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党群关系指的是党员和群众的关系,既包括普通党员,也包括党员干部;干群关系指的是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干部有党员干部,也有非党员干部。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政组织积极抓好农村经济建设,大力改进农村基层的落后面貌,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对党是有感情的,拥护党的领导,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现象。例如某些决策对群众利益照顾不够,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群众的利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引起了群众的不满;例如贫富差距加大,少数党员干部存在不正之风和贪污腐败,在干部队伍中存在特权现象;例如党员干部对群众关心不够,不能有效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等等。当前党群干群关系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是我们党的宗旨出了问题,也不是我们的大政方针出了问题。群众常说,党的政策都是好的,但是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分析党群干群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限制。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其次,分配不公,政策失衡,社会群体利益协调不够到位,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再次,一些政府部门过度扩大部门利益,利用手中权力为小集团利益或个人谋利,在社会中产生了不良影响。(二)少数群众的落后思想意识危害党群干群关系。随着农村多种经济的发展、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经营形式的多样化,有些乡、村只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群众思想教育。有的村几年没有召开过群众大会,广播无声,黑板无字,报栏无报。有些农民只求索取,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片面理解党在农村的政策。这对深化改革,保持社会稳定已经或正在带来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党群关系也受到影响。(三)基层组织为民服务不到位。随着改革的深入,基层组织对群众的管理职能逐步淡化,服务职能日益增多,而少数干部思想观念没有随之更新,宗旨意识淡薄,不关心民情民生,漠视群众疾苦,造成一些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部门产生了信任危机。(四)群众诉求渠道不够畅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弹性较大,实际落实的情况存在较大差距,造成群众对基层组织、基层干部不够信任。有些问题群众不知向哪反映,各级部门推来推去,群众正常反映的事情得不到及时落实,往往采取上访、群访,找领导解决等办法,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五)党群干群感情疏远。一些党员干部上班在豪华办公室,应酬在高级酒店,有些村干部由于工资收入低,身兼数职,很少下基层,群众看不见、摸不着,说不上话,渐渐与群众拉开了距离,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处在弱势的群体与干部缺乏感情上的认同,干群之间的感情也渐渐疏远。(六)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势推进,在部分地区恶化干群关系。由于我国人口急速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本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国策,但由于中国几千年“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和“多子多富”观念难以改变,致使计划生育政策在一些农村的推进非常困难,少数农民软硬反抗,引发冲突,加剧了干群关系的恶化。二、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及建议党群干群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矛盾的起因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去化解。构建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必须从执政的高度来重视这个问题,努力搞好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关系。(一)切实端正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能否用积极的态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既是评价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标准,又是评价一个人的责任意识标准。作为公务员,要自觉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模范遵守公务员准则,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放下官架子,廉洁奉公,妥善处理好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树立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要时刻关注民生、解决民难,体恤民情,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努力实现和维护社会和谐。“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二)深化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从根本上维护群众的利益。干群矛盾的解决,必需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完全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干群矛盾就易于解决。一是必须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对经济体制的改革。二是大力发展基层办企业,努力寻求集体经济增长点。三是积极引导群众探索发展经济的新路子。(三)努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群众工作无小事,党员干部需要提高教育、组织、宣传群众的本领。要有效的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就要尊重群众,走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党员干部还要提高与群众沟通的能力。学会沟通是一门艺术。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的观点,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尤其是到困难群众中去,关心他们的冷暖疾苦,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不耻下问,虚心向群众请教,就是在与群众接触交流中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四)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长期以来,有些地方开展群众工作习惯于抽调人员组成各种各样的工作组,轰轰烈烈,摆花架子,搞一阵子就完事。在新的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难度比过去大多了。做群众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工作也出现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五)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广大群众爱党、爱国、爱集体,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关系,增强民主与法制意识,加深广大群众对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现行政策的理解,引导他们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要把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与群众身利益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提高群众思想政治素质,夯实工作基础。同时也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这也是化解干群关系紧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对群众的首创精神,要从积极和赞许的态度上去发现其中的合理成份,将他们创造的新鲜经验概括起来,加以推广。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只要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办好事。作为“从群众中来”的共产党员,只有时时“回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扎根群众,艰苦奋斗,勤政为民,才能无愧于党的事业,无愧于党的宗旨。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群众就会与党同心,为党分忧,党群干群关系亲如鱼水,党的根也将永远扎在人民心中。
