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万维百科 > 站长趣事

站长趣事

发布时间:2020-07-22 12:07:57

1、文化站长的介绍

《文化站长》,26集幽默轻喜剧,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描述了发生在我回国北方某答村的一系列文化趣事。通过对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代表的一群鲜活的农村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反映了农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惊天动地的新局面;也体现了农民在温饱解决后,对精神文化的强烈要求。余淳执导,人艺老演员马恩然(曾主演过《空镜子》、《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担当男主角,实力派演员林永健、李静、雷恪生、句号、刘亚津等倾力加盟。

2、爱迪生有什么童年趣事

爱迪生童年趣事
爱迪生在童年时代就爱动脑筋,好奇心特别强,有一天早晨,全家突然发现爱迪生不见了,到处找也找不到,一直到了晚上,才发现他趴在鸡舍旁,肚子下面压了一大堆鸡蛋,原来他异想天开,要用自己的身体来孵小鸡,结果事与愿违:蛋壳破裂,蛋黄横溢。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小爱迪生12岁那年,就开始在火车上卖报,他每天赶早班火车到达底特律,然后晚上9点钟再搭晚班火车赶回休伦港。小小年纪的爱迪生之所以上火车卖报,一来他对学校的学习感到枯燥,二来上火车卖报可以积存一笔由自己支配的研究实验资金,利用在底特律下午休息的时间也可到市图书馆阅读众多的科学书籍。12岁的小爱迪生在火车列车员的帮助下还在行李车厢的一角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小小实验室。直到一次实验中失火,才结束了爱迪生在火车实验室的这段初期的科学实验。

3、中石化用工严重违反劳动动法?

违反是肯定的,现在那个企业不多少有点

4、求《玩转魔方》的作文

说起魔方,我很早就见有人拼了,他们蒙着双眼单手拿着魔方,手疾如风,似闪电,短短几秒钏,一个原本混乱的魔方眨眼间就复原了。我看的心里痒痒的,真想试试,于是就来到爸爸身边,苦苦哀求道:“爸爸你给我买一个嘛!”爸爸说:“买可以,但你要坚持下来,不能玩几天就不玩了。”我想也不想就答应了爸爸。

魔方刚买回来,我就拿着它左一下,右一下,可怎么也拼不成一面,反而更乱,有时明明快拼好了,就剩下一个了,结果这一个移上去,另外两个又跑到一边了,我试了很多次,可每次都失败,我火了,恨不得把魔方给摔碎,再组装起来。正当我心灰意冷时,妈妈见了,就劝我说:“做什么都不能灰心,要有耐心,而且要找方法,只要拼好一面你就聪明的孩子。”我听了妈妈的话,冷静下来。在说明书上看一些关于玩魔方的方法,我的速度进步的比较快,6秒就拼成了一面,慢慢地拼一层,两层,六面,我太利害了,都能拼好六面了,我真利害。后来我拼六面最快速度是1分35秒,我欣喜若狂,我学会拼魔方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会成功。魔方成了我的好朋友,也许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一名魔方高手!

