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烦帮我找一下湖南日报简介,谢谢!
(2001年的杂志)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南日报报业集团10月31日正式成立。该集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新闻网站"湖南在线"(网址:www.hnol.net)同时开通。湖南日报已经走过了五十二年的办报历程。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湖南日报社不断发展壮大,办报质量和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报业集团现有<湖南日报 现代消费报 家庭导报 文萃报 三湘都市报 大众卫生报 科技导报> 等七家报纸和一家网站,以广告、发行、印刷为支柱的报业经济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集团总资产已达五点六亿元人民币,年销售收入达一点六亿元人民币。
2004年
李凌沙: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总编辑
邓献忠: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编委、地方中心主任
邹放平: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集团办副主任
傅卓然:湖南日报地方中心执行主任
张湘河:湖南日报湘西自治州记者站站长
刘丛猛:湖南日报株洲记者站站长
向国生:湖南日报张家界记者站站长
周勇军:湖南日报常德记者站站长
王 晴:湖南日报地方中心记者
周怀立:湖南日报地方中心记者
张京明:湖南日报编辑出版中心主任记者
2006<覃晓光:从政府高官到报业老总>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
历史上业界只知道湖南的电视有名,却鲜知湖南的报纸媒体。从政府高官到报业老总,2006年覃晓光完成了身份的重要转变,他所接手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也很快随之声名鹊起。如果说子报三湘报市报的改头换面只是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伸向市场的敲门砖的话,历年来从未改变的湖南日报的改版对湖南媒体市场而言,则是一次地震,对历来政治观念很浓的湖湘报人无异于一剂促动改革的强心针。跳出湖南办媒体,跳出报纸办报纸,2006年,覃晓光开动了湖南报业这架巨大的媒体机器。
在湖南的传媒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是电视媒体,像定位“快乐中国”的湖南卫视,为卫视提供源源不断的快乐资源的湖南经视。或许应了一种说法:“此一长,彼一短。”湖南“电视湘军”的雄起,也在某种程度导致了当地报业的不景气。
大环境中,全球报业也迎来了大挑战。新媒体的冲击,报纸的广告收入持续走低,很多报业的老总都开始担心,这个“报业寒冬”会持续多久。
然而身处如此双重困境中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却认为,这是第二次报业改革的开始。整个集团从2006年年初开始改革,从体制入手,以改版扩版为先,希望能产生“蝴蝶振翅”般的效应。
2006年1月1日,《湖南日报》率先改版扩版:对开瘦身黄金报型,红底白字的居中报头、图文并茂。形式上的改版还伴随着内容和体制的改革。新闻报道也开始慢慢不同于以往的党报做法,采编中开始有意识地将领导视角转换为群众视角、社会视角,将工作新闻转变为公共新闻。
改版至今9个月,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社长覃晓光认为还是有了一些变化。“从现在看来,改版以后,内容、形式有变化,发行数量有上升,零售市场也有上升。来势好的一个标志:我们的广告效益在1-7月有20%的增长,和去年相比。”但覃晓光也认为这个变化还不够明显,他希望在年底的时候能有个更显著的“战果”。毕竟,只有在整个集团的改革中起带动作用的主报先“开门红”,才更能鼓舞后来者的改革信心。
《三湘》则是早在5月改版之前,集团就确定了其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一是积极探索,条件成熟时实行独立法人制度,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干部的前提下,委托其经营好国有资产、并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二是实行采编与经营两分开,经营逐步推行公司化运作,将报纸发展成为实力雄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流品牌报纸;三是深化内部改革,创新内部机制,逐步取消沿袭多年的行政级别,实行全员岗位管理,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探索,建立一套富有效率的新闻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为全省新闻出版业的后续全面体制改革提供“先锋”借鉴作用。
