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纪录片对传统媒体纪录片的影响

新媒体纪录片对传统媒体纪录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25 08:44:08

1、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有什么影响

颠覆性的影响,不光是在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还体现在对全民的思想的影响上。全民都参与监督。一方面网络的信息安全还不能很好的得到保障,言论虽是自由,但根源上这这表面的自由是被运营商监督的,如果政府部门介入,网络运营商必须提供相应的信息,即网络上的发言人信息安全难以保障;另一方面,民众反映问题确实比以往更及时更高效,但是没有强有力的法治力量去给与民众所提的问题相应的回答,这一点也是新媒体亟待解决的事情,反映及时还需解决及时,否则,新媒体带来的技术进步难以真正受益于人民

2、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有何冲击或影响

主要几个方面:
对受众的分流。报纸发行量明显下降,电视开机率逐年降低,流失的受众基本向互联网、手机媒体转移。
对广告市场的抢夺。报纸、电视广告收入连年急剧下降,而下降的份额基本都流向了新媒体市场。
资本的转移。对传统媒体的投资大为减少,而对新媒体的风险投资市场火爆。
其他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3、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创作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

经典新闻传播理论对推动人类传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新闻传播理论受到了挑战。网络媒体的普及使传播环境发生了裂变,一些适用于传统媒体的理论在网络时代依然适用,但是也有不少理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本文探讨议程设置理论在新的媒体环境下的变化。

议程设置理论概述

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思想最初来自于美国新闻工作者沃特·李普曼。早在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就提出,大众传媒的报道活动是一种营造“拟态环境”的活动。“拟态环境”是指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关于世界的看法,与现实相比,这种看法总是不完整的,并且通常是不准确的。①这种“拟态环境”是由媒体设置而形成的。他认为,我们的行为是对这个“拟态环境”的反应,而并非对真实环境的反应,我们只能看见媒体所反映的现实,这成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思想发端。1972年和1976年,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在总统竞选研究中,通过定量研究证实了这一理论假说,他们的研究标志着议程设置理论的诞生,为传播效果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随后,有众多传播学者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使这一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学者郭庆光在其《传播学教程》中对议程设置理论这样表述: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②如今,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时代已经到来。网络中多元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权的泛化,使受众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大大增强,使传统媒体中议程设置理论的基础被打破,新的传播模式中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改变。

新的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

随着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展开,“议程设置功能”的有关概念也不断趋于细致化和明确化。议程设置理论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广受关注的话题。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发生了变化或得到了修正。

受众的地位改变,议题设置主体发生变化

传统传播过程中的受众总是被动地接收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无法同媒体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他们只能在媒体为之设置的议题中挑选和接收信息。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释放了受众参与信息传播的主动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来挑选新闻信息,或发表自己的看法。互联网因其网络分布式传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体的控制权,能实现传者与受者的互动双向交流,公众和媒体成为议程设置的共同主体。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主体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议程设置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次,议程设置主体地位具有平等性,不同的议程设置主体间呈现互动交叉性。③这就是新闻传播领域出现的“二重议程设置”现象,即在传统的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之外又出现了 “网民议程设置”,使原先“沉默的大多数”不仅不再沉默,而且积极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中来。

2.公众的自我议程设置出现,个人议题更易转化为公共议题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议题是自我形成,而不是设置形成的。公众议题形成的过程或方式也变得很简单,那就是“互动”,公众在互动中选择哪些事情或议题是重要的。网络时代公众自我议程设置功能的实现,是对“议程设置”理论内涵的补充和延伸。如果公众自我设置议程引发社会普遍关注,那么这一议程就会进入传统媒体的议程范围,在网络传播中,某一网民自我设置议程如果能很快引起大量网民关注,也就会很快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④传统媒体关注后又会很快转化为公共议题。总之,个人议题更加容易转化为公共议题,网民成为许多议题的第一设置者,经过网民的激烈讨论互动以及各大媒体的转载和重新设计,最后上升为人人皆知的热门议题。

