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我们党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论研究、课程设置、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近年来,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迅速发展,在改变大学生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机遇方面看,新媒体海量、快速、交互、生动等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载体、新平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效利用就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从挑战方面看,新媒体虚拟、开放、难以掌握和监控等特点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迫切要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全面把握新媒体的特性,趋利避害、发挥优势,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依托新媒体搭建平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多优势,比如,新媒体功能强大、应用广泛,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容量无限的新阵地;信息传播方式多样生动,符合大学生希望平等交流的心理特征和接受习惯,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坚持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传统方式的基础上,把新媒体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论坛、博客、微博和专业网站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
通过新媒体加强互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单向性特征,而新媒体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双向、交互、开放的。这有利于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但是,由于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繁多而芜杂,也由于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猎奇心理、判断力不够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受到一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地通过新媒体与大学生加强互动,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认真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一方面,可以利用论坛、博客、微博等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交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另一方面,建设和完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丰富其内容、改进其形式,为大学生提供互动平台。学校各部门则应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建立必要的信息监督机制,倡导健康文明上网,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利用新媒体开展学习,提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不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应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又应不断提高媒介素养和运用新媒体的能力,确保有效利用新媒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两课”教学中,应积极发掘网络资源,随时更新教育素材,并善于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充实、形式更生动。在日常管理中,应注重利用新媒体开展相关调研和测评,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精神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取得更好效果。
2、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大学生是新媒体技术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新媒体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情况与问题。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探索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一、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的影响
1.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所获取的信息不仅量大,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日趋多元化。首先,新媒体信息发布更为快捷多元。大学生获取第一手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信息的叙述方式更能调动起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其次,信息形式更为综合多样。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在通过新媒体技术获取信息是饿潜在意识和角色也易发生改变。
2.改变了大学生的交流方式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相比传统媒体环境下他们更喜欢以QQ、电子邮件、微信、博客、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人际间的沟通与交流。他们利用新媒体可以真实地表达情感,甚至自我宣泄。这也造成了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表达观点的随意和偏激。
3.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们开始更多地利用网络搜索功能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虽然可以使大学生的学习形式变得更加灵活、多元,但同时由于缺少专业教师的系统指定,使学生学习缺乏系统性,容易造成大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停留在较为肤浅的感性认识上。也阻碍了大学生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塑造、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4.使大学生的性格塑造发生了变化
新媒体环境具有信息丰富的特点,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信息传播领域,灵活多变且不易控制。丰富多变的信息对大学生不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可能受到巨大冲击。大学生有更多的载体和方式来张扬个性,展现自我。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1.易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