这蝴蝶的第一振翅,获得了满堂的惊艳,算是讨了个好“头彩”。
在新媒体方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始加大投入的力度。覃晓光说:“湖南在线就是我们湖南的新闻网站,在全国聚合类网站排名中位列前五位,是很有影响的一个省级的新闻网站。”可他们又不仅仅满足于这样一个地域性的网络媒体。于是,投资1000万建立了“华声在线”新闻聚合类网站。“华声在线”是由湖南在线网络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一家机构联合创办,目前由湖南在线网络传播有限公司控股,总部在北京。为壮大网站实力,集团将所属杂志《卫生政策》交给网站,改名为《华声》杂志。网站承办的“华声手机报”也已经开通。
湖南在线网络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薛伯清认为,网络年是以月计算,技术为王、内容为王,只有跑在最前面,才能抢占制高点。他说,“现在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创造力。我们要通过改革,用全新的体制、机制去激活人的创造力,释放人的创造力”,“在急剧扩大流量的基础上,网站吸纳广告的能力将会成倍增加,等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就要把湖南在线的故事说到更远的地方去。”
覃晓光说集团在新媒体方面投入的重点是“网络媒体”,“网络是以新闻为主,然后逐步扩展到娱乐、视频这些领域”。他希望通过“华声在线”把网络媒体越做越大,把地域区域色彩淡化,逐步面向一个更大的市场。
除了这些以外,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积极进行了事业建设、产业发展方面的工作。占地750多亩的报业文化城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已经启动。据覃晓光介绍,“眼下正在着手的就是我们的印务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的一些先期建设,这些建设都是我们湖南“十一五”重点工程建设,政府将其列为重点工程项目,并且给予了财力支持。财力的支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远贷款,另一个就是财政的支持。我们最近就要把这个事情迅速搞起来,建一个现代化的报业印务基地。从报业的印务延伸到它的物流配送等等方面。”
就像所有领域的改革一样,大改小改都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也必然会有不少阻碍,也就是所谓改革的“阵痛”。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改革一个最明显的政策就是“人事改革”。竞聘,人才上下的渠道是疏通了,可有人上,必然会有人下。《三湘》总编辑杨山青说,他们稳妥地处理了这种改革阵痛,“首先集团消化了一部分人员,他们自选岗位,自谋岗位。另外我们自己也消化了一部分。”覃晓光认为改革的难点在于集团内部的思想观念问题。“安于现状”已经让他们错失了很多机会,挣脱这种观念的束缚,加大改革的推行力度,才有可能在报业竞争中突围。
在财力上,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有着天然的优势。覃晓光曾谈到,“我们建立报业文化城,政府就给我们支持了1.5亿的25年远贷款。以上这些,恐怕别的媒体难以做到。”政府有力的支持让他们几乎没有后顾之忧。对于旗下的子报,“在过去传统的要给集团上缴的额度”上给予适当支持,“放权、授权经营”,“尽量的按照他们的设想、他们的意图去做,不束缚他们的手脚。”
一般改革最重要的硬件就是人与财,如今看来,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改革算是从内部得到了一般党报集团都难得的支持。
起步时间不长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改革,到现在还谈不上成或败。像《三湘》总编辑杨山青说的,“如果成功了,现在所说所做的都是成功的注解;如果失败了,那所说所做的就都是失败的原因”。他们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浇水、除虫,期待春天花会开。
发行和广告——统起来做大
今传媒:我们了解到报业集团将在自主发行方面有一些新计划?
覃:发行方面,下一步是把整个报业集团的发行统起来。之前,我们的发行都是分散的,比如《三湘》有自己的发行队伍,《湖南日报》、《文萃报》也是。既然这几个发行量很大的报纸是一个体系,我们很想把发行整合,把队伍加强。我们就想把发行做成一种有其他资本参加的、多元化股份制的企业管理运作模式。之前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发行工作的体制机制上的改进,效果很明显。所以,现在想做进一步的调整,把整个集团的发行统起来。这对《三湘》的经营是有好处的,因为现在的发行队伍就发行《三湘》一张报纸,整合以后,他们同时发行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其他几张报纸和杂志,还有一些在我们这里代印的报刊,这样,他的运营成本就会更低。
今传媒:广告经营方面呢?
