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万维百科 >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长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长

发布时间:2021-02-28 01:07:26

1、“8·7”湖北省保康县城关镇封银岩村二组滑坡

1 滑坡概况

2011 年 8 月 4 日 至 7 日,湖 北 省 保 康 县 遭遇持续 降 雨,县城 累 计 降 雨 量 达67. 6mm,8 月7 日上午 9 时,保康县城关镇封银岩村二组王家沟两侧坡体发生 2 处滑坡,Ⅰ号滑坡体位于王家沟南东侧,平面形态呈半圆弧状,宽250m,长120m,平均厚 6 ~8m,体积约 21 万 m3。Ⅱ号滑坡体位于王家沟北西侧,平面形态呈半圆弧状,宽80m,长60m,平均厚4 ~6m,体积约2. 4 万 m3; 滑坡总体积约 23. 4 万 m3,滑坡规模为中型土质滑坡。在降雨诱发下,封银岩村二组滑坡易再次发生滑移变形破坏。主要威胁王家沟沟口居民区与农田安全。Ⅰ号滑坡前缘有 150m 左右的缓坡,滑体下滑后多堆积于斜坡地表,影响区东西长 200m,南北宽 190m,影响范围约 38000m2。Ⅱ号滑体规模较小,滑体前缘受王家沟控制,滑动范围有限,主要威胁滑体后缘3 户居民共 7 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区东西长 80m,南北宽 60m,影响范围约 4800m2。

封银岩村二组滑坡分布于王家沟上游沟体两侧,冲沟自北东流向南西,上游沟谷切割浅,中部至沟口沟谷深切,形态呈 “V”字形,谷底宽 10 ~ 20m,沟深8 ~ 20m,沟底纵坡 140‰ ~ 180‰,流域汇水面积约 0. 68km2,遇极端特大暴雨天气,若滑坡下滑,可能产生小至中等规模泥石流灾害,威胁范围向西可至王家沟沟口附近。

险情发生后,襄阳市保康县国土资源局领导会同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应急处置小组,采取有效措施抢险救灾,36 户 134 人成功避险,取得较好防灾效果。

2 基本环境背景

2. 1 地形地貌

滑坡区位地鄂西山区荆山山脉北部,属中低山地貌,区内山脉总体呈东西走向。滑坡所在斜坡坡向 155° ~245°,坡度 60°,前缘高程约 405 ~415m,后缘高程 450m,相对高差 45m,前缘临空,临空面高 12m。

2. 2 地层岩性

滑坡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各类成因的第四系地层及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地层。分述如下:

(1)第四系: 滑坡堆积物和第四系残坡积层。

(2)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 主要出露于滑坡区后缘,岩性为灰—灰绿色页岩,页理极发育,地表岩石强风化破碎。

2. 3 地质构造及地震

滑坡区地处扬子准地台一级构造区北缘,青峰断裂带南缘,为一东西向复背斜,核部由中元古界神农架群构成,两翼依次出露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9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 1g,地震烈度属Ⅵ度区,与西北面的竹溪、房县Ⅶ度区相邻近。

2. 4 气象水文

保康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随不同年份和季节变化较大,属鄂西北暴雨地区。据 1984 ~ 1996 年降水资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 959. 89mm。滑坡区地表冲沟发育,清溪河为该区主要地表水系,河道自南向北穿越保康县城,在过渡湾汇入南河。

根据滑坡区出露地层岩性特征、地下水赋存条件及水动力特征分析,区内地下水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滑坡堆积含碎石土层中,含水层岩性不均匀,透水性能差异较大,局部地段因粘粒含量大而相对隔水,整体呈潜水—半承压地下水类型,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多沿坡体纵向运移,排泄于坡脚一带。