2、浅谈如何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以德为魂,廉洁城管”主题征文(十一) 秦皇岛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刘海 党群关系指的是党员和群众的关系,既包括普通党员,也包括党员干部;干群关系指的是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干部有党员干部,也有非党员干部。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之所以提出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是因为在当前形势下党群干群关系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现象。例如基层群众意见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少数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作风霸道、独断专行,集体重大事项一个人或个别人说了算;例如某些决策对群众利益照顾不够,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群众的利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引起了群众的不满;例如贫富差距加大,少数党员干部存在不正之风和贪污腐败,在干部队伍中存在特权现象;例如党员干部对群众关心不够,不能有效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等等。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是我们党的宗旨出了问题,也不是我们的大政方针出了问题。群众常说,党的政策都是好的,但是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分析党群干群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员干部与群众感情上疏远了。一些党员干部上班在豪华办公室、会议室,出门做高级轿车,应酬在高级酒店,很少下基层,群众看不见、摸不着,说不上话,渐渐与群众拉开了距离,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处在弱势的群体与干部缺乏感情上的认同,干群之间的感情也渐渐疏远。 (二)基层组织为民服务不到位。随着改革的深入,基层组织对群众的管理职能逐步淡化,服务职能日益增多,而少数干部思想观念没有随之更新,宗旨意识淡薄,不关心民情民生,漠视群众疾苦,造成一些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部门产生了信任危机。 (三)“三个代表”思想落实不到位。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途径,但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和差距。首先,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其次,分配不公,政策失衡,社会群体利益协调不够到位,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再次,一些政府部门过度扩大部门利益,利用手中权力为小集团利益或个人谋利,在社会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干部考评机制不合理。群众认为现在上级更多看重的是显性政绩,那些走“正步”、踏踏实实做事的干部,却因为政绩“不显”而得不到认可;那些急功近利、摆花架子、会“作秀”的人,反而得到提拔重用。这都影响了干群关系。 (五)群众诉求渠道不够畅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弹性较大,实际落实的情况存在较大差距,造成群众对基层组织、基层干部不够信任。有些问题群众不知向哪反映,各级部门推来推去,群众正常反映的事情得不到及时落实,往往采取上访、群访,找领导解决等办法,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构建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必须从执政的高度来重视这个问题,努力搞好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关系。 (一)切实端正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能否用积极的态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既是评价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标准,又是评价一个人的责任意识标准。作为公务员,要自觉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模范遵守公务员准则,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放下官架子,廉洁奉公,妥善处理好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树立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时刻摆正自己位置,把群众当亲人,脚踏实地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不断强化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要时刻关注民生、解决民难,体恤民情,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努力实现和维护社会和谐。“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二)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来源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党执政的基础。党执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全体人民群众过上民主、文明、富裕的幸福生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成立、发展、壮大的过程,党领导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是密切联系群众,不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的各级干部,要争做克难攻坚的先锋,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以“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垂头,失败面前不回头”的决心,着力破解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要争做服务群众的楷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三)努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群众工作无小事。新时期,面对做好群众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就要努力增强几种本领。一是要提高教育、组织、宣传群众的本领。要有效的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就要尊重群众,走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二是要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当前,一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不够和谐融洽、甚至对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干部没能为群众提供有效周到的服务,群众感到不满意、有怨言。在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和公务员为群众服务,应找准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扑下身子集中力量加以解决。三是要提高化解矛盾的本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越是工作重要,越是事情紧急,越是矛盾突出,越要坚持依法办事。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应充分运用政策和法律手段,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四是要提高团结群众的本领。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把人民群众真正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才能创造奇迹、干成大事业。五是要提高与群众沟通的能力。学会沟通是一门艺术。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的观点,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尤其是到困难群众中去,关心他们的冷暖疾苦,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不耻下问,虚心向群众请教,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近期新闻单位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还有《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就是在与群众接触交流中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长期以来,有些地方开展群众工作习惯于抽调人员组成各种各样的工作组,轰轰烈烈,摆花架子,搞一阵子就完事。在新的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难度比过去大多了。做群众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工作也出现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一是要畅通诉求渠道,倾听群众呼声。要高度重视群众的合法利益诉求,发挥人民团体、行业协会、大众传媒的社会利益表达功能,搭建各种平台,畅通沟通渠道。二是要坚持和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民主自治等制度。在出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时,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坚持“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推行“一事一议”、听证和公示等制度,鼓励群众参与决策,吸纳群众的正确意见。三是要推行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决策制定风险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维护群众利益的决策机制,最大限度地防止因决策不当而损害群众利益。四是创新社会矛盾排查调解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机制,在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征地拆迁、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管理、治理环境污染等领域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明确各级社会矛盾化解的责任和义务,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只要党员干部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办好事”的要求去做,就能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从的血肉关系,做好各项工作。