新媒体信息的丰富性与多元化,会导致大学生价值冲突更加尖锐化、价值取向更多元化、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存在于新媒体环境中的信息丰富多样、良莠不齐,对于价值观正在变化和发展的大学生来说确实难以辨别真假、好坏。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他们科学的加以引导,使其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突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对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崭新的背景下,面对全新的挑战。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承载和网络信息平台的迅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态也变得丰富多样,由平面化走向立体画、由静态内容变为动态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应不断丰富教育内容,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载体,采用符合大学生群体行为习惯和心理特征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尤其要在认可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探析
1.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积极主动利用网络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教育的单项灌输模式,构建大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依靠和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其次,更新新媒体信息观念,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者水平。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广泛应用,对教育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作为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巧妙利用新媒体优势,增强教育效果。
2.积极构筑新媒体的资源平台,努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首先,依托校园网建立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情疏导机制。把新媒体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采取“疏堵结合,及时沟通”的办法,通过校园网密切关注大学校园中出现的焦点、难点和疑点,及时做出判断、答复、澄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建立健全校园新媒体信息的监督机制。依托校园网建立一支由教师、辅导员、学生网络管理员、校园网版主、学生干部等组成的思想教育工作队,队伍成员要积极活跃在校园网各个论坛板块中,对于违反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的错误信息,要及时予以屏蔽或删除;积极发布健康向上的、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帖子。
3.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建立班级“QQ群”,主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扩展到网络中,克服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其次,打造学生班级“博客群”。班级博客是一个班级学生思想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第三,打造学生班级“短信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手机短信传播信息,即时把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向。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既可与原有教育方式结合,使其创新发展,也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以满足不同形势、不同阶段、不同群体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新媒体作为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它是一把“双刃剑”,面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利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发挥新媒体优势,更新观念,积极构筑新媒体的资源平台,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努力把握规律性、注重实效性、提高预见性,把新媒体的功能延伸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上来。
3、急求一篇“新媒体对大学生活影响”的主题策划书,谢谢。
引言:
处于新时代,和互联网打交道已经称为了新一代大学生每天必干必做的事了。或者说可以把以前的文盲换个词汇问问新时代大学生是否有互联网盲了。互联网用它的方便快捷、安全、经济、省时、宽松自由等特点迅速俘虏了新时代的心,用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强烈吸引着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群体。互联网是新时代下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最有效快捷的放大器。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作为平台,以有线和无线作为传送方式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媒体形态。互联网和手机是大学生常常接触的新媒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悄无声息润物无声的姿态潜移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对于了解新时代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认知世界的角度有重大意义,进而对于学校社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技术的现状及其影响 调查总体上显示出了如下特点:接触时间早,上网时间长,信息获取重要通道,冷眼旁观多参与少,信息浏览较健康等五大特点。 具体阐述如下:大部分大学生在他的初中时期甚至小学时期就开始接触网络。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基础的厚实,电子产品迅速普及,几乎人手一3G手机,电子产品大范围普及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使得学生接触新媒体的时间大大提前。新媒体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自身从互联网获得信息,一半左右的学生会通过自己的综合判断来得出自己的想法,不是很简单的去相信网上的言论。依赖于用互联网来获取新闻等信息,只是鉴于互联网的信息的及时和信息检索的便捷。但是对于互联网上的一些活动(譬如人肉搜索、恶搞图片、散步虚假或恐怖消息、网上言语谩骂或攻击等行为)采取的多是冷眼判旁观的态度。有骑士透出冷眼,看热看闹的鲁迅笔下无形中提起的脖子的国民(网民)形象。对于不良信息(各种门事件、未删节版)具有选择性拒绝。对于新兴词汇,60%的学生有较清楚的了解,说明时代学生时刻关注网络新动态,做到知道了解却不参与的姿态。对于网络,当代学生报的是什么态度呢?绝大部分的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的,但以诚待人,不自欺也不欺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休闲类网站,时事新闻类网站是常闲逛的地方。学习技术类的网站,却乏人问津,是网站的泛善可陈还是学生本身的不善喜欢,更多的是后者。同时,隐隐透出色情暴力网站肆虐侵袭的危险(22%的人浏览过色情暴力网站)。