3.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弱化,网络媒体增强了议程设置的时效性

网络媒体改变了网民的思维方式、信息接收方式,实现了从下向上的传播,不仅可以放大一些重要新闻的影响力,也会弱化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有些议题可能是传统媒体比较关注的问题,但如果网络媒体不予重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力就会弱化。

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增强了议程设置的时效性。根据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人们在接受外部信息时往往更相信第一次看到、听到的情况。网络媒体的快捷性等优势,使它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随时随地发布消息。比如,在温州动车事故等突发事件发生后,等自媒体就同步直播事件的进展,在第一时间为公众设置议题。因此,新闻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体对公众议程的设置能力。

4.媒体间的议程设置进一步发展

议程设置不仅存在于媒体与公众、媒体与之间,同时,不同的媒体之间也存在着议程设置。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前,传统媒体一直是公共议题的设置者,并且引导着公共舆论。然而,由于互联网的低门槛、信息发布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强等特点,每一位网民都可以成为议程设置者。一旦网民设置的议题被广泛关注和讨论,该议题的重要性和显著性就会大大提升,很快传统媒体就会将这一网络议题引用过来,进行深入讨论。凡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议题,都存在着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积极互动的现象。比如在2012年的宁波PX事件中,由于网民对这一问题的争议以及意见领袖在上的助力,使该议题在网络上被迅速扩散和传播,随后传统媒体相继跟进报道,最终促成了事件的解决。另一方面,一些强势媒体的报道也会对一些小媒体的报道产生影响,比如人民日报及中央电视台侧重于报道哪些方面的新闻,各省、市媒体就会以此为导向来组织相关新闻报道。

结 语

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和影响,也因此为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媒体的出现也促使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变化。大众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没有终结,但的确在弱化,而社会生活并未因此就失去了议程的设置,各种议题仍然在公众中不断地传播着。正如麦库姆斯所言:“不可否认,因特网的确会带来新闻媒介议程设置效果上的一些变化,但在目前看来,这些变化仅仅是某种程度上的变化,细节上的变化,而不是议程设置本质上的变化。”⑤

注释:

①【美】麦库姆斯著,郭镇之 徐培喜译:《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北京大学,2008年9月版,第24页

②刘德杰:《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探析》,《新闻窗》,2009年第4期,第88页

③徐春霞:《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主体”分析》,《新闻窗》,2009年第6期,第77页

④谷频:《网络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军事记者》,2004年第11期,第48页

⑤董文娜:《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变化》,《青年记者》,2010年2月下,第37页

4、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有哪些优缺点

缺点

信息的选择困难。信息量巨大,甄别困难,不确定信息多

2.对虚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处理非常棘手。由于信息发布者可以采用假名,并且网络信息发布商和论坛非常多,对这些信息的阻截不会有太大成效,对流言和恶语无法有效地直接制止。所以企业多采取在第一时间发布声明的方式。

3.垃圾信息导致相关公共关系调研的效果大打折扣。某网站的改版调查中,有效回收只占全部发放调查册的35%左右,严重影响了形象调查。

4.安全危机时刻出现。

优势

相较于而言,新媒体具有更快捷方便,给人更好的感官享受,更符合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要求的特点,但随着各自的改革发展,现在是割据一方,各有所长。拿电视剧的播放形式来说,在代表-电视机上播放的,需要不断收看广告,等待更新时间较长,广告质量较差,广告播放费用成本较高,给观众的选择比较单一。

而在新媒PPS等互联网上播放时,观众可随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电视,播放画面进来也出现高清选择,广告时间较短,广告内容,画面质量较高,广告播放成本投入较小。但是就音效和画面质感以及播放的流畅性来说,电视播放媒体还是比较占优势,互联网播放媒体就受到网络连接,网络信号不稳定造成的播放不够流畅,甚至不能播放的尴尬情况,同时网络的使用也涉及更多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互联网环境复杂,给人多种选择和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潜在很大的使用风险,随时可能遭受病毒等恶意程序的影响,给观众带来损失。