3、如何在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切实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
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前提。只有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才能从根本上做到密切联系群众。
二、要讲究群众工作方法,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党员干部在处理同群众的关系上出现了问题,未必都是宗旨观念问题,有许多是工作方法上的问题。这就必须讲究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工作方法很多,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最传统,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即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相信和依靠群众。二要向人民群众学习。
三、党员干部一定要廉洁自律,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份之想,这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要求。作为党员干部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树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
我们要通过宗旨教育、世情国情教育和倡导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精神,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问题,为我们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4、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和谐关系
(一)转变观念,着力打牢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 《明儒学案》黄宗羲曾经说过,学则智,不学则愚。因此,我们一定要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做好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培训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爱民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的排查整治活动,转变传统的管人观念,着力打牢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政、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忧为民所解。
(二)改进作风,着力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 《明通鉴》说过,国以民为本,民安则国安。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我们要转变作风,深入群众,躬行实践,真正沉到基层一线,沉到群众中去,充分听取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意见和呼声,广泛了解各方面的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实事求是地反映基层状况,努力把握好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创新机制,着力改进政务运行方式。 《说苑.政理》刘向说过,水浊则鱼困,令苛则民乱。要创新政务运行机制,就要大力开展基础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社区和农村政务战略,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从根本上提高行政决策能力和组织战斗能力,推进和谐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探索建设“政务跟着民情走”的动态化政务运行机制,发展推广“联勤制”、“弹性制”、“错时制”等实用政务方式,把干部下沉到农村和街头,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被动政务”为“主动政务”,变“全时政务”为“实效政务”,真正做到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是干部出现的时候、群众最需要支持的地方就是干部经常出现的地方。
(四)优化职能,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机关。 要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思路,整合管理资源,创新管理体制,真正做到在服务中强化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要消除一些基层单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建立方便群众的办事平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推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大力发展社会治安防控新模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组建群防群治队伍,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化。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定目标、定任务,认真落实各项措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不断优化职能,努力打造高效廉洁、勤政务实、优质服务的政府机关。
(五)顺应民意,积极推出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史记·商君列传》和孟子说过,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因此,我们要顺应民意,积极推出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从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出发,进一步放宽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完善联合办公制度,优化一条龙办证服务,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进政务公示制,督促各级政府机关办证办照上墙公示。继续做好党政网站管理维护工作,方便群众上网查询,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完善警情通报制度,通过及时、权威、准确的警情通报和警方提示,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树立党政机关亲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六)赢得民心,努力建设亲民务实的干部队伍。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前决定民心向背的因素是干部队伍形象问题,只有树立党政干部的良好形象,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才能推动党政工作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抓好队伍正规化建设,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清污肃贪,反腐倡廉,用壮士断臂的精神整顿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夯实党政工作的基础,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勤政务实、公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为提高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供可靠保证。