时下流行的博客渐渐有了没落的倾向。一半人有博客,一半人无之。且对博客的关注度较低,仅达到25%,而在这关注的人其中,走马观花的居多,留言评论的少的现状。官方媒体、草根网络媒体、海外媒体到底哪一个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具有信服力呢?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有着自己理性的判断,往往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得出属于自己的判断。网络在当代,究竟有积极还是消极的影响?97%的人持肯定意见,认为网络有助于打击腐败,人民维权。但同时,网络有必要也需要监管,这是绝大部分人的意见。但目前为止,有关部门采取的设置关键字过滤、屏蔽境外网站、推广安装不良信息过滤软件等对于净化网络环境问题的处理方式觉得仅仅是出发点好而已,这些措施不得民心。应当采取更有效和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来监管网络。 总体来说,几乎所有大学生每天均抽出时间在新媒体上获取信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深远,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
二、对于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分析 新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了一些不利影响。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个人觉得有以下几大因素导致产生这一现象。首先是电子产品大范围普及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称为大学生必备的东西。而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最常接触的媒体,用他的超大容量的信息存储和迅速准确的便捷搜索称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甚至是主要途径,几乎所有大学生每天均抽出时间在新媒体上获取信息。同时,让大学生对电脑产生了依赖感,只要一想起查什么资料,立马蹦出来的是google、百度、搜狐、雅虎等几大搜索引擎,如此的恶性循环,使得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生活的渗透更加的完美和彻底。另一方面,新媒体作为交流手段,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迅速俘获了大学生的心,称为交流的新宠。发短信和打电话、聊QQ成为了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沟通手段。学习上需要很多的资料无形中为新媒体进入大学生生活提供了机会。不少学生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来达到辅助学习的目的,使用电脑和网络查资料完成作业。同时,由于大部分大学生生活的迷茫由此引发的游戏和电视剧的盛行,利用新媒体技上的娱乐来度过自己的课余时间,更进一步加深了大学生和新媒体的联系。以上种种原因使得新媒体成了大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发挥着它巨大的或消极或积极的影响。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新媒体技术给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引导大学生理智、科学地使用新媒体,合理利用新媒体的积极因素、努力消减其不利影响,让新媒体为大学生的思想进步、健康生活、学习成长服务,同时利用它实现对大学生的精神、心理、人格、情感的塑造。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自身的自觉,管好自己。第一,引导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大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为其健康、便利、快捷生活服务。利用手机闹钟和备忘录的功能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通过校园网和手机报等渠道举办文体沙龙校园定期见面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通过食堂和楼宇电视介绍膳食与健康常识,确保营养合理、进餐定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电子杂志宣传吸烟、酗酒、网瘾的不良影响,建议学生安装防沉迷插件,改正或防止吸烟、酗酒、沉溺于电子游戏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第二,引导大学生借助新媒体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引导大学生借助新媒体获取更多有益于其学习成长的知识与信息,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引导其在合理使用新媒体提供信息的前提下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大学生自己也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学会鉴别新媒体中的信息,增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其法纪观念,提高其道德素质。借助学校的引导和监督外力,加上自身的努力修养的内力,使得新媒体称为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良好有益助力!
4、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三观产生了哪些影响
看这篇论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日常生活与学习已离不开互联网,而互联网中的新媒体则以其更加便捷、快速的传播优势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展现自我的虚拟平台,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新媒体的相关概念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一个外沿不断变化的概念。主要是以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手段为依托,通过互联网、无线网络等信道传播媒体的方式。它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它的信息具有完全个性化的特点,可以同时送达几乎无数的人,每个参与者,对内容拥有对等的和相互的控制。特别是随着手机3G时代的到来,耳目一新的手机等新兴媒体,以其快捷、便利的特点,迅速窜红于九零后,占据了他们更多的时间。
1.当前媒体产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媒体正被新媒体的应用范围逐渐蚕食,呈扩大化趋势。
2.传播特点:新媒体是复合媒体,能对数字、文字、图像、视频等进行快速传播,具有交互性、即时性、数字化、个性化的传播特点。
(1)数字化是指以线性或非线性的方式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方便信息的传播,使其存储在媒介中让他人浏览。
(2)个性化是指每个人都充当媒体角色,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以自媒体的形式对自身特点进行大众传播。
(3)交互性是指实现信息接收与传送双方的双向沟通,能及时对信息做出反馈,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流动的单一性,达到人际传播的目的。
(4)即时性是指突破传统媒体信息的时空限制,实现信息的实时传播,缩短了传播时间,增加了传播的时效性。
本项调研的群体样本为黄河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根据他们接触并使用的新媒体的现实状况,在本词调研中所说的新媒体主要是指互联网、手机短信、飞信、微信、QQ、微博等。
在进行调查以前,我们首先确定了四个调查指标,即:
1.大学生媒介接触度和使用率。
2.大学生媒介使用目的。
3.大学生媒介使用时间段。
4.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度。