5、黄霖的人物轶事

黄霖与周恩来1937年劳山遇险
1937年4月25日,周恩来与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副参谋长张云逸、参谋孔石泉、副官陈友才、机要员曾洪才、记者吴涛和四名警卫员,以及西北保卫局特务队副排长陈国桥率领的一个班战士,共计25人,乘坐3辆卡车从延安南门出发去西安。行驶到延安与甘泉县之间的劳山地域沿湫山,遭到临镇李青伍股匪的伏击,周恩来、张云逸在警卫员掩护下,向梢林转移,翻山越岭与当日下午16时安全撤回西北保卫局三十里铺检查站。延安接到三十里铺传回的警讯后,毛泽东得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着急,亲自电话询问并下令总参谋长刘伯承集中机关与中央首长的坐骑,毛泽东直接叮嘱军委警卫团长黄霖:“什么也不要顾虑,无论如何要把周副主席救回来!” 黄霖带上十几个战士飞马而去。留守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和西北保卫局局长周兴率领集结起来的部队火速奔赴劳山,包括:蔡顺礼组织集中骑兵,延安市公安局文书于桑带边区保卫局特务队骑兵排,延属军分区独立团,延安市市委书记张汉武集合的民兵等。
黄霖率的小分队首先赶到三十里铺。随后,蔡顺礼、于桑带领的几十个红军骑兵陆续赶到。周恩来立即布置分工,由张云逸和检查站站长率队到沿湫山的伏击现场营救。
弹痕累累的卡车停在谷底,行李、文件散落在周围,牺牲的红军战士还保持着作战姿势!逐个检查,发现还有四个重伤员尚未牺牲,立即进行抢救。张云逸详细检查,发现牺牲的机要员口袋里的密码尚在,周恩来的毛毯被砍了几刀。随后赶来的于桑,带领战士群众收殓11名烈士遗体。
三十里铺的周恩来,了解到一切都已安排妥当,才和黄霖乘马返回延安。
抗战后期挺进豫中
1944年4月至6月,日军侵占了河南省东部、中部广大地区。1944年7月底,豫鄂边桐柏山区的新四军第五师,派出千余人的“豫南游击兵团”(原在豫南活动的淮南支队五个连、信应独立第二十五团、驻守大悟山的十三旅三十八团第三营),在黄霖的率领下于1944年8月下旬出发,沿平汉铁路北上挺进河南。
黄霖与淮南县委商量后,决定首战消灭驻在正阳县城西南胡冲店的正阳保安团。河南沦陷不久,这个保安团就投靠了日本人。与日、伪勾结,从事反共、反人民的活动。1944年8月29日,黄霖率部渡过淮河,一举攻克胡冲店,全歼正阳保安团,俘敌六百多人。几天后,汝阳、正阳、确山一带几股地方武装先后表示愿意接受改编,投靠共产党。兵团建立了汝正确、汝蔡遂两个县委和抗日民主政权,开辟了路东局面,并成立了路东指挥部。
随即黄霖即率部向平汉铁路以西进发。1944年10月20日,攻克确山县爬头寨,全歼盘踞在该寨的张明太匪部,此人是制造“竹沟惨案”的祸首之一,罪恶多端,民愤极大,该寨被克,当地人民无不拍手称快。信阳、确山一带游杂武装也纷纷投降新四军,接受改编。这时,游击兵团已由最初的千余人发展到五千多人,成立了挺进一团、二团、三团、四团,并开辟了以孤山冲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944年11月,豫鄂边区党委为加强挺进河南的力量,派新四军五师副政委任质斌带领第三十九团和一批干部来到孤山冲;同时,将豫南工委改为河南工委,将豫南游击兵团改为河南挺进兵团,黄霖任兵团司令员。也就是通常说的黄霖兵团。工委和兵团决定,由黄霖率领主力一部继续北上,开辟舞阳南部(现舞钢市)和遂平接壤的嵖岈山地区。
日本侵入舞阳后,据守在舞阳县城,国民党军退守到了泌阳西南部和方城县境内。于是,在舞阳、泌阳、方城、叶县四县边区(现舞钢市南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空隙地带,国民党的残余武装和一些地主武装就在这一地区割据一方。新四军开辟新区,建立以嵖岈山为中心的包括西平、遂平、舞阳、泌阳、叶县、方城等县在内的边区根据地,就必须将这些反动亲日武装与顽固反共势力清除。黄霖兵团到达嵖岈山地区后,立即和豫西八路军河南军区(司令员王宏坤、政委戴季英)取得了联系,短暂休整后就投入了战斗。
