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媒体报道新

媒体报道新

发布时间:2020-07-24 18:04:50

1、据相关媒体报道,全新奥迪A7 L将于2020年进行国产!

据相关媒体报道,全新奥迪A7 L将于2020年进行国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周新的媒体报道

2012年12月 5日 《保定晚报》-- 腰山王氏与“和”字商号
2013年 2月27日 《河北经济日报》-- 河北美食名角
2013年 3月22日 《中国贸易报》-- 保定特色美食
2013年 4月25日 《保定晚报》-- 专访大慈阁香油传承人周新
2013年 5月16日 《保定广播电视报》-- 诚信为先 做保定的香油哥
2013年 6月16日 《保定日报》-- 保定小磨香油老字号“大慈阁”
2013年 7月25日 《保定晚报》-- 一个外地人眼中的保定味道
2013年 9月12日 《保定晚报》-- 以诚信为基 以创新为路
2013年11月 9日 《保定电台.新闻广播》. AM1467 / FM93.7 -- 创业者的故事
2014年 5月 1日 《保定电台.新闻广播》. AM1467 / FM93.7 -- “讲诚信、懂规则、守法纪”
2015年 2月19日 《保定电台.新闻广播》. AM1467 / FM93.7 -- “话说春节”
2015年 3月 6日 《保定广播电视报》-- 来一场探寻家乡文化之旅
2015年 3月11日 《保定晚报》-- 走进大慈阁.开启保定历史文化之旅

3、最新媒体报道生物科技成果

1.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2006年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研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2.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2006年在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07年元月第一周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美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在向媒体的书面新闻发布中指出,这类口服有效的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新型疗法。

3.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关于果蝇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蝇的脑中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记忆中心,而是不同感觉记忆储藏在不同的区域里,并且像人类能记住图像的高度、大小、颜色等不同参数一样,果蝇的图像记忆也有对应的不同参数。通过对果蝇记忆基因的研究,可进一步运用到小白鼠、哺乳动物甚至人类身上,从而解决人类失眠、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4.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为及时评价水质状况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适合末端水质监控的生物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并完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水质评估的技术体系。研究中开发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产生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61 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

5.美国科学家制出“仿生眼”助盲人恢复视力
美国科学家说,将可在两年内提供“仿生眼睛”植入手术,帮助数百万盲人恢复视力。
美国的研究人员已获准于两年内在五个治疗中心为50到70名病人安装这种“仿生眼睛”。
以希腊神话中百眼巨人阿古斯(Agrus)命名的“阿古斯二型”系统利用一个安装在眼镜上的照相机,把视觉信号传送到眼睛里的电极。
以前接受不够先进的人工视网膜移植手术的病人能够“看到” 光线、影像和物体的运动。但图像不够清晰。
一名失明者在1999年接受了这种手术,现在他上街时能够避开长的或较低的树枝,但看人时好像是看到一团黑影。
不过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研造的“仿生眼睛”尝试从相机取得实时的图像,然后把它们变成微弱的电信号,输送到一个接收器后,在通过电极,刺激视网膜的视觉神经向大脑发出信号,让失明者能够“看到”景物。
这种新的装置比传统的人工视网膜更细小,但拥有多达60个电极,使解像度更高。而且面积只有一平方毫米,植入手术也更容易。

4、看各家媒体怎么报道“一带一路”

人民日报:加大新媒体报道力度
人民日报将在头版推出“共建‘一带一路’”专栏, 人民日报微博、微信、客户端全方位参与报道,人民网推出9种外文报道,在线访谈政界、学界、业界等权威人士;人民日报海外版将开设《丝路》周刊,海外网、海外客户端推出“合作共赢,文明互鉴”专栏。
新华社:内外联动多平台报道
新华社记者分赴国内有关地区和沿线国家, 围绕海内外对“一带一路”的关切,开设“一带一路”专栏,在新华网、“新华社发布”“新华国际”等客户端、“新华视点”“我报道”等微博微信、海外社交媒体账号“New China”等平台展示,加强国内外联动报道。
光明日报:深度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内涵
开设“一带一路 大战略新图景”专栏刊发20多名编辑记者的一线稿件,开设"丝路文化专家谈""行走的丝路""图说事件 一带一路"等专栏,以专访、图片等形式呈现"一带一路"的人文色彩,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内涵。
经济日报:集中报道“一带一路”建设新进展
刊发“一带一路”系列综述,在重要版面推出“一带一路在行动”专栏,报道有关地区落实“一带一路”的进展。在“环球”版推出系列访谈,专访沿线国家驻华大使,畅谈双方合作前景。中经网开设专题并做好“中经在线访谈”报道。
中央电台: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以讲好“一带一路”精彩故事为主线,发挥广播优势,集中打造拳头产品《丝路故事》,重点栏目《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天下财经》分别推出《“一带一路”进行时》《“一带一路”新观察》等,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营造舆论环境。
中央电视台:打内外传播组合拳
《新闻联播》围绕“一带一路新蓝图”等主题开设“一带一路”专栏,中文国际频道通过《中国新闻》《今日亚洲》做好报道,外语频道推《丝路新机遇》等报道,讲述丝路沿线商贸故事,新闻多媒体平台推出“一带一路”路线图与成绩单等栏目。

