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进行互动课程的教学设计
1、作为教师,首先考虑:
学员(上级,平级,下级;系统内,系统外;内行,外行;本区域,外区域等)
班次(大,中,小;我方主办,协办,受托等)
课程目标(知识,技能,态度;基础性,提高性等)
课程结构(导入,深化,总结等)
教学方法(讲授,研讨,案例,模拟等)
教学工具(案例,场景,问卷等)
教学条件(多媒体,桌型等)
2、课堂教学供求关系分析
我们能提供的是:理论演变的历史和过程;理论体系的主要框架和构成要素;中央的新思考和新要求;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等
学员关注的是:新形势新任务对本部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实现这些新要求的思路和办法;具体工作中人、财、物等重要资源的获得途径与方式;如何处理改革带来的阵痛:上访、人员安置等
结论:教不了。怎么办?对策:①咨询;②共同学习、研究、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3、基于干部学习特点的培训
以问题为导向;以学员为主体;以发现式学习为主要方式
核心理念:助人自助。
基本方式:互动。
4、互动教学的现实基础
基于已知的未知;基于已会的未会;基于已行的未行
5、培训教师角色
教授?专家?;主持人;培训师;服务员;同学
关键词: 平等;参与;研讨;共进
6、互动教学的关键:教学内容选择
不讲什么?学员知道的;学员能讲的(在催化的基础上); 针对学员自身“问题”的(设立场景,促使学员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学员关注度差的;体系庞大、观点纷杂、一次学习接受不了的(“少则得,多则祸” 《道德经》);……
讲什么? 学员不懂又必须讲的知识点(少而精,不必成“体系”);分析、思考问题的范式、框架;学员讨论中需要回答的问题
7、教师如何控制讨论进程?
采用结构化研讨方法;用眼神与学员交流,但不参与讨论
8、如何回答、点评学员的问题?
简单重复问题;与提问者进行确认;回答、点评尽量简短;一次只反馈一两个问题
9、遇见“敏感性”问题怎么办?
悬挂假设,深度探询,让真理涌现;切记,即使准备再充分,也不直接“战胜”学员,更不要打的对方体无完肤;有效运用“集体学习”的力量;检讨从“我”做起;对事不对人。
10、培训环境设计
相互尊重的气氛;合作而不是竞争的气氛;支持而不是评价的气氛;相互信任的气氛;快乐的气氛;有人情味的气氛
11、延伸
从一堂课到一个项目,原理是一样的。
教学无处不在
12、小结
基本的姿态是研讨而不是“教给”。
作风要朴实,追求要高尚。
诚实和建设性是最终赢得尊重的法宝。
2、如何将教学课件插入到教学设计中
制作教学课件,现在比较流行的制作软件是Flash、Authorware等,Powerpoint似乎是已经落后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教师还是比较喜欢用Powerpoint来制作一些课件,Powerpoint的使用率还是很高的,这是因为对于大多数教师制作自用教学软件来说,对软件的要求一方面是无需特别安装,几乎所有计算机里都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简单易学,方便实用,而且的确效果不错。就一般而言,PowerPoint的功能虽然不及Flash、Authorware强大,但用在日常辅助教学中应该说还是游刃有余、应付自如的。
在课件实际制作过程之中,我们常常要选用和配制一些影片、图片、动画、声音等素材,而怎样灵活自如地用好这些素材,就成为提高PowerPoint课件制作质量关键所在。在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本人逐渐积累了一些使用技巧,现在简要加以说明,同大家进行交流。
1.文字超级链接的设置
利用文字的超级链接设置,可以建立漂亮的目录。设置超级链接时,建议不要设置字体的动作,而要设置字所在的边框的动作。这样既可以避免使字带有下画线,又可以使字色不受母板影响。具体操作为选中字框,单击右键,选取"动作设置"项,链接到所要跳转的页面。
2.文字的出现与课堂讲演同步
为使文字与旁白一起出现,可以采用"自定义动作"中按字母形式的向右擦除。但若是一大段文字,字的出现速度还是太快。这时可将这一段文字分成一行一行的文字块,甚至是几个字一个字块,再分别按顺序设置每个字块中字的动画形式为按字母向右擦除,并在时间项中设置与前一动作间隔一秒到三秒,就可使文字的出现速度和旁白一致了。
3.解决课件中的菜单问题