盘踞在舞阳尹集镇南部母猪峡地区的史聘侯(石品侯)伪皇协军独立大队有800多人。1945年2月8日凌晨,黄霖司令员率兵分三路对史聘侯独立大队进行围歼。史聘侯独立大队一击即溃,纷纷向九头崖方向逃窜,在九头崖山下被黄霖兵团包围,除一些顽固分子被击毙外,其余600余人全部缴械,大队长史聘侯也被活捉。
史聘侯独立大队被歼灭后,豫中日军恼羞成怒,迅速从漯河、舞阳、叶县等地调集日军和伪军近千人,向已经占领母猪峡的黄霖兵团反扑。于是就发生了有名的虎头山阻击战。当时因黄霖兵团作战部队大部分在母猪峡地区休整,并搬运战利品向嵖岈山转移,只有第38团一营的200多名战士在通往母猪峡的必经之地——虎头山警戒。日军于2月10日凌晨时分发动偷袭,担任警戒任务的战士发现后迅速占领虎头山有利地形阻击敌人。尽管敌人武器先进,人数众多,但是我军战士作战英勇,又据险而守,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战斗从凌晨一直打到中午,敌人始终未能前进一步。黄霖司令员指挥增援部队赶到,敌人撤向舞阳方向。此役歼敌180多人,我军有27人光荣牺牲,被葬在虎头山上。为了纪念虎头山阻击战中光荣牺牲的战士,舞钢市于2001年在当年虎头山战斗旧址修建了虎头山革命烈士陵园,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上将为陵园题写了园名。陵园中央是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后是大小15座坟墓,27位烈士就葬在这里。
虎头山阻击战结束后,黄霖兵团又通过李楼之战,彻底摧毁了残存在现舞阳南部李楼村的国民党刘馨武的舞阳县政府,其他一些地方武装也相继被击溃,舞阳、泌阳、方城三县边区被黄霖兵团连成了一片。
黄霖兵团的接连胜利对日军震动很大。驻扎在朱兰店、栗林铺两个据点和舞阳县城的日军感到了威胁,很快调集舞阳北舞渡皇协军2000余人,由汉奸尚振华带领,驻扎到尹集镇周围的10个村,企图把黄霖兵团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尹集镇以东。为迅速打开豫中局面,新四军五师又派十三旅旅长周志坚带领两个团增援黄霖兵团。两军会合后,决定消灭驻扎在尹集镇的皇协军,扫清新四军向西发展的障碍。经过缜密侦察,1945年3月10日,新四军以两倍于敌人的兵力对敌人展开围攻。战斗开始不久,不堪一击的敌军就开始向九头崖方向逃窜,结果遭到我军的伏击。整场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敌军除部分逃回舞阳外,其余400余人全部缴械被俘。1945年3月24日,摧毁确山西南敌据点任店。3月27日,解放西平、遂平,舞阳交界处的重镇尹集镇,全歼守敌伪和平建国军第一师第一旅。1945年4月13日,进攻西平县合水镇,俘伪师长张国威和西遂舞邯四县联防司令吴春亭,击毙日军指挥官松木。这一连串的胜利,打击了日伪顽的疯狂气焰。至此,舞阳县南部、西平县西部、遂平县西北部、泌阳县和方城县北部、叶县东南部被黄霖兵团连在了一起,形成了巩固的嵖岈山抗日根据地。1945年4月,黄霖兵团在根据地成立了嵖岈山中心县委和军事指挥部。
1945年5月,黄霖兵团又派兵支援叶舞支队,摧毁了日军设立在舞阳八台镇大韩庄村附近的据点。为了开展地方工作,豫中地委又于7月中旬派人成立了舞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并成立了区级地方武装。民主政府在根据地开展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的措施,使根据地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1945年7月,八路军陈先瑞支队来到豫中与黄霖兵团会合,不久以嵖岈山为中心成立了豫中军分区、中共豫中地委和豫中专员公署,陈先瑞任军分区司令员,黄霖任副司令员,栗在山任地委书记,欧阳景荣任专员。
