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采访与写作也是科学你怎么看
新闻采访与写作翻译是: News interview and writing
2、《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讲什么内容?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属于新闻传播院校本科学生的新闻实务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新闻记者的第一门业务基础课,在新闻业务系列课程中具有龙头地位和基础地位。本课程对于学生掌握基础新闻理念,培养学生的基础采访和基础写作技能、感悟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念和社会角色,体味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作风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分为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两部分内容,构成了一个专业记者完整的新闻业务基础。采访分为采访理论、采访前环节、采访中环节和采访后环节。采访理论如采访的性质、地位、特征和任务;采访前环节如新闻线索、采访选题、采访前的策划与准备等;采访中环节如提问、气氛建立、现场观察、现场记录;采访后环节如笔记的整理、材料的核实、材料的分析整理、写作提纲的完成。写作部分重点放在消息写作的讲授和训练上,另外包括通讯和深度报道的采写原理和操作规范。
3、新闻采访与写作这门课程第四章采访的基本任务和步骤的知识点有哪些?
新闻采访与写作这门课第四章采访的基本任务和步骤的知识点包含章节导引,第一节采访的基本任务,第二节采访的八个步骤,。
4、怎样全面,正确认识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四个方面:
(1)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
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否则,就违反了新闻工作规律,就不叫新闻活动,变成闭门造车了。
(2)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
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离开采访,写作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3)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
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4)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实践证明,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记者从事新闻工作的年代长了,经验教训多了,常常在采访之前,就能凭借掌握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经验,清晰地知道采访如何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如何才能有效地判别材料的真伪优劣和访问的深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和少走弯路。
5、关于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的4个问题
1.是电视记者认识客观事物,采集发掘事实与信息的调查研究活动。电视采访与报纸广播采访区别在于 报道事实材料的手段不同。电视记者将新闻事实转化为流动的画面和声音进行传播,诉诸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这体现了电视这一现代化电子媒体的传播特性。
电视采访作为新闻采访的一种,当然就有新闻采访的一般规律,即共性。但由于媒介特性,电视采访又有自身的媒介采访规律,即个性。
在共性方面,电视采同报纸,广播采访一样,要遵循采访活动的基本规律并运用基本方法。在个性方面,电视采访与其他采访最大的区别是镜前采访。
2.避免尴尬和语误,这样会让被采访的人感到不高兴的,准备工作可以让你能够更好的完善自己的问题,避免因粗心而造成采访过后却发现还有好多问题没有提出的倒霉催了的事情
3.开放式提问相较之下气氛比较轻松,可以谈及的问题更多,没有那么多的局限性
需注意的问题:再提问之前最好先对被采访者进行初步的认识,最重要的是不要问到别人的大忌(比如:如果人家刚死了老婆,你却让他谈谈老婆死后的感受,这不是无中生有吗?)
4.不要老想着这是一则广播新闻,就当是平时写日记一样,可以先用一些平常会说的比较多的话,甚至一些网络用语,写完之后再进行修改,但是在修改的过程中,也不要给自己压力太大,就当是修改自己的作文给老师过目一样(一般你写的一般般老师也不会多说什么的不是吗),广播新闻最重要的是纪实,真实性和可靠性,语言略显风趣也无不可,如果写的够好,反而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或许会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请你相信,我并没有敷衍了事。
最后贱贱地说一句:亲!采纳不?
呵呵
6、《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主讲老师是谁?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主讲老师是博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主讲授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采访写作专题》、《名记者研究》、《传播学》
7、简单说明一下。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七分采,三分写。
8、如何采访与写作网络新闻
网络新闻的采访
(二)网络新闻采访的特点:
a\采访内容的多媒体性
网络新闻采访是以多媒体新闻素材为其采访对象的,其采访的素材涵盖了和融合了三大传统媒介新闻采集的内容,既有静态的文字和图片的采访,又包括声音和动态视频的采集和摄录,是一种多媒体的全方位采集新闻素材的活动。在这一新的采访模式下,传统记者的明确分工将逐渐走向模糊乃至消失,每个记者将集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和录音、录像记者于一身。(举例:江西网记者、编辑一体化)
b\采访工具的全数字化
网络新闻采访所采用的采访工具主要是全数字化的计算机网络,以及可以与这一网络相通的一系列全数字化的新闻采访和传输工具。这些数字化的工具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主要有:笔记本电脑(现已出现无线笔记本电脑),数字录音机和摄像设备,数码相机,大容量的便携式存贮设备。
c\采访范围的全球性和速度的快捷性
因为网络具有全球性,因而网络中的采访范围也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对于一些不能、不宜于或因距离太远而无法进行现场采访或调研的新闻事件,记者就可通过因特网在办公室或家中进行全国性或全球性的实时采访。如通过电子邮件、新闻组和邮件列表等进行异步的文字采访;通过语言信箱、网络电话等进行口头采访;通过因特网的Netmeeting等进行可视化的面对面采访;或通过BBS等聊天系统进行同步采访等。
d\新闻资源的丰富性及利用的方便性
网络及其数据库和光盘是可供新闻工作者开掘利用的巨大信息资源库。网上有大量文献可供查询,掌握了上网检索的记者和编辑,实际上拥有了一座世界最大的流动图书馆。运用某些功能强大的搜索工具(如搜索引擎等),记者可在这一数字化图书馆中方便地检索到某一题材的背景资料,快速获得所要的新闻资源;可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发掘。
三、网络新闻的写作
1、标题制作
特点:点击率(“抓眼”)
要求:一是,“简短”(江西网要求不超过15个字);二是,必须用实题(最好不用虚题,它不像报纸一样,有引题、副题,一般都是一行标题);三是,刚才说了要“抓眼”,所以多用动词效果会好些,尽量让新闻有动感,有冲击力。
2、导语(尽量不超过100字)
扫描式阅读已经成为网络新闻阅读的主要方式。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阅读信息的速度加快导致阅读方式的改变,据美国学者的研究发现:79%的网络读者对内容是一扫而过,只有16%的人逐字逐句地阅读。
3、主体(最好将文章分段,作小标题,看新闻好累)
注意用一个段落描述一个主要的内容,用另一个段落去描述另一个内容。读者的注意力是跳跃的,甚至经常会进行超越段落的跳跃。因此他们很难在一个段落中同时注意到两个重点。
4、关于网络新闻的格式,探讨:1、是字多好还是字少好?2、倒金字塔型是否适合于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