覃:广告经营方面,我们也是想要这样。我们目前的广告经营还是比较传统的做法,每个媒体都操作各自的广告经营,各走各的,各搞各的。这种模式在目前我们的广告盘子不大,总量不大的情况下,还可以操作。但要想把它做大的话,就必须整合,把广告经营公司化,实行代理制。
竞争——在优势下学习对手
今传媒:湖南报业市场上现在主要有三个: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和湖南新闻出版集团。您觉得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湖南的报业市场上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改革完成后,您希望她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覃:在湖南的报业市场上,我们应该处在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我们有一个省委的机关报,有强大的支撑。我讲的支撑重点是几个方面:一是政治优势,这是其他的媒体不好比的。政治优势能够确保报纸的整个运作不会有什么大的风险。二是有一个人才的优势,《湖南日报》创办57年,储备了很多人才。三是我们办报的传统优势——先进文化,我们的经验积累得很丰富。还有一个就是强大的经济优势。这个经济优势就是省委省政府在政策方面、经济方面和其他一些方面给予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支持。比如说这次建立报业文化城,我们获得了政府的25年的远贷款1.5亿。以上这些,恐怕别的媒体难以做到。有这些优势和支撑,我认为,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湖南这个市场上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这种优势不能用广告量的多少来衡量,有些事情应该综合考虑。特别是我们现在发行量、覆盖面方面,我认为,在湖南还是影响力最大的。
我们不要跟他们比,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最有说服力的就是自己要有实力,把自己的实力做到了,什么都好说。自己没有实力,再怎么说都是白说。
湖南的这几个报业集团,我认为都是值得尊敬的竞争对手,我们要向人家学习。
今传媒:另外,湖南的传媒市场还有和其它的地区不同的地方,就是湖南的广播电视非常强势。这就必然会分割更多的湖南地区的广告市场份额。那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是如何应对湖南广电的挑战的?
覃:确实是这样。湖南的广电做得很好,有很强大的支撑在里面,很多广告量都流向了广电。但说到广电对报业的挑战,应该反过来思考,就是:要如何把报纸办好,如何贴近群众,贴近读者。我认为还是我们的报纸办得不好,影响力不大,在读者当中的阅读习惯也没有形成。报纸办得不好看,所以不能怪广告客户不找我们。要让报纸有影响力,给读者带来新鲜的东西,让读者养成阅读的习惯,才能吸引广告客户。一味地怪广电的分割是没有意义的。
未来——做出个样子来
今传媒:您对湖南日报报业改革有一个什么样的规划?
覃:要说规划那肯定是很宏伟,但现在我们最首要的就是一步步来,把已经开始的改革进行下去。我的想法是一定要在3-5年内将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做成一个强势的传媒集团,而不光是报业集团。我现在只能讲这么一个原则性的话,这个事情不是讲了就可以做到的。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现在就是把一件件事情做成功,做出个样子来。
覃晓光在采访中始终谦逊、谨慎,从不将话说得太远太大,他始终强调的是“实实在在做事”,实实在在的做出一些成绩,所以在最初联系采访时他是有一些排斥的。就像他说的,“最有说服力的就是自己的实力”。可真正说到各个报纸的改革时,他又显得信心十足,坦言一定要抓住第二次报业改革的机遇,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有人说,会选择在公共场所穿布鞋的都市人,注重内心感受、比较随意,愿意踏踏实实的干事。不知道在会议室似的办公室穿着布鞋的覃晓光社长是不是这样的人?他的2006改革是否能如他所愿的“做出个样子来”?希望在2006年结束的时候我们能看到一个更为清晰的结果。
覃晓光个人简历
覃晓光,湖南大学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任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
1980年3月调湖南电视台工做,历任记者、科长,新闻部副主任、主任;1985至1988年,在湖南教育学院政教专业学习;1991年1月至1993年2月挂职锻炼,任中共双峰县委常委、副县长;1993年8月起任湖南电视台副台长;1996年1月起任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曾先后兼任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副总编辑、湖南电视台副台长、湖南广播电视发展中心总经理、湖南广播电视中心常务副指挥长、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等职。(1995年至1998年,在职攻读湖南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1999年12月获硕士学位。)2001年2月至2002年2月在中央党校17期中青班学习;2001年12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2003年7月当选为湖南省新闻工做者协会主席;2005年10月至今,任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
湖南日报》是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是湖南省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大报。
2、经济日报社现任山东记者站站长是谁
单保江
3、漳州福建经济日报记者站站长黄长秋职务是什么级别
1,不存在《福建经济日报》这么一份合法报纸,如有人宣称是这份报纸的工作人员,那一定是骗子。
2,如果你指的是《经济日报》,那它只有福建记者站。中央媒体的记者站或分社【一般】只设到省一级,地级市不设站,漳州应该是没有站的。
4、中国法制日报驻湖南记者站站长是什么行政级别
?
