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传播的文化

新媒体传播的文化

发布时间:2020-07-27 01:08:06

1、新媒体有什麽文化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使用新媒体的受众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新媒体也将随之成为传统媒体,更新的传媒方式也将会产生。新媒体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

在新媒体热度持续攀高的市场氛围中,中国电视业的龙头老大—央视再也按捺不住,宣布了其征战新媒体的雄心。“中央电视台不仅仅是一个电视媒体,现在也是一个网络媒体。”日前,央视高调宣称,“我们要像打造电视品牌一样打造网络品牌。”

央视入场的消息,为5月本已热焰逼人的新媒体市场又添一把旺火。

而在这之前的几个月内,上海文广在“IPTV试验地方遇阻”、“手机电视即将开通”、“高价购得2006世界杯网络报道权”等一系列事件中频频曝光,似乎预示着上海文广的新媒体战车已全线启动,并且正在高速推进。凤凰卫视则在去年11月底就成立了凤凰新媒体公司,试图建造一个无线增值业务的跨媒体平台。

传统媒体排兵布阵
有新媒体专家指出,明晰战略定位是新央视国际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新的CCTV.COM急需摆脱“央视网络版”模式的桎梏,采取全新的定位,获得网民全方位多角度的关注。4月28日全新亮相的CCTV.COM,在此方向上做出了努力,用央视网络传播中心主任汪文斌的话说,就是“回归到互联网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形态中去”。新网站推出了手机电视MP4、网络电视、视频搜索引擎等功能。将来,网站将依托央视的电视节目资源,以“电视指南”为切入点,借助新技术,逐步建立视频搜索中心。据悉,更多的新业务也正在规划与建设之中,包括网络增值业务、主持人博客等。另外有媒体称,楼宇电视也将是新央视国际下一个目标之一。

电信增值服务的收益让业界咂舌,新央视国际则瞄准了电视的增值服务。而这一利润链的核心就是央视的品牌节目。“央视有那么多的电视节目,利用这些资源进行二度创作,我相信会出来很多原创性的作品。”汪文斌认为,有了全业务运营牌照,新央视国际就能做其他网络媒体做不到的事情。“未来我们的节目不仅仅在电视上看,还可以在手机、PC终端上看到,绝对是多终端、多覆盖的新媒体服务。”同时,他认为,互动平台的搭建,将会“反哺”央视节目,增加节目对观众的“黏度”,最终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与央视轰轰烈烈的开局声势相比,凤凰卫视在新媒体方面的排兵布阵则显得相当低调。

2005年11月底,凤凰网进行了重组,正式更名为凤凰新媒体。与新央视国际最大的不同就是,凤凰网没有先天政策和平台优势。在采访中,当记者谈到有关牌照的问题时,凤凰卫视副总裁兼凤凰网CEO刘爽的语气显得有些激动,但同时他也表示:“牌照问题,我很乐观。我国的新媒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信在主管部门有效的疏导下,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目前凤凰新媒体的首要任务是门户网站的改版,其次是深挖传统无线增值业务,同时探索3G时代的流媒体之路。改版后的凤凰网分为门户、无线增值、流媒体等业务板块,加入WEB2.0色彩,如增加了博客等线上互动新手段。“我们要借力凤凰网的品牌,建造一个无线增值业务的跨媒体平台。下一步我们的主力将放在两个方面,一是凤凰无线,一是凤凰宽频超市。”刘爽介绍特别强调,“3G将是下一个内容的杀手级应用,我相信会重复彩铃的传奇,传统电视媒体一定要在此战略卡位。”

今年下半年凤凰新媒体将会加入风险投资的资金,“不是因为缺钱,而是为了搭好公司治理的架构。”刘爽称。

凤凰卫视是一个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视品牌,有着丰富的内容资源。作为以凤凰卫视为依托的网站,凤凰网一不小心就会沦为一个企业网站。对于凤凰网的定位,刘爽表示,互联网相较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互动性以及“去中心化”的草根文化,这与电视极为不同。传统媒体自有其权威性,不可能被轻易取代。

但目前的情况是,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快到令人难以忽视,越来越多的人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网络、手机上,这势必会对传统媒体造成利益分流。能够更有效地针对分众的新媒体广告,目前已经分流了部分传统媒体的广告。蛋糕就那么大,如何才能多分到一些呢?

“我们要做的是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达到共赢。”刘爽表示,新媒体使传统媒体的内容多了一个新的跑道,这其实等于多提供了一种收入来源。“目前,很多在凤凰卫视上不能播出的内容,如片花、幕后花絮等内容,我们都可以拿到网站上来播出。”刘爽说,这其实是利用原有节目资源加以整合,达到新的盈利目的。目前凤凰网将凤凰卫视的视频、文字等内容重新编辑整合,成为这些内容展示的新平台。“传统媒体的内容是血管,不可或缺。”刘爽说,“凤凰新媒体不是技术驱动型公司。作为媒体公司,媒体的创新、经营思路一定要领跑于技术。”

制作公司各立山头
索尼公司—这家发明了Walkman随身听的电子巨头,现在不得不在苹果公司后面亦步亦趋—在数字音乐播放器和音乐下载市场,苹果iPod的份额已达到三分之二。而这一令索尼扼腕的结果,源于该公司的一个决策失误:因担心盗版问题影响其唱片业务,索尼不愿生产能播放MP3格式的音乐播放器,因而把抢占市场的机会拱手让给了苹果公司。

在新技术日新月异、风险投资竞相涌入的今天,只有抢先起步,成为行业领跑者,才能获得最大化的利益—这已经成为新媒体从业者的座右铭,国外的“索尼”和国内的“分众”的经历,正是这一格言的最佳注解。