(2)碎屑岩类裂隙水。志留系强风化砂质页岩本身不含水,但经强风化作用后岩体多呈散裂、碎裂结构,因而成为弱富水的裂隙含水体,受后缘裂隙水及上层滞水补给。

2. 5 人类工程活动

保康县城关镇封银岩村切坡修路形成大量人工弃渣,弃渣排弃于村级公路下方坡体表面,形成较大的弃渣堆积体,致使坡体上部荷载加大,改变了斜坡体内部结构。

3 监测与应急避险

3. 1 巡查监测

巡查监测主要采取地表巡查与简易监测两种方式。具体巡查监测工作如下:

(1)定期对滑坡体前缘、中部、后缘及外侧进行巡查,雨天每天巡视 3 次,晴天每天巡视 1 ~ 2 次。观察后缘坡体渗水情况,坡上的裂缝变化,以及树木变化情况。

(2)灾情发生后,根据滑坡变形特征,于滑坡体后部具有明显变形破坏部位布置 4 处简易监测点,采用木桩法。安排村干部用钢卷尺每日 8 点、12 点、16 点、20 点、24 点定时进行监测,做好监测记录,并上报保康县国土资源局,同时安排人员对王家沟水位进行巡视观察,目视监测。

3. 2 应急避险与处置

险情出现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有关负责同志反应迅速,亲临现场察看险情,指挥抢险。并采取了以下应急避险处置措施:

(1)保康县委、县政府迅速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落实责任人、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和临时避让地点,落实监测人员,确定了监测点,监测方法以及上报要求。

(2)迅速将滑坡后缘 3 户 7 人撤离东坡村村委会进行妥善安置,并向受滑坡影响的王家沟下游沟口的 33 户 127 人发放防灾明白卡,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36户 134 人成功避险,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在滑坡区竖立了警示标牌,警示过往行人和车辆。

(3)迅速派遣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到现场勘察,分析成因并制定应急治理方案。最后专家组讨论决定采取削方减载、修建地表排水沟、拦沙坝等工程措施进行滑坡应急治理。

图 1 滑坡全景及危害范围

4 经验与启示

此次封银岩村二组滑坡灾害应急处置,有如下几点经验和启示值得借鉴:

(1)经验。

一是速报及时、到位迅速。险情出现后,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处理果断,速报及时。国土及地质灾害防治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抢险救灾工作,为封银岩村二组滑坡险情的解除在时间上争取了主动。

二是技术支撑。一支专业强、技术硬、不怕苦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队伍是应急抢险的重要保证。一接到通知,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专业技术人员立即赶到灾害地点进行现场踏勘,并采取适宜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

三是宣传到位。保康县地处鄂西山区,区内地质灾害频发,是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人民群众防灾救灾意识高,险情发生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启动应急机制,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发放 “两卡一表”,即防治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地质灾害点防灾应急预案。

图 2 封银岩滑坡平面图

(2)启示。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是应急处置成功的有力保障。封银岩村二组滑坡险情出现后立即引起了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襄阳市政府领导前往现场进行调研,察看灾情,指导应急抢险及灾后重建工作。保康县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在滑坡现场组织抢险救灾,召开现场工作会议,落实各部门参与救灾。

二是适时启动预案,是应急处置成功的重要基础。面对险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落实责任人、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和临时避让地点,落实监测人员,确定了监测点,监测方法。这是应急工作有序进行,抢险救灾忙而不乱的重要基础。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是应急处置成功的核心。接到报告后,保康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果断决策,迅速将滑坡威胁的群众进行撤离,成功避险 36 户 134人,没有造成 1 人伤亡。

图 3 1、2 号监测点

图 4 省、市、县领导视察

四是正确引导舆论,是应急处置成功的重要支撑。湖北省电视台、保康县电视台按照 “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对滑坡险情进行了公开报道,消除了群众恐慌,有力地推动了灾害的有效处置,维护了社会稳定。

(本节基础资料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褚宏亮)

2、原地质部宜昌市三峡水文工程地质大队这个单位在哪里

现名是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始建于1956年,由原地质部三峡水文地质内工程地容质大队与地质部丹江口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等单位合并而成。2009年与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合并重组,2014年8月,更名为 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郢都路33号 邮编:434020

3、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

<

4、湖北南漳山体崩塌致12人遇难 涉事酒店为一度假山庄怎么回事?

