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新媒体,正能量‘’的小品
?
2、如何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产品
一、内容为王:一种妨碍媒体转型的思维定式
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一直是传统媒体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维系其平台价值的重要保障。在互联网充分发育之前,内容为王的确是传统媒体的制胜法则,帮助许多媒体开拓了市场、创造了价值,高品质的传统媒体也因此享受了一段时间不短的繁荣与增长。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与传统媒体有关的一切。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演进,传统媒体一直在新的信息传播格局中不断调整自身的定位,但内容为王作为传统媒体的信条,几乎没有得到过根本的撼动。许多人相信,即使是在移动互联时代,有价值的内容依然是稀缺资源,能持续为媒体带来收益。然而,这一信条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传统媒体的内容的市场价值在不断贬值。而且,回过头来看,内容为王的思维定式也是阻碍传统媒体成功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论坛、博客的兴起,网媒开始成为事实上的主流媒体,对社会现实的影响日益凸显,一些人因此走红了,一些人因此倒下了,一些突发事件和社会冲突因此得到了迅速处理。不过,与社会的普遍认知相反,在当时的许多传统媒体内部弥漫的却是这样一种声音:即使网上炒得再热闹,最终必须有传统媒体的介入才能推动问题的解决,成为社会的主流议题。此时,传统媒体人对内容为王,对自己的议题设置能力仍然有着充分的自信。
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短时间内获得爆炸式发展的微博、微信及自媒体,再一次吞噬了传统媒体作为内容源的地盘。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类组织、企业家、明星纷纷通过自媒体发布消息,政策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公布,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信息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互联网上分享、传递,此时,不愿放弃内容为王的传统媒体人再一次对其信条做出修正,称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唯有摒弃简单的动态信息报道、强化深度报道和言论建设才有出路。从积极角度看,这是传统媒体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又一次积极调整;但从历史角度观察,我们也可以将之视为一种退守。但是,这样的退守守得住传统媒体的据点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当绝大部分人的阅读平台转移到移动互联网,当更多的机构、组织和个人,包括传统媒体自身,开始在新媒体平台上生产和发布类似的高品质深度报道和言论产品后,传统媒体所谓的内容为王就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尴尬。
注重内容建设、把内容视为圭臬,即使在当下也是正确的。但是,在一个传播环境发生根本变革的新形势下,固守内容为王,以为传统媒体只要生产出优质的内容就可以独步市场,而不去面对受众阅读习惯改变、阅读平台逐渐转移、新闻分发渠道变得日益重要等现实挑战,一味沉浸在内容优势的幻象之中,只会贻误传统媒体变革发展的契机。
二、互联网思维与媒体融合转型的三个着力点
对于传统媒体人来说,用互联网思维替代内容为王的信条,是一次观念上的革命,它意味着传统媒体人走出内容为王的幻象,用互联网思维回望过往的转型探索之路,重新审视这些年来传统媒体生产的内容、提供的服务、构建的平台与赢利模式。
结合传统媒体转型探索的时代课题,笔者以为,互联网思维至少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
平台思维。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总是善于并着力打造一个链接各方的开放、共享、共赢的平台。对于欲寻求转型的传统媒体来说,平台既是内容的发布场所,也是受众参与新闻生产、获取各种服务的场所,更是传统媒体藉以聚集用户、获取流量并最终获得收益的必需载体。其实,每家传统媒体本身即是一个平台,只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个平台在萎缩,其价值在贬损。因应移动互联时代的需要,传统媒体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网上新平台,形成自己的网络入口。
免费思维。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通过免费的方式提供产品和服务,藉此提升用户体验,积聚用户数量,并培养和建立起用户行为的路径依赖。抱持内容为王信条的传统媒体,此前都希望通过售卖内容来获取收益,国内媒体孜孜以求的以合理价格出售自己的内容使用权以及国际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等尝试的付费墙模式,都属于此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尝试最终很可能不会取得成功,因为它们从根本上是背离互联网精神的,或者说这些策略根本没有互联网化,即使短时间内取得了一些收益,但终究会被免费的互联网模式所颠覆。