为了让课件的界面不是那么单调,我们有时在PowerPoint中设置超链接来打造菜单,可是很多老师制作的菜单都会遇到以下的问题:老师们制作的菜单在幻灯片播放过程中,如果点击相应链接可以实现菜单功能。但如果无意中点击链接以外的区域时,PowerPoint会自动播放下一张幻灯片,使得精心设计的菜单形同虚设。也就是说,此时菜单根本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PowerPoint在默认情况下,幻灯片的切换方式是单击鼠标时换页。
解决办法:找到了症结,问题的解决就轻而易举了。在编辑状态下,点击菜单所在的幻灯片,然后单击“幻灯片放映→幻灯片切换”,打开“幻灯片切换”窗口,去掉“单击鼠标时”前面的“√”号即可。下面的时间选项使用默认设置即不设置时间。这样,这张幻灯片只有在点击菜单栏相应的链接时才会切换。要注意的是,[返回]按钮所在的幻灯片也应采用相同的设置,以避免点击[返回]按钮以外的区域时不能返回到主菜单。
4.在播放幻灯片的过程中进行画图的方法
首先使用鼠标左键或者右键单击屏幕右下角的图标(或者按下ctrl+P组合键),然后单击画笔,鼠标变为一只画笔,再在需要进行画图的第一点单击鼠标左键,然后拖动鼠标依次到第二点、第三点……,进行单击即可进行画图。如果需要擦掉刚画的图形,按下E(擦除)键即可(如果此时先切换到别的windows应用程序,然后再切换回来,则刚画的图形会自动消失)。
5.利用热字超文本链接功能实现跳转,提高交互性功能
大多数老师开始制作的PowerPoint软件,几乎都没有热键,因而也就没有交互性,幻灯片只能按原来的固定次序逐张放映,这使老师上课时就显得很被动。其实热字方式是通常进行人机对话的另一种常用的形式,精巧的设置可使你的软件具有专业水准。在PowerPoint中利用热字超文本链接功能实现跳转,其交互性功能也是相当不错的,设计起来也不困难。
⑴热键可以是PowerPoint里本身为你准备的"动作按钮"(菜单栏上的"幻灯片放映"--"动作按钮")中的各种按钮,如电影、声音、信息、开始、结束、帮助等,也可以自己设计任意形状、任意色彩图案、任意字符,只要自认为满意就行,例如:"主菜单"、"返回"、"背景介绍"、"作家作品"、"迁移阅读"等。
⑵选定该热键(单击该键,使其周围出现带点的处理框,此框意味着可以对该框内容进行编辑处理),从"幻灯片放映"中选择"动作设置",打开对话框,这时你可选择"单击鼠标"或"鼠标移动"两种方式来控制热键动作,一般为了上课便于控制,多选用前者。
⑶在同一对话框中点击"超级链接到",再打开它下面的下拉菜单。可以选择任意一张幻灯片、一段影片或声音,作为该热键的链接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本PowerPoint文件里的幻灯片,也可以是其他文件(如word、Excel)或光碟里面的字符、动画、影片。
⑷点击"播放声音"。同样,在下拉菜单中PowerPoint也准备了多种声音配合"动作",若均不满意,可在菜单最后点击"其他声音",这时你可从光碟等各种文件中截取你需要的声音。如果还不满意,还可自己配音(具体操作,可参照下面"你也可以直接为课件配音")。
⑸点击"单击时突出显示"以增强画面的效果。
⑹最后单击"确定",关闭对话框,你就完成了一个交互式动作的热键设置。重复⑴-⑹,设置多处交互式热键,你就可以在文件前后、文件内外任意前进后退、跳跃、重复演播、挥洒自如了。
6.制作特效字幕
大家在看电影时,知道有些电影字幕是从画面中的下部慢慢地出来,然后在画面的上部消失。其实我们可以利用PowerPoint强大的演示功能,制作出这样一张幻灯片。其制作过程如下:
⑴在"新建"幻灯片中选择"空白"格式的幻灯片,单击"确定"。
⑵在"插入"菜单上选择"图片"中的"来自文件"选项,选择已设计好背景图片的文件名,单击"插入"按钮。这时选择好的背景图片就出现在幻灯片上了。
⑶调整好图片的大小,选定图片框,在"编辑"菜单中选择"复制",以备后面反复调用这幅图片。
⑷用图片上的"裁剪"工具保留图片下部约1/5的部分,将保留的图片移出幻灯片外,以方便后面的操作。
⑸单击"编辑"菜单,选择"粘贴",以下操作同第4条,保留约3/5的上部图片。
⑹单击"编辑"菜单,选择"粘贴",在屏幕下面的"绘图"菜单中选择"叠放次序",单击"置于底层"。此时,灯片上有了三幅图片:完整的背景图、上部图片和下部图片。
⑺首先将完整的背景图在幻灯片上放好,然后将上部图片和下部图片在背景图片上拼放好,注意要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幅图似的。
⑻单击"插入"菜单,选择"文本框"中的"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要演示的文本。
⑼先将文本框在"叠放次序"中"置于底层",然后再将文本框"上移一层"。
⑽决定文本框的动画样式。单击"幻灯片放映",选择"自定义动画",在动画效果中选择"从下部缓慢移入",单击"确定"。
⑾在放置文本框时,要注意将文本框的框底线放在背景图片的上部,如文本内容较长,尽管从幻灯片的上部伸出,多长都没有关系。
⑿现在就可以按一下"幻灯片放映"的快捷键,看一看刚才制作的字幕如何,可以的话,就设置文本的字型、字号、颜色及动画的循环放映和配音等内容,这样,一张仿电影字幕的幻灯片就制成了。