湖北南漳县山体崩塌致12人遇难

涉事酒店为一度假山庄 此前为一处废弃石子厂 酒店老板已于事故中遇难

1月20日晚,湖北襄阳市南漳县一酒店后山发生山体崩塌事故,事发时酒店内有15人被困。截至21日下午4时,专家及搜救人员在连续搜寻后,确认现场已无生命迹象。事故共造成12人遇难,3人获救。

湖北一酒店后山山体崩塌

1月20日晚7时24分许,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海市蜃楼酒店背后山体发生崩塌事故。

21日,据央视新闻消息,经初步核查,遇险人员共15人,最大者61岁,最小者17岁。截至21日下午4时,专家及搜救人员在连续搜寻后,确认现场已无生命迹象。事故共造成12人遇难,3人获救。

据南漳新闻网21日发布的通报,山体崩塌发生后,湖北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和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分别派出了专家赶赴现场,经过勘察,崩塌体长30米,高3米,约3000余立方米。专家认为,此次属于突发性山体崩塌,现场还有几百立方米的危岩体,有可能发生次生灾害。

事故发生后,南漳县医院120急救中心派出2辆救护车辆、县中医院派出1辆救护车辆,共计5名医生、5名护士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救治。

当地居民陆女士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其中一位遇难者是自己同事,同时也是一位孕妇,“她是一名医生,前几天刚救回来一个肾衰竭老人。救得了别人,却救不了自己。”

酒店老板在事故中遇难

据南漳新闻网消息,发生山体崩塌的海市蜃楼酒店位于南漳县城以西的城关镇便河村三组剪子沟,为一栋三层建筑,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一楼为餐饮,二、三楼为住宿。

21日,北青报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查询看到,南漳县海市蜃楼附加村有限公司登记成立于2014年7月11日,法定代表人为何大慧。在南漳县公布的被困人员名单中,何大慧位列其中,已确认在事故中遇难。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2016年3月1日,南漳新闻网曾经发布文章《新时代弄潮人——记南漳海市蜃楼公司董事长何大慧》,介绍了海市蜃楼度假村的选址情况。文章中称,“2010年,何大慧发现城西剪子沟村有一处废弃的石子厂,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环境较好。‘这是一个做度假山庄的绝好地方!’何大慧脑海中灵光一现。于是,她投资300多万元,在这里开发了一个集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度假山庄。”

在企业信息中,海市蜃楼酒店住所显示为“原石子场”。在“行政许可信息”一栏中,北青报记者看到,海市蜃楼酒店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由南漳县城乡建设局许可,有效期自2016年7月4日起。

专家:山前修建建筑需评估

崩塌事故发生后,有多名网友反映近几天并未出现下雨等天气情况,对此,北青报记者联系了北京地质学学者韦京莲。韦京莲介绍,山体崩塌和雨水并不一定完全有关系,“崩塌一般发生在比较陡的山体,不下雨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发生。”

韦京莲介绍,山体崩塌有很多原因,“比如山体本身岩石比较破碎、有裂隙,当遇到一些震动,这些裂缝贯通以后,被裂缝切割成一块块的岩体就不稳了。遇到降雨、震动等情况,就会坠落下来。”

韦京莲对北青报记者介绍,山体崩塌本身是自然现象,但人类工程活动也容易引发山体崩塌。“修建工程建筑,肯定要切山坡,切坡之后也容易引发,所以现在沿着公路两边的崩塌很多。”

事发地海市蜃楼酒店距离山体较近,韦京莲介绍,山体附近并非不能修建建筑物,但需经过评估。“山前修建建筑物首先要做评估调查,评估是否有危险,危险性很大的话需要避开。山前也不是完全不能建,不避开的话要经过充分调查和治理。”

据韦京莲介绍,山体崩塌治理方法很多,要根据具体类型来定,“比如锚固、支护、喷锚、挂网等,都是治理山体崩塌的方法。”

5、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怎么样?