用户思维。在移动互联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产品,只有找到了用户的痛点,满足了用户的普遍需求,为用户创造了价值,才会被用户所认可。所以,成功的互联网企业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媒体,必须改变那种大一统的单向传播格局,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为其定制符合其需要的信息产品,而不能像以前一样,不管别人需不需要,硬是塞给对方一堆有用或无用的东西。此外,传播的路径也不能是单向的,而应该在互动中获得用户对产品的反馈,并及时调整、完善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产品思维。产品思维要求企业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产品。生产极致的产品,不仅有利于留住已有用户,还可以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吸引新的用户,因为好的产品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社交时代,是会说话、能够自传播起来的。对于传统媒体人而言,具备产品思维至关重要。我们之前习惯于为所有用户提供同样品类、规格和品质的信息,而非满足不同人群个性化需要的产品化信息,难以在用户中形成稳定的消费。传统媒体要实现转型,首先加强对独特的信息产品的研发,这样才能将所谓的内容优势转化成有商业模式的信息产品。
根据如上对互联网思维的几个认识,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笔者以为,传统媒体要打造新媒体产品,应着重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打造属于自己的传播平台。没有自己的平台,媒体就无法建立影响力,无法聚集用户和流量,当然就更谈不上将用户和流量变现,重新思考平台建设,是传统媒体的当务之急。在移动互联时代,新的平台最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平台逐渐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为适应这一变化趋势,传统媒体应该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建立移动互联平台之上。继续把资金和资源投入桌面互联网上,可能不会产生太多收益。当然,平台建设也要量力而行。在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力量开发新平台的情况下,利用微博、微信等公共技术平台,或者利用公共平台开放的接口进行再开发,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第二,从用户需求甚至商业模式出发进行产品的内容定位。在桌面互联网时代,新闻门户网站是有价值的。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网络门户赢者通吃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其商业模式也在面临挑战。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在建立的新的传播平台上最适宜运行本地化的重度垂直化社交产品。一方面,这类产品更容易满足人们对于某一方面信息和服务的深度需求,有利于增强用户粘性;另一方面,重度垂直化社交产品的目标用户清晰,有利于开展线上线下的服务活动,吸纳与产品属同一领域的广告投入,兑现产品的商业模式。
第三,创新新媒体产品的商业模式。虽然有论者认为,当用户和流量达到一定量级,就会引起质变,但是,除了广告之外,如果没有预留平台接口,用户和流量不会自动转化成商业价值。传统媒体在研发产品之初,就要对其商业模式有清晰的设计,甚至如前所述,可以根据商业模式的要求,倒推产品的内容定位。广告、线下活动,O2O(线上线下的物品和服务销售),都是可以考虑的商业模式。
三、向编辑部变革要未来
这些年来,传统媒体在推进融合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但都收效不大,除了喻国明教授所言的整体应对策略失误之外,也与固有的编辑部架构、运行模式和考评机制不能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需要有关。对传统的编辑部进行重构、对沿袭多年的编辑部运行和考评机制进行完善和变革,已是摆在媒体人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以为,要实现融合发展的目标,打造出在移动互联时代有商业价值的新媒体产品,传统媒体至少应该在如下四个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第一,围绕产品核心构建各个作业单元。
在以前,传统媒体往往是按照地域和专业来架构编辑部的。比如,报社通常将编辑部分成要闻部、本市新闻部、国内新闻部、国际新闻部、财经新闻部、文化体育新闻部,许多都市报还有副刊和专刊编辑部。为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许多报社还在常规的编辑部设置之外,组建了新媒体部门。这样的部门划分,可能符合传统的新闻采集和传播要求,但是,它并不符合新媒体环境下对作为产品的信息的生产要求。一方面,这样的划分过粗,不符合生产重度垂直化细分新闻产品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这样的结构之下,新、旧媒体部门实际上是完全割裂的,传统的编辑部门仍是老大,而新媒体、新技术部门不过是传统报业生产的附庸,是不可能发挥出重要作用的。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时代打造新媒体产品,应该围绕产品核心重构编辑部的部门设置,并且应该让从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人员完全融合在一起。
第二,推行编辑主导制,强化“新闻中枢”的主导作用。