7.巧改模板
在用PowerPoint做一组幻灯片时,通常这一组幻灯片的背景都是由同一个模板的图案所决定的。如果我们改变其中一张幻灯片的模板,这一组幻灯片的模板也就随之改变了。有时我们为了得到良好的演示效果,需要在演示过程中使用几种不同的模板,那么就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
⑴利用背景的变换
首先利用Windows95中的"画图",或者其他图形编辑软件,将所需的模板存为图形文件。然后进入PowerPoint,在工具栏"格式"中选择"背景",运用"填充效果"在"图片"中选择相应的图形文件,回到"背景"后,选择"忽略母板的背景图形",最后按"应用"即可。这样我们就为当前这张幻灯片改变了模板。重复以上步骤就可以为所需的幻灯片更换不同的模板。
⑵运用"超级链接"
我们将整组幻灯片按照播放次序并且将使用同一个模板的幻灯片依次存为一组文件,每个文件中可以只有一张幻灯片,也可以有多张幻灯片,但同一文件中的幻灯片具有相同的模板,相邻文件中的幻灯片具有不同的模板,然后利用PowerPoint工具栏"插入"中的"超级链接"将一个个的文件链接起来。具体方法是:①选择放映时的第一个文件;②找到这个文件中的最后一张幻灯片,在这张幻灯片上画一个比幻灯片略大的矩形,将这个矩形选择为"无填充色",并且把它置于幻灯片的底层:③选中这个矩形,然后在"插入"中选择"超级链接",在"链接到文件或URL"下的空栏中键入下一个文件名,或者利用"浏览"选择下一个文件名,最后"确定";④选择下一个文件,重复第②步和第③步,直到最后一个文件,最后一个文件就不需要链接了。
8.插入MP3音乐
PowerPoint的"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不支持MP3,但若你一定要MP3的话,可以这样另辟捷径:单击"插入/对象"/在"插入对象"对话框中选"由文件创建",单击"浏览",指出MP3文件的路径,单击"确定",插入文档后,在"动画效果"设置中除"时间"、"效果"外,再选"播放设置/对象动作/激活内容"即可(系统内必须有MP3播放器).
9.为课件插入影片
通常在课件中插入影片有三种方法:
① 直接播放视频
这种播放方法是将事先准备好的视频文件作为电影文件直接插入到幻灯片中,该方法是最简单、最直观的一种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将视频文件插入到幻灯片中后,PowerPoint只提供简单的[暂停]和[继续播放]控制,而没有其他更多的操作按钮供选择。
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a). 运行PowerPoint程序,打开需要插入视频文件的幻灯片。
(b).将鼠标移动到菜单栏中,单击其中的“插入”选项,从打开的下拉菜单中执行“插入影片文件”命令。
(c). 在随后弹出的文件选择对话框中,将事先准备好的视频文件选中,并单击[添加]按钮,这样就能将视频文件插入到幻灯片中了。
(d). 用鼠标选中视频文件,并将它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根据屏幕的提示直接点选[播放]按钮来播放视频,或者选中自动播放方式。
(e). 在播放过程中,可以将鼠标移动到视频窗口中,单击一下,视频就能暂停播放。如果想继续播放,再用鼠标单击一下即可。
②插入控件播放视频
这种方法就是将视频文件作为控件插入到幻灯片中的,然后通过修改控件属性,达到播放视频的目的。使用这种方法,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操作按钮,播放进程可以完全自己控制,更加方便、灵活。该方法适合PowerPoint课件中图片、文字、视频在同一页面的情况。
(a)运行PowerPoint程序,打开需要插入视频文件的幻灯片。
(b)将鼠标移动到菜单栏,单击其中的“视图”选项,从打开的下拉菜单中选中“控件工具箱”,再从下级菜单中选中[其他控件]按钮。
(c)在随后打开的控件选项界面中,选择“Windows Media
Player”选项,再将鼠标移动到PowerPoint的编辑区域中,画出一个合适大小的矩形区域,随后该区域就会自动变为Windows。
(d)用鼠标选中该播放界面,然后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打开该媒体播放界面的“属性”窗口。
(e)在“属性”窗口中,在“File Name”设置项处正确输入需要插入到幻灯片中视频文件的详细路径及文件名。这样在打开幻灯片时,就能通过[播放]控制按钮来播放指定的视频了.
(f)为了让插入的视频文件更好地与幻灯片组织在一起,还可以修改“属性”设置界面中控制栏、播放滑块条以及视频属性栏的位置.
(g)在播放过程中,可以通过媒体播放器中的[播放]、[停止]、[暂停]和[调节音量]等按钮对视频进行控制.