简介: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隶属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是国家二级即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为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管理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现有职工880人,专业技术人员554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5人,高级工程师96人,工程师173人,博士生4 人、硕士研究生20人,专业技术力量雄厚。4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被评为省政府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获全国劳动模范,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5人获省、部级劳动模范。工程院院士刘广润、胡海涛、卢耀如,中科院院士陈梦熊曾先后担任总工或从事科研工作。先后被授予“大庆式企业”、“全国地质勘察功勋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先进集体”、“湖北省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总站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注重专业技术仪器设备的更新、注重加强科研开发研究力度、注重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竞争力强大的水工环专业地质队伍。 在全省设立武汉、襄阳、宜昌(三峡库区工作站)、荆州、黄石、孝感、咸宁、十堰和恩施分站,设立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地质灾害信息中心、水工环调查中心和水工环研究室等机构,还在加纳设立加纳长江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北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柬埔寨设有办事处。

6、湖北省地质局怎么样?

简介:湖北省地质局(原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始建于1952年,原回隶属于地质矿产部、国土资答源部,1999年划归湖北省政府管理,现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是全省唯一的综合性地质勘查专业队伍,主要承担全省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以及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预报和防治等工作;管理所属地勘队伍,负责所属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全局现有职工16047人(含离退休职工)。局机关内设12个部门,核定事业编制84人,参照公务员管理。局属事业单位25个。 近年来,湖北省地质局坚持更加紧扣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更加紧密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需要,构建以地质找矿为主体、以环境地质和地质经济为支撑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狠抓“荆楚富矿、民生地质、新型矿业”三项重点工作,推动全局突破、转型、改革、发展,努力开创地质工作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7、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 与 湖北国土资源厅什么关系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是湖北国土资源厅下属的正处级事业单位,是国土资源厅服务保障的技术单位。

8、“6·”湖北保康县歇马镇石家湾滑坡

1 引言

2013年5月,保康县歇马镇韩家坪村一组石家湾滑坡顶上黄立云、黄立华居民发现家中墙体开裂、房屋地坪出现裂缝,6月7~8日房屋变形加剧,房屋墙体、地坪开裂加剧,坡体出现拉张裂缝、逐级跌落变形,渗水,醉汉树等迹象。滑坡险情发生后,韩家坪村及时向镇政府和保康县国土资源局报告,保康县国土资源局汇同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襄阳站组成联合应急调查小组赶赴现场进行实地调查,立即进行了应急避险处置,设立监测点,安排人员进行监测、值守,组织受威胁居民转移、搬迁避让等措施,成功避险2户11人,挽回经济损失100万元。

2 地质灾害特征

2.1 地质环境条件

该滑坡体位于保康县歇马镇韩家村一组石家湾,地理坐标东经31°37′51″,北纬111°07′17″。区内地貌为中低山地貌,山体坡度15°~50°。地下水类型以志留系基岩裂隙水为主,地表第四系内含少量松散孔隙水。

2.2 地质灾害特征

该滑坡滑体由第四系松散残坡积粉质黏土夹碎石组成,褐黄色,土石比7∶3~8∶2,松散—较密,软塑层厚8~10m,滑带物质为粉质黏土夹碎石,滑床由志留系龙马溪组风化泥质、砂质页岩组成。滑坡平面形态呈舌形,剖面形态似阶状,后缘位于坡体上部,高程544m,前缘剪出口位于冲沟底部,高程514m。前缘与后缘相对高差约30m,主滑方向为145°。滑体纵向斜长约120m,平均宽70m,平均厚10m,滑坡面积8400m2,滑体体积约84000m3。当地黄立云和黄立华2户居民家的房屋位于该滑坡体上。