推行编辑主导制,实际上就是产品经理负责制。在传统报社的运行模式中,有的因为记者力量较强,因而实行记者主导制。记者往往能够独立发现线索和选题,并控制着报道的方向和进程,而编辑常常是在后方做整合、组版的工作;有的则是编辑力量较强,因而实行编辑主导制,由编辑来决定选题、指挥记者、控制报道方向和最终的版面呈现。在互联网没有充分发展的时代,编辑主导制和记者主导制都有其合理性和益处,一家媒体是选择编辑主导制还是记者主导制,主要视各家媒体的编辑、记者力量强弱对比而定。但在移动互联时代追求及时、互动、整合传播的新形势下,强化编辑组的新闻中枢作用、实行编辑主导制,应该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因为此种运行机制,最有利于根据新闻的进展、受众的反馈和互动,对传播内容和策略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而记者为主导的运行机制,根本无法满足及时、互动、整合传播的新要求。
第三,简化生产流程,优化授权规定。
在传统报社的内容生产体系中,新闻的采写、编辑、审核、发布等都有着严格的程序限制和授权规定,这也是传统媒体报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一个重要保障。但是,如果把这种有着严格程序限制和授权规定的生产流程引入新媒体产品的生产制作中,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因为这种流程根本无法因应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对生产流程进行适度简化,对授权规定进行适当调整,并保障关键环节的人员配置,以避免因为流程和授权改变而出现问题或纰漏。
第四,引入外部评价,实行结果考核制。
在传统的编辑部中,对编辑、记者的考核由数量和质量两个因素决定。对于记者来说,数量指的是见诸报端的稿件数量;对于编辑而言,数量则是编辑的版面数量。至于质量标准,则主要取决于报纸内部的质量监控部门的判断和评价。在实际的执行中,容易出现考核指标过于偏重数量、质量考评等主观性过强的问题,而对媒体的影响力和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外部评价指标往往没有纳入进来。传统媒体要实现转型,必须重视受众或用户对内容产品的反馈,特别是要把作品的阅读量、转载率等客观传播指标纳入进来,并以此作为决定员工薪酬和绩效的重要标尺之一。
3、如何做好大学社团新媒体编辑部的微信平台
不知道您要做的是怎样的大学社团,不过大学影响力比较大的社团基本是两类,要么是与特定学院结合比较紧密(比如,我是南开的,周恩来与池田大作研究会据我所知就与政府管理学院关系非常密切,再比如“绿色行动小组”一听名字就和环境科学关系很大,等等),要么就是社团学院色彩淡、比较强调专门兴趣(如辩协、交响乐团、话剧社等等);因为您的问题里面没有讲,我就泛泛地说了~
微信平台的架构本身不复杂,但在大学校园,我想至少有两个方面很重要,一是平台的日常维护,说白了,数据更新频率要跟得上,质量要比较高(毕竟大学生口味都比较刁),二是平台的宣传,如果是前面说的第一类,那么当然就可以借助专业负责人(教师、骨干学生)的力量来扩散,如果是后面的一种,则最好借助社团学期初的纳新和学期中的特典活动的机会,来进行宣传。所以我想,宣传的工作,有赖于某几个特定时间段的鼓噪和平时的渗透,这个没什么可取巧的吧~
不过平台日常维护的方面,就需要多花些心思了,作为微信的周边,我想需要估计到微信用户的社交需求,所以我的建议是至少要有三个方面的兼顾:1)时效信息,这一方面需要社团的办公人员紧密配合,任何社团相关的重要新闻和社团干事的采风、稿件最好都能迅速电子化,然后每日一更或两更在置顶处,最好别有太多大话空话,简明扼要地让受众知晓社团的最新动态就好;2)兴趣培养,这一方面或许需要相对丰富但不枯燥的内容来支持,比如,相声社团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推送一些经典段子,演讲团可以定期分享精彩的历史演讲,等等,不过有一点,这些信息最好不要直接从网上扒下来就用,这样会给人很敷衍的感觉,不妨稍稍编辑一下,突出重点、甚至加以点评概括,效果会更好;3)用户彩蛋,比如,话剧社可以在演出前在微信平台组织喜(sang)闻(xin)乐(bing)见(kuang)的“抢票”活动,绿色行动小组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号召科学回收废旧电子设备附赠小奖品等等,当然这个别搞得太过了,初衷是注入些新鲜感而已,要是喧宾夺主就划不来了。
以上是一点很不成熟的建议,希望能够有些帮助,欢迎批评。
4、落叶归根小品的台词
甲: 谢蟹,买坟的,死者二大爷的侄儿
乙 :坟地出售员,卖坟的
丙:亨利,二大爷的外国朋友(甲乙两个人站在坟场沙盘前)
甲:怎么还没来呢?
乙:再等会儿吧!
(丙连呼哧带喘地跑上台)
丙:哈喽二位。请问这里是250号公墓吗?
甲:是!
丙:YES!我太聪明了,刚找到第八十九个就找对了!
甲:二大爷!(哭喊着,蹒跚步履地接过骨灰,跪地边哭边说)二大爷,你怎么就走了呢你?你不跟我说一声,哦……
乙:差不多得了,你一个买坟的,没必要哭成这样!
甲:二大爷,我两岁的时候你就去外国混了,刚听说你混出息了,结果你就出殡了,(对乙)卖坟的,我二大爷生平喜欢奢华、喜欢喧嚣,整个这片坟我都包了,每棵树上给我挂满小音箱,二十四小时给我播放车水马龙的声儿。
乙:先生,要说你这额外的开销可不少啊。
甲:长辈走了,做晚辈的花点钱怎么了?你最贵的坟能贵到哪儿去?
乙:四万八一平米。
甲:(愣)最便宜的呢?
乙:四万七。
丙:哇,比我们那边还贵。
甲:(转身走向亨利),亨利先生,我二大爷走后给我留了多少遗产?
丙:我这么给你说吧,你二大爷在国外,是饿死的。连回来的机票都是我给垫的。你看回来的机票你能给我报了吗?
甲:(缓缓走近亨利单臂抱一下)报完了。
丙:在哪儿呢?
甲:我跟你说亨利先生,这根本就不是我二大爷!我二大爷不说他是百万富翁吗?
丙:一定不会错的,你刚才臭不要脸那出,跟你二大爷生前一样一样滴!你父亲叫谢天,你二大爷叫谢地,你叫谢蟹,你们全家都很客气。
甲:客气人多了,那都是我二大爷。
丙:你二大爷还记得今天是你三十岁的生日,他嘱咐我一定要在你生日的时候把这个骨灰盒交给你当做你的生日礼物。
甲:等会,种树要钱吗?