“今年是新媒体的进入年。”其欣然传播机构总裁王玮分析认为,如果说去年各传统媒体都在观望、按兵不动的话,那么今年可以说是全行业都在向新媒体进军,其发展形势蔚为壮观。

“解决传统媒体的固有问题,新媒体是一个最好的切入点。”易凯资本CEO王冉对《中国广播影视》记者表达了这样的看法。他表示,新媒体是传统媒体体制改善的突破口,传统媒体走向新媒体是必然的,“走与不走,涉及到生死存亡的问题。”

2006年3月9日,号称中国“新媒体动漫原创基地”的天维源创成立,该公司宣称将专门为新媒体平台提供3D动画内容。

实华开创始人曾强、华旗资讯创始人冯军、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著名移动IT企业家张醒生、中星微电子公司创始人邓中翰、老虎基金创始人David&Bill、西山晴雪永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崔雪峰—这家公司的股东名头颇为响亮。总裁冯旭介绍说,大家的共同理念就是要提前做未来的事情,等新媒体发展时机成熟之时便可抢滩占位。

有着同样想法的人还不在少数,大大小小各股势力“跑马圈地”是目前新媒体内容市场的现状。在此浪潮的冲卷下,原本专注于传统媒体内容制作的公司,也纷纷进行战略调整。

“为电视台做节目的收益空间已经很小了。”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之下,各民营公司纷纷寻求新的出路,新媒体这一新兴的行当似乎更能吸引内容制作企业的眼光。

早在今年1月,欢乐传媒就已经得到了软银亚洲信息基础基金的风险投资2000万美元。这笔资金专门用于欢乐传媒发展其新媒体相关内容。

国际风险投资的关注,对中国新媒体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盛大、太合麦田等都曾经获得过软银的大笔投资。按照国际“风投”市场规律来看,风险投资的热点基本反映了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广电技术的快速发展是风险投资大笔涌入的原因。”王玮表示,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文化形态一定要跟随技术发生相应的巨变。在目前,伴随着3G、WEB2.0等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新媒体成为了风险投资追逐的对象。同时,“平台的增加是更多资本希望进入的原因之一。”王冉分析说。

“软银提供给我们的不只是资金,”董朝晖表示,软银不只是一个投资机构,更是一个研究机构,“他给了我们很多产业链上的经验和支持。”他指出,软银的投资范围包括了整个新媒体产业链的上下游,在技术、盈利模式、发展前景等方面,欢乐传媒都能享受到这个大平台的便利。在以500万美元的金额收购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之后,欢乐传媒目前正在计划收购一些有技术能力的流媒体公司。“目前的SP,最大的瓶颈在于没有好的内容提供,他们需要的是紧密的合作伙伴。”董朝晖的计划是,利用这些公司成熟的技术手段,根据节目内容来做技术上的改良,方便用户对于新技术手段的使用。

相对于欢乐传媒的大张旗鼓,国内同样具有内容生产实力的慈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则务实得多,慈文影视也正在积极备战新媒体,目前一系列的谈判正在进行中。

早在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宣传过程中,慈文影视就已经与TOM就进行了IVR业务的相关合作;电影《七剑》更是与新媒体联动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慈文影视总裁马中骏告诉记者,目前在新媒体上的收益虽然不多,但已经有了进账。为电影《七剑》专门制作的适合手机媒体播放的短片在日本、韩国等地的下载率还很不错,“我相信3G推行后,国内的这块市场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新媒体这块我们已经跟踪了好几年,现在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发展方向、盈利模式等也越来越清晰。”马中骏告诉记者,目前慈文影视正在酝酿一个大动作。“新媒体现在已经从纸媒的收益份额中拿走了很多,接下来就会是声音媒体,最后电视媒体也逃不过。”

3月底,博瑞传播与其欣然传播机构在京宣布双方将组建新公司投资手机电视项目。“我们是在去年底确定双方的这次合作的。”王玮向记者透露,对于新媒体,其欣然同样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去年春天,其欣然就已经为公司全体员工进行了关于新媒体业务的全面学习。
王玮告诉记者,这两年年参观CCBN给了他很大的震撼,“以后的媒体将会是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做手机电视只是其欣然进入新媒体的一个切入点。手机作为一个私人的随身媒体,即时通讯是它最大的特点,也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媒体广播式的传播方法;所以,新公司将会为手机媒体定制独有的节目内容。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派格太合环球传媒也开始了对于打造新媒体盈利模式的准备工作。“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关注光线、欢乐他们在新媒体方面所做的工作。”该公司副总裁郝军告诉记者,派格太合在这方面一直按兵不动的原因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仅仅是把传统媒体上的内容平移到新媒体没有任何意义。”派格太合不仅有很强的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还有13年的大型活动经验,但对于新媒体,由于介入较晚,因此力量显得有些薄弱。

“我们对新媒体抱有很强的热情。”同样作为传统媒体的内容提供商,唐龙国际传媒集团总裁陆兴东告诉记者,新媒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瞻力。他表示,以前新媒体的收益主要被电信拿走,作为新媒体代表的电信小平台网络,主要都是外资控股的背景,“这存在一个内容运营的安全隐患。”而广电对于其内容的监管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广电和电信之间的门槛何时能被打破,何时便会有一个新媒体市场大发展的到来。”

与其他制作公司一样,唐龙国际目前也在备战过程之中,“今年6月,我们将启动一个与十几个卫视平台合作的互动电视项目。”陆兴东告诉记者,平台建立之后,这些内容将会被平移到新媒体之中。

