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斯·霍莱因的折戟
1998年,霍莱因参与了中国国家大剧院设计竞赛,但最终获胜的是保罗·安德鲁。霍莱因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保罗·安德鲁的设计有着相当张扬的造型,在长安街那样相对严整、传统的街区来说,似乎有点不太和谐,会让游客的视觉线有分散和凌乱。他认为自己当初的设计要比他的更好,当时也有评委认为他的设计概念更好,但是获胜的人只能有一个。霍莱因当初的设计考虑了北京的环境和文化。特别在入口的设计上从中国的园林中得到启发,对长安街的环境做出呼应,大门、体量、色彩等等都基于这样的考虑。霍莱因曾在圣保罗双年展上看到了正在展出的中国年轻建筑师的作品,他认为在整体上可以说都是优秀的作品,但同时他注意到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中,很多建筑和城市并不协调。他第一次来北京,清华大学的老师带他去正在建设的北京第一高楼的工地参观。相比那时,中国的建筑和城市发展让整个世界都惊讶,如此高速度的发展会造成很多问题。在他看来,中国的城市和建筑需要更谨慎、更耐心地规划和设计,这样城市和人们的生活才会更舒适。保罗·安德鲁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方案已变成现实。而汉斯·霍莱因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方案只能出现在中国美术馆的奥地利建筑展上。即便已经在招标中输给了安德鲁,霍莱因仍不认同安德鲁的设计,而自己折戟的方案倒是更有中国味道。
2、汉斯 齐默尔是谁
汉斯·齐默尔Krystian Zimerman 艺术家
电影:《鲨鱼黑帮》 曲:汉斯·齐默尔
我从导演停下来的地方接手工作,讲述那些你不能用画面或字词表达的东西,而且还要作得优雅。———汉斯·齐默尔
“你看过没有音乐的《火的战车》(1981)吗?”作曲家汉斯·齐默尔的微笑意味深长。这里是他的音乐工作室,环绕他的是穷尽你的词汇也难以描述其形状的古怪乐器,更不用说那一大溜能制作出任何音响的合成器和计算机了。齐默尔来自德国,虽然他的口音透露出他经过伦敦的岁月。
你是导演无法指挥并预料工作效果的第一人。他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他能谈剧本,谈表演,也能看看摄影机的取景器。但一说到音乐,他就瘪了。
只要看一看齐默尔的工作,就很容易明白他的意思。要进入影片的世界,作曲家就要先进入一个技术的世界。它与其他合作者的世界完全不同。为缓解这一难题,齐默尔着手工作时总是尽可能多地了解他的导演。
我尽量和导演呆在一块儿,弄明白他的工作方式。在制作《塞尔玛与露易丝》(又译《末路狂花》,1991)时,我经常和导演里德利·斯科特出去吃饭,谈论朋友,谈论其它一些我们读过的书,而且总是不知不觉就谈到影片的主题上了。
一般讲,作为最后进入影片制作的艺术家,别人都完活儿了,作曲家才刚刚开始干。导演交给作曲家影片的“最后”版本。“最后”——当然没包括音乐。走在最后自然有其风险。好莱坞大公司制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艺术与商业的碰撞随着项目接近完成而愈加激烈。现在比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关系到成百上千万美元能否收回,影片制作最后阶段所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十有九次都是因为我们上任太迟,而不得不在三周内做八周的工作”,资深作曲家戴维·拉斯金微笑着说:“做一个电影作曲家,你必须多才多艺并且,具备白痴般的天真”。
音乐之声
拉斯金,人们永远会记住他为奥托·普莱明格经典的谋杀谜案影片《劳拉》(1944)创作的令人难忘的主题音乐。好莱坞很多优秀的导演都同他合作过。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教给他一条关于电影作曲的基本真理:“我们是操作者。这种操作是在潜意识里影响:观众。音乐,作为操作的工具,还要有助于叙事。”
唐·雷用五个字概括他的工作——“为故事服务”。他解释说:“我的音乐既服务于戏剧的用意,也有自身独立的价值。”戴维·纽曼说:“你的工作永远是了解导演想说什么。你要寻找影片的内涵。”
比尔·孔蒂有一个得知“影片内涵”的诀窍。虽然他为许多影片作过曲,但使他跃至事业顶峰并且进入高收入阶层的却是影片《洛奇》(1976)。当这部影片获得票房成功的时候,作曲——这项“低预算工作”就变成了电影作曲家千载难逢的一个机会。
其结果是一个凌乱不堪的家,屋里挂着中世纪的绘画和来自欧洲边远地区的挂毯。“这是洛奇建造的房子”,他大笑着说“虽然很难想象西尔维斯特·斯泰龙富了之后在这类华丽的地方会是什么样儿”。当话题转到音乐上时,孔蒂小心地选择字眼儿来表明“带着领地走路”这一悖论的本质。
它(指音乐)发自内心。它是独一无二的、原创的和阐释性的。总之,它是娱乐。我们就是想娱乐人。你不得不用艺术手段去做的确算不上艺术的事。当然,这里说的“艺术”是指古典意义上的艺术。莫扎特写曲子并不是为了娱乐人。他为艺术而作曲,但这些曲子有娱乐性。我们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并不感到困惑———我们就是给人们带来娱乐的人。
读,还是不读?