黄霖兵团的抗日斗争有力地牵制了日军的侵略力量,打乱了日军的侵略部署。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黄霖兵团和其他3支大军一起胜利完成了党中央“经略中原”的战略任务。一年的战斗,挺进兵团建立了东起汝南、西至竹沟、南起信阳、北达舞阳,纵横二百余里的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了七个抗日民主县政权,发展了几十支抗日武装,兵团的人数也出千余人发展到一万多人,并与挺进到豫西的八路军河南军区取得联系。黄霖回忆:这一年是他一生中思想负担最重的一年,孤军深入敌后,远离边区党委和师部,干部少,对敌斗争情况复杂,环境恶劣,稍不谨慎,就会犯政策上的错误。另方面,他也得到了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特别是使他学会了在极其艰苦和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独立应付和处理各种问题,使他的才干得到全面的发挥。
1945年11月,豫中军分区受中央之命,撤出豫中向新四军五师靠拢,开始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征程。
中原突围中的黄霖
1946年7月7日,河南军区部队和地方干部3000余人集中在随县祝竹店,司令员兼政委黄霖作战前动员。部队出发后,很快进入河南境内。这时,遇到一个最急迫的问题,给养困难。黄霖派人侦察到,泌阳县西北的羊册集是国民党的粮仓,那儿存有小麦三千余石。于是,便集中部队攻打羊册。守敌全是泌阳县的地方保安团队,闻到枪声望风而逃。战士们打开粮仓,每人背够了三天的干粮,其余的全部分给当地老百姓。几天后,黄霖又指挥部队在南阳至方城的公路上伏击了国民党的十几辆军车,缴获了大批的钞票、药品和金条。部队出师告捷,缴获了足够的军粮和军饷,情绪高涨,信心十足。
部队进入豫西伏牛山区,这里是反动会道门和土匪武装出没的地方。战士们顶着灼热的太阳,行进在崎呕婉蜒的山路上,天天遇到地主武装和土匪的阻击和骚扰,每次宿营,必得先攻城破寨。一天,部队从西峡县黑烟阵出发,行至九条岭,遇到敌人的阻击。敌人控制了山头,凭险顽抗,堵住了去桑坪的大路,黄霖立即组织火力,全线出击,一举攻占了九条岭,夺取了桑坪。当晚,部队在桑坪宿营。连日行军、打仗,疲劳不堪,许多战士还未吃饭,便倒下睡着了。半夜,突然枪声大作,喊声震天。原来白天撤退到桑坪东面山头的敌人,剩我们戒备不严,包围桑坪镇,有一股敌人已冲进大街,情况万分紧急。黄霖见状,立即冲出门外,登上城楼,命令司号员吹紧急集合号。城外的部队听到号声赶来增援,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这次遭受袭击,伤亡虽然不大,但在方城县缴获的钞票却全丢掉了。为此,黄霜感到非常可惜,同时也吸取了这次教训,加强了部队的警戒。1946年8月初,部队跨越绵亘的伏牛山,进至豫西卢氏县木桐沟,胜利地完成了中原突围战略转移任务。 黄霖奉命到中原军区临时驻地起封沟见中原军区李先念司令员。黄霖的任务是,率领原河南军区主力,会合闵学胜带领的三旅八团、二旅六团,在西荆公路以东的豫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豫鄂陕军区第四军分区。黄霖为第四地委书记兼第四军分区政委,闵学胜为军分区司令员。四分区地处伏牛山、崤山、熊耳山的结合部,包括卢氏、灵宝、栾川、洛宁、嵩县等。这里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很适合开展游击战争。上级命令黄霖,立即将部队分散,就地打游击。黄霖已积累了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丰富经验,眼下,敌人这么猖狂,天天搜山、袭击我们的后方医院和驻地,如果我们把部队分散了,岂不要被敌人一口一口吃掉?一天,他带了四个连去袭击驻在官坡以东的国民党一个营。结果,不到一个小时,便把敌人全部打垮了。这一仗使他看清了豫西敌人的弱点,人数虽多,却多是乌合之众,敌人的特点是地形熟,善于山地作战,暗中作战,搞偷袭,摸岗哨,但害怕正面作战,害怕与解放军主力作战,而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所以,部队绝不能分散,只有集中起来打歼灭战,才能消灭敌入,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当时,胡宗南调集数万军队,对豫鄂陕根据地实行大规模“清剿”。