在确定了调查指标之后,又将每个指标细分为若干个调查题目。之后由各个调查员进入宿舍生活区进行调查。共发放180份问卷,收回177份,其中有效问卷177份,有效问卷收回率98.3%。虽然这次调查的问卷数目不多,但是这些问卷调查的对象覆盖面还是相对比较有代表性的,被调查的对象不仅有大一的、大二、大三的,而且涉及中文、外语、经管、理学、化工、电气等八个系别。通过这次调查汇总,我们总结出大学生在使用媒介的一些情况:
(一)大学生媒介接触度和使用率
在所有的媒介中,QQ、手机短信、飞信,微博已经成为现在校大学生交流途径的三大主体,各占比例41%、21%、12%、10%。从此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QQ聊天在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尤其是是手机,因为到了大学,人人都有了手机,而且手机既能上网,又能上QQ,使用率极高。而在这些使用最多的媒介当中,大学生每天的使用时间长多是3~5小时,可见,大学生使用这些媒介的时间相当长。
(二)大学生媒介使用目的
在问卷的选择中,使用各种媒介的目主要有:25%聊天,22%玩游戏、21%查资料、15%看新闻、17%的人选择其他。从使用目的来看,把网络作为娱乐消遣目的的占多数的。
(三)大学生媒介使用时间段
对于使用网络媒介的时间段的选择,选择中午、晚上、早上、下午的比例分别是30%、25%、23%、22%。最多的是集中的中午和晚上,这段时间也正好是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结合上边一个指标的结果,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大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娱乐消遣活动主要都是依赖的网络,以游戏和聊天为主。
(四)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度
在平时生活中最不能缺少哪种媒介的选择中,有41%的人选择了手机,有39%的人选择了网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所占份额都比较少。这个指标的调查结果明显反映出大学生对与手机和网络的依赖度最高,对于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等不光在使用的比例上降低,而且给大学生造成的影响以及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都在逐渐降低。
通过这项调查,对于了解大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使用时间等都有很大帮助。可以看出,以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在校大学生而言,新媒体带给了他们全新的生活,当然,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利与弊共存。
二、新媒体的积极影响
(一)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得各种信息的重要来源和新的渠道
大学生上网的第一目的是获取信息。当前大学生的关注点十分广泛,大学生这么多的兴趣点通过传统媒体已经无法得到满足,互联网信息容量大,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大学生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能够通过互联网了解实时新闻事件,及时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全球意识。相对于传统时代的大学生,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眼界、思维都要开阔和开放一些。 (二)新媒体有利于大学生丰富自我、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完善自我
新媒体互联网传播速度非常快,见解思维表达开放,言论自由,这些都非常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在网上自我创造、扩大交往、排解不良情绪,并把此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几乎可以在互联网上能找到涉及大学生生活的所有方面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够熟练地运用好新媒体设备、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使新媒体资源成为他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同时又通过新媒体了解更多的新事物、新思想、新的国家大政方针,开阔眼界和思维,激发想象力、创造力。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微博和QQ是很好展现自我的平台,使大学生可以随时分享身边的新鲜事物并加以简单的描述,可以让大家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而且还可以通过微博得到推荐的一些好的电影、书籍、精彩的文章。
(三)新媒体有助于大学生表达情感的需求
大学生在网络中结识好多网友,获得现实中无法得到的情感交流、尊重和满足感。在网络里他们主要表达情感的方式有通过QQ聊天、建立个人主页、网恋和在贴吧等上边发表自己的观点及见解。大学生聊天的主要话题是爱情和友谊。他们在形形色色的新媒体世界里,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因此,无论什么兴趣爱好,总有许多人在“虚拟世界”里相互交谈,相互倾诉着秘密。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自己对事物分析的能力和判断力。
(四)新媒体有助于满足大学生娱乐体验的需求
新媒体传播速度快捷,彻底打破了地域界限。新媒体有能力在技术上实现多媒体传播,达到时空交融、视听兼备的综合性艺术效果,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大学校园里娱乐生活比较单调、娱乐设施较少,无法满足活泼好动的大学生的娱乐生活需求。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技术,在网络上玩惊险刺激的网络游戏、单机游戏,让人真正体验到心跳、紧张、眩晕等微妙的心理变化。还可以欣赏聆听各种美妙的音乐,观看电影。所以网上冲浪成为他们业余休闲、体验娱乐的重要方式。
三、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接触新媒体世界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触新媒体,深入网络世界空间,负面影响日趋凸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媒体网络的交往导致大学生现实交往的冷漠化
与现实社会生活所不同的是,大学生在互联网络里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在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与人直接的交往方式的改变也将导致人性格诸多方面的相应改变。因沉迷于新媒体网络世界的交往而产生的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会进一步变化为对现实情感的麻木、抵触以及对正义感和思想道德的缺失,最后导致对基本的事实和思想道德判断能力的丧失。所以,新媒体网络的社会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二)新媒体网络信息的泛滥导致大学生自我迷失,在人格形成发展上、三观认识上出现障碍
健康的心理与健康的人格密切相关,正确的自我认识是人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然丰富却庞杂,存在好多垃圾信息,大学生在网上能频繁的接触到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政治方针,这使得他们日常学习和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的大政方针、主流媒体意识形成冲突,使得大学生的世界观产生倾斜。大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是非判断的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还不足以抵制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污染”的对象。因此,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扭曲。