5、记者站站长,究竟是哪个级别的官员
不一定,取决于他是哪个报社的记者站站长。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记者站长(曾经叫这个,现在改叫分社)是正厅级,光明日报的是副厅级,解放军报的记者站站长是正师级,其他正厅级报社的记者站站长是处级干部。
6、关于湖南日报的结构,历史和现状
(2001年的杂志)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南日报报业集团10月31日正式成立。该集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新闻网站"湖南在线"(网址:www.hnol.net)同时开通。湖南日报已经走过了五十二年的办报历程。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湖南日报社不断发展壮大,办报质量和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报业集团现有<湖南日报 现代消费报 家庭导报 文萃报 三湘都市报 大众卫生报 科技导报> 等七家报纸和一家网站,以广告、发行、印刷为支柱的报业经济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集团总资产已达五点六亿元人民币,年销售收入达一点六亿元人民币。
2004年
李凌沙: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总编辑
邓献忠: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编委、地方中心主任
邹放平: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集团办副主任
傅卓然:湖南日报地方中心执行主任
张湘河:湖南日报湘西自治州记者站站长
刘丛猛:湖南日报株洲记者站站长
向国生:湖南日报张家界记者站站长
周勇军:湖南日报常德记者站站长
王 晴:湖南日报地方中心记者
周怀立:湖南日报地方中心记者
张京明:湖南日报编辑出版中心主任记者
2006<覃晓光:从政府高官到报业老总>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
历史上业界只知道湖南的电视有名,却鲜知湖南的报纸媒体。从政府高官到报业老总,2006年覃晓光完成了身份的重要转变,他所接手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也很快随之声名鹊起。如果说子报三湘报市报的改头换面只是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伸向市场的敲门砖的话,历年来从未改变的湖南日报的改版对湖南媒体市场而言,则是一次地震,对历来政治观念很浓的湖湘报人无异于一剂促动改革的强心针。跳出湖南办媒体,跳出报纸办报纸,2006年,覃晓光开动了湖南报业这架巨大的媒体机器。
在湖南的传媒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是电视媒体,像定位“快乐中国”的湖南卫视,为卫视提供源源不断的快乐资源的湖南经视。或许应了一种说法:“此一长,彼一短。”湖南“电视湘军”的雄起,也在某种程度导致了当地报业的不景气。
大环境中,全球报业也迎来了大挑战。新媒体的冲击,报纸的广告收入持续走低,很多报业的老总都开始担心,这个“报业寒冬”会持续多久。
然而身处如此双重困境中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却认为,这是第二次报业改革的开始。整个集团从2006年年初开始改革,从体制入手,以改版扩版为先,希望能产生“蝴蝶振翅”般的效应。
2006年1月1日,《湖南日报》率先改版扩版:对开瘦身黄金报型,红底白字的居中报头、图文并茂。形式上的改版还伴随着内容和体制的改革。新闻报道也开始慢慢不同于以往的党报做法,采编中开始有意识地将领导视角转换为群众视角、社会视角,将工作新闻转变为公共新闻。
改版至今9个月,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社长覃晓光认为还是有了一些变化。“从现在看来,改版以后,内容、形式有变化,发行数量有上升,零售市场也有上升。来势好的一个标志:我们的广告效益在1-7月有20%的增长,和去年相比。”但覃晓光也认为这个变化还不够明显,他希望在年底的时候能有个更显著的“战果”。毕竟,只有在整个集团的改革中起带动作用的主报先“开门红”,才更能鼓舞后来者的改革信心。
《三湘》则是早在5月改版之前,集团就确定了其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一是积极探索,条件成熟时实行独立法人制度,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干部的前提下,委托其经营好国有资产、并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二是实行采编与经营两分开,经营逐步推行公司化运作,将报纸发展成为实力雄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流品牌报纸;三是深化内部改革,创新内部机制,逐步取消沿袭多年的行政级别,实行全员岗位管理,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探索,建立一套富有效率的新闻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为全省新闻出版业的后续全面体制改革提供“先锋”借鉴作用。