在豫西,敌人成立了“十二县联防剿共指挥部”,纠集邓县、内乡、卢氏、嵩县等保安团,向四分区包围,企图在根据地未形成之前将我军消灭。黄霖和闵学胜等分区领导研究决定,首先拿嵩县保安团开刀,利用敌人矛盾,打开缺口,各个击破,打退敌人的进攻。嵩县保安团驻在卢氏、灵宝之间的杜关镇,装备好,力量强,有十二个连队,共一干多人。团长高茂斋老奸巨滑,但与其它保安团矛盾很深,处于孤军作战的境地。 1946年9月9日,四分区主力部队向杜关出击,经一夜战斗,全歼守敌,活捉团长高茂斋,俘敌三百余人。9月16日,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嘉奖令:“四分区反顽战斗迭获胜利,甚好甚慰,望传令嘉奖”。杜关战斗的胜利,鼓舞了部队士气。嵩县保安团被歼,其他保安团定会心有余悸,畏缩不前。黄霖亲自到军区请战,又到二分区司令员夏世厚那里搬来援兵。1946年11月中旬,向集结在卢氏周围的各县保安团发起全面反击。14日,奔袭沙河街,击溃卢氏、内乡保安团两个营,俘其大半。15日,围歼驻守横涧的内乡保安团王金声部,俘敌二百余人,16日,攻打双槐树,消灭号称“老虎团”的靳绍华保安团。17日,乘胜追击败逃至五里川的残敌,击溃国民党军第八十四师二五二团一部。18日,在未阳关击溃从内乡赶来增援的两个保安团,将残敌迫至西峡县黄沙、桑坪一带。经过十多天连续作战,六战六捷,将豫西十三县联防剿共指挥部各保安团全部击溃,解放了大半个卢氏,打开了四分区的局面。1946年12月15日,中央军委发出四分区战斗总结通报,充分肯定了四分区在开辟鄂豫陕根据地的过程中,集中优势兵为,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经验。
1946年入冬后,豫西山区白雪皑皑,寒风凛冽,许多战士穿着单衣,光着脚在雪地里行军打仗。这时,闵学胜调到鄂豫陕军区任参谋长,黄霖任地委书记兼分区司令员兼分区政委。给部队搞来棉衣,有黑的、白的、蓝的、还有花的。黄霖说:“甭管什么颜色,穿在身上冻不着就行,有棉衣、有被子、有菜金,这已经比其它分区不知好多少倍了。”
在豫西,黄霖曾几次遭遇危局,但每次最终都化险为夷。一次,他带领地委、分区机关到洛宁县开辟新区,走到一个叫“好汉坡”的地方,忽然远远地看到两边山上站着密密麻麻的人,最初,他以为是七团的同志们先到了,可举起望远镜一看,发现二、三十挺机枪映着太阳闪闪发亮,这才晓得是中了敌人的埋伏。敌人有两个团,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喊叫着冲下山来,黄霖命令机关的同志先撤,自己率领警卫连在后面掩护边打边撤,敌人穷追不舍,翻越三个山头,才脱离险境。这次遇险,牺牲了几个同志。敌人从已断气的分区刘参谋身上搜出了黄霖的章,以为这就是黄霖,便在陕川的报纸上大肆宣称“黄霖已被击毙”。后来,黄霖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曾深有感触地说:“咳,这“好汉坡”真是名不虚传,要过这个坡还真不容易哟!”黄霖十分注重根据地的建设,常常利用战斗的间隙,深入各个村庄,发动群众,帮助建立基层政权和地方武装。他的足迹遍布整个卢氏山区,和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至今,他的英名和带领四分区部队与敌人英勇战斗的事迹仍在老百姓中广为传颂。
一九四六年底,国民党又集中了十万兵力,继续清剿根据地。区党委、军区决定采用四分区的作战经验,集中各分区部队组成野战纵队,由黄霖任司令员,方正平任政委,率部向豫西出击,以粉碎敌人的明谋。一九四七年一月,部队首战桑坪,再战,攻克栾川县城和庙子镇,尔后进至鲁山地区。这时,接到中央命令,要黄方纵队向北渡过黄河,转移到太岳解放区休整。对此,黄霖困惑不解,主张部队继续留在豫陕一带,牵制敌人。后来还是服从命令。率部向黄河南岸进发。1946年2月28日,部队在新安县刘皇岭一带北渡黄河,转至山西晋城。一个月后,余部也北渡黄河,到晋城会师。