四、抑制新媒体网络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相关建议
与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相比较,呈现的负面影响显得更加突出而尖锐。要解决这些问题,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摈弃和遏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机制,出台有关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可能地防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传播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和现象。
2.大学生应该树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增强学习的内动力。
3.加大选力度,是大学生能够及时认识到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的减少和避免新媒体网络大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积极作用。
4.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控制上网时间,明确上网目的。
5.在新媒体网络上经常举办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目前,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纷繁芜杂、包罗万象,致使很多大学生已丧失了对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各界都要为大学生运用新兴媒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5、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三观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新媒体的消极影响:
一、新媒体的积极影响
(一)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得各种信息的重要来源和新的渠道
大学生上网的第一目的是获取信息。当前大学生的关注点十分广泛,大学生这么多的兴趣点通过传统媒体已经无法得到满足,互联网信息容量大,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大学生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能够通过互联网了解实时新闻事件,及时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全球意识。相对于传统时代的大学生,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眼界、思维都要开阔和开放一些。 (二)新媒体有利于大学生丰富自我、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完善自我
新媒体互联网传播速度非常快,见解思维表达开放,言论自由,这些都非常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在网上自我创造、扩大交往、排解不良情绪,并把此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几乎可以在互联网上能找到涉及大学生生活的所有方面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够熟练地运用好新媒体设备、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使新媒体资源成为他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同时又通过新媒体了解更多的新事物、新思想、新的国家大政方针,开阔眼界和思维,激发想象力、创造力。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微博和QQ是很好展现自我的平台,使大学生可以随时分享身边的新鲜事物并加以简单的描述,可以让大家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而且还可以通过微博得到推荐的一些好的电影、书籍、精彩的文章。
(三)新媒体有助于大学生表达情感的需求
大学生在网络中结识好多网友,获得现实中无法得到的情感交流、尊重和满足感。在网络里他们主要表达情感的方式有通过QQ聊天、建立个人主页、网恋和在贴吧等上边发表自己的观点及见解。大学生聊天的主要话题是爱情和友谊。他们在形形色色的新媒体世界里,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因此,无论什么兴趣爱好,总有许多人在“虚拟世界”里相互交谈,相互倾诉着秘密。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自己对事物分析的能力和判断力。
(四)新媒体有助于满足大学生娱乐体验的需求
新媒体传播速度快捷,彻底打破了地域界限。新媒体有能力在技术上实现多媒体传播,达到时空交融、视听兼备的综合性艺术效果,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大学校园里娱乐生活比较单调、娱乐设施较少,无法满足活泼好动的大学生的娱乐生活需求。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技术,在网络上玩惊险刺激的网络游戏、单机游戏,让人真正体验到心跳、紧张、眩晕等微妙的心理变化。还可以欣赏聆听各种美妙的音乐,观看电影。所以网上冲浪成为他们业余休闲、体验娱乐的重要方式。
二、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接触新媒体世界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触新媒体,深入网络世界空间,负面影响日趋凸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媒体网络的交往导致大学生现实交往的冷漠化
与现实社会生活所不同的是,大学生在互联网络里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在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与人直接的交往方式的改变也将导致人性格诸多方面的相应改变。
因沉迷于新媒体网络世界的交往而产生的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会进一步变化为对现实情感的麻木、抵触以及对正义感和思想道德的缺失,最后导致对基本的事实和思想道德判断能力的丧失。所以,新媒体网络的社会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二)新媒体网络信息的泛滥导致大学生自我迷失,在人格形成发展上、三观认识上出现障碍
健康的心理与健康的人格密切相关,正确的自我认识是人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然丰富却庞杂,存在好多垃圾信息,大学生在网上能频繁的接触到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政治方针,这使得他们日常学习和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的大政方针、主流媒体意识形成冲突,使得大学生的世界观产生倾斜。
大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是非判断的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还不足以抵制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污染”的对象。因此,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扭曲。
四、抑制新媒体网络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相关建议
与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相比较,呈现的负面影响显得更加突出而尖锐。要解决这些问题,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摈弃和遏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机制,出台有关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可能地防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传播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和现象。