该滑坡变形以滑落、地面开裂,房屋变形破坏为主,主要危害坡顶2户11人生命财产安全,造成2户房屋损坏不能居住。

图1 醉汉林

图2 滑坡中部拉裂缝

2.3 成因分析

经调查,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一是地质因素,滑坡体上部为粉质黏土夹碎石,结构较松散,利于降水入渗。二是地形地貌的影响,斜坡坡面呈阶状,坡度16°~50°,平均坡度大于25度,前缘人工改造形成2~5m的陡坎,使前缘临空,为滑坡提供了有利的临空条件。三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坡体后缘建房加载,增加坡体自重。四是引水渠水渗漏,房屋后部引水渠渗漏及降雨大部分渗入坡体,增加坡体自重,降低土体力学强度。建房加载及水渠渗漏是诱发该滑坡的主导因素。

3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6月7日,险情发生后,保康县国土资源局汇同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襄阳站组成联合应急调查小组赶赴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根据现场勘查情况,确定滑坡的大小规模和形态特征,分析滑坡原因,制定滑坡防治对策,并当即决定立即对滑坡体上2户11人进行紧急搬迁避让。由于工作组织到位,群众积极配合,在最短的实施了快速有序的安全撤离,并对灾民进行了妥善安置。一是组织滑坡区内居民搬迁避让,转址建房。二是设立警示牌,安排专人进行宏观监测,禁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 经验与启示

(1)必须始终将居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出现地灾险情后,现场工作人员,要做出果断措施,首要任务必须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必须依靠专业技术开展防治工作。出现地灾险情后,在避让人员的同时,必须及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查勘,提出科学的防治意见。

(3)必须加强应急值守,预防次生灾害。按照专家意见,要搞好专人值守,落实责任人、监测人、监测措施,及时掌握灾害变化动态。必须在滑坡区树立警示标识,提醒过往行人,滑坡出现整体失稳迹象时及时预警。

9、“6·”湖北十堰市房县上龛乡二荒村滑坡灾害

1 基本情况

2011 年 6 月 14 日 16 时 40 分,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上龛乡二荒村二组平渡河右岸山体发生滑坡,滑坡纵长约 300m,后缘宽 50m,前缘宽 150m,滑体厚 10 ~60m,平均厚 40m,总滑动量约 15 万 m3。滑坡堆积体堵塞平渡河,形成堰塞湖,并造成 6 人死亡。百户沟电站 (装机容量7200kW)前池和部分压力管道被毁坏,致使百户沟电站停止发电,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图 1)。

图 1 房县二荒村滑坡全貌

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特征

2. 1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滑坡地处房县南部山地,海拔高程大多在 1100 ~ 1500m 之间,地形切割深度在400 ~ 1000m之间,属构造侵蚀剥蚀中低山地形。滑体所在平渡河河段自南东向北西径流,构成斜向河谷。河谷横断面呈 “V”字形,河谷宽 20 ~40m,两岸地势陡峻,坡角35° ~65°,局部呈陡崖。

滑坡区出露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下伏基岩为古生界寒武系下统碎屑岩,外侧分布有寒武系下统碳酸盐岩。滑坡堆积体主要由粉质黏土夹碎石、碎块石、块石等组成。

在区域构造上,调查区处于神农架穹窿北西侧,淮阳山字型构造西翼反射弧内,即青峰断裂与阳日 - 九道断裂之间。滑坡区岩层具有强烈的挤压特征,形成重重相叠的褶皱,并伴生有较多的断裂,层面中至陡倾,局部直立。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调查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 0. 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 0. 05g,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Ⅵ度。

根据区内地层岩性、岩石组合关系及其水文地质特征,将本区地下水划分为 3种类型: ①第四系松散孔隙水: 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粉质黏土夹碎石中,水量贫乏;②弱岩溶化中等透水碳酸盐岩岩溶水: 主要分布在寒武系下统天河板、石龙洞组地层中; ③基岩裂隙水: 分布于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石牌组砂岩地层中,具有相对隔水特征,总体而言,水量贫乏 (图 2)。

图 2 二荒村滑坡工程地质剖面示意图

2. 2 滑坡基本特征

二荒村滑坡体平面呈三角形,滑坡主滑方向 305°,滑坡纵长约 300m,后缘宽50m,前缘宽 150m,滑体厚 10 ~ 60m,平均厚 40m,总滑动量 15 万 m3,为中型岩土混合型滑坡。滑体由堵河堰塞体和上方扇形堆积体两部分组成,堰塞体平面呈扇形,前缘直抵平渡河,堵塞河道后顺坡堆积,前缘厚,后缘薄。堰塞体约10 万 m3,扇形堆积体约5 万 m3。