乙:嘿嘿。4444元,这棵树象征着生命的重生。
甲:按说人死后是要重新投胎做人的,不过往骨灰盒上种棵树合适吗,将来投胎做植物人啊,还是植物大战僵尸丙 落叶归根啊,孩子,你就圆了死者的心愿吧。
甲:不是我不圆,一个破坟卖4万多,还让不让人活了。
乙:嘿嘿嘿,活人是不会住在坟里的,所以坟价才死贵死贵的。
甲:舞蹈是不错,不过舞蹈要钱吗。
乙:47111元一段
甲:钱倒是不贵,我就怕把我二大爷跳活了
乙:差点忘了,先生,冒昧地问你一句,你二大爷有没有本地户口啊
甲:有什么区别吗
乙:如果是本地人,死后可以立即埋进来,
甲:那要是外地人呢
乙:那就得先死五年,五年以后凭个人完税发票才购买此坟
甲:正好,我买不了
乙:哎哎,先生先生,这个你不用担心,我这儿有一份单子,这都是刚刚去世的本地老太太,你可以选择一位结个阴婚,这二大爷一过来就可以买坟了
甲:还用闹洞房吗
乙:胆儿真大,谢先生谢先生,我给你托托人,争取买两套坟,一套给二大爷,一套咱们租出去,拿租金还贷
甲:你们公司叫我爱我坟吧。这样,请你们二位先回避一下,我再跟我二大爷商量商量。
丙:哎,你怎么回事
乙:回来,你没钱你来买坟
丙:这张支票留给我的侄儿—谢蟹
甲:我就是谢蟹
丙:一百万,美金
乙:谢先生,我们这儿有套大户坟,特别适合你,把二大爷埋里面,打着滚
甲:哎呀我的妈,二大爷呀,妈呀
乙:节哀顺变,大户坟你考虑一下,
甲:我决定了,二大爷,咱回家。二大爷,这档次太低了,过两天我陪你去看经济适用坟。
丙:哎,哎,我的机票你还没有给我报。
(4)新媒体编辑部小品扩展资料:
小品《落叶归根》是中央电视台第八届电视小品大赛作品,由开心麻花团队演出。小品巧妙地利用买坟和卖坟为主线映射当今社会高房价、搞限制及人情冷暖等现实问题,讽刺寓意深刻。另外该作诙谐幽默、笑点不断,演出时场面火爆,在网络上转发及点击率持续攀升,引起了极高的反响。
开心麻花小品《落叶归根》表演者:王宁、常远、艾伦。编剧、导演:闫非。出品单位:北京开心麻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小品出自开心麻花2011爆笑贺岁舞台剧《乌龙山伯爵》中开场片段。
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创业,开心麻花形成了强有力的品牌号召力与影响力。大剧场开心麻花舞台剧常年开展全国巡演,演出踪迹遍布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武汉、沈阳、南京等50多个城市,年度大剧场演出场次超过1000场次,直接给逾百万观众带来无限欢乐。
目前,开心麻花在年度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三个指标全面领先同行,成为中国舞台剧市场最具号召力的喜剧品牌。
自2012年开始,开心麻花探索多屏整合发展模式,向影视及网络新媒体产业拓展。 2012-2015年连续4年登陆央视春晚舞台,并在多个卫视春晚频繁亮相。
2012年至今,开心麻花制作出品了《开心麻花剧场》、(1、2季)、《江湖学院》等网络剧作品。2015年制作出品了电影《夏洛特烦恼》,成为2015年国产电影领域的最大黑马,取得了14.44亿元的票房成绩。
未来开心麻花将形成演艺和影业两大主营业务板块,并以其强大的喜剧内容创作实力,向音乐剧、喜剧电影、网络剧、栏目剧、艺人经纪、娱乐营销等多领域拓展,力争成为一家综合重度垂直喜剧内容娱乐公司。
开心麻花创作团队及签约艺人:开心麻花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培养及组建人才队伍,目前旗下拥有专职创作团队及上百个签约艺人,其中包括沈腾、马丽、艾伦、王宁(已离开)、常远、杜晓宇、宋阳等国内当红喜剧演员,是国内最有影响力及创造力的喜剧团队。
创作团队:
闫非、彭大魔、吴昱翰、宋阳、杨沅瀚、魏翔、黄才伦、姜砚梁、冷旭阳、张吃鱼、董天翼、黄梓航、单丹丹、周超等。
签约的演员:
沈腾、马丽、艾伦、常远、陈昊明、杜晓宇、黄才伦、何子君、韩云云、贾蕊、刘思维、宋阳、王宁(已离开)、魏翔、王成思、吴昱翰、王元虎、杨沅翰、杨晓明、朱微玮等。
2003年,推出首部爆笑喜剧作品《想吃麻花先给你拧》,并连续演出40场,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及媒体的竞相报道。
2003年至今,开心麻花陆续推出了25部原创舞台剧,剧剧引发观看热潮,成为文化热点,为培养观众观演习惯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创了话剧观演的“现象级”文化娱乐消费习惯。
2008年,开心麻花《疯狂的石头》《阿翔》《两个人的法式晚餐》《谁都不许笑》《甜咸配》五部剧实现了全年无间断演出。其中,开心麻花《疯狂的石头》更展开了全国巡演。
2011年,开心麻花携经典作品《乌龙山伯爵》开始全国巡演,并陆续在深圳、上海、天津等地成立开心麻花广东子公司。开心麻花上海子公司,开心麻花天津子公司也在天津实现了规模演出。
2012年,开始,开心麻花在成为央视春晚崭露头角的生力军,原创小品《今天的幸福》给春晚小品带来清新之气,被许多观众评论为“今年最好看的小品”,
之后连续4年亮相央视春晚,原创多个语言节目,为全国观众熟知并喜爱,品牌影响力扩大,同年,开心麻花创作的国内首部周播网络情景喜剧《开心麻花剧场》在乐视网首页陆续上线,与舞台剧形成良性呼应,开创网络剧阵地。
2013年,作为国内以舞台演出为主业的文化娱乐领军品牌,开心麻花获得由中央批准设立的唯一一支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
2015年,开心麻花创作、出品制作电影《夏洛特烦恼》成为现象级影片同期票房黑马影片,以14.5亿的票房登上华语2D片票房亚军席位,影视业务成为开心麻花前进的双引擎。
该片来自2005年《南方周末》的一个报道,讲述一个农民工千里背尸,把同伴尸体运回家乡落葬的故事 。张扬觉得在现代社会里,却有这样的人用这样笨的办法把尸体运回去,但是从他身上能感受到单纯的人的东西,本身这个故事非常有电影性而且是一个非常好的公路片的题材。
关于男主角的挑选,张扬表示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赵本山,他认为赵本山的形象应该是民工的感觉。虽然两人在此之前不认识,但是赵本山也认为张扬的这部片子好像是瞄着他写的,所以他答应了下来。
