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量表龙立荣编制,具体维度下是哪些题目?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是很正常的。
毕竟要做出这样的决策,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2、新闻 绝对符合技术大会否决
如何客观、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当今全球传播格局,是关系到中国在新世纪如何制定和实施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全球新闻传播、文化传播、舆论传播的发展战略,从而尽可能有效地加强与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传播交流,尽可能多地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尽可能成功地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传播环境和舆论环境,保证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上先后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全球传播格局的理论。这些理论都曾试图分别从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角度描述或概括全球传播格局的主要特征,但又都存在着各种不足和缺陷;同时,随着传播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有关全球传播格局的理论也在不断变化。
笔者认为,要制定新世纪中国的全球新闻传播、文化传播、舆论传播的发展战略,就必须深入研究、分析当今的全球传播格局,进而提出和实施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于全球传播格局的几种主要理论
在探讨当今全球传播格局的时候,我们有必要简要探讨一下国际上关于全球传播格局的几种主要理论。
(一) 依附理论
所谓“依附理论”(Dependency theory)最初来源于对于全球经济结构的理论分析。这一理论认为,全球经济结构突出表现为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主要依靠从发达国家获得资金、技术和绝大多数高端制成品(如大型客机、电脑芯片等),与此同时他们却只能通过出口一些低成本的初级产品或廉价商品,来获得极低微的利润以发展本土经济。
一般认为,“依附理论”或称“依附模式”、“依附观点”是巴西经济学家费尔南多•亨里克•卡多索(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最早正式使用的。1967年,他与法雷图(E. Faletto)联合发表了《拉丁美洲的依附与发展》(Dependency and 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原书以西班牙语写成,英文本直到1979年才由伯克利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学者根据当时拉丁美洲的情况提出,依附理论在国际文化、传播领域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传播内容、节目、广告和资金等受到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传媒公司的支配。而这种一方依附另一方、另一方支配一方的国际传播关系,带来的后果不仅是经济上的而且是思想意识上的。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传媒长时间在发展中国家占支配地位的国际新闻报道,将潜移默化地改变依附国家受众对外部世界、对国际政治和其他国家的观点看法;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传媒占支配地位的电影、电视、音乐节目,将潜移默化地改变依附国家受众的欣赏习惯、文化传统乃至价值观念;尤其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传媒占支配地位的广告,不仅强有力地推销了各种高档洋消费品,而且不断地改变着依附国家受众的消费习惯、生活行为和社会价值观念。这种相互关系的结果必然是,处于依附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结构和传播结构中越来越边缘化。
但是,随着传播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墨西哥特莱维萨电视集团和巴西环球电视集团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传媒开始崛起。他们制作、出口的电视节目一时间不仅风靡拉美、热播全球,而且反过来打入各自在欧洲的母语国家甚至进入了传媒超级大国美国,分别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西班牙语电视市场和葡萄牙语电视市场。由此,依附理论在阐释全球传播结构方面显现出了局限与不足。另外,依附理论偏重注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传播领域的经济依附关系,而对传播内容的依附关系、文化影响关注不够,也受到一些学者诟病。
(二)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关注国际传播结构中,一个国家的文化支配另一个或另一些国家文化的问题。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美国著名传播学者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他在搜集了大量证据以后,于1969年出版了《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一书 ,率先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cultural imperialism)这一引起此后长期激烈争议的命题,矛头直指美国。在该书中,席勒提醒人们注意美国出口的电影、音乐和其他媒介产品对发展中国家本土文化的潜在影响。他认为,美国的传媒公司醉心于破坏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由于美国的传媒产品制作得是如此完美、如此吸引人,以至于其他国家的人们很难抗拒它们。结果是,西方控制的国际大众传媒就会取代民族文化,这种形势就像是抢劫,就像是早期殖民者拼命掠夺殖民地国家自然资源,以使殖民国家发财致富一样。 此后(1973、1976、1979、1981年)他又出版了一系列著作阐释这一理论。 2000年1月29日他以80高龄去世。当年5月,他的最后一部著作《生活在头号国家:一个美利坚帝国批判者的反思》出版,对这一理论作了最后阐释。席勒回溯了美国如何通过虚伪地声称维护国际间“信息的自由流动”原则和大力资助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手段来支持传媒公司在海外推销他们产品的历程。他指出了当代美国社会的资讯机器支撑美利坚帝国在海外进行冒险的途径与方式。