③插入对象播放视频
这种方法是将视频文件作为对象插入到幻灯片中的,与以上两种方法不同的是,它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实际需要播放的视频片段,然后再播放。实现步骤为:
(a)打开需要插入视频文件的幻灯片,单击“插入/对象”命令,打开“插入对象”对话框.
(b)选中“新建”选项后,再在对应的“对象类型”设置栏处选中“视频剪辑”选项,单击[确定]按钮.
(c)PowerPoint自动切换到视频属性设置状态,执行“插入剪辑/Windows视频”命令,将事先准备好的视频文件插入到幻灯片中。
(d)执行“编辑/选项”命令,打开选项设置框,在其中设置视频是否需要循环播放,或者是播放结束后是否要倒退等,单击[确定]返回到视频属性设置界面.
(e)点选工具栏中的视频[入点]按钮和[出点]按钮,重新设置视频文件的播放起始点和结束点,从而达到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播放视频片段的目的.
(f)用鼠标左键单击设置界面的空白区域,就可以退出视频设置的界面,从而返回到幻灯片的编辑状态。还可以使用预览命令,检查视频的编辑效果.
10.直接为课件配音
有时老师需要就课件内容进行配音讲解,当然可到电教室录制成配音文件,但如果经常要配,又觉得麻烦,这时你可以利用PowerPoint自己直接配音。
⑴计算机主机后面有许多插口,其中声卡有一个插口是"line in",将麦克风插头插进去。
⑵点击PowerPoint菜单栏上的"插入"--下拉菜单中的"影片与声音"--"录制声音",出现新的对话框,准备好后点击红点录音键,开始录音,录完后点击黑点停止键,预放确认无误,再取一个文件名(例如abc)后"确定"完成。
⑶在PowerPoint中找到需要配音的幻灯片和具体的画面动作,点击"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打开新的对话框,在"效果"栏中打开第一个下拉菜单,选定动画方式,然后打开第二个下拉菜单,选取刚才录制保存的文件名(abc),最后"确定"完成整个设置。以后每当PowerPoint播放到该动画的时候,就会同时播放出你的配音了.
3、教学设计的模板应该怎样写
惟有“深层”的关注 才有“深度”的精彩
——苏教版第8册第12课《色彩的对比与和谐》教学构想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本册教材中惟一涉及色彩知识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三原色、三间色》和《冷色和暖色》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色彩练习课。本课涉及了“造型与表现”和“设计与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学生通过欣赏、思考、观察、讨论等活动,了解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的组合原理,并尝试运用对比与和谐的色彩作画,从而对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具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是为下阶段色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的学习强调观察与体验,通过观察捕捉自然界和生活中见到的对比色与和谐色,探讨它们各自的特征,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及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2)教学对象分析
认知的发展。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和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
(3)教师自我分析
教师团队中两名市“学科带头人”,一名市教学能手,我们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并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白板课件演示文稿、计算机网络及课件制作等信息技术,且能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合理使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学习的有效性,力求做到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4)教学环境分析
我校是中国美术教育“数字美术教育研究”实验基地。目前学校建有专用数字美术网络教室,学生每周一节数字美术课,可保证学生每人一台电脑,一套WACOM手绘图板。根据这一课的内容的特点、课件的操作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本课教学我们选用数字化美术课堂模式表现色彩的特点。我们设计以电子白板作为辅助教学,以建立专题学习网站为依托,以引导学生使用WACOM手绘图版及奇异画笔软件描绘新闻场景为特色,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电子白板、绘画软件的特殊功能,丰富学生的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根据《色彩的对比与和谐》这一课的具体内容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对比色与和谐色,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及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又关注到学生学习的需要,我们设计了专题网站,调色是孩子们乐于尝试的活动,所以我们根据内容搜集了一些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对比色与和谐色的生活用品实例,放在专题网站上,供学生浏览,适合学生们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同时,运用我们学校数字美术基地的优势和特点,让学生能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易学、易懂、易操作、易掌握。
(5)教学方法分析
1、自主探究法
针对本科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我们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助探究、交流学习的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操作、对比,得出 对比与和谐的创作方法,以及怎样设计摆放才是最合理美观的,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2、直观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以直观的图形设计,引导学生建立图形的重复排列和均衡排列的方法探究,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反馈教学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中,利用“赏析——练习——网页的浏览学习”对学生对本科知识的学习及时地检验。采用了“提问——回答——反馈”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地肯定和纠正。
4、教师演示法
教师的演示,既直观,又有向导性,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理解老师要求掌握的知识。教师的演示我们采用网络环境下的电子白板教学,清晰且便于修改,又可以重组适合纹样的图形排列方式,一种花纹的多种排列,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以便于更好地完成对适合纹样的设计,丰富学生设计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识。了解掌握对比色、和谐色的特点及两者的表现效果。
2、过程与方法:在了解掌握对比色、和谐色的特点及色彩表现效果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绘画实践中,尝试用对比色和和谐色进行绘画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色彩给我们带来的美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学习调配对比色与和谐色,并运用对比与和谐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对色彩对比与和谐组织原理的理解、把握,能正确的将对比色、和谐色运用到涂色之中。在作品创作中能恰当运用组织分配方法,表现生动与统一。
四、理念与策略
本课教学中努力追求用“生动的形式”来诠释“深刻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通过色彩对比色与和谐色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感受色彩与情感的联系,以及体验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以在设计中,针对学习专业性色彩知识的活动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除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摄取知识外,还加强对学生用语言、文字等进行主观能力的表述。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与阐述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
(一)游戏探究初步感知
1.第一板块
(1)游戏
师: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好朋友吧,老师这里也有几块颜色,他们也想找个朋友,你能帮帮他们吗?
