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万维百科 > 国民党站长军衔

国民党站长军衔

发布时间:2021-03-06 00:53:31

1、国民党军衔与职务对照

1934年7月和1935年1月,国民政府重新制定了陆、海、空军《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

1935年3月,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表,把上将分为第一、第二两级,增设特级上将。

全体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

将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军: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1)国民党站长军衔扩展资料:

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武器装备由以下几种类型组成:日械,美械,国械。

美械可分为全美械、半美械二类:

1、全美械装备部队,当时的美械师的正式名称为美械轻装备师,师应辖步兵三团,炮兵两营(榴弹炮、山炮各一营)及工兵、辎重各一营、特务连、搜索连、卫生队、军乐队、无线电队、军医院,是国民党军装备最精良的部队。

2、半美械装备部队,是蒋介石为了安抚原定在第二期中装备美械的地方实力派部队,除了拿出了第二期的3个师的装备,又把原来的30个师的预备装备拿出组建设立的。

另外,青年军虽然也是美械轻装备师编制,但它是在1944年下半年组建的,原来也不列在美械装备名单上,因此它的美械轻装备也是从原来的30个师的预备装备中拿出的。

在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军又接收了侵华日军100多万人的武器装备,组建了日械部队,其编制也可分为两种:

1、日械装备、为全部日式装备。

2、日美混合械。

此外还有国械编制,所谓的国械编制细分起来也可分为两种:

1、纯粹的国械编制。

2、杂械。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民国军制

2、国民党军统局有哪些将官军衔的人?是什么职位

军统的军衔普遍不高,戴笠也不过中将军衔。戴笠死后,继任的郑介民当时也是中将军衔。后来扩编,例如沈醉等老资格的军统上层人员才晋升少将。

国民党军官往往以职务军衔自居,如戴笠自称中将,实际上他死后才追赠为陆军中将。甚至很多当代的民国史和军事史研究者在其著述中都分不清这两类军衔的区别,常常将某人的职务军衔当作其正式军衔。在职务军衔的制度产生之初,蒋介石就预见到两种军衔混淆的问题。

他在1935年8月25日出席峨嵋军官训练团第1期毕业典礼时,告诫受训军官要正确对待职务军衔与正式军衔的区别。他说:“今天在场的无论官长学员,都是现任连长以上的官长,但是究竟是不是可以算是军官,我可以告诉你们:除了极少数之外,大多数的人,还不能算是军官。”



(2)国民党站长军衔扩展资料:

中华民国国军军衔制度源起于清末的新军,袁世凯肇建北洋六镇时即模仿普鲁士军制设立衔级,此即中国近代军衔制度之滥觞。进入民国之后,北洋政府将新军时代军官分为都统、参领、军校三等,各官等又分正副协3级的3等9级(额外军官不列官等)的制度。

改为将官、校官、尉官3等9级(额外军官改称准尉),士官3阶:上、中、下士,士兵3等级: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这个体制基本上被国军前身的国民革命军所继承,除1980年废除准尉阶级外,都没有多大变动。受普鲁士军制影响,国民政府自1935年北伐成功后。

将上将分为特级、一级与二级;最高阶的特级上将一衔,从设立此衔到2000年废除,仅授予时任(1935)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中正一人;大陆时期一共授予陆军一级上将10名、海军一级上将1名,除了蒋中正嫡系的何应钦、陈诚,其余皆是独霸一方的地方势力。

3、国民党军长军衔长什么样?

国民党整个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
将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军: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国民党军队的上将衔,比较复杂。除了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档次外,还有中将加上将衔和追赠上将几种。
特级上将为最高军衔,授予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实际上这一衔级是专为蒋介石而设的。
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常服的军衔标志,抗战结束前都是金版领章上缀3颗三角星。抗战以后,常服的军衔标志,由领章改为肩章,二级上将为3颗五角星,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分别为4颗星、5颗星。因此,也分别被俗称为“三星上将”、“四星上将”、“五星上将”。
军长一般也是中将.国军少将中将授的松,上将又把的紧,造成大量的各级别军官都集中在了中将级,像解放战争后期造成过师长-副军长-军长-兵团副司令-司令-绥靖主任都是中将的混乱情况.
楼上所说不然,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大量的中将师长出现了,并不一定是整编师.其实这和当时的国军仿德建军有很大的关系(德军正常编制是上校团长-少将旅长-中将师长-上将军长-大将集团军司令,当然这只是正常编制,由于战时部队需要经常的补充重建,军官在战时的晋升和平时也不太一样,当时德军也有大量的少将师长和中将军长出现,这也是正常的.