当美国的传媒对全球媒介系统的支配地位在70年达到巅峰的时候,一些国际传播学者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批判也达到了高潮,一大批关于“文化帝国主义”的论著问世。这些批评者认为,国际传媒就像19世纪的欧洲殖民帝国一样经常是不请自来地向其他国家出口西方价值观念。而这这些国际传媒的总部都设在美国和欧洲前殖民宗主国家。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观点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在媒介传播与文化传播方面不平衡的一种关系。其主要问题是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新闻报道、电影、电视节目、有线电视频道和音乐产品等文化产品的流动极不平衡。 20世纪80年代美国电视网播出的肥皂剧《达拉斯》(Dallas)一度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在全球热播。许多论者担心,如此之多的媒介产品从美国流入到其他国家会使得美国人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逐步被取而代之,从而消蚀或改变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
文化帝国主义的重量级批评家、美国学者约翰•汤姆林森(John Tomlinson)指出,文化帝国主义着重批评的是,资本主义是一种匀质的文化力量,而这种资本主义是在不断生产和再生产着一种消费文化。英国学者杰里米•滕斯托尔认为:“文化帝国主义命题认定,这个世界上许多地方真正的、传统的和本土的文化正在被主要是来自美国的大量精心制作的商业和媒介产品的一古脑倾销而席卷出局。”
一些学者认为,文化帝国主义造成的某些严重后果已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其中主要表现为大量进口和不断传播的媒介内容逐渐改变了受众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乃至生活行为。
在非洲的一些贫穷国家一度发现,婴儿腹泻的疾病流行造成大量死亡。有人认为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的观众受美国和欧洲电视节目和广告的影响,一些哺乳期的母亲为了保持妊娠后的体型放弃了母乳喂养而改为奶瓶喂养。也有人认为,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改用奶瓶喂养后,当地不干净的饮用水与奶粉混合所致。但是,当地哺乳期的母亲是因为受到发达国家电视节目和广告影响才改变了传统的母乳哺婴的习惯,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南非独立广播局行政主管塞比莱索•莫科恩-马塔贝恩(Sebiletso Mokone-Matabane)列举了一个外来文化影响的典型例证:一帮当地劫匪冲进银行时高声大喊的是英语的“不许动!”(即Freeze!);而这一单词,在非洲语言或部族方言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很显然,这帮劫匪是在看了太多的美国警匪影视片以后,才学会了这样的行为和这样的语言的。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最初矛头集中指向美国,但是80年代末的1988年,自从日本的索尼公司以5亿美元买下好莱坞的哥伦比亚电影制片厂以后,其他发达国家的传媒公司不仅开始大举收购美国传媒进军美国传媒市场,而且向全球扩张。德国的贝特斯曼、法国的维旺迪和加拿大的西加全球传播公司(CanWest Global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等纷纷收购或入股美国、大洋洲、亚洲某些国家的传媒公司,澳大利亚的新闻集团也陆续进入了美国、北美、欧洲、亚洲和拉美传媒市场。自此,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批判的矛头就从美国分散到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在内的主要发达国家。
也有论者认为,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从一开始就有对美国跨文化传播现象的小题大作、过分敏感之嫌。例如法国政府始终严防一些美国日常用语,如“电子邮件”(email) 、“药店”(drugstore)等渗入法国民众的日常生活。还有一些论者认为,跨国传媒公司作为全球经济扩张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如何从全球的各个利润中心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至于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问题,他们并不关心。而且,在跨国传播运作实践中,他们还认识到只有实现节目内容、甚至经营管理的本土化,才是在传播对象国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由之路。至少在跨国传媒公司在本土市场完全站稳脚跟之前是大多如此。
再加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墨西哥开始注重自己大量生产和制作本土化的影视、音乐节目,并发现这类节目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原因更容易受本国受众欢迎。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限制对外国影视节目的进口。从此,国际上对于文化帝国主义的批评之声开始减弱。
(三) 媒介帝国主义理论
在20世纪70年代,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播放的绝大多数电影电视节目都是从美国进口的。这种全球国家之间媒介流通的严重不平衡催生了媒介帝国主义(media imperialism)理论。美国学者奥利弗•博伊德-巴莱特(Oliver Boyd-Barrett)于1977年提出,媒介帝国主义是指“某国媒介的所有权、结构、传递或内容,受制于他国媒介利益的强大压力,而未有相当比率的相对影响力”的现象。