5、如何运用新媒体创新传统媒体的报道?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最近发起一个名为"昨天你读报纸了吗"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报纸读者的平均年龄超过了45岁,30岁以下的报纸读者不到10%,而50%以上的读者超过了65岁。
传统媒介受众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早在2004年,一项针对北京市场进行的调查显示,北京综合性报纸读者的平均年龄已超过41岁,报纸读者老龄化趋势开始加速。但皮尤这次调查的另一层含义——报纸读者年龄结构不合理,可能比老龄化的问题更突出。在层出不穷的新媒体面前,如何赢得年轻读者,是关系传统媒介生死存亡的问题。
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
,打通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也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利用网络,既可以延续传统媒体的风格和品牌,又可以吸引青年读者的注意,实现新闻内容的多次传播。因此,围绕着互联网进行创新、融合、转型,成为很多传统媒体高举的大旗。
在过去,报纸就是报纸,电视就是电视,很少听说有报纸转型做电视这种事情。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媒介的界限。今天,无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口碑高低,传统媒体纷纷进行媒介融合的实践,从开网站开始,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基本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没落下,新媒体迅速崛起,传统媒体居功至伟。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换句话说,媒介本身就是信息的一部分。电视之所以区别于报纸,在于其并非将报纸上的内容转述一遍,更不是简单地将文字音像化、视频化,而是通过它独特的制作和表现形式,创新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将报纸所代表思考型的精英传播拓展到普及型娱乐型的大众传播。反观今天正在积极进军新媒体的传统媒体,更多是看重了互联网这一介质,更在意信息渠道的拓展,更注重内容形式的创新,而常常忽略了新媒体背后隐藏的一些重要变化。
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不是简单的长话短说、老话新说,把新闻转换成音视频或浓缩成140字,而是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创新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利用新的思维拓展新闻写作的内涵和外延;是通过新媒体跳出自己的媒介限制,吸引更多的读者,创造更大的价值。更进一步说,媒介融合是为了生产更多严谨、客观、丰富的新闻产品,引领社会主流价值和判断,而不是追随互联网消解新闻,娱乐社会热点。
如何运用新媒体创新传统媒体的报道?去年《纽约时报》在媒体界引起不小影响的特稿《雪崩》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这组报道16位滑雪者在美国卡斯卡德山遭遇雪崩惨剧的特稿,并非简单将文字、图片、视频拼凑在一起的"报网融合",而是充分融汇了文字、图片、视频、动漫和交互式图形等新媒体形式,通过流畅的连接和叙事,将事故发生的背景、过程、后续处理及每个当事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同时,传统的报纸还出了5叠报道,并很快推出了以文字为主的"电子书",之后在周末版《纽约时报》还推出了特别报道。这组报道既创新了新闻报道的形式,用现代化的技术引起了年轻读者的关注,也为报纸赢得了声誉和读者,成为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强化报道的范例。
新媒体之新,不仅是内容之新、形式之新,更是观念之新。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不仅是把报纸的内容搬到网络、平板电脑和手机上,而是应聚合多种信息元素、综合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与新媒介技术的平台搭建,向受众提供最现场化、最易理解、最易获取的新媒体化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媒体要吸引更多年轻读者,在媒介融合之外还有不短的路要走。(吕 洪)

6、安徽新广电中心的媒体报道

12月23日上午,安徽广播电视台成立大会在合肥隆重举行。这是我省贯彻落实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省三级广电资源整合全面完成。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省政协主席杨多良出席成立大会。张宝顺、王三运为安徽广播电视台揭牌。省领导王宾宜、詹夏来、王秀芳、朱维芳、朱先发、方兆本,以及省政府秘书长梁卫国出席大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致辞,副省长谢广祥主持大会。  安徽广播电视台是经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由原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安徽电视台、安徽广播电视传输发射总台、安徽广播电视报社合并重组而成,是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等多种业务为一体的省级广播电视综合传媒机构。现拥有10套电视节目、9套广播节目、20座传输发射台站、安徽广播电视报社以及网络电视台、网络电台、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  安徽广播电视台台长张苏洲说:“我们将立足安徽、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把安徽广播电视台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强势媒体、,融多种业务、功能齐备的全媒体,跨地域、走向世界的大型媒体,技术装备先进、领跑全国的现代化媒体。”  近几年来,安徽广电异军突起、高位运行、跨越发展,新闻宣传强劲有力、品牌建设取得突破,精品创作成果丰硕,技术装备全国一流,不仅为安徽科学发展、加速崛起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事业和产业发展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电局局长车敦安表示,省广电局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服务,全力支持安徽广播电视台实现更快发展。推动全省广播影视事业实现大跨越、大发展、大繁荣。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在讲话中指出,安徽广播电视台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我省全面完成三级广电资源整合的重要标志,也是全省广播影视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起点。希望安徽广播电视台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做大做强广播影视产业,为安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与媒体报道新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