滑坡堆积体由巨石、碎块石、碎石土以及黏土等组成。巨石、碎块石主要成分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杂乱无序堆积。巨石块度达 3m × 2m × 1. 5m,块石一般为0. 4 ~ 1m,黏土所占比例较少,土石比约为 1∶9。堆积结构松散,空隙大,可见上游水流从空隙中下泄。

实地踏勘表明,滑床基岩地层为寒武系下统水井沱组 (C1s)灰黑色硅质页岩薄层灰岩互层,岩质坚硬。产状290°∠25°,岩体节理不发育,主要发育一组剪节理: 产状100°∠20°,1 条 /m,切深 0. 2 ~ 0. 5m,呈闭合状,最大延伸长度达 2m 力 (图 3)。

图 3 房县二荒村滑坡滑床

2. 3 灾情险情及趋势

二荒村滑坡直接掩埋 6 名电站工作人员,导致百户沟电站 (装机容量 7200kW)前池和部分压力管道毁坏,致使百户沟电站停止发电,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滑坡形成堰塞湖阻断区内唯一乡村公路,下游居民出行困难。

滑坡后部山体仍处于变形阶段,并时有滚石、掉块现象产生,存在再度发生滑坡、崩塌的危险性,可能淤塞现有泄水河道。极端不利条件下,遇有强降水或湖水骤降等因素影响,一旦堰塞湖溃决后形成水石流,将直接威胁平渡河下游上龛乡二荒村、湖溪村及竹山县柳林乡柳河等村 2000 人生命财产安全,潜在威胁巨大。

3 应急响应与处置措施

3. 1 应急响应与抢险救灾

滑坡发生后,市县抢险救灾指挥人员和专家经紧急会商,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一是建立山体滑坡抢险救灾市县联动机制; 二是做好群众转移和稳控工作,全力搜救失踪人员; 三是加强监测,确保救援通道安全; 四是加强信息报送。

灾害发生后应急预案迅速启动,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会同十堰市国土资源局、房县国土资源局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对滑坡基本形态特征、变形特征、潜在危害、稳定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调查分析,于 6 月 17 日完成二荒村滑坡应急调查汇报材料。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两名工程师现场指导开展后期滑坡及山体变形监测工作。(图 4)

图 4 应急响应现场

3. 2 应急处置与工程防治

用生命探测仪搜救掩埋失踪人员; 组织受威胁居民转移安置 1200 多人,发放救灾食品、帐篷; 成立由武警、国土、水利、通讯各部门组成的救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加强部门协作; 对堰塞体实施分期爆破,降低水位,打通泄流通道,缓解威胁。

后续地质灾害防治部署: 争取地质灾害治理资金,对滑坡体及堰塞体进行工程治理。建议对后缘不稳定体可采取小药量爆破清除; 为防止再次堵塞河道,建议人工清除坡体上部不稳定的块石,防止对下部施工人员、工程设备造成危害。现状条件全部清除堰塞体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工程量巨大; 二是易引发后缘堆积体再次下滑。建议在堰塞体前缘预留足够的泄流宽度后,对堆积体施灌浆工程,使堆积体形成一人工挡墙,用于稳固后缘,同时为后续的河道疏通提供安全保障。

4 经验与启示

此次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应急反应迅速: 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将灾情上报到上龛乡、十堰市、房县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迅速组织抢险物质,人员争分夺秒赶赴现场。

科技防灾: 科学分析判断山体滑坡和堰塞湖形成的原因,对症施策,科学制定处置方案,关键是要加大泄量,降低堰塞湖水位。

启示: 加大各部门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强部门间信息资源利用,实现信息共享,发挥综合优势,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部门协作要建立程序,形成制度,长期执行。

(本节基础资料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魏云杰)

与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长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