实际上,媒介帝国主义理论与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不同之处在于,更多地聚焦于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平衡的媒介进口与出口关系。有学者曾试图以更加实证的方法从几个方面界定这一理论和现象:一是,第一世界传媒公司在资金或所有权方面涉入第三世界传媒领域的程度;二是,第三世界传媒接受和运用第一世界传媒模式的程度;三是,从第一世界到第三世界媒介产品(特别是电视节目)的不平衡流通状况;四是,各种媒介模式进口和节目进口对第三世界文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在资金和所有权方面,70年代由于许多国家政府实行干预和控制,西方国家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媒体所有权有所下降;但是到了90年代,由于当时的新自由化大气候,一些国家政府放松了管制,西方国家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媒体所有权的比例又开始有所上升。到了90年代末,不仅出现了发达国家相互投资媒介所有权的现象,如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相继购买美国的媒体,而且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传媒公司以各种方式直接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传媒产业,如小额投资、合资、合作生产、经营许可权交易和购买协议等。这表明跨国传媒公司认识到,本土传媒公司更熟悉本土市场,因此让他们保持本土媒体的所有权可以更好地制定本土传媒战略、更好地占领本土传媒市场。媒介进口和节目进口的模式也由单向进口转向适应本土化环境和本土文化的方向发展。其典型例证就是美国的肥皂剧演变成了拉美式的电视剧——电视小说(telenovela•)和香港的功夫片。一些论者担心,这些主要是基于美国、英国的媒体运作模式会进一步推动全球的媒体私有化和商业化。
墨西哥、巴西、中国香港、印度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制作的电视剧、电影片乃至新闻节目不仅占领本土市场而且出口到全球相同的语言文化市场和地域,甚至出口到美国等发达国家,改变了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一度支配全球传媒市场的景观。对于媒介帝国主义的现象有待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但是,仍有学者认为,由于传播全球化的影响,现在全球的媒介内容和制作样式基本上都是拷贝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的,因此,尽管节目本土化了,但是其内容和概念并不一定是本土化的,很可能还是西方化、美国化的。
(四) 世界系统理论
如果说依附理论为国际传播结构提供了一个一极是依附性国家、一极是支配性国家的两极量表描述的话,那么,世界系统理论(world systems theory)则为国际传播结构提供了一个三层同心圆式描述。
所谓世界系统理论认为,极少数核心工业国家(core nations, 即核心国家)控制着世界资本主义系统的基本动力,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处于这个系统的边缘地位(peripheral nations,即边缘国家)。另外,还有少数已经获得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国家则处于两者之间的半边缘地位(semiperipheral nations, 即半边缘国家)。这一理论主要是由美国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于1974年提出来的。
这三类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媒介、技术、劳力、资本和社会等层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核心国家向半边缘国家和边缘国家提供技术、软件、资本、知识、制成品和服务,而后者则成为前者的消费者和消费市场。半边缘国家、边缘国家与核心国家的关系主要是提供廉价劳动力、原材料、大众市场或电影故事片的廉价外景地等。大众媒介技术(硬件)和产品(软件)代表着文化产业中的制成品和服务,起着不断增强核心国家对于半边缘国家和边缘国家的支配作用。
一些世界系统理论学者认为,在半边缘国家、边缘国家与核心国家的各种关系中,中心的问题是半边缘国家、边缘国家要学会有助于现代化的各种经济价值观念。而其中有些价值观念就是通过西方核心国家大众媒介产品的出口和广告来传递和实现的。在半边缘国家、边缘国家与核心国家的各种关系中还有一个中心问题是大众传播系统,这一系统允许传输核心国家的各种媒介内容以便为大众市场或广大受众创造出一种基础广泛的流行文化,或是为创造出足以鼓励进口特定媒介产品或服务的另类文化特定市场。
在世界系统理论中,核心国家一般主要是指美国、欧盟最初的15国和后来加入的12个国家;还有加拿大、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半边缘国家主要是指奥地利、巴西、中国、丹麦、芬兰、匈牙利、波兰、俄国、瑞典、瑞士、新加坡、韩国、埃及、印度、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耳他、斯洛文尼亚、委内瑞拉等。边缘国家主要是指非洲、拉美和亚洲的大部分最不发达国家,还有前苏联的最不发达成员国等。
世纪之交和新世纪美伊战争以来,全球无论是经济结构还是传播结构都与世界系统理论提出的核心国家和半边缘国家、边缘国家的结构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欧盟的进一步一体化和欧元统一货币的推出,使原来所谓的核心国家出现了经济结构上的裂变,欧盟和欧元在很多意义上说实际上成为与美国和美元竞争的力量。欧盟主要国家法国和德国与美国在发动美伊战争问题上的严重分歧,使得原来在冷战时期腔调基本一致的所谓核心国家在国际传播上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墨西哥特莱维萨电视网和巴西环球电视网的兴起,特别是阿拉伯半岛电视台等在美伊战争中的崛起,明显打破了核心国家、特别是美国媒体对国际新闻信息的垄断甚至传递出了为核心国家、特别是美国媒体所没有的国际新闻信息,成为中东地区许多重要独家新闻的唯一来源。这不仅影响到阿拉伯世界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舆论,而且或多或少地影响到美国的舆论。这在过去国际传播格局中是从未有过的。因此,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新世纪的全球传播格局已经十分必要。
关于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斗争和理论
20世纪70年代,随着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深入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改革现存世界新闻传播秩序和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强烈要求。一场关于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持久斗争也在国际社会特别是新闻传播界激烈展开。斗争的主要讲坛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