这蝴蝶的第一振翅,获得了满堂的惊艳,算是讨了个好“头彩”。
在新媒体方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始加大投入的力度。覃晓光说:“湖南在线就是我们湖南的新闻网站,在全国聚合类网站排名中位列前五位,是很有影响的一个省级的新闻网站。”可他们又不仅仅满足于这样一个地域性的网络媒体。于是,投资1000万建立了“华声在线”新闻聚合类网站。“华声在线”是由湖南在线网络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一家机构联合创办,目前由湖南在线网络传播有限公司控股,总部在北京。为壮大网站实力,集团将所属杂志《卫生政策》交给网站,改名为《华声》杂志。网站承办的“华声手机报”也已经开通。
湖南在线网络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薛伯清认为,网络年是以月计算,技术为王、内容为王,只有跑在最前面,才能抢占制高点。他说,“现在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创造力。我们要通过改革,用全新的体制、机制去激活人的创造力,释放人的创造力”,“在急剧扩大流量的基础上,网站吸纳广告的能力将会成倍增加,等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就要把湖南在线的故事说到更远的地方去。”
覃晓光说集团在新媒体方面投入的重点是“网络媒体”,“网络是以新闻为主,然后逐步扩展到娱乐、视频这些领域”。他希望通过“华声在线”把网络媒体越做越大,把地域区域色彩淡化,逐步面向一个更大的市场。
除了这些以外,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积极进行了事业建设、产业发展方面的工作。占地750多亩的报业文化城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已经启动。据覃晓光介绍,“眼下正在着手的就是我们的印务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的一些先期建设,这些建设都是我们湖南“十一五”重点工程建设,政府将其列为重点工程项目,并且给予了财力支持。财力的支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远贷款,另一个就是财政的支持。我们最近就要把这个事情迅速搞起来,建一个现代化的报业印务基地。从报业的印务延伸到它的物流配送等等方面。”
就像所有领域的改革一样,大改小改都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也必然会有不少阻碍,也就是所谓改革的“阵痛”。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改革一个最明显的政策就是“人事改革”。竞聘,人才上下的渠道是疏通了,可有人上,必然会有人下。《三湘》总编辑杨山青说,他们稳妥地处理了这种改革阵痛,“首先集团消化了一部分人员,他们自选岗位,自谋岗位。另外我们自己也消化了一部分。”覃晓光认为改革的难点在于集团内部的思想观念问题。“安于现状”已经让他们错失了很多机会,挣脱这种观念的束缚,加大改革的推行力度,才有可能在报业竞争中突围。
在财力上,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有着天然的优势。覃晓光曾谈到,“我们建立报业文化城,政府就给我们支持了1.5亿的25年远贷款。以上这些,恐怕别的媒体难以做到。”政府有力的支持让他们几乎没有后顾之忧。对于旗下的子报,“在过去传统的要给集团上缴的额度”上给予适当支持,“放权、授权经营”,“尽量的按照他们的设想、他们的意图去做,不束缚他们的手脚。”
一般改革最重要的硬件就是人与财,如今看来,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改革算是从内部得到了一般党报集团都难得的支持。
起步时间不长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改革,到现在还谈不上成或败。像《三湘》总编辑杨山青说的,“如果成功了,现在所说所做的都是成功的注解;如果失败了,那所说所做的就都是失败的原因”。他们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浇水、除虫,期待春天花会开。
发行和广告——统起来做大
今传媒:我们了解到报业集团将在自主发行方面有一些新计划?
覃:发行方面,下一步是把整个报业集团的发行统起来。之前,我们的发行都是分散的,比如《三湘》有自己的发行队伍,《湖南日报》、《文萃报》也是。既然这几个发行量很大的报纸是一个体系,我们很想把发行整合,把队伍加强。我们就想把发行做成一种有其他资本参加的、多元化股份制的企业管理运作模式。之前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发行工作的体制机制上的改进,效果很明显。所以,现在想做进一步的调整,把整个集团的发行统起来。这对《三湘》的经营是有好处的,因为现在的发行队伍就发行《三湘》一张报纸,整合以后,他们同时发行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其他几张报纸和杂志,还有一些在我们这里代印的报刊,这样,他的运营成本就会更低。
今传媒:广告经营方面呢?