2.大学生应该树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增强学习的内动力。
3.加大选力度,是大学生能够及时认识到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的减少和避免新媒体网络大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积极作用。
4.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控制上网时间,明确上网目的。
5.在新媒体网络上经常举办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目前,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纷繁芜杂、包罗万象,致使很多大学生已丧失了对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各界都要为大学生运用新兴媒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6、如何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我们党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论研究、课程设置、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近年来,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迅速发展,在改变大学生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机遇方面看,新媒体海量、快速、交互、生动等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载体、新平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效利用就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从挑战方面看,新媒体虚拟、开放、难以掌握和监控等特点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迫切要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全面把握新媒体的特性,趋利避害、发挥优势,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依托新媒体搭建平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多优势,比如,新媒体功能强大、应用广泛,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容量无限的新阵地;信息传播方式多样生动,符合大学生希望平等交流的心理特征和接受习惯,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坚持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传统方式的基础上,把新媒体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论坛、博客、微博和专业网站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
通过新媒体加强互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单向性特征,而新媒体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双向、交互、开放的。这有利于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但是,由于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繁多而芜杂,也由于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猎奇心理、判断力不够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受到一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地通过新媒体与大学生加强互动,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认真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一方面,可以利用论坛、博客、微博等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交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另一方面,建设和完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丰富其内容、改进其形式,为大学生提供互动平台。学校各部门则应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建立必要的信息监督机制,倡导健康文明上网,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利用新媒体开展学习,提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不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应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又应不断提高媒介素养和运用新媒体的能力,确保有效利用新媒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两课”教学中,应积极发掘网络资源,随时更新教育素材,并善于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充实、形式更生动。在日常管理中,应注重利用新媒体开展相关调研和测评,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精神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取得更好效果。
7、论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选择新媒体的大学生可谓越来越多了,社交媒体创造了无数个交往的机会,对于在校生活的大学生,不玩手机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多数学生都或多或少接触新媒体,很多同学可能在现实中没见过面,但通过新媒体,彼此都有一个了解,有相同爱好的人会相互结识,成为朋友,也有可能成为情侣,嘿嘿。
浙江某高校某教育心理学论文里这样写着:大学生微信使用日均在线时间几乎超过课堂学习时间,使用社交媒体成为了普遍的信息化社交方式。长期使用网络社交媒体,学生面对面交流能力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现实社交能力的发展。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交往、人际交往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融入群体,从群体中获得交往价值,实现个人价值,微信等新媒体虽然扩大了大学生的社交范围,但并未真正抵消学生的孤独感。学生虽然每日频繁更新朋友圈,频繁发送信息,但虚拟网络中的孤独感仍然存在,个体过度依赖虚拟网络获得的归属感和支持,非但不能满足需求,反而会恶化个体现实人际关系,导致个体对人际、社会、环境的疏离。
微信等新媒体虽然为学生人际交往提供了诸多便捷,但也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如对网络社交平台使用不加限制,加剧了学生对自身社交行为的模糊认知。微信等新媒体虽提供了多元性的交际空间和范围,同时也扩大了非理性的社交。因此,围绕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目标和需求,对大学生社交进行指导,帮助其区分网络社交指向性,引导学生关注正面的社交信息,规避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正确认知自身的社交行为,并学会正确使用社交媒体,合理规划网络社交时间,反向塑造学生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