渠道与内容
传统媒体还在进行着“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的争论,而在新媒体领域,这已成为了一个“伪命题”。在这里,渠道已不再是稀缺资源,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之上,谁拥有最优质的内容,谁就能获得最多的关注。

新媒体内容产生的方式之一便是“用户生产内容”。目前,欢乐传媒已经收购了“榕树下”网站过去三年点击率最高的100部小说中66部的版权,这些作品全部影像化后,会拍摄成电视电影、短剧等。“今年将会诞生20部电视电影,以及9分钟一段的10部短片。”董朝晖介绍说。网站上的内容来源于网民,所以它具有相当高的群体黏度。“我们会在制作过程中便形成观众的关注度,拍摄完成后进行完整的营销,当作工程来做。”对此,陆兴东也有相似的观点,他认为,“新媒体需要好的内容产品,以往那种捞一笔就走的‘圈钱’行为已不太可能出现。”

在董朝晖的新媒体布局中,不仅要生产内容,同时还要建立起自己的新媒体互动平台。5月,欢乐传媒旗下的“乐动网”全面运营,“这是一个视频的互动社区。”董朝晖说,“这不仅对节目的收视有帮助,能创造更多的盈利模式,并且有利于培养观众对于品牌的忠实度。”董朝晖进一步介绍道,“上半年我们将着重铺设新的渠道,下半年将全面开发新媒体内容。”

今年,派格太合将推出一档全新的栏目《情智九段》,“这是一个全民测情商、智商的一个大型的活动。对于派格太合来说,这是一个他们一直在寻找的、能够结合“天地online”的活动。在近期派格太合的内部会议上,总裁孙健君对“天、地、online”做了如下解释:天,即电视播出;地,即地面的路演活动;online,即与网络的合作,合作伙伴包括腾讯等大型网络社区。

《十二生肖》和《水果部落》等3D动画产品是目前天维源创为包括手机、MP4、PDA在内的终端平台定制的内容。在大山子的一间大而旧的厂房内,冯旭为记者展示了该公司的3D动画产品。冯旭表示,选择动物和水果作为其动画形象,是因为这些形象没有肤色、语言等限制,是为国际市场打造的产品。以《十二生肖》中的动物为原型的一系列表达节日问候等内容的手机视频短片,“风格以幽默、活泼为主。”冯旭说,目前,《十二生肖》系列短片在欧洲已经开始有了部分收益。同时他表示,在去年浙江移动进行的3G测试中,700万用户中有400万表示对这样的产品感兴趣。

近期,其欣然将推出针对手机电视的新节目《我看见》,“这将是一个真正个性化、能发挥手机即时通讯功能的现场节目。”王玮介绍说,目前风声水起的博客正是因为提供了一个完全个性化的平台,才有可能形成目前“全民博客”的热潮。他表示,在视频的个性化表达方面,目前的网络尚不足以支持其广泛展开,然而手机便存在这样的可能。

但目前对于手机电视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3G网络的问题。王玮表示,3G牌照一天不发,政策一天不清晰,任何人都是在试水。“胆小的叫试,胆大的叫赌。”王玮自嘲说:“我就是试的那一个,不想成为先烈。”但他同时表示,尽管如此,对于新媒体仍然要做好准备。为了规避政策风险,他们选择的平台是拥有手机电视运营牌照的上海东方龙。在此之前,其欣然就已经与东方龙有过合作,其欣然旗下的版权作品经过改编在东方龙的平台上提供点播。

“做好电视的内容库,研究不同内容下的老百姓的消费心态,是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陆兴东说,唐龙国际目前要做的是理性研究与思考,并且会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研发新媒体背景下的节目形态,整合国际、国内的互动、直播节目等。“多做出些成绩来比较现实。”

跨媒体:新媒体的来世
去年,国际传媒大鳄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IGN,维亚康姆收购Midway,迪斯尼联手iPod、微软加大其在IPTV等业务上的投入、康卡斯特和索尼公司联合创建全新视频点播频道……这些跨国传媒巨头的大动作似乎都在昭示一个道理: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

有专家预言,新媒体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则指出,新媒体对广告和受众进行双重分流,而且年轻一代在资讯获取方面越来越倚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传统媒体受众呈现明显的老龄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使用新媒体的受众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新媒体也将随之成为传统媒体,更新的传媒方式也将会产生。

王冉断言,目前全球媒体都在向跨媒体转型。这一点体现在内容上,便是需要节目制作商制作大量适合跨媒体互动运营的全新节目类型。

4月10日,美国广播公司宣布将四部黄金剧集《绝望主妇》、《迷失》、《三军统帅》及《化名》免费放在网上播出,这是美国的主要电视公司首次将自己的主打电视剧免费放在网上播放。同时,NBC、FOX、CBS等美国主要联播网也设立了相关部门,将其新闻、电视剧等内容制作成符合新媒体收视习惯的节目。

王冉介绍说, ABC电视网在去年推出的电视连续剧《迷失》便是跨媒体内容制作的先导,该剧也成为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之一。除了电视剧之外,制作方还通过网站、杂志、报纸等多种媒体发布各种同这个神秘小岛和剧中人物相关的线索,吸引了大批观众全方位跨媒体追踪剧情的发展。前不久,制作方又宣布要专门制作一部手机版的《迷失》,共20集,每集只有几分钟。手机版的主要人物没有在电视版出现过,但是又和电视版的人物和情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4月24日,ABC电视网正式宣布推出一个多平台寻宝游戏——“迷失体验”。这个游戏基于《迷失》里的一条关键线索,要求玩家检查电子邮件、接听电话、查看电视广告和网站,并且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拥趸密切交流以收集必要的线索。据称美国观众将得到的第一个线索是在5月3日播出的《迷失》中显示的一个免费电话号码,而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观众将会分别在5月2日和5月6日播出的剧集中得到不同的电话号码。因此,可以说《迷失》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节目了,而是一档以电视为先导和主要载体的彻头彻尾的跨媒体节目。