4、国民党 编制 军衔

二战时期的编制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
兵力: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第三集团军孙桐萱部,共计十二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一个独立骑兵旅及其他直辖部队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五集团军曾万钟部、第六集团军杨爱源部、第七集团军傅作义部、第十四集团军卫立煌(兼)部、第十八集团军朱德部,共计三十二个步兵师、五个骑兵师及其他直属部队。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
兵力:第十集团军刘建绪部、第二十三集团军唐式遵部、第二十五集团军陈仪部、第三十二集团军上官云相部,共计二十二个步兵师及其他直属部队。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
兵力:第九集团军张发奎(兼)部、第十二集团军余汉谋部、第十六集团军夏威部,共计八个步兵师及其他直属部队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兵力:第十一集团军李品仙部、第二十三集团军孙震部、第二十九集团军王瓒绪部、第三十三集团军张自忠部、豫鄂皖边区游击总指挥廖磊部,共计二十六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及其他直辖部队。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
兵力:第十七集团军马鸿宾部、骑兵第七集团军门炳岳部,共计六个步兵师、四个骑兵师及其他直属部队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薛岳代理)
兵力:第十九集团军罗卓英部、第二十集团军商震部、第二十七集团军杨森部、第三十集团军王陵基部、第三十一集团军周礨部、湘鄂赣边区游击总指挥樊崧甫部,共计五十二个步兵师及其他直辖部队。
第十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
兵力:第十六军董钊部、第二十七军范汉杰部、第九十军李文部,共计玖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及其他直辖部队
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
兵力:第五十七军缪徵流部、第八十九军韩德勤部、游击总司令沈鸿烈部,共计七个步兵师及其他部队
冀察战区:总司令鹿钟麟
兵力:第六十九军石友三部、第九十九军朱怀冰部、河北民军总指挥张荫梧部,共计五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及其他部队

连100人左右 营400—500人左右 团3000—4000人左右 师10000—15000人左右

国民党军队过去实行的军衔,军官、士官分为4官等16官阶、士兵分为3等级
军衔 阶级章图示
将官 特级上将 5颗星
一级上将 4颗星
二级上将 3颗星
中将 2颗星
少将 1颗星

校官 上校 3颗梅花
中校 2颗梅花
少校 1颗梅花

尉官 上尉 3直杠
中尉 2直杠
少尉 1直杠

5、谁知道抗战时期国民党军官军衔?

1934年7月和1935年1月,国民政府制定了陆、海、空军《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版1935年3月,颁布了新的军衔权等级表,把上将分为第一、第二两级,增设特级上将。整个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 

   将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军: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军衔和职务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绝对对应,不同的资历和部队等级有不同情况,比如精锐部队的师长可能是中将,比某些杂牌军的军长军衔还高。大致上士为班长,少尉为排长,中尉-上尉为连长、少校为营长,中校-上校为团长,师参谋长为上校,师长为少将,军长为中将,集团军司令为上将。一级上将大多为当年拥兵自重的老军阀,特级上将仅蒋介石一人。

6、求国民党军衔等级和图片

华民国国军陆海空军的阶级,军士官分别在其官阶前冠以其所属军种,例如:陆军版一级权上将、海军上校、空军中尉、陆军上士等是。

受普鲁士军制影响,国民政府自1935年北伐成功后,将上将分为特级、一级与二级;最高阶的特级上将一衔,从设立此衔到2000年废除,仅授予时任(1935)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中正一人;大陆时期一共授予陆军一级上将10名、海军一级上将1名,除了蒋中正嫡系的何应钦、陈诚,其余皆是独霸一方的地方势力。

(6)国民党站长军衔扩展资料:

中华民国国军军衔制度源起于清末的新军,袁世凯肇建北洋六镇时即模仿普鲁士军制设立衔级,此即中国近代军衔制度之滥觞。进入民国之后,北洋政府将新军时代军官分为都统、参领、军校三等。

各官等又分正副协3级的3等9级(额外军官不列官等)的制度,改为将官、校官、尉官3等9级(额外军官改称准尉),士官3阶:上、中、下士,士兵3等级: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这个体制基本上被国军前身的国民革命军所继承,除1980年废除准尉阶级外,都没有多大变动。

7、国民党保密局站长的权力多大

国民党军队的军师一级单位都有保密局(包括原先的军统)派出的随军调查组,其任务不是指挥部队,而是了解部队各种情况,防止部队哗变,监督军官行为,并按时汇总上报。

保密局奉行“秘密领导公开”的原则,军统改组为保密局后,特别是从1948年起,其外勤单位(特区、办事处、站)的力量大大加强,以做垂死挣扎。其负责人一般都是少将军衔(个别是中将或上校),也都有公开职务做掩护,例如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的公开职务是西南长官公署第二处处长兼侦防处处长;又如云南省站(甲种站)站长沈醉的公开职务是国防部驻云南专员和云南绥靖公署保防处处长。管辖区域内的保密局公开单位一律受其节制,与当地各情报部门加强合作,密切与当地驻军特别是中央部队的联系,搞好与地方势力的关系,工作的目标就是“反共“、“防共”、排除异己,巩固反动统治。