其他人都是从读剧本开始着手自己的工作。作曲家则不尽然。有些作曲家事先读剧本,以使自己熟悉故事。有些人则宁愿先看一下影片,然后再与导演会面。巴迪·贝克的音乐曾赋予许多经典的沃尔特·迪斯尼影片以魔力。现在,他是南加州大学电影配乐系(film scoring department)的主任。
读剧本花的时间要比看影片长,所以我更多地用读剧本的方式了解故事,要写音乐,你得先熟悉一下人物才行。
你还要拿到导演笔记——上面记着这个人的想法。什么正在发生,什么将要发生,以及应该怎样拍摄。有些对白需要标出来。有些情境我自己也作一点笔记。
在戴维·拉斯金看来,关键在于剧本内容与影片内容之间的对照。
剧本和影片之间有很大差异。我通常也读剧本,但不是每次都读。导演们常常确信他们说过或做过某某事,但实际上影片里根本没有那些事。
如果你着手工作时根本不理他那一套,反而对导演更有帮助。我想让银幕上的东西而不是他们以为银幕上有的东西来激发我的灵感。
有时候导演愿意在影片拍摄前就写出一部分音乐。导演巴里·莱文森讲述了他在拍摄抱负不凡的《玩具》(1992)时这种方法所起的作用。
我们需要为圣诞节的盛大场面配一段音乐,大约需要四五首歌,还要提前写出来,以便我们能在拍摄时使用。从配乐角度讲,这些歌变成了贯穿这个音乐段落的主题。
亨利·曼奇尼在为系列影片《粉红豹》(1963,1964,1974,1976,1978)作曲之后,他的名字就成为令人难忘的电影配乐的同义词。“读剧本的主要原因是要找到那些必须在拍摄前就写出来的原始资料”,他解释说“但只要是提前读的剧本,我会把它忘掉,因为,在剧本与银幕之间会有很多差异”。
南加州大学的唐·雷则劝告他的学生在着手工作前不要读剧本。
出于好心,制片办公室会给你提供一个剧本。你要感激地接受但不要去读。如果你读了剧本,你就会有先入之见。你需要看的是拍出来的影片,而不是想要拍的影片。
比尔·孔蒂说,当影片还在拍摄时,就可以着手工作了。“有时导演会把工作样片的录像带叫人带给我,以便让我熟悉一下影片的进展情况。编剧是影片创作过程的开端,而我却是同导演的创作打交道。”
巴迪·贝克也意识到了编剧与作曲——电影创作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合作者——之间的联系。“我们全都是以某种可笑的方式取悦编剧。是编剧开的头,没有剧本便没有一切。”
汉斯·齐默尔则说,“你要对影片负责,它是导演的影片,不是编剧的”。但他也慨叹,“电影制作中的一桩不幸之事就是:人们对文字的精妙并不看重。一部影片应该做的只是给你讲一个故事,音乐的确有助于此,但你仍要小心谨慎,因为音乐也能毁掉一部影片”。
素材小样
在作曲家开始工作之前,导演或音乐编辑会做一个素材小样。其中的音乐听上去要适合影片,并且会就完成片配乐的大致定位提供一些暗示。对巴里·莱文森来说,素材小样变成了拍摄《雨人》时各部门合作的重要环节。这部奥斯卡获奖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孤独症患者(达斯廷·霍夫曼饰)和他的能说善骗的兄弟(汤姆·克鲁斯饰)一路游荡的故事。
当我做素材小样的时候,总是分别与不同的音乐编辑一起工作。我会表明我的想法。然后音乐编辑会给我许多建议。我可能会调集600首歌,而只寻找两首。听的东西多可以启发创意。
拍《雨人》时,我就琢磨怎样在配乐中避免用弦乐,因为我觉得弦乐太伤感了。而且我想取消吉他,因为吉他总是同公路电影联系在一起。
有人给我送来几支约翰尼·克莱格的曲子,叫“非洲散曲”。我很喜欢它们,并对人说,影片中汽车正驶向棕榈泉、路边是一片风车那个场景,用这几支曲子一定很棒。我告诉汉斯·齐默尔,“这就是这部影片的声音。这音乐很有节奏”。它很合适是因为,我有一次同研究孤独症的人讨论时,他们谈到孤独症患者对节奏的反映。
这样,在我拍这部影片之前,我就知道我会使用“散曲”和“瘦小枯干的人”。我把配上素材小样的影片放给汉斯看。他也带来了一些东西,我们听了听,然后再去看影片,并且不断对音乐进行调整、修改,直到它变成一部和谐的作品。
如果素材小样中的音乐显得很对路,导演就会保留它。拍《野战排》(1986)时,奥利弗·斯通选了塞缪尔·巴伯的“弦乐慢板”作为素材小样。当这段音乐与燃烧的村庄的画面结合时,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有人建议我用这段慢板,尽管乔治·德莱吕是这部影片的作曲,但我们还是用了素材小样中的不少音乐,而且把它们同德莱吕的音乐结合起来。”
彼德·威尔在《绿卡》(1990)中对莫扎特音乐的使用很典型地说明了当一个导演爱上素材小样时所发生的情况。很多作曲家一致认为,如果他们已被雇佣(并且足够聪明)的话,会尽量不用有90人的交响乐队演奏的莫扎特的素材小样。巴迪·贝克的忠告很有道理,“我请音乐编辑尽量辑入我的音乐,即选取我为其它影片作的音乐。别给他费城交响乐团演奏的莫扎特,因为他一准会爱上那音乐”。