这里有红、黄、蓝三种颜色,记得红黄蓝是什么颜色吗?对,是三原色。
师:蓝色希望找一块与他最不相近的颜色交朋友,
学生操作:
师:红黄希望找一块与他们最相近的颜色交朋友,我们来看一看选择那一块颜色与他们做朋友吗?
学生在白板上拖动色块:
(2)探究发现
师:同学们这样操作对吗,我们来打开色相盘看一下,看看这些颜色都处于色相环的什么位置。
学生讨论发现:给红黄两种颜色找的朋友,他们在色相环上相隔的距离比较近,颜色差别也不是很大。
师小结:我们称这样的颜色为和谐色。
学生讨论发现:我们给蓝色找的朋友,他们最不相近,是蓝色和橘红色,他们颜色是最 不相近的,在色相环的相隔距离也比较远,反差很大,对比比较强。
师小结:我们把这样的颜色称之为对比色。
(3)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下——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动画课件出示三原色---红黄蓝。
运用电子白板软件出示橙、绿、紫等不同色彩,学生进行拖拽组合。
运用“flash”动画课件,让学生直观了解色环上相对的颜色对比强烈,相邻的颜色色彩协调。
让学生玩找色彩朋友的“小游戏”,在白板上自由拖动,自由组合,发现色彩间的变化,激起兴趣导入新课。
利用电子交互白板技术,抓住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让学生通过对无序搭配和有序搭配进行比较,从而引发有意识的有序思考。让学生在白板上摆一摆中发现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大大提高了学的习兴趣。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美即现,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动画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相近颜色即是和谐色,不相近的颜色即是对比色。突破教学难点。
(二)探究感悟发现知识2.第二板块
(1)探究感悟
提问:刚才我们看的色相环,你还能举出其他一些对比色与和谐色的例子吗?我们想一想还有哪些颜色也是属于对比色呢?
预设生:红色和绿色 黄色和蓝色,等 他们也是属于对比色 。
追问:对比的色彩给人鲜明、有力、刺激的感觉。哪些颜色是协调色呢?
预设生:色环中相邻的色彩。
小结:从黄色的到红色,他们两色之间的颜色比较接近,我们可以称之为协调色,绿色和蓝色他们相隔在色相环的距离也不是很远,紫红色和蓝色他们也同样相隔不远,看着也比较和谐,所以他们也是协调色。
发现:感受类似的颜色组合在一起给人愉悦、舒服、和谐的感觉。
(2)欣赏 感悟
提问:这两张图片中,哪些地方是对比色,哪些地方是协调色呢?
发现:这三个杯子,第一个到第三个红黄,这三个看着比较和谐,而第四个杯子颜色突然变成蓝色,所以说这个杯子颜色与其它三个杯子颜色相比就要对比强烈,我们就叫它是对比色。
师:你们能发现这张晚霞的天空的色彩什么地方是对比色?什么地方是和谐色?