在这方面,凤凰网启动较早,他们将于近期推出一个《大话世界杯》的互动栏目。“我们将会在我们的网络上征集节目话题、通过凤凰网的博客征集嘉宾、在栏目中为无线增值设置新的环节,同时还会把节目录制过程中的有趣片花放在网络上,把博客上的精彩留言、播客上的评论等在电视上播出。”刘爽表示,《大话世界杯》只是目前跨媒体节目的一个开始,之后凤凰网将推出《戈辉梦工厂》等节目,更彻底地实践跨媒体传播。“更多的流媒体业务我们还在筹备之中,关于如何打造凤凰网自身有特色的内容我们也还在探讨之中,不久将会有答案。”刘爽介绍道。

“我们今年有四个大型的项目要做。”郝军告诉记者,这种整合新旧媒体的节目,一直被派格太合看好,“几年前我们就做了一档跟“超女”同质的节目样带送到北京电视台,因为种种原因未被采用。”郝军认为,现在跟几年前的形势已经大不一样,现在跨媒体的盈利模式已经逐渐成熟,“传统媒体上的内容其实是一种精英文化,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草根文化之间需要一个合适的结合点。”她认为,新媒体只是跨媒体的一环,“我们要走的是跨媒体的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是三合一的。”

新旧媒体合作融合这一现象在其欣然和成都博瑞的合作中似乎可以看得更清楚。其欣然是一家传统媒体的内容提供商和广告代理商,成都博瑞是国内知名的纸媒上市公司。二者的合作则可看作是传统媒体积极向新媒体靠拢的典型。

“通过手机平台,博瑞可以将其在纸媒上的优势资源有机地整合到其中。”王玮说,拥有资本实力的博瑞负责投资,专于制作的其欣然负责节目生产,手机电视平台东方龙负责节目播出,这就达到了一个新的整合效果。“我们也在考虑建立一个网络平台来整合我们现有的节目资源。”

相对于其他公司目前已有的大举动,国内电影制作界的“大腕”华谊兄弟似乎还在观望,当记者问起其投资天维源创的相关事宜时,王中磊表示并不知情,而该公司的副总经理徐立也表示不清楚具体情况。但是对于华谊兄弟在新媒体方面的规划,徐立表示,华谊兄弟要成为全面的、有影响力的制作公司,传统媒体集团只是一个壳,新媒体也将成为其发展的一个方向。尤其是与SP的合作,也使其产生了收益。但同时她也表示,华谊兄弟在短期内不会涉足新媒体内容的制作。

2、请问新媒体与新媒体文化是相同的概念吗 谢谢

肯定是不同的,新媒体是一种传播手段,是一种介质。
新媒体文化,是指新媒体这种传播介质的生存发展之道,是一种发展理念。

3、新媒体传播特点有哪些?求科普

新媒体时代的已经慢慢的向我们推进,很多的信息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做好传播,也充分的表现了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及优势。随时随刻关注信息,让更大的人们了解最新状况,下面是广告买卖网整理的关于新媒体时代的五大重要特点:
(1)、传播方式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线性、不可选择的。它集中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发布者向受众传播信息,受众被动的接受,没有信息的反馈。这种静态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不具流动性。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传统的发布者和受众现在都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而且可以进行互动。比如北京的交通广播电台,这两年发展非常好,原因就是在于通过短信这种方式加强和受众的互动,使得信息变得更有价值,同时,听众也强烈地体会到一种参与感,主动性和积极性被空前的调动起来。信息的互动性也使得受众实现被动到主动的改变。
(2)、传播行为更为个性化
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众人体会着发布信息,影响他人的快感,同时也带来了个人隐私泛滥,内容良莠不齐的弊端,为管理带来困难,也为受众的信息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接受方式从固定到移动的转变
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用手机上网、看电视、听广播,在公交车、出租车上看电视等越来越成为普遍的事情。随着3GG技术的到来,移动性的特点将成为未来新媒体的主要特性。
(4)、传播速度实时化
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可以实现实时的传播,不再需要复杂的剪辑和烦琐的后期制作与排版,技术的简单便捷使得信息可以在全球实现实时传播。这一优势是任何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目前一些大的门户网站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声音和视频音频的实时传播,时空的距离被缩小的最小。
(5)、从单一到交融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更为丰富,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化成为一种趋势。与此同时,交融性还表现在终端方面,一部手机不仅仅可以用来通话、发短信,同时还可以用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多种媒体的功能集合为一身,而这些功能的实现是以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多种网络的融合为基础的。另外,新媒体也打破了地域化、国界化等,正像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4、中国新媒体发展有什么传统文化的特色