(七)以身作则,身先群众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宋史·宋庠列传》说过,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改进党群关系,赢得群众的信任,首先就要从我做起。这就要求党政干部在行政过程中,必须带头执行法规政策,模范遵守规章制度,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能做的,自己要带头不做,做到政策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行政对象和自己有某种关系而徇私,更不能因为自己是党政干部就赋予自己某种特权。要切实提高“四个能力”和“两个水平”,坚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要努力践行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宗旨,把党的干部定位在“公仆”和“勤务员”的角色上,不能等待群众觉悟的提高,等待经济环境的好转,等待群众主动上门来交流,要主动深入群众,思想上主动贴近群众,服务上主动关心群众,经常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倾听群众呼声,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积极改善政务工作模式,做到人员下沉,沉到社区,沉入群众,移到窗口,实现与群众 “零距离”接触。要不断加强各种服务机制的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市政听证等各种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利用听证、复议和诉讼等形式,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倾听群众和当事人的意见,化解纠纷,解决矛盾。
(八)伸张正义,全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说苑.政理》刘向说过:有功而不赏则善不劝,有过而不诛则恶不惧。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党和政府执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政府行政的灵魂。党员干部作为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维护者和化身,必须做到严格、公正、文明行政,这是当前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根本保证。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政策和法律的权威,该处罚的要坚决处罚,杜绝人情风、关系风、金钱风的发生。要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加强对政府行政机关的内外监督,把行政过程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促进和彰显社会的公正正义。要牢固树立人性化行政观念,做到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行政,落实好宽严相济的各种政策,把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起来。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明晰行政事权,淡化权力观念,逐步下放和放开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办证办事规制,把该管、该办的事情管好和办好,使人民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党政机关又要随时处于居中调节的位置,要经常协调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有效减少党政机关与人民群众的直接矛盾冲突。
(九)公正廉洁,切实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古人杨万里曾说:以法从人,不若以人从法。以人从法,则公道行而私欲止;以法从人,则公道止而私欲行。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政府执政的灵魂。党的干部作为社会正统的维护者,必须做到严格、公正、文明行政,这是当前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根本保证。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明确对法律负责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切实增强依法办事和严格、公正、文明执政的责任心。要积极适应执政环境的新变化,设身处地考虑到当事人的切身感受,善于用群众语言、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来管理、来服务、来行政,认真负责地处理好每一件事情,办理好每一件业务,做到以理服人,以诚待人,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行政而引起的群众投诉。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客观、全面地掌握社会发展状况,最大程度的拓展广大群众的发言权、知情权、参与权,吸纳各方面意见,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和决策,避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而形成的主观臆断,使党和政府的工作与群众路线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党政机关要进一步完善行政内外监督制约机制,认真执行《行政监督法》等规定,加大内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力度,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以赢得群众的满意和称赞。
5、浅谈如何密切党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切实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
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前提。只有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才能从根本上做到密切联系群众。
二、要讲究群众工作方法,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党员干部在处理同群众的关系上出现了问题,未必都是宗旨观念问题,有许多是工作方法上的问题。这就必须讲究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工作方法很多,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最传统,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即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相信和依靠群众。二要向人民群众学习。
三、党员干部一定要廉洁自律,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份之想,这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要求。作为党员干部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树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
我们要通过宗旨教育、世情国情教育和倡导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精神,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问题,为我们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6、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党群关系
“党群关系和谐”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在社会政治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不仅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而且是对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群关系建设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一、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是对党群关系认识的深化和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对党群关系建设的新要求和现阶段党群关系的特征。“和谐”是指党群关系处于和睦、协调的良好状态,其基本含义是:一是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群实现和谐的最重要的政治基础;二是和谐意味着在差异中寻求一致;三是和谐表明承认矛盾和积极化解矛盾;四是和谐要求建立良性互动的党群关系。 党群关系可以达到良性互动,根据在于党的领导作用和人民创造历史决定作用的统一,在于党坚持的先锋队理论和人民当家作主理论的统一。一方面,人民因为历史经验和现实体验而信任和拥护党的领导,把党作为自己利益的忠实代表和保障自身利益的可靠力量;另一方面,执政党及其成员自觉认定自己是人民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工具,时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党领导和教育群众,同时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监督。无论党对群众的领导、教育还是群众对党的监督、意见、建议都不是单向的,都会得到另一方积极的回应。良性互动的结果是党和群众共同前进,全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既使广大群众不断获得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也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这正是党群和谐的理想境界和最佳状态。 二、“党群关系和谐”揭示了新的工作思路:党群关系建设的重点要从党的作风建设转向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党的群众工作新机制。以往党群关系建设强调的是作风建设,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今后还要继续做下去,但要看到,由于情况的变化,仅仅从作风出发解决党群关系已经远远不够了,应当围绕处理利益关系问题,把党群关系建设的重点转到机制上来,创建群众工作新机制,使新机制成为和谐党群关系的载体。 机制不是制度、体制的拼凑和叠加,和体制、制度相比,机制强调的是制度的系统化和体制的运行,可以这样表述:机制是以体制、制度为依托建立的,有明确工作目标、实行方法和保障措施的工作系统。建立健全党的群众工作新机制是复杂艰巨的任务,包括方法的改进、观念的变革、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和系统化。