6、爱迪生发明灯的故事是什么

第一盏实用白炽灯

用铂线研制白炽灯,已经相当成功,可是它的价格毕竟太贵了。他决心要制造一种更好的电灯来。
试验用的线卷每次得从费城的吹玻璃人那里运来,浪费了不少时间,而且在中途又免不了破碎损失,这很使他烦恼。后来,他干脆雇了一个名叫波姆(Ludwing Boehm )的青年为他制造“玻璃丁包”。
一天晚上,爱迪生留在实验室很晚,他心不在焉地把一块压缩的烟煤在手中搓卷着。他好像在幻想着什么似的,不知不觉的把手中的烟煤搓成一根细线。他突然想到,这也许可以制造出比较好的电灯来。
他把身边的一卷棉纱截下一小段,放在炉中熏了约1小时,再把它装在玻璃泡里,抽去空气,而后把电流接上。这脆弱的棉线立即发出耀目的亮光来。可是炭线经不住电池的全部的电压,不久就烧断了。他把这断线放在显微镜下检查,发现经过炭化后的棉线变得异常的坚硬了。
于是他便加紧努力。他抛弃了用棉线的方法,试用木材的细条,接着又用稻草、纱纸、线、马尼拉麻绳、马鬃、钓鱼线、麻栗、硬橡皮、栓木、藤条、玉蜀黍纤维,甚至人的胡须、头发都用来当作灯丝。
爱迪生在休伦港车站学电报的时候,麦肯齐站长热心教过他电码。爱迪生建立研究所以后,特地请他到所里来工作。这时,麦肯齐已经上了年纪,实际上做不了多少事,爱迪生聘请他来,不过是为了报答他的情谊,让他挂个闲职养老罢了。麦肯齐是苏格兰人,长着红棕色的头发和胡子。有一天,爱迪生正在为灯丝材料冥思苦想,忽然看见了麦肯齐的红胡子,不由眼睛一亮。他问麦肯齐,为了电灯实验,能不能借用一样东西。爱迪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挑选了几根粗胡子,先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进灯泡里做实验。这时,他已经设计出一种新的抽气机,灯泡的真空度有明显的提高。
遗憾的是,实验结果表明,用胡子做灯丝,还是没有成功。麦肯齐找到爱迪生,把胸口一拍说:“再试试我的头发吧!”爱迪生说,头发和胡子的性质一样,没有采纳。但是,麦肯齐的献身精神是感人的。爱迪生先后用近1600种材料进行了实验,但都一一失败了。
从10月16日开始,经过5天的探索,出现了最终的突破。这次爱迪生又重新使用棉线,他把棉线摆成各种圆弧形,然后放在一个密闭的金属盒内,进行几个小时的炭化处理。数小时后,取出金属盒,打开后,棉线已成为炭丝。这时,“巴切勒极为小心地拿着这根宝贝,向吹制灯泡的车间走去,而我则像护送着无价之宝的护卫。”(爱迪生语)直到第四天,他终于取出了一段完整的炭丝,并顺利地把它装在一个玻璃灯泡里,接通电源。果然,灯丝发出亮光。可是,这样的电灯只亮了一会儿,炭丝就被烧断了。
炭丝灯虽然只亮了很短的时间,但却给电灯的研究带来成功的希望。报纸刊登了这个消息,没想到,爱迪生却因此遭到很多的诽谤和攻击。在当时,大多是用煤气灯照明,那些煤气公司的老板们怕电灯的出现使他们在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因此就拼命地反对电灯的研究工作,他们竭力要使人们相信,爱迪生是个善于吹牛的大骗子。
有些正统的科学家也付之一笑,认为年青的爱迪生想入非非,不相信他的研究会成功,认为小型电灯是无法制造的。其他的电灯研究者也攻击说,爱迪生盗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有人讥笑他说:“不管爱迪生有多少电灯,只要有一只寿命超过20分钟,我就愿付100美元,有多少付多少。”对此,爱迪生的回答,就是以坚定的信心,继续试验。
也有人说:“即使造出来,人们也点不起。”爱迪生则坚定地回答说:“当电灯普及之后,只有奢侈者才用得起蜡烛。”