阿莱克斯·诺思为《2001:太空漫游》(1968)配乐的经历提供了另一个例子。诺思为影片写了原始音乐,但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把它抛在一边,并保留了如今非常著名的素材小样,其中包括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交响诗。
但也有很多次素材小样的音乐选得很不恰当。作曲家戴维·纽曼听了为《霍法》(又译《人间好汉》,1992)选辑的素材小样后,觉得它根本不灵,因为它“不是太匪气,就是不够丰富”。
有些作曲家则宁愿根本没有素材小样,因为所用的任何音乐都会产生太多的联想。当戴维·拉斯金应邀为《劳拉》作曲时,他们竟想把“矫揉造作的小姐”放进素材小样。“我看得出来,他们使用‘矫揉造作的小姐’,只是为了很老套地用一下萨克管或加了弱音器的小号。依我看,主旋律用不着太复杂。”结果,拉斯金只是利用周末时间作了一首主题歌算是完成任务,影片因而避免了“配错了音乐”的场景。
定位会
至少从理论上讲,作曲家的实际工作开始于“定位会”,会上她(他)要同导演(有时是制片人)坐在一起观看影片并且决定音乐的定位。像大多数作曲家一样,比尔·孔蒂宁愿先看影片。“我会在定位会前看影片。当你反复观看影片时,你的创作想法才会逐渐定型。”
巴迪·贝克解释说,当定位会开始时,音乐指导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音乐编辑是作曲家的左右手。在定位会上,导演阐述他对某个情境的想法,应该配什么样的音乐等等。他甚至会问“你觉得这些想法怎么样?”
我虽是个作曲家,可并没带着五线谱纸来开会,我只能坐在那儿记笔记。但我的音乐编辑并不是只带着耳朵来听我们说什么的,他正盯着英尺数计数器并作着始点标记位置的记录。他还要作一张将在影片中出现的所有音乐的简图。在我们明了所有这些笔记之后,他甚至还要记录一点制片人或导演的看法。
作曲家雪莉·沃克《一个隐形人的回忆录》[1992])(透露,一旦以后对曾经一致同意的事情发生争论,这些笔记就变得非常重要。
这些笔记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一种保护,所以要把它们送交导演和制片人。以后当我们讨论这些事情时,如果有人说,“我觉得那会儿真是剑拔弩张”,我们就可以查查定位会的笔记,没准儿上面记着那会儿大家意见一致,关系融洽。当然,我们可能会协商一下,重新思考一下所提出的问题。
巴迪·贝克描述了当工作接近实录阶段时大家所采取的互谅互让的态度。
我们把全片配乐确定之后,还要作些微调,这就要回过头来靠笔记来查找。也许始点标记并不在音乐编辑的笔记所记的地方,也许它稍稍靠前了一点。
这时我就得当机立断,并向音乐编辑补充提供所有有关资料,以使他对影片胸有成竹。随后我们便可以录音了。
桥梁和房屋
定位会一结束,作曲家就开始搜寻并选出可用于影片的音乐。唐·雷总在探索各种可行性。
你也许只寻找能用于连接上下场景的很短的乐桥就行了,较大型的配乐不过是一个偶发的爱情场景或追击场景。你也许使某些场景充满音乐以增强戏剧张力而让另一些场景一点音乐都没有。
你也许决定很有节制地使用音乐,这种方法在话多的影片里特别有效果,比如在法庭剧或自然主义风格的影片中,沉默往往有很深的含义。
由于影片各不相同,作曲家必须能识别故事的精髓并将其贯穿于音乐之中,这是电影配乐工作的关键所在。雪莉·沃克就是从确认她所说的“核心概念”入手开始她的工作。
如果我没掌握故事和人物的核心概念,我制作的就是一大堆音符垃圾。核心概念总是相关于故事和故事的讲述。
一旦我准确领悟了核心概念,我就开始让它变成音乐。这就像先有骨架后有血肉。我会坐在那儿创作出好多不同的、抒情性的背景音乐。我喜欢把这些东西录下来并在之后的几天中再听一遍,让这些素材周而复始地转一圈。然后我把它交给导演,告诉他,“这就是我以后配乐的基础”。
巴迪·贝克则宁愿先找到速度(tempo),然后再往上搭东西。
你先看影片,看到一个场景后就开始琢磨“啦,嘀哒……这速度感觉挺好”。这是一种直觉。然后你告诉音乐编辑,你想从这种速度着手。随后他计算出为一段两分钟的场景你需要照这种速度写多少小节音乐。
一旦你完成了技术部分,音符自然会奔涌而来,因为全都设计好了。你会营造你的主题或者说你的表现方式。这就像一张蓝图。你在蓝图上设计每段音乐并使音乐(成品)与蓝图相吻合,就像盖房。
“我可能要花几天时间搞出我认为对路的素材”,亨利·曼奇尼说“一旦有了这套素材,其余的就好办,了,就像你要盖一所房子,要有风格,有样儿,还要有节奏”。