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党群和谐程度的考评机制。党群关系是否和谐,不能依靠党组织的主观看法和领导干部的个人感觉,也不能大而化之地断定和谐与否,应以事实为依据,由数据来考量。可以制定一个一定时期和地区内党群关系和谐程度的指标评价体系,包括基尼系数、信访数量、群体性事件发生率、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一个地区内申请入党人数在群众中的比例、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程度、党报党刊自费订阅情况等,这些指标的综合,可以为党政机关了解党群关系提供统计学意义上的依据,也能够起到提示乃至预警作用。 2、建立、健全和完善群众对干部政绩的评价机制,把民生问题作为评价内容。目前之所以存在“干部出‘政绩’,群众掏腰包,干部因‘政绩’升迁,‘政绩’变成‘国债’”的现象,除一些人政绩观扭曲外,主要是政绩考核方式不当,考核内容不科学造成的。需要明确,干部政绩考核的领导者是党组织,考核主体是人民群众。道理很简单,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干部政绩是为人民服务的实绩,所以干部政绩究竟如何,广大群众最有发言权。通过科学程序使群众对干部在任期内的政绩作出评价,并和组织考察、专门审计结合起来,可以纠正少数干部以官为本、以GDP为本、以个人“政绩”为本的倾向,使干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真正为群众办实事。 3、建立健全权力授予机制,从制度上厘清权力授予者和权力行使者的关系,以“权由民所授”来保证“权为民所用”。从公共权力的属性和来源看,干部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也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但由于具体制度安排上的缺陷,有的干部对权力属性和来源这个根本问题缺乏正确认识,以为权力是自己“谋”来的,上级“赏赐”的,理所当然地不对权力的真正所有者——人民群众负责,或惟上是从,漠视群众意见,或公权私用,谋取私利。从本源上解决问题,就要切实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无论任命还是选举,都要从实质上而非形式上体现群众路线,使干部真正感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做到权力的行使者真正对权力的所有者负责。上述群众工作机制中,权力授予机制是最根本的机制,有了这样的机制,才能保证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才能有效地防治腐败,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
7、党群关系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党群关系问题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在我们党长期执政和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我们党的历史地位和执政条件的发展变化,随着人民利益要求和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党群关系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党如何通过提高执政能力来密切党群关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跨入21世纪,特别是21世纪头20年加强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新时期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
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研究党群关系这个课题,做好党的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首先必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思考问题,坚持做到“四看”:既要看世界的环境,又要看国内的社会环境;既要看党的建设情况,又要看群众的现实情况。从世界环境来看,国际风云变幻莫测,西方敌对势力并没有放弃对我“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反而正加紧进行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渗透和破坏活动,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断影响我国群众,加上群众本身的传统观念和封建思想的影响,造成群众思想的复杂多样;人才竞争国际化和一些外商实行的人才本地化策略,导致我国高层次人才这个高素质群众不断流失;传媒技术特别是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影响了我们党联系群众的手段和途径;国外一些大党老党因脱离群众纷纷跨台的深刻教训,等等。从国内社会环境来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社会正处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多种矛盾纷至沓来,引发的一系列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工农商学等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以利益为核心内容的矛盾纷繁复杂,等等。从党的自身情况看,党的历史方位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系列先进执政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党的十七大确立了今后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提出要永葆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等新的要求;党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消极腐败以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造成群众的不满,等等。从群众的现实状况看,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社会变革速度加剧,社会群体分化日益突出,广大群众由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若干不同层次的群体;由于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复杂多样,贫富差距还在不断扩大;由于就业形式日益多样,人员社会流动范围迅速扩大,流动速度越来越快,职业和身份变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8、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
达州市公安局 刘继敏 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的继承和发展。党群关系直接体现着党和国家政权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党群关系如果不和谐,党群间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化解,那么构建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正确认识和努力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是当前党政工作具有全局性意义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强化党政职能作用、提升党政工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是新时期做好党政工作的必然要求 党政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党政工作的重要依托和力量源泉。长期以来,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使党的工作不断发展和壮大。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和谐的党群关系,既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又是党政机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 (一)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而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具体到党政机关、落实到党政工作,就是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政、去工作,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保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建设和谐的党群关系,进一步强化群众意识和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到人民政府为人民。