广大发展中国家认为,现存的世界新闻传播秩序具有以下三大弊端:
第一是新闻媒介分布上的严重不平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电视广播发射台的数量上,仅发达国家集中的欧洲和北美再加上日本,就占有世界总数的71%,而发展中国家集中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仅占28%,其中非洲和南美仅3%。当时,还有45%的发展中国家根本没有自己的电视台。在报纸的出版发行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报纸发行量仅占世界总发行量的四分之一。在新闻通讯社方面,所有的发达国家(除爱尔兰等小国外)几乎都有自己的通讯社,而三分之一以上的发展中国家却根本没有自己的通讯社。这种格局,障碍了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国际间的新闻交流。
第二是国际新闻流通上的严重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现象突出表现在西方少数几家跨国通讯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大规模营业,几乎垄断了全球国际新闻的报道和流通。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发出的新闻像洪水一样源源不断,而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发出的新闻则数量奇少,而且很难出现在发达国家的新闻媒介上。这样的国际新闻流通,很显然实质上是从发达国家涌向发展中国家、从拥有实力和技术手段的国家流向较为落后的国家、从大国流向小国的单向流动,是西方四大通讯社对国际新闻流通的事实上的垄断。
第三是国际新闻报道内容上的严重不真实。发展中国家认为,由于国际新闻的报道基本上为西方跨国通讯社所垄断,因此,绝大多数国际新闻的内容是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观点、经济利益、文化传统和新闻价值观念来筛选和编写的。它们对第三世界的报道有时是片面的、表面的、有偏见的,甚至是歪曲的、不真实的。由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形象是依靠西方跨国通讯社来描绘和报道的,外部世界其中包括发展中国家之间都难免获得被歪曲了的形象和事实。发展中国家往往被片面、表面、不真实的报道描绘成贫穷、落后、混乱和暴力的苦海,而发展中国家的真实形象和声音却往往无力超越自己的国界。
在197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大会召开的政府间会议上,几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首次明确提到了新闻媒介分布不平衡的问题,要求组织更加适合和更加均衡的世界新闻交流系统,从而揭开了有关世界新闻传播秩序大辩沦的序幕。1976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不结盟国家交流问题讨论会,首次使用了“国际新闻新秩序”这一措辞。同年在内罗毕举行的教科文组织第19届大会指示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根据技术的新发展以及近年来国际关系发展的深度和广度,研究当代社会在交流过程中存在的全部问题。为此,总干事组织了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16位著名学者、新闻工作者和前政府官员组成的“国际交流问题研究委员会”,即“麦克布赖德委员会”。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该委员会于1979 年完成了一份研究报告,题目是《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交流与社会的今天和明天》(Many Voices One World: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Today and Tomorrow)。这份报告不仅研究了国际社会在新闻报道与流通中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而且研究了“现代社会交流问题的全貌”。1980年召开的2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一致通过了一项决议,肯定了麦克布赖德委员会的报告,指明了今后需要采取的行动,并提出了建立“世界新闻与传播新秩序”(New Worl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der,NWICO)的明确概念和基本思想。
1981年5月,21个国家的63位代表,其中主要是西方国家的新闻界要人在法国的塔鲁尔举行了一次“独立新闻媒体自由之声会议” (Voices of Freedom Conference of Independent News Media),就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问题发表了《塔鲁尔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Talloires)。宣言第十条明确宣称:现在是教科文组织及其它政府间机构放弃限制消息内容、制定新闻法规这一企图的时候了。这个宣言实际上关闭了进一步讨论建立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的大门。
此后,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需要精简、改革为由,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分别相继于1984年12月31日、1985年12月31日宣布退出该组织(2003年10月1日和1997年7月1日两国又分别返回该组织),使得该组织的经费骤减三分之一以上。这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就达到了难以谅解和妥协的程度。
新世纪的全球传播格局:一极多强和新兴力量并存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末以前的世界新闻传播格局,基本上是以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外加英、法、德等少数发达国家传媒占垄断和主导地位的天下。