学生:这里的一个晚霞的天空也是一样的,蓝色的背景与天空的云彩的颜色形成了强烈对比,而太阳的黄色与远处的红霞,他们两者之间比较接近就属于一对和谐色。
大自然是美丽的,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遇到的对比色与和谐色,讨论他们各自的特征。
师总结:看来大自然被美丽的色彩装扮着,它就是一个色彩王国呢?哪幅图片的颜色给你的印象最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探究、发现、交流、回答
运用“flash”动画课件,演示----红和绿、橙和蓝、黄和紫是对比色。
课件依次出示协调色。
1、从黄色的到红色。
2、绿色和蓝色。
3、紫红色和蓝色
运用“flash”动画课件演示图片。
运用“flash”动画课件,展示自然界中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重点思考几个关键问题。
相较于静态的、平面的图片罗列展示,现代媒体创设的魔术导入法更有效。
[设计思路]此环节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让学生在自然中,在身边寻找色彩,自然而然的引起他们对色彩的兴趣,激发用色彩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热情与愿望。
(三)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3.第三板块—师生互动
(1)合作——点拨指导 师生合作
大家一起来做个互动游戏,我们可以选择调色板中的颜色,添加到画面当中,给画面添加出美丽的颜色吧。
师生合作:
师生一起进行白板绘制练习:
打开奇异画王软件
选择线描风景
师生互动填色练习
师演示:老师选择一块绿色,这个草绿色,在它附近呢我用一些深绿色来表现,这两块颜色是属于和谐色,也可以称之为协调色,看看还有没有与它接近的颜色,这块颜色我们可以作为前面树的颜色,请哪位同学来试试。(学生尝试操作)
教师调整总结:和谐色给人和谐愉悦层次丰富的感觉。
再次尝试对比色的联系
师小结: 对比色使画面产生了很强的活力和跳跃感,给人鲜明刺激的感觉。
校园专题学习网站,WACOM手绘图版软件,电子白板。
师生在电子白板中的互动合作,一方面起了引领作用,也是给学生进行的指导性示范,师生合作的方式更能让孩子们接受和引起兴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白板的交互功能好,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4.第四板块—联系生活
无论是绘画、设计、还是生活用品上的色彩,对比与和谐都不可少。只是有的偏于对比,有的偏于和谐。如果以和谐色为主,适当加上对比色因素,作品的色调就会显得统一又生动。
提问: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到
了对比色和和谐色呢?
课件演示
提问:和客厅的色调有什么不同?
提问:包的色调受什么不同?哪里用的是对比色?哪里用的是协调色?
提问:手表给你怎样的感觉?
追问:服装的颜色既有对比色的因素,却有显得很和谐。你能说说为什么么?
教师小结:无论是绘画、设计,还是生活用品上的色彩,对比和和谐都不可少。只是有的偏于对比,有的偏于和谐。如果以和谐色为主,适当加上对比因素,作品的色调就会显得既统一又生动。
运用“flash”动画课件,展示生活品上的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生活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巩固源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对比与和谐的知识,再次回到生活中,赏析寻找生活中的实例,深刻而丰富。
通过观察生活用品的对比与和谐,了解对比与和谐的广泛运用。
(2)浏览专题网站
(1)指导学生浏览网站
师指导学生打开“色彩网站”带着问题浏览、讨论交流:
学生浏览交流探究
欣赏大师的作品
(2)欣赏学生作品
你喜欢那张?为什么?你用什么方法表现?运用采用DREAMWEAVER的网页制作软件给学生建构一个《色彩》的专题学习网站
运用“flash”动画课件,展示学生的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的作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打开网页这些美丽的色彩就深深吸了孩子们的眼球。欣赏大师的作品。
欣赏孩子们的作品,给学生提供同年龄孩子的互相学习的机会,降低学生对于作品创作的畏惧感。
(四)快乐创造个性表达
4.第四板块—学生作业
师:相信同学们刚刚对生活事物的体会,对色彩对比与和谐,也一定产生了更多的理解,运用好色彩对比与和谐关系,可以将我们周围的事物装扮的更加的美丽。下面我们一起动手做个小练习,看看同学们对今天所学的内容,到底掌握了多少.
学生作业,打开奇异画笔软件
1、用对比色彩表现绘画。
2、用相互和谐的色彩表现。
3、将作品上传到我们的专题学习网站。
5.第五板块—网评拓展
评价学生作品
互评
自评
老师评价
校园专题学习网站。
WACOM手绘图板。
电子白板
神奇的数字画板,使美术课更加生动有趣。在使用电子白板和奇异画笔之前的教学,师生合作,只能是单一的线条或局部填色,无法完整的演示一张完整的作品。而电子白板的展示功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学生通过电子白版,欣赏到自己上传的海洋生物作品,兴奋不已,争相点评,使得课堂气氛高潮迭起。我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实现了学生与内容的交互、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成效。
(五)上传作品网络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巧妙的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可以非常好的把握人们的视觉感受,下节课我们将更多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下节课再见吧。
运用电子白板和校园网络的强大功能,展示学生上传作品。 数字美术课让我感受到与传统课堂迥然不同的境界。它为师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育平台,让丰富的主题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得堂教学更加生动精彩。
4、剑桥英语一级、二级下教案
买一本教师用书,教材全解,还有其他的资料多了解.看看考试大纲,题型等.
要想教好剑桥少儿英语,需要钻研的.