张扬称,因为该片的特点,除了赵本山是从头演到尾,其他角色都是演个两三天,打个电话帮帮忙串串戏,这些演员跟张扬的个人关系很好,属于帮忙的性质。
而该片中扮演“尸体”老刘的洪启文入选,则是因为整个戏的所有拍摄场地,都是由洪启文带着导演、摄影师、美工师一起选的景,就在选景的过程中,导演张扬让他试镜,试镜之后洪启文成功的获得了这个角色,并让赵本山背了他两个多月。
2015年12月29日,开心麻花(证券代码:835099)的挂牌申请获得批准,成功登陆新三板,并受到资产市场热捧。
2018年10月10日,开心麻花第二大股东,国企资本“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挂牌转让其所持有的开心麻花11.33%股权,挂牌转让底价为6.12亿元。作为股权优先受让人,开心麻花三位持股管理层张晨、遇凯、刘洪涛均拟受让国企二股东转让的全部股权。
时光回溯到2003年,这时,创作了话剧《翠花,上酸菜》的田有良导演找到遇凯、张晨,想把遇凯出版的小说《钻石王老五的艰难爱情》改编成电视剧,本应是踌躇满志的筹备过程,却遭遇了“非典”,电视剧拍摄计划搁置,三人将目光投向话剧市场。
那时候的电影,既有严肃的作品,也有轻松的作品。反观话剧市场,清一色的严肃作品。三人一拍即合:“要做,就做喜剧。”
《想吃麻花现给你拧》情节爆笑,台词幽默,并且盘点全年时事,于笑声中批判了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最终的结局亦圆满温暖,传达着正能量。这种风格在后来的开心麻花作品中一直延续了下去。当时,观众看到这样的话剧感到十分新鲜好看。
第一部戏演出结束后,虽然票房惨淡,但观众反响非常好,张晨和遇凯决定把话剧长期做下去,成为这个公司的主业。彼时,已经有了《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却还没有“开心麻花”这个叫法。
在第四部麻花剧《逗地主》出品之前,大家还在就品牌名称讨论不休,很多人认为“麻花”二字太不严肃。遇凯力排众议,选择了“麻花”作为品牌名称。因为去工商局注册时,不能用一类食品作为品牌名称,便在前面加了“开心”二字,“开心麻花”就这样诞生了。
5、新媒体编辑都需要会什么
新媒体运营,是通过现代化移动互联网手段,通过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工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产品营销的一系列运营手段。
通过策划品牌相关的优质、高度传播性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向客户广泛或者精准推送消息,提高参与度,提高知名度,从而充分利用粉丝经济,达到相应营销目的。
新媒体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吸收大量读者,跟它草根的特性远远分不开,使“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成为现实。正是因为这种特性,让新媒体渐渐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甚至是生活方式
。这种新的方式开启了社会新的领域,激发了一直“保持沉默”的草根群体,唤醒了他们都能亲自参与社会进程的诉求欲望和权利欲望。这也是新媒体能够迅速崛起,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力量。
(5)新媒体编辑部小品扩展资料:
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当前所指的新媒体,是与社交媒介更为贴切的媒介形式,如微信、微博、论坛、SNS等等,更多的表现为自媒体,它们具有以下传播特点:
1、传播方式双向化
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单向的、线性的、不可选择的。表现为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的发布者向受众发布信息,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缺少信息的反馈。这种静态的传播使得信息流畅性弱,传播效果不佳。而新媒体传播方式是双向的,每个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样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进而互动性强,传播效果明显。
2、接收方式从固定到移动
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用手机浏览网页、看电视等等实现动态化,不仅仅局限于固定场所。
3、传播行为更加个性化
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众人体会着发布信息,影响他人的快感。
4、传播速度实时化
相对于传统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新媒体的传播借助互联网技术,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实时接收信息,实时做出相应反馈已不再困难。
5、传播内容多元化
从传统媒介到新媒体,最大的变化同时体现在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和融合化,传统纸质媒体通过平面展示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而如今,借助新媒体形式,同时传播带有文字、图片、声音等等于一身的信息已成为可能,提高了信息量,提升了信息广度。
6、便于企业宣传
以往的企业宣传仅仅是录制企业宣传片或宣传页上传到官网,不利于小型企业的发展。而在新媒体的平台协助下小企业也可以简单便捷实现公司自我宣传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新媒体运营_网络
6、如何做好大学社团新媒体编辑部的微信平台?