20世纪末叶由于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的相对衰落,俄罗斯不仅从全球政治、军事、经济的超级大国地位上跌落下来,也因势力范围的大幅萎缩等因素从传媒超级大国的地位上跌落下来。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的消失,使得法、德等少数发达国家与美国超级大国的关系包括在全球传播领域的关系,也从过去以合作、附合为主的关系转变为一定程度的自主和竞争的关系。法国、俄罗斯、加拿大对美国在新闻传播、文化传播领域的防范和抵制,都反映了这种变化。值得注意的是, 20世纪末人类在传播新技术、新媒介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和迅猛发展,如卫星直播电视、互联网等,为一些发展中国家以较低成本和较少限制的可能性参与到了跨国界、跨地域的传播格局中来,或多或少改变了超级大国和少数发达国家垄断全球传播、全球舆论的局面。全球传播格局开始出现一些变化。
笔者认为,新世纪的全球传播格局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一极、多强和新兴传播国家多元并存。
这就是说,在当今的全球传播格局中,美国这个超级传媒大国挟其在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流行文化、传播媒介、英语语言等诸多方面的超强优势,作为其他国家暂时无法企及的唯一的超强一极,仍然具有向全球进行新闻、文化、媒介传播和影响全球舆论的超强能力。
而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印度、日本等大国,则凭借各自的语言、文化、历史传统等优势,有能力在全球进行跨地域的新闻、文化、媒介传播,部分影响国际舆论,是新世纪全球传播格局中的跨区域文化语言传播大国。
新格局与旧格局的最大区别在于,拉美的墨西哥、巴西,阿拉伯的卡塔尔、阿联酋和亚洲的韩国等新兴传播国家,借助特定的文化或语言优势面向特定的地域和受众(如拉美地区及其受众、阿拉伯地区及其受众、东亚地区及其受众等)进行新闻、文化、媒介传播,具有影响局部舆论的能力,是新世纪的全球传播格局中的新兴文化语言传播国家。
还有众多国家在全球传播中仍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
以上一极、多强和新兴传播国家在当今全球传播结构中既多元并存,又不同程度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与过去个别国家处于支配地位、多数国家处于依附地位,少数国家处于核心位置、绝大多数国家处于边缘或半边缘位置的全球传播结构有所不同。
3、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评价量表
雷锋1960年参军,至1962年牺牲,一年多时间里共拍下200多幅照片。有那么多活生生的照片,总可以说是铁证如山了吧!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1980年代之前,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拍照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许多人一辈子只拍过一、两张照,毕业照或是结婚照。60-62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老百姓饿得生浮肿病,中南海都要吃窝窝头,全国一共饿死了3700万人。雷锋一年多时间居然能拍下200多照片,不但有工作照和学习照,甚至还有生活照。拍那么多照片,比买一辆自行车还贵。要知道,那时候的老百姓必须积攒好几年才能买得起一辆自行车的。当然,不需要他自己掏腰包,就算他想自掏腰包,凭他当小兵那每月几元钱的津贴,他也付不起。是有公家替他出钱的,可是,按照他自己说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忍心用公家的钱和如此珍贵的胶卷,替自己大拍特拍生活照吗?一个小兵腊子得到如此的青睐,就连当年的师长、团长都未必有此高规格待遇,简直像是军区司令了。
即使到今天数码摄影十分普及的时代,有了数码相机后,拍照几乎不需要再花费成本,如果家里没有什么红白喜事、添了小宝宝,或者外出旅游,也没有多少人一年内会替自己拍上两百多张照片的。除非是有特别交情的铁哥们,单位里的摄影师决不会为一个普通小职工拍照,要是替一个普通职工拍上两百多张照片,发觉后,肯定要被单位领导骂得臭要死,“吃饱了没事干是不是?”
看来,雷锋的两百多张照片,只能有三种可能:
1.雷锋与摄影师是铁哥们,偷偷替他拍的,可是,那个时代捞上100多元钱就构成贪污犯,这样大揩国家的油,是“毫不利己”吗?
2.雷锋知道自己不久将牺牲,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预留200多张照片下来,供全国人民今后瞻仰,可是,雷锋虽然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但能如此先知先觉吗?
3.上级知道雷锋不久将牺牲,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为这个小兵预留200多张照片下来,供全国人民今后瞻仰?
再看看所谓的雷锋事迹:
一.雷锋的好人好事:
1.收支不平衡。庆祝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成立,他送去200元;辽阳地区遭受洪水之灾,他寄去100元;战友小周的父亲病重,他寄去10元;一位妇女车票和钱丢失,他为这位妇女买了车票。他只在部队2年8个月,当时部队津贴最高每月只8元,就算他拿最高津贴标准,合计收入只有256元,仅他的一小部分事迹就已经支出三百多元。2001年还报道过雷锋在抚顺某储蓄所存款100元,雷锋捐款加存款有400元左右,另外雷锋生前有手表、皮箱、毛料衣服等当时罕见的奢侈品,包括当时在天安门前照的相,似乎消费很超前,钱从哪里来的?
2.好事从不留名吗?
报道说,雷锋做好事从来不留名。然而,有案可查的就有:雷锋1961年2月15日,给抚顺市望花区工农人民公社祝贺信;1959年12月13日,雷锋致姑嫂城公社领导的信;1960年8月28日,雷锋致辽阳市委的信;1961年1月18日,告诉看见一堆漏掉的水泥,带回装进节约箱;1961年2月16日,雷锋写慰问信给抚顺市西部医院的全体休养员;60年6月初帮助一个老太太,请老太太吃饭,给老太太买车票。所有这些好事后面都留下7343部队15分队战士雷锋的名字。
3.前后矛盾:
一次突然下雨,工地上散放着7200袋水泥,他先说自己和二十多个小伙子,用雨布和芦席盖,避免国家财产受到重大损失。但一年后又说成是"把自己的棉衣、被子拿去盖"。
4.匪夷所思的节约故事:
报道说,雷锋的牙刷使用了七八个月了,毛都掉了一半了,还舍不得丢掉。(仅七八个月毛就掉了一半,部队用的是伪劣产品?)雷锋当兵不到一年,居然毛巾就出了个大窟窿,还继续使用(部队的毛巾是统一摆放的,允许雷锋把大窟窿毛巾挂在营房?)雷锋穿过的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完全改样了,还舍不得丢(傻瓜才一层又一层补袜子,真的节约,可以拆掉旧补丁再补新补丁。)他用的部队的搪瓷脸盆、漱口杯,上面的搪瓷几乎全掉光了,也舍不得买新的(雷锋入伍一共两年零八个月,这么短时间,搪瓷怎么会掉光?)