5、如何进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教学设计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来普及。学生有了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选择自己想学的内容,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自我发展。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更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和超时空性等优势开辟了一个新型、开放的学习环境。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对提高教学效率,实施创新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网络教学环境,制订灵活的教学实施方案,进行恰当的学习评价,是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法。这里仅以教学实践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概述
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地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体现出来的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等有显著的不同,其注重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研究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需要借助网络的支持。
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学习内容问题化
根据各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由教师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
2.学习过程探究化
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小组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探究型。
3.学习活动网络化
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三、网络环境下研究性教学的设计
1.学习任务的设计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提倡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主题式研究性学习方式,选择与儿童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表达交流成果。教师通常提供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者内外部世界的积极互动,养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真正把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
2.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
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个别学习、小组学习、整体学习等,小组学习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的较好组织形式。实践显示,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小组协作活动中的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3-6人。各合作小组在选择研究问题时,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收集整理资料、参与实践活动、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等。在研讨交流阶段,合作小组或对自己的成果补充内容或征求别人的意见,或对别人的成果提出建议,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3.学习基本步骤的设计
在实践中,我们对基于网络的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一般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激发兴趣,确定研究的范围,小组成员商议确定本组的研究范围,确定本小组研究的课题方向。学会用搜索引擎,用网络寻找信息。小组成员确定个人所承担的主要任务。
第二步:进一步收集信息,澄清问题,学生学会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粗略整理搜集的资料。感受到网上收集资料的乐趣,主动参与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学生学会在BBS留言,发布自己的观点。学生网上收集、摘录、保存网上的信息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还可对网上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提出自己的观点。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注意,激发严谨地研究问题的热情,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
第三步:制定课题方案,撰写各小组课题的开题报告。展示各小组课题的课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体验问题情景,形成研究主题
从学生自己的实际出发,激发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以小组方式,用上网浏览查找信息,或查阅相关书籍等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对相应信息的查找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形成研究的主题。
2.搜集相关资料,实践验证主题
在确定研究主题之后,就到了具体实施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实施方案,分工协作,明确自己的任务。首先小组学生一起学习网页制作软件,从软件的安装开始学起,到软件各功能菜单的使用再到后期的制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很快掌握了软件的使用,通过网上的学习交流,还掌握了菜单的制作、图片编辑插入、文章的超链接等一些常用的制作技巧。其次是分工协作,有的在网上找取相关的图片、文章,有的进行网页页面的设计,有的负责超链接等技术上的处理,有的编写小组观点看法。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通过相互协作,使分散的信息成为一个整体,突出了研究主题。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进展情况,提供相应指导和帮助,完善研究成果。
3.成果的表达与交流
各小组根据自己找到的相关信息,整理成学习体会和研究成果,并以论文、电子投影片和网页等形式,将研究成果表达出来,进行交流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注意提高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合作能力。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影响,人类可以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也可用科学技术毁灭人类。增强使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意识和责任感。通过交流,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利用社会调查、资料查询,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研究学习,实现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综合培养。教师在研究学习过程中,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五、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1.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展示
学习过程的跟踪是依靠现代网络教育平台实现的,察看学生学习进度、讨论次数,并统计出相关的报表。这便于教师在学生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更多地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2.协作技能与再学习能力的评价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特点是资源共享,它要求学生不仅有竞争意识,还要有协作精神。故此,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考虑协作技能与再学习能力这两个重点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的培养,是让几个学生学会合作完成同一项任务,彼此之间的关系是相关的。协作技能体现了个体在群体中的作用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制作成果网页的过程,就是一个最好的协同工作过程。所以协作技能的评价,对培养学生的情商是很有帮助的。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不可能只靠信息技术课所学的知识就能完成任务,往往需要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再进行自学和充实。是否具有这种再学习能力,也是一个人今后发展的关键。