保密局是特务机构、是情报机构,不是军事指挥部门,无权干涉正规军队的军事行动,其外勤单位负责人也是如此。老蒋也不会容忍下属不务正业,更忌讳尾大不掉者。保密局可以指挥的一般是非常规武装力量,如交警部队、警察、一些警卫部队、帮会流氓及土匪等等,这在保密局准备撤离大陆时所制定的“应变计划”中可见一斑。

8、国名党北平站站长什么军衔

军统北平站在军统局(或保密局)内部是大站,站长一般都是少将军衔,其他一些小的站组,站长只是上校军衔。

9、国民党军衔领章都是什么样

国民党军衔领章中华民国特级上将军肩章国民政府实施的军衔制中将级军官的军衔内称容谓。 1931年4月,国民党政府颁布《陆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1934年7月和1935年1月,国民政府重新制定了陆、海、空军《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1935年3月,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表,其中将官设置为: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特级上将为最高军衔,授予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实际上这一衔级是专为蒋介石而设的。

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常服的军衔标志,抗日战争胜利前都是金版领章上缀3颗三角星。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常服的军衔标志,由领章改为肩章,二级上将为3颗五角星,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分别为4颗星、5颗星。因此,也分别被俗称为“三星上将”、“四星上将”、“五星上将”。

10、国民党军衔详细

国民党军衔 1931年4月,国民党政府颁布《陆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沿用北洋政府时期的军衔制,衔级和衔称都不变。当时授军衔没有统一的机构,国民政府可以授,总司令部可以授,军事委员会可以授,甚至上级机关或军政长官也可以授。1932年,西北军阀马步芳曾把还在小学读书、只有12岁的儿子马继援,委派为青海省南北边区警备司令部的上校参谋长。更为荒唐的是,上报到南京中央军政部后,竟然给予正式命令,发给了委任状。另外,当时军衔和职务相比,衔高职低的情况比较普遍,军长大都授上将。一些地方军阀,手中不过万把人最多几万人,也自封为上将。1933年,当时蒋介石在一次纪念周上讲话说:“国民党军队同列强相比,战斗力特弱而将官特多,上将都数不清了。”
为了整顿军队军衔混乱状况,以适应其军事上的需要,国民政府决定对军衔进行修订。1934年7月和1935年1月,国民政府重新制定了陆、海、空军《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1935年3月,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表,把上将分为第一、第二两级,增设特级上将。整个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
将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军: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海军士兵分八级,称谓与北洋政府时期相同。
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佐衔,最初等级设置与北洋政府时期相同,但改变了称谓,即在军官衔的前面冠以专业名称,如“军需少将”、“军医中校”、“军法上尉”等。1934年以后,军佐衔改用新称谓,将级军佐衔统称“监”,校级军佐衔统称“正”,尉级军佐衔统称“佐”。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为适应全面内战的需要,对各级军官的服现役限龄作了大幅度降低:一级上将,62岁;二级上将,60岁;中将,56岁;少将,52岁;上校,46岁;中校,44岁;少校,42岁;上尉,40岁;中尉,38岁;少尉,36岁。这在当时主要军事国家中是比较低的。
国民党军队的上将衔,比较复杂。除了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档次外,还有中将加上将衔和追赠上将几种。
特级上将为最高军衔,授予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实际上这一衔级是专为蒋介石而设的。
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常服的军衔标志,抗战结束前都是金版领章上缀3颗三角星。抗战以后,常服的军衔标志,由领章改为肩章,二级上将为3颗五角星,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分别为4颗星、5颗星。因此,也分别被俗称为“三星上将”、“四星上将”、“五星上将”。也有人是死后才被追赠的,如张自忠、廖磊等;还有人生前死后都为正式晋升二级上将,如钱大钧、罗卓英等。
此外,国民政府于1934年12月对驻蒙古、新疆、西康、西藏等地的武职官员,颁行了一种特殊的官衔,共分三等十级,其称谓类似于清末的军官衔称:一等一级称都统、一等二级称副统、一等三级称协统,二等一级称都领、二等二级称副领、二等三级称协领,三等一级称都卫、三等二级称副卫、三等三级称协卫,此外还设有准卫一级。

与国民党站长军衔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