1.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人际传播和文化传播方式,当今人们更多的是被数字化产品包围,直接从手机、PAD等网络移动终端获取信息,依靠报刊、书籍等媒体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传播受到了新媒体文化的直面冲击。新媒体时代的年轻人,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交流、阅览电子书籍,生活中经常可见饭桌上的手机“低头族”和公交车上浏览电子书的人。对于传统文化传播而言,更多的应是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交谈中的言语激励,更多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维系,而这种取代的背后隐藏的是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的大众文化之间的矛盾。
2.传统文化本身与新媒体的冲突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和中华文明的历史沉淀,也是实现中国梦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源,儒家正统的意识形态长期占据文化主流,影响人们的行为意识形态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新媒体应用Internet实现了信息全球化发展,拓宽了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渠道,在成功输出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受到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外来文化的侵蚀。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冲击,传统文化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周期。
3.新媒体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新媒体产业为了促进发展,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为目标,因此传统文化在通过新媒体技术传播时就不可避免的加入了娱乐性因素,这对传统文化的原有价值观及文化精髓都是一种破坏,在传播过程中,传统文化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文化传播效果。

5、新媒体对我国新闻传播的特殊意义

科技文化传播中媒体的重要作用“所谓科技文化传播是指科技文化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使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即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普及”,也可以简称为科学传播或科技传播。作为一种面向普通民众的传播过程,它的主要功能是使公众理解科学技术,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技术素养,具备参与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政策讨论的知识基础。如今,科技文化传播的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的社会功能和公众形象的不断变化而随之变化。正如著名媒介思想家麦克卢汉提出的理论——媒介即信息,媒介的渗透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种科学传播的行为。过去我们传统的科学普及方式是线性的居高临下的单向传播,现在已经逐步变成公众与科学家之间双向的交流互动,随着新媒体的介入,这种交流使得科技文化传播的运作方式发生了重要变革。新媒体必然会成为科技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因为它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信息载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空前的影响力。

一、新媒体的概论及分类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己有它自己的特点。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和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等等。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的建立关系,同时他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同时,新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节目的专业化越来越强,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等。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加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有研究者表明:新媒体近乎于零费用的信息发布,对受众多为免费,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制作造成挑战,例如伦敦爆炸案为个案提出了新媒体的多媒体整合态势。市民用手机拍摄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这场灾难的现场。这些照片很快流入了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利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体形式和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首先新媒体具有隐蔽性,新媒体的形式隐藏于日常环境的各种空间,物体中,它最低限度的减少了与受众的抵触性,让广告同娱乐结合的更为紧密。
其次是它的分众性,可以更有效的针对产品的消费群,加上一些新媒体属于主流媒体,信息传播率高,所以它能够很好的找到每个人的单独时间,通过这些零碎的时间,得到传统广告难以获取的好环境。
最后是它的高科性,使新媒体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与广泛的应用性,适合于不同场所,产生更好的视觉效果。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感。
二、新媒体环境影响下的广告受众变革
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受众在广告传播中的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因此,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研究新媒体时代的广告受众,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传播策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广告受众的影响,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 广告受众行广为的转变
随着新媒体技术作为支撑,尤其是诸如百度、谷歌之类的搜索引擎发展,使得受众对广告信息的索取也更加便捷,更加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他们可以自由地利用RSS技术进行个性化的信息定制,利用搜索关键词进行信息的精确筛选。豆瓣网、youtube之类的web2.0网站,一些商品的论坛、官网、QQ群也将会成为他们获取商品信息的渠道。总之,他们对于广告信息的认知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像以往亿万人民同看一张报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受众根据各自的利益与兴趣选择了不同的媒介,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关系。受众的兴趣多元化表现除了与自己利益切身相关之外,
还有一种就是喜爱和情感的需要。

例如, 为什么一些社会新闻、体育新闻、文艺新闻等并不十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样也有一定的受众群呢? 其中的原因莫过于如此。这里就出现了“窄”受众分类。他们也具有分散性、多样性和匿名性, 但同时在某一方面显示出共同的接受倾向, 即选择信息的某种共性。如歌迷、球迷、收藏爱好者、经纪人、政治家等, 对信息的关注和追逐, 无不与各自群体特定的兴趣、需求有关。中央电视台就根据其受众服务对象一下就整合了十个专业频道。各家电视台对电视内容进行不断的细分, 从频道到栏目到单个节目, 实现单纯化、风格化、个性化, 使观众快速识别, 以形成分类收视群体的社会意识。报纸出现了数千种专门报纸, 体育的、音乐的、电脑的、娱乐的等等, 种类越分越细, 供受众各取所需之外, 还有一种就是喜爱和情感的需要。
三、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及对社会的影响
互联网络正以最快的速度向上飙升,并被誉为21世纪最耀眼的传播媒体。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召开的年会正式宣布,互联网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之后新兴的第四媒体。新媒体不但集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于一体,而且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首先,从传播技术来看,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各种高新技术孕育了网络媒体的诞生,并伴随其成长。没有全球范围的互联网,没有高速运转的芯片,没有迅速扩展的宽带,没有成熟的数字压缩技术和存储、检索技术,便没有第四媒体;
其次,从传播方式看,第四媒体不仅融合了以往各种大众传媒的优势,能从文字、图像、声音同时发送信息,而且还具有了各种大众传媒所不具备的特点:如跨时空性、可检索性、超文本性、和交互性等。过去,人们只能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现如今在电脑面前人们既可以读,也可以听,还可以看;特别感兴趣的信息,点击鼠标,就可以下载、录音、录像,还可以进行存储、整理、评说、复制、裁剪;并可以自由地调用和发送信息,更加接近自然的人际传播,使传播传媒带来的传播距离感大大减小。从第四媒体传播的功能看,它能使信息传播具有高速、高质、超量、多样化、超时空、超文本的特征,既可同步传输,也可异步传输,由于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传媒受时空限制的因素,变得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收。网民可以通过网上大量的超文本链接,对阅读的进程方向和结果进行选择,也可以从网上存储的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查询,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这些是传统传播传媒无法比拟的。从传播的方向和机制看,第四媒体突破了以往大众传媒单向传播的模式,能使信息传播具有双向传播的特性。传统的三大媒体,无论形式如何多样,与受众之间也只是一种单向联系,受众只能看、听,最多可以通过电话交流,而网民则可以上网交流,发表意见,看法。这种被称为“交互性”是第四媒体最独特的特点之一。
除此,第四媒体还突破了大众传媒使受众被动接受收信的局限,实现了受众驱动式传播,网民将在信息传播系统中逐渐占主导地位,网络多媒体必须千方百计地围绕网民的需求,因此有人自豪地说,第四媒体给予网民前所未有的主动权。纵观我们面前的网络发展,尽管还处于一种早期的发展雏形阶段,技术的完善、普及与发展等都需要时间,在它刚刚起步的时候对生活的影响远不如成熟以后大。
总结:媒体既拥有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点: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时送达几乎无数的人;每个参与者,不论是出版者、传播者、还是消费者,对内容拥有对等的和相互的控制。又免除了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缺点:当传播者想向每个接受者个性化地交流独特的信息时,不再受一次只能针对一人的限制;当传播者想向大众同时交流时,不再不能针对每个接受者提供个性化内容。同时他指出新媒体完全依赖于技术,不是人类先天自然拥有的技能。新媒体的辐射影响,已经几乎涵盖了人群的生活和工作的所有环节,其形式众多,有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宽带电视IPTV、动画、网络游戏、博客、户外新媒体等等。随着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广告人的创意开发,新媒体产品形式还将层出不穷地不断发展。