5.荒唐的违反军纪:
雷锋做报告说,自己去团里去开会,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衣服很单薄,脱下自己的棉裤,送给了他。可是,部队军纪不允许把武器、被服送给老百姓,而且,当时的棉裤是裤面和裤里加棉花缝在一起的,没有罩裤。难道雷锋穿着衬裤光着大腿到团里开会?
6.难以置信的半夜壮举:
雷锋在自己的报告中说:一个严寒的冬天,雷锋等战士睡在一个简陋营房里。半夜,雷锋发现炉子座板把地板烧坏了,立刻,从外面打来水,把炉子浇灭了,又把地板上火浇灭了,把窗户、门都打开了,屋里变得非常冷。又到外面找来小木头柴,把炉子重新点燃。可是,简陋营房怎么会铺地板?炉子座板是隔绝煤炭的热辐射,防止地板被烤焦,能把地板烧坏?雷锋半夜里那么大动作,他的战友居然一个都没醒?
二.矛盾百出的忆苦思甜:
1.雷锋父亲之死:
雷锋一会儿说父亲是45年死的,一会儿又说44年之前就死了,说他父亲是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运动,被日本鬼子杀害的。然而,雷锋的家乡在湖南长沙的望城县,离长沙仅十多公里远。当时,长沙附近集中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共产党早已去了陕北和江浙的敌后,雷锋父亲怎么可能参加当地共产党的抗日活动?抗战时期,国军和日军在长沙附近进行过四次大规模会战。率领国军的是抗日名将薛岳,前三次,国民党军队打退了日军的猖狂进攻,这一时期,一直是国民党军队控制长沙及其郊区。1944年5月,日军发动第四次进攻,6月18日长沙失守。1945年4月,集结驻守长沙等地的日军,往西向国民党控制的湘西大举进攻,然而到5月,进攻日军几乎全军覆没,仓皇撤退。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因此,不同于广大沦陷区,日军占领长沙仅一年左右。
1944年9月1日,共产党的六届七中会议决定:以延安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组成南下支队,由王震、王首道等率领南下。南下支队正是在日军向西进攻时,在其背后插入,攻下长江南岸的平江,在1945年5月,成立湘鄂赣临时区委、行政公署和军区和根据地的。这个根据地从成立到日本投降仅仅只有3个月时间。雷锋的家乡在长沙西面,离长沙市仅仅只有十多公里,就在鬼子军队严密控制的范围内。从平江到雷锋家乡相距100多公里,中间隔着日军重兵把守的长沙。从根据地建立,发展雷锋的老爸参加抗日游击队,到他老爸被捕被害,能在3个多月时间内完成吗?
2.雷锋母亲是怎样死的。
雷锋一会儿说自己母亲被唐地主强奸后自杀。换了一个场合又说,被唐七少爷强奸后自杀。而雷锋的回忆录里,唐地主和唐七少爷是不同的两个人。怎么回事?
再说,他母亲去地主家当保姆时,已经生过两个孩子,在那艰苦年代,早已成黄脸婆子了。地主老爷、少爷会看得上她?从来只听说地主老爷、少爷强暴丫环,没听说过强暴张妈、吴妈这样的妇女的。只有阿Q才会对吴妈感兴趣。而且,一般女人遭强暴后会立刻逃离。雷锋的娘却是在被强暴怀孕后,被地主赶出家门的。他娘从被强暴,到被人发觉有了身孕,至少得四五个月吧,这段时间,她还赖在地主家干什么?等待着再一次次被强暴?出于害人的封建名节观念,很多女人遭强暴后,羞愧难当,会很快自尽。而这些通常都是些黄花闺女或少妇。他娘已经是个寡妇,谈不上名节问题,哪听说过,寡妇会因强暴而自尽,而且,是在遭到强暴几个月后才羞愧自尽的?退一步讲,就算她是因羞愧而自尽的,只能苦水往自己肚子里咽,决不肯让别人知道。雷锋一个几岁的娃娃怎么可能知道娘被强暴了?由于封建名节的作祟,在1960年代,妇女离婚都被认为是丑事,即使到了今天,妇女遭强暴后,绝大多数都怕丢丑,不愿出头控告,个别勇敢的,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也是遮着脸的。如果,雷锋的娘为此而自尽,那肯定是不愿意被人知道的。雷锋一会儿说唐地主一会儿说唐七少爷强暴他娘的互相矛盾说法,再加上其它事情上的一贯不诚实,雷锋母亲遭强暴的事肯定是子虚乌有。雷锋的母亲象其他母亲一样,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的名节是完整的,如果,一定要说名节的话。雷锋到处宣扬自己的娘被强暴,不是在违背她的遗愿,丢她的脸,出她的丑吗?出于某种目的,扯一些谎,也就算了,可是,甚至往自己母亲脸上泼脏水,这种人是不是太可鄙了。
3.谁让雷锋活下来的:
得到当地一些人证实的说法是,雷锋的母亲死后,本家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为了帮贴六叔奶奶家,他还经常上山去砍柴。
可是,在雷锋嘴里,却说成是:“我7岁时父母双亡……只得给地主放牛。”后来,又变成“到地主家看猪,每天看十头诸,要给猪洗澡,晚上没有地方睡,有时还要同猪睡。”
雷锋究竟是给地主放牛,还是放猪?给猪"洗澡"、晚上"陪猪睡觉"的可能信存在吗?