同时,因为互联网的寄托形式-计算机或等,使用操作较电视机复杂。还受到观众(购买电视机和电视无线信号的价格平均低于电脑和宽带或无线网络的价格)年龄,习惯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造成两者的观众基本盘,几乎秋色平分。但电脑(笔记本),等互联网的携带方便性是无可比拟的。

(4)新媒体纪录片对传统媒体纪录片的影响扩展资料:

新媒体(New Media)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简单说:新媒体是一种环境。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

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5、如何理解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对受众的分流。报纸发行量明显下降,电视开机率逐年降低,流失的受众基本向互联网、手机媒体转移。
对广告市场的抢夺。报纸、电视广告收入连年急剧下降,而下降的份额基本都流向了新媒体市场。
资本的转移。对传统媒体的投资大为减少,而对新媒体的风险投资市场火爆。

6、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到底有多大

主要几个方面:
对受众的分流。报纸发行量明显下降,电视开机率逐年降低,流失的受众基本向互联网、手机媒体转移。
对广告市场的抢夺。报纸、电视广告收入连年急剧下降,而下降的份额基本都流向了新媒体市场。
资本的转移。对传统媒体的投资大为减少,而对新媒体的风险投资市场火爆。

7、新媒体的形式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有哪些

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更快捷方便,给人更好的感官享受,更符合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要求的特点,但随着各自的改革发展,现在是割据一方,各有所长。
拿电视剧的播放形式来说,在传统媒体代表-电视机上播放的,需要不断收看广告,等待更新时间较长,广告质量较差,广告播放费用成本较高,给观众的选择比较单一。但在新媒PPS等互联网上播放时,观众可随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电视,播放画面进来也出现高清选择,广告时间较短,广告内容,画面质量较高,广告播放成本投入较小。但是就音效和画面质感以及播放的流畅性来说,电视播放媒体还是比较占优势,互联网播放媒体就受到网络连接,网络信号不稳定造成的播放不够流畅,甚至不能播放的尴尬情况,同时网络的使用也涉及更多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
互联网环境复杂,给人多种选择和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潜在很大的使用风险,随时可能遭受病毒等恶意程序的影响,给观众带来损失。同时,因为互联网的寄托形式-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等,使用操作较电视机复杂。还受到观众投资成本(购买电视机和电视无线信号的价格平均低于电脑和宽带或无线网络的价格)年龄,习惯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造成两者的观众基本盘,几乎秋色平分。但电脑(笔记本),智能手机等互联网的携带方便性是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

8、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有什么优缺点?

传统媒体:投入大、根基稳、老成、权威性高,但高高在上。收益稳定但平缓下降,互动性较差。
新媒体:分为公司行为和个人行为。若个人行为则投入较小,(需具备某项专长,形成价值效应)。很多公司在媒体上投入是很节约的,当然大公司舍得,可是他们也将在新媒体上的广告投入比重加大很多。互动性较高、具有创意性和实效性,但权威性差,用户忠诚度不高。这类媒体大多在积累一定粉丝后就忘记品牌建设,开始胡搞了。而成功的一群则借助前期积累开始进入更高级别的事业规划。新媒体时代之后,我认为是权威媒体会更加注重互动性,接地气的传播方式。而个人媒体具有一定粉丝后要更加依靠大公司背景传播(产生权威性)。两者媒体互相补取双方的长处。权威走下神坛,草根渴望登基。暂时不赞成什么时代的说法。学者还能编出什么新词?新新时代?现代派之后是后现代,后现代之后再来个超现实主义?只要所做的事业是跟着时代在走,管它什么时代(不过又是一个新出的词而已)。

与新媒体纪录片对传统媒体纪录片的影响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