6、新媒体文化与传统媒体文化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一、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对于传统的报刊、广播和电视而言产生的新的媒体形态,利用数字技术等通过Internet传播,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APP应用,数字电视等,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包括微博、博客,即时通讯工具微信、QQ,流媒体等。
网络的广泛应用使人们拓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占据着无法比拟的优势,突破了传统媒体媒介之间的传播界限,它主要具有交互性、时效性、容量大、数字化、全球化等特征。
二、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1.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人际传播和文化传播方式,当今人们更多的是被数字化产品包围,直接从手机、PAD等网络移动终端获取信息,依靠报刊、书籍等媒体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传播受到了新媒体文化的直面冲击。新媒体时代的年轻人,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交流、阅览电子书籍,生活中经常可见饭桌上的手机“低头族”和公交车上浏览电子书的人。对于传统文化传播而言,更多的应是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交谈中的言语激励,更多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维系,而这种取代的背后隐藏的是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的大众文化之间的矛盾。
2.传统文化本身与新媒体的冲突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和中华文明的历史沉淀,也是实现中国梦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源,儒家正统的意识形态长期占据文化主流,影响人们的行为意识形态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新媒体应用Internet实现了信息全球化发展,拓宽了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渠道,在成功输出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受到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外来文化的侵蚀。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冲击,传统文化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周期。
3.新媒体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新媒体产业为了促进发展,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为目标,因此传统文化在通过新媒体技术传播时就不可避免的加入了娱乐性因素,这对传统文化的原有价值观及文化精髓都是一种破坏,在传播过程中,传统文化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文化传播效果。
三、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创新策略
当前面对新媒体传播和新媒体技术的全球化发展,这对于传统文化传播与推广是难得的机遇,因此应抓住新媒体技术发展时机,积极拓展和创造新的传统文化教育发展道路。
1.完善新媒体自身文化内涵
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身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起着负面作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不足之处,以促进其在传统文化传播中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文化企业相结合,进行数字化升级和改造,加快数字化产业融合,打破传播界限壁垒,将新旧媒体进行相互整合,将传统文化产品融入新媒体技术中,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努力提升传统文化产品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2.有效管理新媒体发展平台
新媒体常用的网络教育平台有:慕课教育模式(MOOC),开放的大众教育平台,一些高校已引进该平台完成公共课的教学,学生在网络端在线学习;流媒体网络教学是高校的重要教学平台,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在线教育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应用软件APP是一种即时的交流平台,依托网络移动终端的社交应用软件已成为现代年轻人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例如微信应用软件,可建立传统文化班级的交流群和课程讨论群,能随时向多人推送教学内容和实现即时互动。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教学是新媒体时代发展教育的重要方式,该平台具有交互性,时效性,容量大等传统课堂教学达不到的优势。借助移动网络终端设备,学生能轻松自由登录网络教育平台学习,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将课堂教育延伸到教室之外,真正将传统文化的学习变得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无处不在。
3.构建完善的传统文化传播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削弱了传统媒体传播的主导地位,凸显了移动新媒体和个体传播的优势。传统文化传播应建立有效的传播渠道,以新媒体为主,同时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做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为受众进行文化传播和人际传播。
四、结语
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势下,传统文化传播需借助新媒体之力,不断加强和创新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播方式,创作出基于传统文化内涵的本土新媒体艺术作品。文化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概念,我们不仅仅要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同样要通过这个平台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7、如何评价新媒体环境下的参与文化

看看这个论文对你是否有帮助,谢谢!