雷锋居然还把六叔奶奶收养他的事的"养育之恩"一笔抹煞,雷锋总说自己不忘本,他"不忘本"吗?
三.学习毛选的奇效:
雷锋对自己学毛选的"钉子精神"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
"懂得革命道理才能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我也积极学习毛主席著作,挤时间学,有时晚上学习太晚,头昏,我就洗一洗脸……利用开饭前后,有时连到厕所也不放过学习”
还举例说,他学理发,开始时学不会,学过毛选后,就会了。他扔手榴弹,不及格,学毛选后,就及格了。
毛选居然有如此神奇功效!
在那个年代,曾经炮制了一个又一个大谎言,诸如:一亩地可以产十万斤粮食,铁锅可以炒出钢来,超声波可以催产,到后来的盐卤可以包治百病,针灸可以麻醉等等…。雷锋叔叔也是那个年代的产物。
我们都说,雷锋做好事从来不留名,可是都记在了日记里。
4、求职业生涯规划量表
职业生涯规划对所有工作年龄的人来说都很重要。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职业生涯规划将对其一生的成就产生重大影响。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分析三个方面的情况:1、本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2、本人所在公司能否提供这样的岗位以及职业通路;3、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
研究本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和基础;回答这个问题,要考虑以下各方面的因素:1、本人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2、本人的职业性向,3、本人的技能,4、本人的职业锚,5、本人的职业兴趣。
人生有四个职业发展阶段:
1、探索阶段:15岁~24岁之间;
2、确立阶段:24岁~44岁之间,这一阶段是大多数人工作周期中的核心部分。这一阶段包括了三个子阶段,尝试子阶段(25岁~30岁之间)、稳定子阶段(30岁~40岁)、以及职业中期危机阶段(在30多岁和40多岁之间的某个时段上);
3、维持阶段:45岁~65;
4、下降阶段:66岁以上,当退休临近的时候。处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人,应考虑不同的事情。例如,在探索阶段,可以多做些尝试、探索,在工作中摸索出本人的职业性向、职业锚、职业兴趣等,逐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而40岁以上的人,就不应该做过多的尝试,而是应该认真分析清楚本人的职业锚、职业性向,选择本人有优势的职业做长远的打算。这里的年龄阶段划分还应该针对不同的职业加以区分,例如:在中国,作为职业足球运动员,30岁已经该退休了;而作为教授,30岁差不多是最年轻的。
约翰·霍兰德的研究发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特征,不同的人格特征适合从事不同的职业,约翰·霍兰德将其分为六种职业性向(类型):1、实践性向,2、研究性向,3、社会性向,4、常规性向,5、企业性向,6、艺术性向。每一种职业性向适合于特定的若干职业。通过一系列测试,可以确定一个人的职业性向。职业者如果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性向,就可以从对应的若干职业中选择。
职业锚/动机(Career·Anchor)是职业生涯规划时另一个必须考虑的要素。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职业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那种职业中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就是职业锚。职业锚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锚,影响一个人职业锚的因素有:1、天资和能力;2、工作动机和需要;3、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天资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而其他各项因素虽然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更加受后天努力和环境的影响,所以,职业锚是会变化的。这一点,有别于职业性向。例如,某个人攻读了医学博士,并且从事外科医生工作已经20年了,尽管他的职业性向可能并不适合做外科医生,但是他在确定自己的职业时,基本上不会考虑改为其它职业,这是因为他的职业锚在起作用。埃德加•施恩在研究职业锚时将职业锚划分为如下类型:1、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2、管理型职业锚;3、创造型职业锚;4、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5、安全型职业锚。
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还要考虑本人的职业兴趣,例如:喜欢旅行(适合于经常出差的职业);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合在华南工作);喜欢自己做出决定(应该自己做老板);喜欢住在中等城市;不想为大公司工作;喜欢穿休闲服装上班;不喜欢整天在桌子后面工作等等。另外,本人具有的职业技能也不能忽略,如果某人具有某项突出的技能,而这项技能可以为其带来收入,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就应当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除了研究本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之外,还要考虑本人所在的公司可能给您提供哪些岗位,从中选择那些适合您本人从事的岗位。如果在本公司没有适合您本人从事的岗位,或者说,您所在的公司,不可能提供适合您本人的工作岗位,就应该考虑换工作了。作为公司的管理者,有责任指导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并且给出员工适合的职业通路。这样,企业才能人尽其才;员工才能尽其所能为公司效力。