覃:广告经营方面,我们也是想要这样。我们目前的广告经营还是比较传统的做法,每个媒体都操作各自的广告经营,各走各的,各搞各的。这种模式在目前我们的广告盘子不大,总量不大的情况下,还可以操作。但要想把它做大的话,就必须整合,把广告经营公司化,实行代理制。
竞争——在优势下学习对手
今传媒:湖南报业市场上现在主要有三个: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和湖南新闻出版集团。您觉得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湖南的报业市场上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改革完成后,您希望她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覃:在湖南的报业市场上,我们应该处在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我们有一个省委的机关报,有强大的支撑。我讲的支撑重点是几个方面:一是政治优势,这是其他的媒体不好比的。政治优势能够确保报纸的整个运作不会有什么大的风险。二是有一个人才的优势,《湖南日报》创办57年,储备了很多人才。三是我们办报的传统优势——先进文化,我们的经验积累得很丰富。还有一个就是强大的经济优势。这个经济优势就是省委省政府在政策方面、经济方面和其他一些方面给予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支持。比如说这次建立报业文化城,我们获得了政府的25年的远贷款1.5亿。以上这些,恐怕别的媒体难以做到。有这些优势和支撑,我认为,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湖南这个市场上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这种优势不能用广告量的多少来衡量,有些事情应该综合考虑。特别是我们现在发行量、覆盖面方面,我认为,在湖南还是影响力最大的。
我们不要跟他们比,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最有说服力的就是自己要有实力,把自己的实力做到了,什么都好说。自己没有实力,再怎么说都是白说。
湖南的这几个报业集团,我认为都是值得尊敬的竞争对手,我们要向人家学习。
今传媒:另外,湖南的传媒市场还有和其它的地区不同的地方,就是湖南的广播电视非常强势。这就必然会分割更多的湖南地区的广告市场份额。那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是如何应对湖南广电的挑战的?
覃:确实是这样。湖南的广电做得很好,有很强大的支撑在里面,很多广告量都流向了广电。但说到广电对报业的挑战,应该反过来思考,就是:要如何把报纸办好,如何贴近群众,贴近读者。我认为还是我们的报纸办得不好,影响力不大,在读者当中的阅读习惯也没有形成。报纸办得不好看,所以不能怪广告客户不找我们。要让报纸有影响力,给读者带来新鲜的东西,让读者养成阅读的习惯,才能吸引广告客户。一味地怪广电的分割是没有意义的。
未来——做出个样子来
今传媒:您对湖南日报报业改革有一个什么样的规划?
覃:要说规划那肯定是很宏伟,但现在我们最首要的就是一步步来,把已经开始的改革进行下去。我的想法是一定要在3-5年内将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做成一个强势的传媒集团,而不光是报业集团。我现在只能讲这么一个原则性的话,这个事情不是讲了就可以做到的。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现在就是把一件件事情做成功,做出个样子来。
覃晓光在采访中始终谦逊、谨慎,从不将话说得太远太大,他始终强调的是“实实在在做事”,实实在在的做出一些成绩,所以在最初联系采访时他是有一些排斥的。就像他说的,“最有说服力的就是自己的实力”。可真正说到各个报纸的改革时,他又显得信心十足,坦言一定要抓住第二次报业改革的机遇,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有人说,会选择在公共场所穿布鞋的都市人,注重内心感受、比较随意,愿意踏踏实实的干事。不知道在会议室似的办公室穿着布鞋的覃晓光社长是不是这样的人?他的2006改革是否能如他所愿的“做出个样子来”?希望在2006年结束的时候我们能看到一个更为清晰的结果。
覃晓光个人简历
覃晓光,湖南大学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任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
1980年3月调湖南电视台工做,历任记者、科长,新闻部副主任、主任;1985至1988年,在湖南教育学院政教专业学习;1991年1月至1993年2月挂职锻炼,任中共双峰县委常委、副县长;1993年8月起任湖南电视台副台长;1996年1月起任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曾先后兼任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副总编辑、湖南电视台副台长、湖南广播电视发展中心总经理、湖南广播电视中心常务副指挥长、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等职。(1995年至1998年,在职攻读湖南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1999年12月获硕士学位。)2001年2月至2002年2月在中央党校17期中青班学习;2001年12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2003年7月当选为湖南省新闻工做者协会主席;2005年10月至今,任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
湖南日报》是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是湖南省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大报。
7、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站站长是什么级别
高配副社长、副总编辑、编委而实际上在地方任职站长的是副厅级实职,只有下文省级记者站站长的是正处级实职,包社长因山西事件调走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改组报社,政治待遇正在改革中!你懂的!
8、湖南日报的记者主任是谁?有多个吗?
主任记者姚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