同时,只有建立和谐党群关系,党政机关才能进一步打牢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从根本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党政机关作为人民群众的领导机关和服务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尤其是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方面,建设和谐党群关系,是实现党群和谐相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建设和谐党群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党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党政机关作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机关,担负着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因此,必须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充分履行职责,不断创新党政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和谐党群关系,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和发展干劲,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目标上来;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利于加强对敌斗争,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维护国家利益的积极性,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是加强党政机关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党政机关肩负着领导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保护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在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纷繁复杂、国际形势曲折尖锐、对敌斗争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大力发展国内经济,积极维护国家稳定,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相比,党政机关工作和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因此,积极适应新形势的挑战,不断提高领导、组织、团结、带领、保护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能力、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是各级党政机关的重大任务和迫切要求。建设和谐党群关系,可以进一步打牢党政工作的群众基础,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可以更有效地发动、组织、依靠群众共同搞好经济和社会管理,更广泛地利用群众的力量和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这是新时期党政工作坚持群众路线的新发展和具体体现,是坚持党群结合、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夯实党政工作根基、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树立干部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对加强党政机关“四个能力”建设、提高党政机关的战斗力,还是对促进干部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提升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乃至推动整个党政工作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目前党群关系不和谐的具体表现 在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都必须走群众路线,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这是党的宗旨和基本路线的要求。但是,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党群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少数领导的特权思想与部分群众的仇贪思想相互碰撞,产生矛盾。少数党员干部的特权思想、官僚主义严重,经常摆架子、抖威风,下基层检查工作和调查研究是警车开道,前呼后拥,脱离群众;尤其是少数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引起了部分人民群众的不满,激起了群众的仇贪心态,两种思想相互碰撞,互相扩散,引起了党政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使两个群体在思想意识中拉开了距离。 (二)党委政府行使公权与部分群众维护私权出现冲突,引起矛盾。政府在行使公权中追求的是社会效应与法律效应的统一,不可避免的就要触及部分群众的私权利益,这是不可调和的结果,在公众利益与个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政府扮演着强势的角色,比如政府征地拆迁,旧城改造、城市管理、公路建设、铁路建设等等,政府采取的一些强行措施和行动损伤了群众的个体利益和感情,这种冲突使矛盾不断扩大和升级,使部分群众对党的感情渐渐疏远。 (三)部分干部的服务理理念、工作方法与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出现反差,引起群众的不满。在工作中,部分干部服务意识不牢,没有站在群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特别是在处置一些民间问题和民事纠纷时,工作方法不当,经常看“关系”、看“靠山”,不能秉公处置,引起群众不满,导致怨气积聚,最终引发冲突。还有少数干部自身素质较低,对党政工作的政策法规不熟悉,业务能力不强,理论水平不高,学习处于表面,工作不够扎实,衙门作风严重,少数党政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极大地损害了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四)党政机关的履职能力,干部队伍的素质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存在着差距,产生了矛盾。近几年,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个别执政执纪不严不公现象,蔑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个别党政干部参与社会上的非法利益格局等大大降低了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影响到整个干部队伍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加之社会转型时期,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期望过高,认为党委政府可以包打天下,“包治百病”。但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又达不到群众的期望与要求,也就使双方存在了差距,产生了矛盾。 (五)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对立,影响到群众与党政机关的关系。在社会管理中,尤其是工商管理、市政管理、城建管理、环保管理、医药卫生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等,很容易与被管理者之间产生矛盾冲突。被管理的对象及其亲属朋友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被管理的行业场所的老板和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永远不可调和的,这种矛盾冲突逐渐发展,进而影响到群众与党政机关的关系。 三、如何努力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 在深刻认识当前影响党群关系诸多不利因素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党群关系存在的许多有利条件。第一,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这既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这二者的统一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最大有利条件;第二,国家目前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深入人心、进展顺利;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民主与法治意识日益增强,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第四,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干部的努力下,党委和政府机关履行职责的能力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不断改善,正越来越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与支持等等。因此,在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积极采取措施,从党政机关自身抓起,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听民声、顺民意、解民忧、暖民心,了解群众的疾苦,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强同群众的感情,努力建立起适应党政工作需要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党爱民、民拥党、政为民、民助政”的新型党群关系。