做好大学社团新媒体编辑部的微信平台三要素:1.微信校园媒体的定位;2.从社会媒体看向校园媒体;3.微信媒体的价值特点。
具体做好大学社团新媒体编辑部的微信平台三要素:
7、大学里新媒体编辑部是干什么工作的?
就是编辑一些校园新闻,国家新闻这样一些新闻。
8、如何打造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媒体产品
一、内容为王:一种妨碍媒体转型的思维定式
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一直是传统媒体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维系其平台价值的重要保障。在互联网充分发育之前,内容为王的确是传统媒体的制胜法则,帮助许多媒体开拓了市场、创造了价值,高品质的传统媒体也因此享受了一段时间不短的繁荣与增长。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与传统媒体有关的一切。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演进,传统媒体一直在新的信息传播格局中不断调整自身的定位,但内容为王作为传统媒体的信条,几乎没有得到过根本的撼动。许多人相信,即使是在移动互联时代,有价值的内容依然是稀缺资源,能持续为媒体带来收益。然而,这一信条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传统媒体的内容的市场价值在不断贬值。而且,回过头来看,内容为王的思维定式也是阻碍传统媒体成功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论坛、博客的兴起,网媒开始成为事实上的主流媒体,对社会现实的影响日益凸显,一些人因此走红了,一些人因此倒下了,一些突发事件和社会冲突因此得到了迅速处理。不过,与社会的普遍认知相反,在当时的许多传统媒体内部弥漫的却是这样一种声音:即使网上炒得再热闹,最终必须有传统媒体的介入才能推动问题的解决,成为社会的主流议题。此时,传统媒体人对内容为王,对自己的议题设置能力仍然有着充分的自信。
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短时间内获得爆炸式发展的微博、微信及自媒体,再一次吞噬了传统媒体作为内容源的地盘。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类组织、企业家、明星纷纷通过自媒体发布消息,政策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公布,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信息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互联网上分享、传递,此时,不愿放弃内容为王的传统媒体人再一次对其信条做出修正,称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唯有摒弃简单的动态信息报道、强化深度报道和言论建设才有出路。从积极角度看,这是传统媒体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又一次积极调整;但从历史角度观察,我们也可以将之视为一种退守。但是,这样的退守守得住传统媒体的据点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当绝大部分人的阅读平台转移到移动互联网,当更多的机构、组织和个人,包括传统媒体自身,开始在新媒体平台上生产和发布类似的高品质深度报道和言论产品后,传统媒体所谓的内容为王就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尴尬。
注重内容建设、把内容视为圭臬,即使在当下也是正确的。但是,在一个传播环境发生根本变革的新形势下,固守内容为王,以为传统媒体只要生产出优质的内容就可以独步市场,而不去面对受众阅读习惯改变、阅读平台逐渐转移、新闻分发渠道变得日益重要等现实挑战,一味沉浸在内容优势的幻象之中,只会贻误传统媒体变革发展的契机。
二、互联网思维与媒体融合转型的三个着力点
对于传统媒体人来说,用互联网思维替代内容为王的信条,是一次观念上的革命,它意味着传统媒体人走出内容为王的幻象,用互联网思维回望过往的转型探索之路,重新审视这些年来传统媒体生产的内容、提供的服务、构建的平台与赢利模式。
结合传统媒体转型探索的时代课题,笔者以为,互联网思维至少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
平台思维。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总是善于并着力打造一个链接各方的开放、共享、共赢的平台。对于欲寻求转型的传统媒体来说,平台既是内容的发布场所,也是受众参与新闻生产、获取各种服务的场所,更是传统媒体藉以聚集用户、获取流量并最终获得收益的必需载体。其实,每家传统媒体本身即是一个平台,只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个平台在萎缩,其价值在贬损。因应移动互联时代的需要,传统媒体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网上新平台,形成自己的网络入口。
免费思维。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通过免费的方式提供产品和服务,藉此提升用户体验,积聚用户数量,并培养和建立起用户行为的路径依赖。抱持内容为王信条的传统媒体,此前都希望通过售卖内容来获取收益,国内媒体孜孜以求的以合理价格出售自己的内容使用权以及国际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等尝试的付费墙模式,都属于此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尝试最终很可能不会取得成功,因为它们从根本上是背离互联网精神的,或者说这些策略根本没有互联网化,即使短时间内取得了一些收益,但终究会被免费的互联网模式所颠覆。
用户思维。在移动互联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产品,只有找到了用户的痛点,满足了用户的普遍需求,为用户创造了价值,才会被用户所认可。所以,成功的互联网企业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媒体,必须改变那种大一统的单向传播格局,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为其定制符合其需要的信息产品,而不能像以前一样,不管别人需不需要,硬是塞给对方一堆有用或无用的东西。此外,传播的路径也不能是单向的,而应该在互动中获得用户对产品的反馈,并及时调整、完善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产品思维。产品思维要求企业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产品。生产极致的产品,不仅有利于留住已有用户,还可以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吸引新的用户,因为好的产品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社交时代,是会说话、能够自传播起来的。对于传统媒体人而言,具备产品思维至关重要。我们之前习惯于为所有用户提供同样品类、规格和品质的信息,而非满足不同人群个性化需要的产品化信息,难以在用户中形成稳定的消费。传统媒体要实现转型,首先加强对独特的信息产品的研发,这样才能将所谓的内容优势转化成有商业模式的信息产品。