拉斯金对于电影作曲之内在结构的描述再次印证了盖房的类比。
建筑无处不在。什么东西都有特定的结构。你要探知这个场景讲述了什么,它在整部影片中占据什么位置。当我对这个场景作完分析时,我会把真正重要的、我不能忽视的东西画上红圈。
像编剧、导演以及其他电影合作者一样,拉斯金会找出故事中富于情感的段落,并且琢磨出把它们忠实描绘出来的办法。不经过创作时的内心斗争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你必须阐发出场景中的情感,并设定情感的流动方向。你希望能随着故事的前后顺序作曲,以使音乐有一种发展的感觉。当我为一个较长的场景作曲时,我会对自己说“这听上去好象不大灵啊”,但我还是坚持写下去。
在为《劳拉》作曲的那个周末,我想必写了四五十个主题,还不算我已经想到但因不够好而没写下来的。最后弄到星期天晚上,我终于有了灵感。当我把曲子弹给奥托·普莱明格听时,他觉得这玩意儿的确别出心裁。
主题音乐的功能
许多作曲家都认为,为主要人物所作的主题音乐可以用许多不同的风格来演奏。有时它用大管演奏,令人害怕,有时则用小提琴演奏,洋溢着浪漫。随着影片故事的进展,主题音乐可以转成小调或配以不同的和声。
谈到《霍法》,戴维·纽曼回忆道:“我为霍法这个人物使用了三个主题:一个用低音——强劲但仍然是抒情的;然后是他开车行进的主题和他的激情主题。我选择某个主题,重复地使用,以不同的方式配器,将其展开,在主题中加进一些音符,把它扩展开来,让它在新的高音上重复出现,其它音乐成分均围绕它行进。”
汉斯·齐默尔则尽量使这一过程富于灵活性。我常常把主题音乐同人物当时的经历结合起来,但我从不死盯着一些主题没完没了地用。我的主题总在不断地变化。
《雨人》的主题在我创作的所有电影主题音乐中可以说是最邪门儿的。因为你压根儿听不出来有什么主题。你只有把影片中的每段音乐都串在一起,才会对整个曲调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由此可以看出,音乐的作用远远不止于为影作情感的诠释。它实际上是用来说明并强调故事的,或者说,音乐是为叙事编配的。
其总的创意在于,雷蒙(患狐独症的哥哥)身上总有人们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你根本得不到一个总的概念。因此,从第一本的第一个音符开始到片尾字幕的最后一个音符结束,就没有过一段完整的曲调,就像一条长长的弧线总是被故意打断。
一些最令人难忘的电影主题音乐往往出自其他人物甚至其它设想。事实上,亨利·曼奇尼在写《粉红豹》主题音乐时,那只“豹子”(实际上是一颗粉红色的钻石)还没构想出来呢。
“粉红豹”实际上是为大卫·尼文(饰珠宝窃贼)写的一段主题音乐。他是个流氓型的人物,脚步很轻,而我恰好采用“哒当,哒嗒”开头,然后萨克管进入。后来导演布莱克·爱德华兹想要一个很活泼的片头字幕,而这首由萨克管和长笛演奏的主题曲非常合适。此后,它婉转多变地贯穿于整部影片之中。
在最好的情况下,主题音乐的变化会连同主要情节一起帮助观众把故事联缀起来。戴维·拉斯金在为《劳拉》作曲时,曾努力想达到这一点。
《劳拉》的配乐实际上只有一个主题。其它的主题都是一些我没有将其展开的片断。《劳拉》中大概有五六个这样的片断。你还记得么,劳拉这个人物直到第六本才出现。影片基本上都是闪回。
因此,你努力想做到的是,用特定的音乐使你感觉到她的魂灵的存在,并且在其他人身上也唤起这种感觉。我觉得这应该是一种很精致的音乐,能使人想到一位美妙绝伦的姑娘。由于这位姑娘已经去世,因而音乐中这种眷恋的感觉有着很独特的浪漫气质。我还要点出,那位侦探竟爱上了她。虽然影片讲的是侦探故事,但在音乐上,我是把它当作爱情故事来处理的。
汉斯·齐默尔解释说,同其他搞创作的人一样,作曲家也是自萌发意念开始便与其朝夕相伴。在难以想象的时间压力下,他们倾尽全力投入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也是多凭感觉而不是思考。每次投入都是全心全意,夜以继日。
3、从零开始学习UI设计之类的能学会吗?
没有人天生下来就会PS,会AI,会美术基础,会设计规范,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自信,只要愿意努力,人人都可以学习UI设计。至于能不能学会,就看自己愿不愿意努力了,世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学好UI设计只有三点,分别是多看,多想,多练,把三者做到极致,便可成为一名UI设计师。看是看好的作品,想是想这个作品是怎么做的,练是大量的临摹,当三者达到一定水平后,便可出原创作品。用原创作品去找工作,是水到渠成的事。
4、汉斯教堂是大理石的吗?