爱迪生立志要发明一种体积小、亮度大、寿命长、可任意开关的电灯。经过多次的试验、失败、再试验,在一天傍晚,爱迪生和助手们成功地把炭精丝装进了灯泡。一个德国籍的玻璃专家按照爱迪生的吩咐,把灯泡里的空气抽到只剩下一个大气压的百万分之一,封上了口。这为爱迪生的成功提供了先决条件。爱迪生接通电流,他们日夜盼望的情景终于出现在眼前:灯泡发出了金色的亮光!这一天是1879年10月21日,后来就把这一天定为电灯发明日。连续用了45个小时以后,这盏电灯的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
爱迪生后来回忆这难忘的时刻说:“我们坐在那里留神看着那盏灯继续燃烧着,它燃烧的时间越长,我们越觉得神驰魂迷。我们中间没有一个人能走去睡觉——共有40小时的工夫,我们中间的每个人都没有睡觉。我们坐着,由心中切望到扬扬自得地注视那盏灯。它继续燃烧着约45个小时的工夫”。
爱迪生闯过了难关,试验终于成功了。他很有信心地说:“我认为我们发现了制造它的方法。如果它现在能坚持45个小时,再过些日子我就能让它持续100个小时”。
1879年11月1日,爱迪生申请对碳丝灯的专利,说明“甚至一根棉线在正确地炭化之后,置于百万分之一大气压的真空玻璃灯泡中,就可以对通过的电流保持100—500欧姆的电阻,在极高的温度下也能保持绝对的稳定。”
爱迪生没有陶醉。他说:“成功了一个实用白热灯的发明,我不过踏着一个整个组织的门限而已。我们一定会不断进行试验,使这灯更臻完美。”于是,在其后的几个星期,他和助手们便投入了制造灯泡的工作。他不断改变灯泡的尺寸和形状,变换引入灯丝和密封灯泡的方法。爱迪生的同事又仿照这些灯泡制造出许多复制品,一些挂在实验室,一些送入爱迪生的家里、巴切勒先生的家里,以及乔丹太太的廉价旅馆中。然后树起电线杆,将这些电灯与实验室的发电机相连。还有一些灯泡,被悬于街道上空。
直到12月底,爱迪生才公开告诉人们他试验电灯成功的消息。为了利用传播媒介对电灯进行翔实的介绍,他请来了纽约《先驱报》的记者马歇尔福克斯,允许他随意参观实验室,随意提问。
12月21日,《先驱报》的记者福克斯被过早地允许发表了他的关于爱迪生发明电灯的震撼世界的报导。文章除了占据一个整版,还在次版占了一栏,大小标题共11个——“爱迪生之灯”、“伟大发明家在电力照明方面的胜利”、“一张纸片”、“不用煤气,不出火焰,价比油廉,然而却光芒四射”、“在炉中转换”、“成功后的炭丝灯的全部构造”、“十五个月的血汗”、“关于他在电灯、燃烧器和发电机方面不知疲倦的试验”、“在棉线上的成功”、“魔术师的喜剧”、“电灯史”。由此可以说明这篇文章的重要性。那个记者把爱迪生的魔法讲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把电流通到“一口气就能吹走的小纸条上”就产生了一种明亮的、美丽的光,像意大利秋天日落时分的柔光。
爱迪生无意于作出谦逊的姿态,他宣布门罗公园将于1880年新年除夕用这种神奇的新光源来照亮。从圣诞节到新年这一周时间里,人们成群结队地前往门罗公园,去观看爱迪生的奇迹般的“未来之光”。
这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除夕晚会。在1879年最后一个寒冷、大雪纷飞的晚上,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载了3000人来到门罗公园。他们来自纽约和费城。纽约《先驱报》于1880年初对这一非凡的景象进行了报道:
“由于来客络绎不绝,一个容纳二、三十位技工工作的实验室已经停工一个星期了。这些参观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使这个方圆数英里的小镇堆满了形形色色的车辆——这当中有男、有女,有农民、技工,也有各种体力劳动者和孩子—与此同时,火车上又走下银行家、掮客、资本家、观光者,以及急于要做生意的有关方面代理人。”
庆祝会计划在天黑时开始,爱迪生叫所内人员从研究所到车站一路上都装上电灯,等第一班火车进站,立刻亮灯。当火车开始到达这个冬天的黑暗时,爱迪生开动机器,40个白炽灯泡全部点亮。电灯像金色的花朵闪闪发光,把雪地照得通明。