根据如上对互联网思维的几个认识,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笔者以为,传统媒体要打造新媒体产品,应着重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打造属于自己的传播平台。没有自己的平台,媒体就无法建立影响力,无法聚集用户和流量,当然就更谈不上将用户和流量变现,重新思考平台建设,是传统媒体的当务之急。在移动互联时代,新的平台最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平台逐渐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为适应这一变化趋势,传统媒体应该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建立移动互联平台之上。继续把资金和资源投入桌面互联网上,可能不会产生太多收益。当然,平台建设也要量力而行。在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力量开发新平台的情况下,利用微博、微信等公共技术平台,或者利用公共平台开放的接口进行再开发,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第二,从用户需求甚至商业模式出发进行产品的内容定位。在桌面互联网时代,新闻门户网站是有价值的。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网络门户赢者通吃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其商业模式也在面临挑战。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在建立的新的传播平台上最适宜运行本地化的重度垂直化社交产品。一方面,这类产品更容易满足人们对于某一方面信息和服务的深度需求,有利于增强用户粘性;另一方面,重度垂直化社交产品的目标用户清晰,有利于开展线上线下的服务活动,吸纳与产品属同一领域的广告投入,兑现产品的商业模式。
第三,创新新媒体产品的商业模式。虽然有论者认为,当用户和流量达到一定量级,就会引起质变,但是,除了广告之外,如果没有预留平台接口,用户和流量不会自动转化成商业价值。传统媒体在研发产品之初,就要对其商业模式有清晰的设计,甚至如前所述,可以根据商业模式的要求,倒推产品的内容定位。广告、线下活动,O2O(线上线下的物品和服务销售),都是可以考虑的商业模式。
三、向编辑部变革要未来
这些年来,传统媒体在推进融合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但都收效不大,除了喻国明教授所言的整体应对策略失误之外,也与固有的编辑部架构、运行模式和考评机制不能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需要有关。对传统的编辑部进行重构、对沿袭多年的编辑部运行和考评机制进行完善和变革,已是摆在媒体人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以为,要实现融合发展的目标,打造出在移动互联时代有商业价值的新媒体产品,传统媒体至少应该在如下四个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第一,围绕产品核心构建各个作业单元。
在以前,传统媒体往往是按照地域和专业来架构编辑部的。比如,报社通常将编辑部分成要闻部、本市新闻部、国内新闻部、国际新闻部、财经新闻部、文化体育新闻部,许多都市报还有副刊和专刊编辑部。为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许多报社还在常规的编辑部设置之外,组建了新媒体部门。这样的部门划分,可能符合传统的新闻采集和传播要求,但是,它并不符合新媒体环境下对作为产品的信息的生产要求。一方面,这样的划分过粗,不符合生产重度垂直化细分新闻产品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这样的结构之下,新、旧媒体部门实际上是完全割裂的,传统的编辑部门仍是老大,而新媒体、新技术部门不过是传统报业生产的附庸,是不可能发挥出重要作用的。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时代打造新媒体产品,应该围绕产品核心重构编辑部的部门设置,并且应该让从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人员完全融合在一起。
第二,推行编辑主导制,强化“新闻中枢”的主导作用。
推行编辑主导制,实际上就是产品经理负责制。在传统报社的运行模式中,有的因为记者力量较强,因而实行记者主导制。记者往往能够独立发现线索和选题,并控制着报道的方向和进程,而编辑常常是在后方做整合、组版的工作;有的则是编辑力量较强,因而实行编辑主导制,由编辑来决定选题、指挥记者、控制报道方向和最终的版面呈现。在互联网没有充分发展的时代,编辑主导制和记者主导制都有其合理性和益处,一家媒体是选择编辑主导制还是记者主导制,主要视各家媒体的编辑、记者力量强弱对比而定。但在移动互联时代追求及时、互动、整合传播的新形势下,强化编辑组的新闻中枢作用、实行编辑主导制,应该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因为此种运行机制,最有利于根据新闻的进展、受众的反馈和互动,对传播内容和策略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而记者为主导的运行机制,根本无法满足及时、互动、整合传播的新要求。
第三,简化生产流程,优化授权规定。
在传统报社的内容生产体系中,新闻的采写、编辑、审核、发布等都有着严格的程序限制和授权规定,这也是传统媒体报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一个重要保障。但是,如果把这种有着严格程序限制和授权规定的生产流程引入新媒体产品的生产制作中,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因为这种流程根本无法因应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对生产流程进行适度简化,对授权规定进行适当调整,并保障关键环节的人员配置,以避免因为流程和授权改变而出现问题或纰漏。
第四,引入外部评价,实行结果考核制。
在传统的编辑部中,对编辑、记者的考核由数量和质量两个因素决定。对于记者来说,数量指的是见诸报端的稿件数量;对于编辑而言,数量则是编辑的版面数量。至于质量标准,则主要取决于报纸内部的质量监控部门的判断和评价。在实际的执行中,容易出现考核指标过于偏重数量、质量考评等主观性过强的问题,而对媒体的影响力和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外部评价指标往往没有纳入进来。传统媒体要实现转型,必须重视受众或用户对内容产品的反馈,特别是要把作品的阅读量、转载率等客观传播指标纳入进来,并以此作为决定员工薪酬和绩效的重要标尺之一。
9、关于青春期的小品急!
