有存在价值,其意义是什么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把关人”理论最早是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1947年,《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他提到:“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根据公正的规则或者是把关人的标准,决定信息是否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
根据新闻“把关人”理论,通俗来讲,就是说一个新闻事件在报道之前需要经过加工、核对等多种程序,这就需要一定的准则来约束或者专门的人来负责把关。那么,在传统媒体时代,这些通过行政的力量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监察。
但是,当信息化社会到来,尤其是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情况下,数字化、网络化成为显著的标志。信息交流门槛越来越低,方式和途径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社交网站的建立,随时随地都可以发布信息,但同时用户之间的水平各种参差不齐,所以,直接导致的结果,各种网络谣言满天飞,夸大其词人心惶惶,像是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还有之前日本地震的“盐慌”事件,各种“被死亡”的名人等,这些都是网络新媒体时代过渡自由和零门槛的后果。

4、作为网络媒体的把关人,除了遵循传统媒体的一般原则,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由于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发散性和相对自由性的特征,网络媒体的把关人有必要在

遵循传统把关原则的基础上,对一些新问题加以注意;

(1)应当对信息的发布施加延迟发布的控制,必须对相关不良信息加以必要的过滤;

(2)由于互动性强,:“斑竹”等把关人很多时候是作为参与者出现在网络媒体中,因此,

这些把关人必须注意与网络传播参与者就某些把关行为达成一定的共识;

(3)由于网络信息的来源多样,虚假信息相对传统媒体比较多,因此,把关人必须严格

对待相关的信息来源,对于无法把握来源可信度的住处,应该延迟发布,并在力所能及的情

况下核实之;

(4)应当注意对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防止网络成为不良的温床等等。

5、如何理解新闻媒介是舆论信息的把关人

媒介的“把关”对于真实地表现新闻事件具有一定限制作用,它对信息呈现的不完整性、主观性阻碍了新闻事实对于受众的全景式呈现,受众接收到的是残缺不全的信息资源和有限的视角表达。换句话说,公众很难达到完全获知真实世界状貌的层次水平。从宏观角度来讲,媒介组织有限的资源空间、自身的特质和事实本身的复杂性使媒介的“把关”作用必要而合理,也因此决定了新闻真实不可能做到绝对化实现。

媒介组织应坚持的真实性原则
是否在媒介“把关”的背景下,新闻的真实性就无法实现?答案是否定的——媒介的把关与新闻真实性原则并非不可兼得。
首先,从微观角度来说,媒介的把关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于新闻材料的选择和把握上,对已发生事实本身的报道干扰较小;即使我们不能尽收全局,真实地再现发生的每一个新闻事件和事件中的每一个细节,但我们可以做到对已经或即将在媒介上呈现的事实负责。陈力丹教授曾讲:新闻的真实是事实的真实。既然媒体无法实现对客观世界完整的真实呈现,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客观而理性的报道手法拉近与某一新闻事实的距离,让受众接触到的信息都是真实而无疑义的,这是与虚假新闻,陷阱新闻相对立的概念系统,一切以事实为准。
其次,媒介应该处于对真实不断探寻和追求的过程之中,跟踪采访,持续报道,以信息资源的完善逐步接近真实。比如对于英国BBC男主播萨维尔性丑闻案的逐步揭露,事件的清晰度和公开度在不断提高,满足了公众作为舆论监督者的知情权,也为受害人及家属讨回了道义上的公正。总体而言,尽管媒介自身的特性决定其必须要对信息做出相应的把关,但记者工作中对真实性原则的坚守,编辑的审查眼光和选择信息能力,受众的多方面接触和理性判断,依旧可以使新闻真实在媒介环境中动态而相对地存在。

新媒体时代“把关”与真实性的关系
如果说传统媒介可以为我们展现新闻事件中的几个点,那么新媒体就可以看做对事件的全面铺开和多元呈现。在不同的媒介特征中,把关人的定义和作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媒介中“把关人”概念较为明晰,有确定的身份识别和固定的角色设定,对于信息的审查和甄别较为容易。传统大众媒介的层级控制使新闻真实不是把关过程应考虑的重点,审查者可能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信息价值、媒介立场、受众取向等要素中。但网络的舆论环境中,话语权掌握在每一个网络公民手中,讯息的发布,意见的表达不再受限,变得无比方便而寻常。每个人都可以称为媒介的把关人,因此,受众有了更广的范围、更多的渠道去了解新闻世界发生的事情,有助于促进客观全面的新闻真实的实现。但把关人作用的弱化、把关过程的分散化、可执行度的降低,使具体的新闻事件的真实难以在新媒体环境中得以有效贯彻。因此,新闻真实性原则应作为新媒体中媒介把关应首先考虑的因素。无论是宏观层面的政府引导和控制,还是微观层面的网站编辑和论坛版主的监督管制,都应注重新媒体中新闻的可信度和真实度。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媒体中,“把关”作用对于新闻真实性的局限依旧存在,但由于信息的多元化和繁杂性使这种局限逐渐弱化,而对于新闻事件本身的真实性来说,“把关”作用愈发成为实现新闻真实的重要前提,而新闻真实性也成为了媒介“把关”过程重要的原则。
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传统大众媒介的信息源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新闻的采访和制作均由专业新闻工作者承担,其知识储备和媒介素养决定新闻的真实性程度普遍较高,但传统媒介的资源发布空间受限,需要审查者的把关和选择,有针对性地、合理地安排信息结构,因此很难做到全面的新闻事实的展现。新媒体中信息发布者具有分散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信息源的权威性比传统媒体要低很多,信息发布庞大且杂乱,真假新闻鱼龙混杂,这就造成了信息的广泛呈现和信息自身可信赖度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需要一只有力的手进行调节,这便是新媒体中不可缺少的把关作用。
新闻真实性作为新闻的生命,应当是媒介组织对信息筛选与把关的最基本原则,但这一要求却在新媒体发展的大潮中愈发变得苍白而无力,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难度与可行性愈发将当代媒介把关人置于困境。因此,媒介“把关”在互联网络复杂多变的形势中将承担着更加艰巨而重要的责任,在信息搜集、制作整合、发布等一系列流程中严格把关,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信誉度。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6、新媒体时代把关人有哪些类型,各自有什么职责

检察宣传以往稿件都由专人把关,不过单位关,就变不成铅字。辛辛苦苦写的东西被消灭了,得不到领导的赏识,等于没写,这样非常打击有想法的检察干警。新媒体可以畅所欲言,无论你的想法多么奇葩。

与新媒体把关人有哪些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