(一)转变观念,着力打牢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 《明儒学案》黄宗羲曾经说过,学则智,不学则愚。因此,我们一定要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做好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培训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爱民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的排查整治活动,转变传统的管人观念,着力打牢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政、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忧为民所解。 (二)改进作风,着力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 《明通鉴》说过,国以民为本,民安则国安。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我们要转变作风,深入群众,躬行实践,真正沉到基层一线,沉到群众中去,充分听取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意见和呼声,广泛了解各方面的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实事求是地反映基层状况,努力把握好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创新机制,着力改进政务运行方式。 《说苑.政理》刘向说过,水浊则鱼困,令苛则民乱。要创新政务运行机制,就要大力开展基础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社区和农村政务战略,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从根本上提高行政决策能力和组织战斗能力,推进和谐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探索建设“政务跟着民情走”的动态化政务运行机制,发展推广“联勤制”、“弹性制”、“错时制”等实用政务方式,把干部下沉到农村和街头,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被动政务”为“主动政务”,变“全时政务”为“实效政务”,真正做到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是干部出现的时候、群众最需要支持的地方就是干部经常出现的地方。 (四)优化职能,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机关。 要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思路,整合管理资源,创新管理体制,真正做到在服务中强化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要消除一些基层单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建立方便群众的办事平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推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大力发展社会治安防控新模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组建群防群治队伍,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化。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定目标、定任务,认真落实各项措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不断优化职能,努力打造高效廉洁、勤政务实、优质服务的政府机关。 (五)顺应民意,积极推出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史记·商君列传》和孟子说过,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因此,我们要顺应民意,积极推出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从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出发,进一步放宽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完善联合办公制度,优化一条龙办证服务,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进政务公示制,督促各级政府机关办证办照上墙公示。继续做好党政网站管理维护工作,方便群众上网查询,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完善警情通报制度,通过及时、权威、准确的警情通报和警方提示,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树立党政机关亲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六)赢得民心,努力建设亲民务实的干部队伍。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前决定民心向背的因素是干部队伍形象问题,只有树立党政干部的良好形象,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才能推动党政工作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抓好队伍正规化建设,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清污肃贪,反腐倡廉,用壮士断臂的精神整顿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夯实党政工作的基础,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勤政务实、公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为提高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供可靠保证。 (七)以身作则,身先群众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宋史·宋庠列传》说过,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改进党群关系,赢得群众的信任,首先就要从我做起。这就要求党政干部在行政过程中,必须带头执行法规政策,模范遵守规章制度,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能做的,自己要带头不做,做到政策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行政对象和自己有某种关系而徇私,更不能因为自己是党政干部就赋予自己某种特权。要切实提高“四个能力”和“两个水平”,坚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要努力践行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宗旨,把党的干部定位在“公仆”和“勤务员”的角色上,不能等待群众觉悟的提高,等待经济环境的好转,等待群众主动上门来交流,要主动深入群众,思想上主动贴近群众,服务上主动关心群众,经常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倾听群众呼声,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积极改善政务工作模式,做到人员下沉,沉到社区,沉入群众,移到窗口,实现与群众 “零距离”接触。要不断加强各种服务机制的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市政听证等各种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利用听证、复议和诉讼等形式,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倾听群众和当事人的意见,化解纠纷,解决矛盾。 (八)伸张正义,全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说苑.政理》刘向说过:有功而不赏则善不劝,有过而不诛则恶不惧。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党和政府执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政府行政的灵魂。党员干部作为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维护者和化身,必须做到严格、公正、文明行政,这是当前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根本保证。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政策和法律的权威,该处罚的要坚决处罚,杜绝人情风、关系风、金钱风的发生。要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加强对政府行政机关的内外监督,把行政过程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促进和彰显社会的公正正义。要牢固树立人性化行政观念,做到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行政,落实好宽严相济的各种政策,把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起来。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明晰行政事权,淡化权力观念,逐步下放和放开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办证办事规制,把该管、该办的事情管好和办好,使人民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党政机关又要随时处于居中调节的位置,要经常协调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有效减少党政机关与人民群众的直接矛盾冲突。 (九)公正廉洁,切实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古人杨万里曾说:以法从人,不若以人从法。以人从法,则公道行而私欲止;以法从人,则公道止而私欲行。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政府执政的灵魂。党的干部作为社会正统的维护者,必须做到严格、公正、文明行政,这是当前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根本保证。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明确对法律负责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切实增强依法办事和严格、公正、文明执政的责任心。要积极适应执政环境的新变化,设身处地考虑到当事人的切身感受,善于用群众语言、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来管理、来服务、来行政,认真负责地处理好每一件事情,办理好每一件业务,做到以理服人,以诚待人,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行政而引起的群众投诉。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客观、全面地掌握社会发展状况,最大程度的拓展广大群众的发言权、知情权、参与权,吸纳各方面意见,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和决策,避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而形成的主观臆断,使党和政府的工作与群众路线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党政机关要进一步完善行政内外监督制约机制,认真执行《行政监督法》等规定,加大内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力度,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以赢得群众的满意和称赞。 作者系达州市警察协会秘书长、助理研究员