搞笑小品--作弊记
人物: 学生甲 学生乙 监考老师
(教室门前)
(甲乙边走边聊,乙背着书包,甲两手空空,只在上衣贴胸口袋塞了支笔)
乙(烦恼地):……听说这次监考的是咱们院四大名捕之一,这可怎么办?
甲:哥们别愁,我有办法。
乙:你有什么妙计?
甲(得意洋洋地掏手机):用这个!这是我爸昨天买给我的诺基亚名牌手机,功能齐全!我有个信息院的哥们前两节刚考完了计算机,卷子跟咱们的一样的。这次就考那么100道选择题,我已经跟他说好了,三条短信息就搞定。
乙(失望地):用短信息收答案啊?有什么厉害啊,虽然你的手机调了振动,可是也很容易被老师发现的,老师对这些特敏感。
甲(神秘兮兮):非也非也。我偏偏不调振动,就让它短信息铃声响着。(短信息“嘀嘀”声,甲看)哈,我那哥们现在已经回到宿舍,准备翻书查答案了。
乙:不会吧?!让手机响着不是更明目张胆了吗?
甲:这你就不懂了,这叫置诸死地而后生。山人自有妙计,你就好好地等着答案自动送上门吧。
(上课铃响,乙匆匆忙忙,甲悠哉游哉地走到位置上坐下)
乙:你还坐第一排?
甲:这叫最危险的地方也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你不懂。
(老师携一叠试卷上)
老师(清嗓子):同学们,今天的计算机基础考试由我来给你们监考。希望大家合作。(发卷)试卷两张,答题卡一张。题目一共是100道,全部是选择题。请大家检查一下。完了以后写好专业姓名学号。(发完卷走到前面)虽然是老生常谈,我在这里还是给大家强调一次考场纪律。不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当老师那么多年,监考过的学生无数,那些不安分的同学有什么伎俩我都清楚得很。被我发现谁有小动作,后果自己心理清楚。我说的就那么多。(看表)好了,现在大家开始答题。时间是两个小时。
(大家低头开始答题。乙看题挠头烦恼不已,甲拖着腮睡觉)
(忽然有音乐声)
老师(严肃的):哪位同学带手机进考场了?!把手机交出来或者关掉!……哦,是我的,一时疏忽,影响同学们了,不好意思。(赶紧把手机关了)
(老师继续巡视,出示“十五分钟后”的牌子)
(“嘀嘀”的手机短信声)
老师:谁?!(寻声向前面走去)
甲(高举手):我,老师。(恳切的)实在对不起,我的手表坏了,为了方便看时间,我带了个闹钟来,可能没关好。(从书桌里掏出一个硕大无比的闹钟)
老师(冷汗):这么大?!好好好,你注意关好就是了。
甲:好的。(坐下对乙偷笑)
(老师巡视后面,甲公然把手机掏出抄答案。乙探头抄)
(老师转回,甲乙马上恢复做题之态,老师走又继续抄。)
(老师出示“半小时后“牌子)
(“嘀嘀”声又响,老师快步走向前)
甲(站起):老师,对不起,我想我的闹钟可能出了毛病。
老师:怎么能这样呢?
甲:这样吧,为了让您放心,我把电池卸下来好了。(取出电池远远一扔)
(老师点点头,继续巡视,甲乙抄答案)
(老师出示“一个小时后”的牌子)
(“嘀嘀”声又响)
老师(生气地朝甲):你说怎么回事?!闹钟拆了电池还会响?!
甲(激动地):老师您别说了,我也被它烦透了!(交出闹钟)它还真神了,没电还会响。你就把我这破闹钟收去吧,这样大家都放心一些。我为自己打扰了考场的秩序而深感抱歉。
老师(把闹钟收下):那好。你也别为这事着急,好好做题。(转身走)
(甲对乙做胜利手势,两人抄答案)
(在老师出示“一个半小时后”时,甲乙扔下笔,长淑一口气,乙给甲做OK手势。两人相视而笑)
甲(刚站起要交卷,忽然手机又“嘀嘀”响):不会吧?!(手足无措)
老师(愤怒的):这位同学,我一直就觉得你有点问题。现在你无话可说了吧?!
甲(突然快速地站器,手机掉了下来.望地下说):我的诺基亚名牌手机幸好是耐摔的!
(甲俯下身子想捡起手机,老师比甲还要快捡到手机)
老师:明天叫你家长来学校拿回手机!!
(甲用头拼命地抓头发!)
最后老师和甲,乙一起说:考试不能作弊,平时要努力学习才能考出好成绩!!
10、大学里新媒体编辑部是干什么的
就是编辑一些校园新闻,国家新闻这样一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