汉斯教堂有一部分是用大理石建造的。其大教堂前有一个开阔的广场,由于城中并无高大的建筑,教堂更有拔地而起的气势。兰斯大教堂的建筑结构就像巴赫的康塔塔,在飞拱柱烘托的教堂顶部,密集而细长的大小尖塔重重叠叠,浑厚繁复的石头合唱层层递进,直上云霄,绵无尽头。整个大教堂就像一座博物馆,教堂内外布满了以圣经故事为主题的雕塑,共有雕塑2302尊,这些雕塑一直到13世纪末才告完成。阳光照射到教堂正面三座拱门上,拱门门洞斜面上一层层的尖券布满了雕塑,这些雕塑和拱门上方的雕塑沉浸在强烈的明暗对比之中,随着光影的移动而变化,它们如同是被上帝之手借助阳光雕刻出来的一般。教堂大门正面的北侧有一尊名为“微笑天使”的雕像,由于雕像神情甜美,造型极为生动,现今已经成为兰斯城的象征,被称为“兰斯的微笑”。
5、奇迹1.03官服,(汉斯的强化白金套)和(汉斯的强化龙王),哪个攻击高?
汉斯的强化白金套比汉斯的强化龙王的攻击性高。
一,汉斯的强化白金套官服覆盖了汉斯的头、凯和腿区域,外加HS龙鞋和雷神剑,而汉斯的强化龙王套官服覆盖了头、手、鞋区域,外加雷神剑。所以,汉斯的强化白金套比汉斯的强化龙王的攻击性高,包括防御力和攻击力。
二、汉斯的强化白金套和普通汉斯的龙王套是可以混穿的,而且因为汉斯的强化白金套和普通汉斯的龙王套是不同种类的官服,所以这两件官服的属性都能分别显示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当穿的是两件同种官服时,其中一件官服的属性就会被隐藏起来,只会出现第一件官服属性的效果。
(5)比汉斯设计网站扩展资料
奇迹1.03游戏道具系统中除了强化型的官服可以提高攻击性之外,首饰、武器、坐骑、翅膀、宝石、技能石/书这些道具都能帮助汉斯提高攻击性。比如宝石类道具可以帮汉斯提高攻击性,但会有不同的成功机率,若失败则有可能会导致宝石及装备道具消失;
而武器道具最多可以帮汉斯提高提升+15的攻击性,其中 +1~+9 需透过宝石类道具(灵魂宝石、祝福宝石)来进行强化升级;+10~+15的攻击性则要透过仙踪林的NPC(玛雅哥布林)合成。
6、跪求安徒生童话《笨汉斯与烤乌鸦》双语版情景剧剧本
乡下有一幢古老的房子,里面住着一位年老的乡绅。他有两个儿子。这两个人是那么聪明,他们只须用一半聪明就够了,还剩下一半是多余的。他们想去向国王的女儿求婚,而也敢于这样做,因为她宣布过,说她要找一个她认为最能表现自己的人做丈夫。
这两个人做了整整一星期的准备——这是他们所能花的最长的时间。但是这也够了。因为他们有许多学问,而这些学问都是有用的。一位已经把整个拉丁文字典和这个城市出的三年的报纸,从头到尾和从尾到头,都背得烂熟。另一位精通公司法和每个市府议员所应知道的东西,因此他就以为自己能够谈论国家大事。此外他还会在裤子的吊带上绣花;因为他是一个文雅和手指灵巧的人。
“我要得到这位公主!”他们两人齐声说。
于是他们的父亲就给他们两人每人一匹漂亮的马。那个能背诵整部字典和三年报纸的兄弟得到一匹漆黑的马;那个懂得公司法和会绣花的兄弟得到一匹乳白色的马。然后他们就在自己的嘴角上抹了一些鱼肝油,以便能够说话圆滑流利。所有的仆人们都站在院子里,观看他们上马。这时忽然第三位少爷来了,因为他们兄弟有三个人,虽然谁也不把他当做一个兄弟——因为他不像其他两个那样有学问。一般人都把他叫做“笨汉汉斯”。
“你们穿得这么漂亮,要到什么地方去呀?”他问。
“到宫里去,向国王的女儿求婚去!你不知道全国各地都贴了布告了吗?”
于是他们就把事情原原本本地都告诉了他。
“我的天!我也应该去!”笨汉汉斯说。他的两个兄弟对他大笑了一通以后,便骑着马儿走了。
“爸爸,我也得有一匹马。”笨汉汉斯大声说。“我现在非常想结婚!如果她要我,她就可以得到我。她不要我,我还是要她的!”
“这完全是胡说八道!”父亲说。“我什么马也不给你。你连话都不会讲!你的两个兄弟才算得是聪明人呢!”
“如果我不配有一匹马,”笨汉汉斯说,“那么就给我一只公山羊吧,它本来就是我的,它驮得起我!”
因此他就骑上了公山羊。他把两腿一夹,就在公路上跑起来了。
“嗨,嗬!骑得真够劲!我来了!”笨汉汉斯说,同时唱起歌来,他的声音引起一片回音。
但是他的两个哥哥在他前面却骑得非常斯文,他们一句话也不说,他们正在考虑如何讲出那些美丽的词句,因为这些东西都非在事先想好不可。
“喂!”笨汉汉斯喊着。“我来了!瞧瞧我在路上拾到的东西吧!”于是他就把他抬到的一只死乌鸦拿给他们看。
“你这个笨虫!”他们说,“你把它带着做什么?”
“我要把它送给公主!”