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还要把目光投向未来。研究清楚本人现在做的工作,十年后会怎么样?自己的职业在未来社会需要中,是增加还是减少。自己在未来的社会中的竞争优势,随着年龄的增加是不断加强害时逐渐削弱?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等等。
在综合考虑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后,就能够给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了。
1.如何制订规划
职场人发展规划设计
一、分析角色加以定位。
白玲工作室首席咨询师白玲说,制订一个明确的实施计划,首先要明确给自己定位。一定要明确根据计划你要做什么;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业环境,自己将会有怎样的发展机遇;不论未来是就业或者创业,都需要为自己的未来预留发展空间。
体现个人价值首先要明确个人价值。要清楚自己究竟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所有的职场中人都应自问:我的定位是什么,核心竞争力有哪些,身价有多少?这些可以凭借自己的职业大环境来做评估,衡量并确定自己在该行业领域内的薪资价值。一般来说,衡量个人价值一方面根据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则是市场需求。构成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个人素质(包括:知识、经验、技能、阅历及解决问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工作绩效、职位高低、知名度等。
二、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现实条件,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中华英才网的职业规划专家说,对于职场中人来说,工作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之分。很多人在每年的过渡中都不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清醒而详细的规划统筹。制订规划时,应从职业发展前景和职业环境上着手。是否计划改变自己的职业环境?是否计划改善自己的职位?是否计划增长自己的薪资等等问题都应该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并做出详细指标。
三、详细分解目标,制订可操作的短期目标与相应的教育或培训计划。
从小职员一跃成为老总的可能性实在微乎其微,那么制订能逐步实现的阶梯性可操作目标,无疑是每个职场人士最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方案。按季度进行时间划分是操作性最为便利的方式。同时要注意,制订细化目标是明智之举,但如果目标过于细碎,却并不利于职业前景发展的顺利操作。因为不可预知因素和其他职场上的旁枝琐节会打乱自己的发展计划。
四、根据个人需要和现实变化,不断调整职业发展目标与计划。
职场上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对于自己碰到的问题和环境,需要及时调整发展规划,一成不变的发展计划有时形同虚设。
求职者规划设计
前程无忧高级副总裁简思怀介绍说,对于明年计划找工作的人来说,制订可行的发展规划是必要的。
一、直接瞄准招聘公司,从专业的招聘网站、报纸等媒体上挑选出那些适合自己的职位和企业。
二、告诉熟人自己的职业计划,让他
5、MMP是什么啊?是不是心理测试??
你好这位同学,百度知道官方认证心理学行家为你解答。
我觉得你们老师说的应该是MMPI。MMPI的全称是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中文意思是“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
MMPI是心理健康领域最常用的人格问卷之一。该测验以评测精神病人的个人的、社会的以及行为的问题为目的。
MMPI由多个量表组成,下面我以它的基本效度量表为例给你做个简单介绍:
基本量表:效度量表(Validitätskalen)
不知道值 -- 不知道值其实本身并不是一个量表。只是那些没有被填写的项目以及那些同时选择了“对”和“错”的选项的数量之和。这个不知道值越高,MMPI中的其他量表的信度就较差。
说谎量表 -- 说谎量表可以揭示,被试多大程度上去美化自己。这个量表中的项目是一些大多数人都会得到很高值的项目。如果被试试图美化自己的话,可能连这些项目都要选择很小的值。
偶然性量 -- 偶然性量表可以揭示,该量表是不是被偶然得回答的,以及被试是不是有意识得去夸大自己的行为以及症状。这个量表中的60个项目只有百分之十的正常被试可能被判定为显著高值。
修正量表 -- 修正量表的值揭示了被试的防御性回答。在这个量表上获得显著高值的被试在测试过程中,为了尽量减少看起来像精神病人,总是选择那些其实本来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项目。对这个量表的诠释是比较复杂的,而且必须要联系上下文得去诠释它。
(参考资料:Minnesota Inventory)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祝你学习进步 :-)
6、新媒体哪些绩效考核方法值得推荐
个人绩效考核采用积分考核结合定性考核的形式。针对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个人考勤四项内容进行考核。
具体如下:
1、工作态度:包括对工作重视和负责情况、执行任务的积极性及专业理事会各项制度的情况等。
2、工作能力:包括信息的收集和反馈能力、与类别内其他理事沟通合作能力、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及建议的情况能力等。
3、工作业绩:对主席团和社团代表大会决议的传达和执行;本类别社团的重组、注销以及新社团成立问题的处理;星级社团评比等工作的完成情况;定期召开例会,讨论相关事务。
4、个人考勤:部门成员在团总支的会议、活动以及部门内部会议、活动的出勤情况。
7、小区大暖开户每平米收56元还有2400的热量表费合理吗?
这纯属是乱收费,暖气收费是按平米一平米多少钱?它的温度必须要保持到24度,否则就是不合格的供暖
8、用逆境商量表怎么判断一个人逆境商处于中等水平?
永意境商量表怎么判断一个人意境处于中等水平,这个的判断方法还是有很多种的,主要看他在这种环境下的行为说法和各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