9、如何看待当前的党群干群关系
党群关系指的是党员和群众的关系,既包括普通党员,也包括党员干部;干群关系指的是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干部有党员干部,也有非党员干部。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政组织积极抓好农村经济建设,大力改进农村基层的落后面貌,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对党是有感情的,拥护党的领导,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现象。例如某些决策对群众利益照顾不够,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群众的利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引起了群众的不满;例如贫富差距加大,少数党员干部存在不正之风和贪污腐败,在干部队伍中存在特权现象;例如党员干部对群众关心不够,不能有效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等等。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是我们党的宗旨出了问题,也不是我们的大政方针出了问题。群众常说,党的政策都是好的,但是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分析党群干群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限制。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其次,分配不公,政策失衡,社会群体利益协调不够到位,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再次,一些政府部门过度扩大部门利益,利用手中权力为小集团利益或个人谋利,在社会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少数群众的落后思想意识危害党群干群关系。随着农村多种经济的发展、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经营形式的多样化,有些乡、村只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群众思想教育。有的村几年没有召开过群众大会,广播无声,黑板无字,报栏无报。有些农民只求索取,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片面理解党在农村的政策。这对深化改革,保持社会稳定已经或正在带来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党群关系也受到影响。
(三)基层组织为民服务不到位。随着改革的深入,基层组织对群众的管理职能逐步淡化,服务职能日益增多,而少数干部思想观念没有随之更新,宗旨意识淡薄,不关心民情民生,漠视群众疾苦,造成一些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部门产生了信任危机。
(四)群众诉求渠道不够畅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弹性较大,实际落实的情况存在较大差距,造成群众对基层组织、基层干部不够信任。有些问题群众不知向哪反映,各级部门推来推去,群众正常反映的事情得不到及时落实,往往采取上访、群访,找领导解决等办法,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五)党群干群感情疏远。一些党员干部上班在豪华办公室,应酬在高级酒店,有些村干部由于工资收入低,身兼数职,很少下基层,群众看不见、摸不着,说不上话,渐渐与群众拉开了距离,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处在弱势的群体与干部缺乏感情上的认同,干群之间的感情也渐渐疏远。
(六)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势推进,在部分地区恶化干群关系。由于我国人口急速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本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国策,但由于中国几千年“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和“多子多富”观念难以改变,致使计划生育政策在一些农村的推进非常困难,少数农民软硬反抗,引发冲突,加剧了干群关系的恶化。
二、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及建议
党群干群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矛盾的起因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去化解。构建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必须从执政的高度来重视这个问题,努力搞好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关系。
(一)切实端正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能否用积极的态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既是评价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标准,又是评价一个人的责任意识标准。作为公务员,要自觉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模范遵守公务员准则,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放下官架子,廉洁奉公,妥善处理好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树立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要时刻关注民生、解决民难,体恤民情,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努力实现和维护社会和谐。“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二)深化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从根本上维护群众的利益。干群矛盾的解决,必需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完全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干群矛盾就易于解决。一是必须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对经济体制的改革。二是大力发展基层办企业,努力寻求集体经济增长点。三是积极引导群众探索发展经济的新路子。
(三)努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群众工作无小事,党员干部需要提高教育、组织、宣传群众的本领。要有效的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就要尊重群众,走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党员干部还要提高与群众沟通的能力。学会沟通是一门艺术。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的观点,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尤其是到困难群众中去,关心他们的冷暖疾苦,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不耻下问,虚心向群众请教,就是在与群众接触交流中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长期以来,有些地方开展群众工作习惯于抽调人员组成各种各样的工作组,轰轰烈烈,摆花架子,搞一阵子就完事。在新的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难度比过去大多了。做群众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工作也出现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
(五)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广大群众爱党、爱国、爱集体,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关系,增强民主与法制意识,加深广大群众对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现行政策的理解,引导他们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要把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与群众身利益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提高群众思想政治素质,夯实工作基础。同时也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这也是化解干群关系紧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对群众的首创精神,要从积极和赞许的态度上去发现其中的合理成份,将他们创造的新鲜经验概括起来,加以推广。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只要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办好事。作为“从群众中来”的共产党员,只有时时“回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扎根群众,艰苦奋斗,勤政为民,才能无愧于党的事业,无愧于党的宗旨。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群众就会与党同心,为党分忧,党群干群关系亲如鱼水,党的根也将永远扎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