“好吧,你这样做吧!”他们说,大笑一通,骑着马走了。
“喂,我来了!瞧瞧我现在找到了什么东西!这并不是你可以每天在公路上找得到的呀!”
这两兄弟掉转头来,看他现在又找到了什么东西。
“笨汉!”他们说,“这不过是一只旧木鞋,而且上面一部分已经没有了!难道你把这也拿去送给公主不成?”
“当然要送给她的!”笨汉汉斯说。于是两位兄弟又大笑了一通,继续骑马前进。他们走了很远。但是——
“喂,我来了!”笨汉汉斯又在喊。“嗨,事情越来越好了!好哇!真是好哇!”
“你又找到了什么东西?”两兄弟问。
“啊,”笨汉汉斯说,“这个很难说!公主将会多么高兴啊!”
“呸!”这两个兄弟说,“那不过是沟里的一点泥巴罢了。”
“是的,一点也不错,”笨汉汉斯说,“而且是一种最好的泥巴。看,这么湿,你连捏都捏不住。”于是他把袋子里装满了泥巴。
这两兄弟现在尽快地向前飞奔,所以他们来到城门口时,足足比汉斯早一个钟头。他们一到来就马上拿到一个求婚者的登记号码。大家排成几排,每排有六个人。他们挤得那么紧,连手臂都无法动一下。这是非常好的,否则他们因为你站在我的面前,就会把彼此的背撕得稀烂。
城里所有的居民都挤到宫殿的周围来,一直挤到窗子上去;他们要看公主怎样接待她的求婚者。每个人——走进大厅里去,马上就失去说话的能力。
“一点用也没有!”公主说。“滚开!”
现在轮到了那位能背诵整个字典的兄弟,但是他在排队的时候把字典全忘记了。地板在他脚下发出格格的响声。大殿的天花板是镜子做的,所以他看到自己是头在地上倒立着的。窗子旁边站着三个秘书和一位秘书长。他们把人们所讲出的话全都记了下来,以便马上在报纸上发表,拿到街上去卖两个铜板。这真是可怕得很。此外,火炉里还烧着旺盛的火,把烟囱管子都烧红了。
“这块地方真热得要命!”这位求婚者说。
“一点也不错,因为我的父亲今天要烤几只子鸡呀!”公主说。
糟糕!他呆呆地站在那儿。他没有料想到会碰到这类的话;正当他应该想讲句把风趣话的时候,却一句话也讲不出来。糟糕!
“一点用也没有!”公主说。“滚开!”
于是他也只好走开了。现在第二个兄弟进来了。
“这儿真是热得可怕!”他说。
“是的,我们今天要烤几只子鸡,”公主说。
“什么——什么?你——你喜欢要什——”他结结巴巴地说,同时那几位秘书全都一齐写着:“什么——什么?”
“一点用也没有!”公主说。“滚开!”
现在轮到笨汉汉斯了。他骑着山羊一直走到大厅里来。
“这儿真热得厉害!”他说。
“是的,因为我正在烤子鸡呀,”公主说。
“啊,那真是好极了!”笨汉汉斯说。“那么我也可以烤一只乌鸦了!”
“欢迎你烤,”公主说。“不过你用什么家什烤呢?因为我即没有罐子,也没有锅呀。”
“但是我有!”笨汉汉斯说。“这儿有一个锅,上面还有一个洋铁把手。”
于是他就取出一只旧木鞋来,把那只乌鸦放进去。
“这道菜真不错!”公主说。“不过我们从哪里去找酱油呢?”
“我衣袋里有的是!”笨汉汉斯说。“我有那么多,我还可以扔掉一些呢!”他就从衣袋里倒出一点泥巴来。
“这真叫我高兴!”公主说。“你能够回答问题!你很会讲话,我愿意要你做我的丈夫。不过,你知道不知道,我们所讲的和已经讲过了的每句话都被记下来了,而且明天就要在报纸上发表?你看每个窗子旁站着三个秘书和一个秘书长。这位老秘书长最糟,因为他什么也不懂!”
不过她说这句话的目的无非是要吓他一下。这些秘书都傻笑起来,每个人的笔还都洒了一滴墨水到地板上去。
“乖乖!这就是所谓绅士!”笨汉汉斯说,“那么我得把我最好的东西送给这位秘书长了。”
于是他就把衣袋翻转来,对着秘书长的脸撒了一大把泥巴。
“这真是做得聪明,”公主说。“我自己就做不出来,不过很快我也可以学会的。”
笨汉汉斯就这样成了一个国王,得到了一个妻子和一顶王冠,高高地坐在王位上面。这个故事是我们直接从秘书长办的报纸上读到的——不过它并不完全可靠!
(1855)
这篇童话发表于1855年《故事集》第2版上,情节非常有趣,虽然“它并不完全可靠”。故事中的人物也的确荒唐得很,但读起来又不会有这种感觉,而会觉得他们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真实可信。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人随处可见,特别是在上层人士之中。他们愚蠢、教条、迂腐,而且还喜欢卖弄,自以为聪明,总以为劳动人民笨。“笨汉汉斯”尽管貌似粗笨,但实际上要比他们聪明得多,脑子也比他们灵活得多。这篇故事,在貌似荒唐但实际有趣的情节中道出了社会中的某些真相,讽刺了“上流人”,歌颂了简单质朴的普通人。安徒生在他的手记中说:“这是一个古老的丹麦民间故事的复述,与我以后写的故事不一样——这些故事完全是我自己想象中的产物。”
7、谁知道艺术设计史相关网站啊?