3.学习个体的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作为学习个体参与到活动中去的,对于学习个体的评价则应更重于他对活动的参与和体会。通过网络活动中的讨论、学习笔记、电子邮件、讨论组、答疑和日历通知等不同的系统服务,不仅可以实现传统学校的上课辅导,而且能够提供交互式的个性化服务。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真正能够有一种转变性发展,而网络也记载下他的转变过程,这将有助于学生个体回顾其发展过程,也对教师评价一个学生的能力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六、结论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以增长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跨时空地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知识背景甚至不同种族的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因此,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应成为学习的主流,它不只是目前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和一门课程,还应是终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
6、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作品制作课的教
指向设计能力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作品制作课教学设计
一、绪论
信息技术课主要包括上机课和理论课。理论课主要以传统课堂为主,而上机课主要通过使用计算机来完成,在机房里进行。但上机课也有分别,因而,信息技术课又被分为四大课型:理论课、技能课、实验课和作品制作课。本文中所提到的作品课即是作品制作课。那么作品制作课作为信息技术课型之一,它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利用某一计算机软件制作出相应的信息技术作品。依据教学的内容不同,技能课主要围绕某个具体环节进行具体操练。而作品制作课主要涉及到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技术作品规划、设计、制作等各个环节的一系列流程。其中,作品制作课中的“作品制作”即指技能的操作。作品制作课具有代表性的类别主要包括文本类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多媒体作品的制作、网页制作与设计。相对完整的信息技术作品制作的整个过程都包括规划、制作和评价几个环节。2在此过程中,除了教师引导学生制作进程,作品具体的规划、创设及评价后的反思与完善,大部分都由学生自己完成。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作品的制作为设计能力的体现提供了实践空间。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能力培养的分析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现状
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基本、最根本的目标。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日益成熟,信息素养本身的发展也经历了相应的变化。并非一开始就存在信息素养这一词。在早先阶段,信息技术课的前身叫计算机课。在计算机课上主要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计算机软件的具体操作应用。由于社会发展的所需,计算机课才逐渐改称为信息技术课,而信息素养逐渐也被人们所熟知。信息素养涵盖更多的内容更适合时代的需求,达到了新的高度。出于种种原因,对于此过程的转变,人们并没有很快地做出相应的转变措施,依然停留于计算机的教育时代,将信息素养缩小成技术的熟练操作,出现了只见技术不见人的状态。只看重技术的误区限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存在价值的延续。信息素养是每一个人在信息社会里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交涉所有与信息有关的活动的能力都展现了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而信息技术是信息素养的一种工具,相当于连接信息素养养成的“桥梁”。信息技术课程指向信息素养,但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信息素养并非先遗传,而是后天逐渐培养成的。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促进信息素养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高中信息技术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学校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借助信息技术这一工具来促进教育,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归根到底信息技术课程就是促进人的发展。而现实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课程价值更倾向于技术的教授,呈现了只见技术不见人的状态。技术如果不能实现超越技术本身的价值,它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信息技术学科也如此,针对于作品制作课而言,如果仅仅停留于无异于技能课的操练,系统地学习软件的操作,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意义又从何谈起。一门学科要交给学生一生受用的知识才能够足够实现其价值,即学科思想。数学学科有数学学科思想,语文学科有语文学科思想,学生在学校里学完了数学和语文等其他的学科,并不是指在以后的不学习这些学科之后就不再使用相应的学科知识了,而是所学的这些知识将服务于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可以“带得走”的东西,那就是“智慧”。3“带得走”的知识可以受益于终生,那么,生成智慧的教学体现了课程思想的宗旨。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价值亦致力于一生所用。其课程价值将延续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满足作为主体的人和社会需要。
三、信息技术作品制作课与设计能力培养.............. 12
(一)当下高中信息技术作品制作课现状................... 12
(二)基于设计能力培养的作品制作课对教师的新要求............... 13
(三)基于设计能力培养的作品制作课对学生的新要求.......... 14
(四)信息技术作品制作课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体现................ 15
四、基于设计能力培养的信息技术作品制作课教学设计................ 17
(一)文本类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教学设计............. 17
(二)多媒体作品制作的教学设计............. 23
(三)网页制作的教学设计................. 29
五、高中信息技术作品制作课教学设计建议.......... 37
五、高中信息技术作品制作课教学设计建议
作品主题定向即教师给定学生明确的主题。于全体学生来讲,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根据同一主题制作出不同的作品能够体现学生各式各样的设计。由此可见,教师在确定主题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此主题能否满足学生能够发挥设计的需求十分关键。换句话说,即主题一定要有空间去设计,有设计的余地。选题过大或过小都不易于设计能力的发挥。选题过大,学生“够不着”,难以实施具体的设计制作。而选题过小容易造成学生兴趣不足,无法展开设计,发挥创新。选题是制作作品的第一步,选题如果不顺利,学生兴趣不浓厚,学生的设计能力无法体现,那么学生最后也无法做出高质量优秀的作品。那么什么类型的作品适合事先明确确定的主题也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例如文本类作品制作课就比较适合提前确定主题方向。文本类作品制作课是针对一特定的富有特殊含义的文本内容,根据其表达出来的意义再去进行深层次的设计与加工,学生拥有创作的余地。比如说,对于一篇表达母爱的文章,针对这个唯一的文本主题,让学生利用 word 软件对其展开不同见解的设计与加工。学生可以根据文章表达出来的令人感动的话语为文本添加图片、背景颜色或图片、边框、艺术字等元素的图文混排效果从而体现学生的设计思想。后期设计加工后的效果使原来平凡朴素的文章更加的吸引人的瞩目,增加了原有文章的阅读价值。
.........
总 结
本文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需求及新课标改革理念,基于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作品制作课为平台,以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为契机,设计了文本类作品的加工与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制作以及网页制作三种类型的作品制作课教案。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让学生经历信息技术过程,包括规划、设计、制作等阶段。颠覆以往作品课只注重机械的技能操作训练与模仿或倾向于技能的综合运用,而是站在以培养设计能力为先的高度上,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中某一实际问题或任务出发,让学生亲历从对信息技术作品的需求出发,到作品主题的分析,到作品中各个要素呈现方式的具体规划、设计,再到应用软件工具来进行作品制作,最后进行评价反思的过程,以期达成学生能够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表达观点、交流思想、展现设计能力、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为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施展平台,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