学子论文:网络新媒体议程设置与民主机制建设批评

杨状振

2008年11月18日11:09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摘要:本文分析研究了新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所引发的巨大变革,并对其作为意见生产机制的连续议程设置功能及民主虚幻性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新媒体;民主;生产机制;文化批评

新媒体科技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互动性上的高度完善,形成了连续的新闻议程设置(continuous agenda-setting)功能,建构起了意见生产机制的新型模式。新媒体借助“网状-链式”的传播特征,形成了对每一个事件和消息的跟踪-连续式议程设置效果。利用每一个传播节点在跨平台上的互动,新媒体将相关内容聚合在同一个议程之下。在新媒体UGC(Users Generate Content)的运行模式下,受众在新媒体中的参与性受到最大程度地尊重与拓展,受众超越了传统媒体信息制作者和传播者对内容的垄断,以较少中间语言加工特征的传播方式直接介入着新闻话语的传播过程,反映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此模式下,借助技术和信息的力量,新媒体似乎已经成为民主货币的制造源和集散地,俨然可以为社会大众孕育出一个“直接享有电子民主的年代”① 。事实果真如此吗?在这里有两个问题无法回答:“一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使用这些技术革新吗?还是仅仅有一部分人可以?二是技术真的落实了,我们是不是就都知道怎么去使用它们呢?”②

新媒体所提供的信息交流、意见生产和反馈机制是以对技术的熟知和对其作用的了解作为前提的,与一厢情愿的民主乌托邦前景相比,主宰整个新媒体世界的事实上并不是为数最多的广大受众,而只是数量极少的技术精英。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工业化过程还远未终结,以科技作为社会发展动力基因源的思维逻辑也不可能在瞬间发生转变,在此模式下所形成的,被哈贝马斯称为“专家统制(technocracy)”的现象,更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变。以专家主义为表征的专家统制现象,最重要的蕴涵就是将科技的创造、修饰和诠释权,收归了少数专家所有,特别是经由他们所组成的专业团体(诸如大学或研究机构中的各个专业学科、各类专业性的学会)所垄断。对一般人而言,专家统制高度体系化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运作机构,使得其所外衍的社会效应,变得无以抗拒,也难以颠覆,转而只有默默接受。美国商业部电讯与信息局在《被互联网遗忘的角落:一次有关美国城乡信息穷人的调查报告》中所提出的“数码沟”概念,已经成为被普遍认可的事实。在新技术传播条件下,它们正引发着信息劣势阶层的产生和新的社会不公。③ 对于以新媒体为解决意见机制生产不畅和民主通道阻塞的研究者来说,他们忽视了受众能够平等地传播和“接收”信息(何况事实上也并不平等),并不意味着能够平等地“接受”信息这个事实。不同的教育水平和人文素养、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使用动机,都会让使用新媒体的目的、程度、自主性、切入点和辨识力各不相同,而只有在各种微观的兴趣及能力元素都比较相近的人群或社区里,信息的传播—接受才可能顺利完成,数码沟的差距也才可能逐步缩小直至填平。

而毋庸置疑的是,在新媒体时代,具有吸纳性知识结构和相关知识积累的人,相比普通民众是更容易成为信息传播领域的专家的,他们的知识优势建构了他们在新媒体世界里的主宰地位。如果说传统媒介时代的意见生产暨传达机制是单向输出、话语权被严格掌控在媒体(含管理者)一方的话,那么在新媒体时代只不过是让话语权转渡给了技术官僚和专业精英而已。如史蒂文森所诠释的那样,躲在“超级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背后的主要结构性力量仍然是经济,而经济势力也同样决定了大众主流文化的“浅表性”特征。④ 当人们普遍缺乏自我审思习惯和整个社会文化体制缺乏同步协调的情况下,新媒体建构民主通道的努力只能是一个虚幻的乌托邦神话,而殊难成为真切的现实场景。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新媒体的民主化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也仍然只是传统媒体的拓宽与延伸而已。研究者在对英国的新媒体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后,认为“新媒体并没有很好地为政治和民主服务”。因为种种证据表明,“在最初的热情过后,参与网上社区的人数逐渐下降,而社区内少数精英逐渐成为核心,主宰了社区的议程”。⑤ 这也说明新媒体本身和任何技术与工具的使用一样,并不会为民主模式的构建和政治观念的革新进步提供自发的思想土壤和技术支持,人们对其参与的层级和领域所存在着的社会性差别,并不能仅靠新媒体的传播力量便能得到扭转。说到底,新媒体的出现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多元化和碎片化的意见论坛,而不是提供了一个民主政治的裁判所。

从媒介内部运作过程来看,在传统媒介那里,引领和控制社会舆论进程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为公众设置媒介议程,并以此架构公众的认知空间和参与热点——尽管很多时候,这些议程并不真正就是当前社会的主要问题和受众最需要了解和关心的问题,媒体报道也并不能与真实生活很好地一一对应,——新媒体同样保留了这一点。事实上,由于新媒体起步阶段在传播内容上的欠缺,其所最常用的手段往往就是和传统大众媒体进行内容上的合作和议程设置上的联动,在思维定势和结构布排上自觉不自觉地向其效行并看齐,从而势不可免地要带上传统媒体的价值观念与意志倾向。这一现象,随着新旧媒体融合步伐的加快和监管机制的逐步完善,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一旦有了议程设置上的合作框架和协议默契,势必就会有权力“遮蔽”现象的产生——无论这个权力来自政治层面、经济层面,还是来自信息知识或专业技术领域。如果新媒体所传递的仍然只是传统媒体已经传递过的东西,那么即使“重新传递”的过程与方式,会带来短暂的惊喜与赞叹,可从推进意见生产民主机制建设的本质层面上来讲,它又会有什么助益呢?