一、二十世纪的世界设计 自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至191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有近4O年的和平,人民生活在浪漫与幻想之中,那时的设计或多或少的都带有怀旧的色彩,比如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它们力图阻止工业化的出现。一战,让人们产生的恐惧,忧患意识取代了对未来的美好使惧,形成了一个特殊观点:如果机械失控会屠杀人类自身。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大规模的工业化产生的消极结果做出判断。当时的欧洲正处在一个很不安定的状况下,社会民主思想开始逐渐移人一批清醒的设计师的脑中,他们努力从建筑设计着手改良社会,提出“设计是为大众”的观点,这些人变成了现代设计的核心。德国的设计立场就是受社会工程和社会工作立场影响的,它强调设计怎样为德意志民族例造更好的条件。包豪斯(Bauhaus)的第一任校长、著名的建筑师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曾说:“我的设计要让德国公民的每个家庭都能享受6个小时的日照。”由此可见,他们进行的是“社会工程活动”,即对社会进行工程化的改革。“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现代设计形式不是对形式考虑的结果,而是解决问题、满足大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形式的结果,它产生的原因是社会民主思想,目的则是创造廉价的、可以批量生产的产品。 二战后,为了追寻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义、德国建立了乌尔姆设计学院(Hochschule Gestaltung at Ulm),重申“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主张。这所学院最大的员献是系统设计和设计院校同企业挂钩。可以说,从德国开始现代设计以来.第一次有可能把理想的功能主义完令在工业生产上体现出来。乌尔姆的教育体系对了战后的设计教育起了引导作用,创造了模式,奠定了基础。 因为德国设计师更多考虑的是设计和人的物理关系(如尺寸、模数的合理性等),所以德国的设计是冷静的、高度理性的,甚至是不尽人情的,以致有时缺乏对设计和人的心理关系的考虑。北欧的现代设计却十分注意这-关系,它的地理位置是决定因素。斯堪的那纳维亚国家所处的纬度偏高.冬天的日照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人们更多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使得人和室内陈设的关系极为密切,这就要求设计必须注意人的心理感受。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图(Alvar Aalto)等人提出要走德国人的理性主义道路,而不用德国人的简单的几何外形。他们的设计采用某些有机形态(如弯曲线)和原始材料(如木材),被称为“有机功能主义”。南欧的设计,意大利最为突出。意大利人把设计当作一种文化来看待,不单纯把它看为赚钱的工具,于是小批量和高品位成了意大利设计的优势,这体现在那些别具一格的家具、汽车、鞋等设计上。 美国的设计体系与欧洲设计体系是泾渭分明的。欧洲的设计先由理念切入,然后有明确的设计目标。美国则是做完设计之后才加以总结,与欧洲弥漫着社会民主气息的设计完全不同。美国的设计起源于商业,加之没有社会意识形态为依据,曾经一度跟着市场走。美国虽然缺乏社会思辨,却是非常注重实用并且十分强大的经济动物,它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兼收并蓄、容纳各种积极因素,令自己的设计很快就取得了领先的地位。1933年,包豪斯关闭之后,包括格罗佩斯、汉斯·迈耶(Hannes Meyers)、米斯·凡·德洛(Mies Vander Rohe)在内的5OO多人移居美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们的到来使以往没有理论基础的美国设计有了主心骨--设计的伦理、思想意识、教学体系。这些都为美国设计的飞跃埋下了伏笔。在中产阶级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的社会环境中,包豪斯主张的为大众设计的观念被湮没了。但美国提供的广袤土地和强大的经济支持再次燃起了建筑师们的热情,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国际主义风格诞生了,它是美国的商潮同德国的理念结合的产物。这种风格逐渐波及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影响。 北欧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国人以之为赚钱的工具,日本人则认为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出口电器便成了它的重要经济来源。此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以致日本设计受到政府的关注。日本的设计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设计变得十分强大。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能对国外有益的知识进行广泛的学习,并融汇贯通,最终成为己用。同时,日本民族的团体精神很强,使企业内部的力量比较容易得以完全集中。日本的传统中有两个因素使它的设计没走弯路:一个是少而精的简约风格,另一个是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这令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从德国引入的模数概念。空间狭小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导致出现日本的电器产品引导世界潮流、横扫世界市场的态势。 二、世界设计的现状 时间推至90年代,设计又面临新的形势。在此之前,各行业的界限相对比较清晰,分工明确。进入90年代后,各行业之间的界限产生模糊。这个现象所受到的最大刺激是设计师遇到问题不能按照产品的类别进行硬性分割。在设计时,他们必须注意设计对象与其它产品之间的关系,必须要跨出设计对象的设计范围来考虑问题。如设计杯子,不是单纯以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或以优美的造型为标准,而要考虑它在什么场合使用,要让杯子能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随着设计师考虑的设计范围日趋增大.出现了以品种分类的边缘的模糊化问题,各类学科也有了互相兼容的现象,即学科的交叉化。