退一步讲,新媒体真的让信息实现了彻底地自由传播,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民主真的来临了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当受众真的可以随意拉取信息的时候,实际上他已经在潜意识中为自己设定了一个不易觉察的议程框架,在其中当然是快意地删除掉了其本人所有不感兴趣的内容。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受众本身不感兴趣的内容,却未必就是事实上不重要或不应该关心的内容。世界传播学先驱、德国心理学家库尔德·勒温(Kurt Lewin)在格式塔心理学路线⑥ 下,曾对人类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提出过“场理论”的观点。在他看来,人的行为(或生活空间)就是人和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函数,它会随着个体和环境两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即“B=f(P·E)”公式(f表示函数,P表示生命个体,E则表示外在环境)。⑦ 无论在任何社会形态当中,基于历史传承和社群文化的共识体认,都是形成一个国家与民族伦理内涵和精神聚合的必备条件。但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由于个体化作为思想意识的社会形塑作用,由于其所具有的“反集体”意味对整个社会运转结构理路的渗透,维系社会整合的共识体认,在某个程度上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被架空的可能。受众在传统接受模式下因信息“偶遇”而产生的社会公共事务参与性,在这种信息拉取模式下被大大降低,甚至几近于零。当阅读什么内容的权力完全交到受众手中时,由缺乏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而引发的小群体思维模式,在宏观意识淡薄而互动性又极强的传播情况下,就会将受众逐步引导到群体意识极端化发展的路子上去,小群体思维方式固有的偏向抑或偏见就会呈现出指数式放大趋势,并最终将意见机制的生产导向激进的原教旨主义(强制注意或极权主张)。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旦小群体思维出现、形成并传播,那么言论市场必将被割裂,而割裂的结果就是大众社会的共识被破坏,民主进程被延搁和悬置。

人类不可能利用传播技术的发展制造出历史的偶然性,新媒体必然要重复与现代性有关的一切特点,而不是从根本上去改变原有的等级秩序和社会空间。尽管新媒体有可能促进平等交流和削弱科层化建制的鸿沟,但同时也存在着扩大社群集团分化和信息社会参与能力落差的危险。严重的无政府状态抑或存在缺陷的技术官僚统治的加强,都并非不可能出现的白日梦幻,而是风险巨大的潜在力量。在新媒体网络技术时代,“下层阶级”已变为一个需要重新定义和检讨的词语,如媒介批评家格雷姆·伯顿所说的那样,“在网络时代,这一概念是指那些无法获得新技术——从而也无法获得改善政治的和物质生活的机会——的人群。”⑧ 技术的发展可能带来民主的重建吗?不会!“这个时代的突出特征是工具高度完善而目标极度混乱,技术不会塑造价值,技术也不会产生理想……”⑨ 无论新媒体的发展是否为社会控制提供了新的可能,民主生活的新生总是取决于宏观的政治与社会发展,而不是媒体传播手段的单纯变革。

“没有视觉的局限,就没有心灵的形象;没有某种的盲目,就不会有可以持守的表象”。⑩ 新媒体精确制导式的传播世界不但将基于不确定传播的实在世界划分为了精确的信息格子,而且借助有线或无线的传输网络为人们构筑起了一道道屏障和围墙。无论就社会制度,还是就心理状态,因应新生秩序进行规范与调整,打破“蜗居人生”和民主神话趋势盲目流行的状态,都是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必须直面相对的问题。或许在这一点上,批评家卡斯特的观点才最具有历史的辩证性和通过实践检验的可能性,他否定了对新媒体二元对立式的直线式理解模式,而是从更为细微的层面和维度,探究了新媒体与民主社会之间的演进关系。在他看来,新媒体技术一方面加强了文化资本、社会等级和差异结构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为社会运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新的媒介平台使得边缘观点、边缘人群和边缘生活,拥有了和社会主流公众之间更多的接触机会,也为双方之间找寻到了增进了解和去除误会的新的意见表达机制和讨论平台。(11) 而这,或许才是新媒体带给社会民主进程的真正礼物。

注释:

1、Lawrence Grossman: speech at “Newsroom: Technology:The Next Generation”, The Freedom Forum Media Studies Center, Sep. 15, 1993.

2、约翰·帕夫里克:《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前景》,周勇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7页。

3、祝建华:《数码沟指数之操作定义的初步检验》,载吴信训主编《21世纪新闻传播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格雷姆·伯顿:《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史安斌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5页。

5、同上,第237页。

6、即完形心理学,1912年发源于德国,该理论主张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和整体观念,反对将其析解为独立封闭的原子构造主义式的单个感觉元素,同时它也反对完全以物为本,不及心理感受的纯客观分析,即著名的“非心非物”主张。

7、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页。

8、格雷姆·伯顿:《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史安斌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8页。

9、李永刚,《互联网络与民主的前景》,载陈卫星主编《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北京广播学院2001年版,第111页。

10、Paul Virilio, The Vision Machine, Indianapolis, Indian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4, p.4.

11、尼克·斯蒂文森:《媒介的转型——全球化、道德和伦理》,顾宜凡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6—238页。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8、新媒体传播的概括及其利弊

新媒体好像主要是网络传媒、新闻电视传媒,等等吧。
利嘛,大家都有感触的。在这个信息发展的社会,网络的普及。让所有可以相互共享很多各个方面的信息。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是可以有好多只是可以得到拓宽的。像新闻电视传媒,我们可以坐在家里走遍全世界,领略各国各地的风俗习惯。新闻联播,我们可以专注到世界各国的情况,和一些国情等等。也增强了我们的国家凝聚力。像一些广告的播出。可以让我们对一些产品的有点好处进行了解。当然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销售的增长。
弊吧。像网络。我们们都说网络是双刃剑。里面的东西一哄而来,很多时候我们都来不及看清她的好坏,或者说对我们是否真正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反而更多是我们在浪费精力。甚至像很多青少年都不能正确使用电脑,用于玩游戏甚至沉迷。

与新媒体传播的文化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