这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趋势。 对设计而言,另一个强力冲击来自电脑。由于最早的设计院校大多是以美术学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设计教育是从美术教育中衍生出来的,从而使设计教育主要以技法训练为中心。学生们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技法上,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可非议的,因为那时的设计图纸只能用手工的方式进行表现。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7O年代,甚至更晚一些。80年代,个人电脑的普及给设计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冲击。原先用画笔描绘或用其它特殊技法完成的效果图,现在只需用一台硬件配置很好的电脑和AutoCad、Photoshop、3D Studio等优秀制图软件相配合,便可使制图所花费的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并且图样美观准确。电脑使往常占用教学4/5课时的技法训练锐减至少于I/1O,让学生有更充裕时间来考虑设计的细节问题,这对设计及其教育体系是革命性的冲击。 学科交叉化和电脑的冲击对当今的设计是积极因素,它们将促进设计在新的时代面前更快地向好的一面发展。当然,现代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国际主义带来的刻板面貌。国际主义风格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并且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民众的需求.仅它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个性,一心追求共性。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产品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中牢地占有一席之地。在设计中,从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民族审美情绪同现代设计的某些因震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是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向。在这方面,日本人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他们把套在木桶外面的箍夸张加大,让它既是功能构件又是装饰构件,称之为“装饰性的使用结构部件”。北欧的木制、藤制家具形制性和个性的关系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设计师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 其次是后现代手义对现代设计造成的负面影响,后现代主义由建筑设计产生,从罗伯特·文丘里(Bobert Venturi)设计了“文丘里住宅”起,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们采用一些古典主义的历史符号并加以破坏,然后重新组合,企图改变现代主义刻板的面目。查尔斯、詹克斯的话或许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他说:“后现代主义就是现代主义加一点什么别的(装饰因素)。”后现代主义造成负面影响的根源在于它的调侃态度。事实上,它是采用调侃的方式使用古典符号,调侃适度才能达到很好效果,但是过多调侃便伤害了许多受过高等教育、对古典主义有深入了解的中产阶级,而他们偏偏是最大的买主。此外,因为许多人不明白后现代主义的真正含义,使得“后现代主义”变成了低能的设计师的遁辞,凡是他讲不通的都冠以“后现代主义”的大帽子。看着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一部分不伦不类的建筑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后现代主义的设计虽然流行时间不长,但对严肃的现代设计的负面冲击却是难以估量的
求采纳
8、哈尔滨哪家的汉斯比较好吃?
汉斯南美烤肉(中山店)~0451-82669998-南岗区-中山路254号,公交车2、86、101、103、21河沟街下车
汉斯南美烤肉(一曼店)~87526688 87526677 -南岗区-一曼街18号 公交车3、55、52、74、78、104、105哈工程大学下车
这两家味道基本差不多!
夏威夷比萨自助也不错啊~不吃烤肉也可以换换口味~~地址: 南岗区大成街6号 新吉家具城楼下!
中山路河沟街~绿海大厦楼下~~
9、美标、乐家 杜拉维特 汉斯格雅 高仪 科勒 杜菲尼 TOTO 这些品牌的共性和差异在哪些方面?每个品牌的特点
从品牌上来所,
都是国外的品牌,但是杜拉维特,汉斯格雅,高仪,是国际一线品牌
TOTO,乐家,美标科勒等算是国际二线品牌了
这是从品牌定位,公司发展历史,运营方向和取得的成果综合分析
从产品上来说,
杜拉维特,汉斯格雅,高仪是进口产品(杜拉维特有些系列产品在国内的厂生产的,这和他们公司的运营方法有关系,比如圣淘沙面盆,只在中国生产,德国人要买这个面盆,只能从中国进口,不过大部分高端系列产品还是进口)
汉斯格雅和高仪是进口(汉斯格雅有部分产品是进口配件,在松江组装,主要是降低成本,入门级产品都是这样做的,高端系列的产品都是进口的)
toto,科勒,美标等是在国内生产的,中国有建厂
从产品分类来说
美标,乐家,TOTO,科勒等是陶瓷和五金(龙头花洒)都生产,产品都做的不错,TOTO的智能盖板算是特点了,科勒在花洒的创新上比较突出,乐家在设计上比较前卫
杜拉维特,汉斯格雅,高仪就和上面不一样了
杜拉维特,专做陶瓷,专一,德国人做东西就是不一样,陶瓷的釉面,包括配体和TOTO之类的比较,都会发现很大得不同,在设计上都是全球知名设计师设计的,比较经典有普拉达系列,斯达克系列
汉斯格雅,hansgrohe,专做五金,在工艺技术和创新上确实做到巅峰了,代表有飞雨,普拉达,飞瀑,全方位,幻雨魔法师,不但是名师设计,在功能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高仪,grohe,也是专做五金,高仪其实是从汉斯格雅分出来的,不过他的发展方向不太一样,质量和设计也不差,但是在运营宣传上不比汉斯,大多数人抵挡不了汉斯的飞雨,飞瀑和全方位的感觉(注意看汉斯和高仪的英文)
目前在中国高端卫浴领域里面陶瓷当属杜拉维特,五金当属汉斯格雅,虽然说还有比他们定位高,价格贵的,但是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这两个品牌当之无愧,一般卫生间配的时候也是这样配,陶瓷买杜拉维特,五金买汉斯格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