从火车下来的人,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研究所庭院内发光的数百盏电灯使人们神魂颠倒,目为之眩,他们惊奇得都屏住了呼吸。使他们难忘的不仅是这些灯本身,而更多的是这些灯竟能随时开关。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最神奇的东西,这里简直像另一个世界!他们都为历史上这一伟大发明赞叹不已!
人们忘了寒冷,到夜深12点还不想回去,到处听到有人高喊:“爱迪生万岁,爱迪生万岁!”
爱迪生依然守在机器旁,以使电灯发光。他穿的是旧的、到处是穿了洞的脏衣服。人们认为他是一个不重要的人物。他的穿着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却能使他听到人们在谈论些什么。
“这是大自然都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这样说道。
“你曾见过这么漂亮的东西吗?”另一个人说道。
一位当地老人给灯丝取了一个英语绰号,叫做“烧红了的发夹”。他说:“看起来是满漂亮,可我就是死了也弄不清这烧红了的发夹是怎么装到玻璃瓶子里去的。”
庆祝会所使用的电灯,寿命是170个小时,碳丝是用厚纸烘烤的东西,短短两个月时间,爱迪生已作了这么大的改进。
他在致词时说:“大家称赞我的发明是一种大成功,可是这尚在研究途中。在灯泡的寿命没有到达600小时以前,还不能算是成功。”
这一句话,使参加的人又一次感到惊讶。
对于门罗公园戏剧性的展览,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反应。爱迪生不断收到从各地发来的信,电报和礼物,人们称赞他是一个伟人。全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都报道了这一盛况,并赞不绝口地说,自从阿基米德以来,爱迪生是当之无愧的最伟大的科学家,非常可能是所有时代的最伟大的科学家。
1879年夏,每股100美元的爱迪生电灯公司股票曾跌至20美元。经过圣诞节后那次成功的展览,公司股票价格又开始暴涨。康克林参议员放出消息说,他正以每股3000美元的标价购进。银行家奥古斯特贝尔蒙更不甘落后,称他正以3500美元一股的价格收购爱迪生电灯公司的股票,并表示以后愿以此价继续购入。拥有相当股权的摩根公司的德莱克塞尔也在盘入爱迪生股票。小股东们都把握住手中的股份,希望能出现每股5000美元的市价。
人们开始编造爱迪生的故事。许多愚昧无知的人相信,晚星一定是爱迪生挂在天空的一盏电灯。几百人致信这个发明家,打听传说中的“爱迪生星”的情况。爱迪生最后叫纽约《先驱报》刊登他的声明,说明他没有拿星星做实验。
发表的许多荒诞离奇的故事,是关于传说中他本人和他的超人能力。这些荒诞故事仍然流传开来并使人相信。
有一名记者写了这样一篇荒唐的报导:“爱迪生用特殊化学处理方法做成衫衣,这种衫衣有365层,但是很薄很薄,穿这种衫衣的人,只要每天剥掉一层,一年到头都可以穿着干净的衣服,爱迪生本人现在就穿着这样的衫衣。这种衫衣才是门罗公园研究所的珍奇发明品,定名为爱迪生衫衣。”
这件事竟在美国500种以上报纸刊登,甚至传遍了全世界,以致来自世界各地查问这种衫衣的函电雪片似的飞来,有的甚至寄来汇票、现金,一定要买。
这对爱迪生来说,当然是大灾难。他曾生气地说:“这种胡说八道的可恶记者,真想揍他一顿。”
除了这些荒唐的报导以外,有些电业界的人士和报纸对爱迪生的发明持怀疑态度,甚至咒骂攻击。
圣诞节过后两天,伦敦《泰晤士报》驻纽约的记者、费城地方电报公司的总裁,以至《费城大众纪事报》的副总编来到门罗公园。从《泰晤士报》曾发表的报道来看,他们对爱迪生的发明持怀疑态度。报上说爱迪生“所有努力已彻底失败”。
电气工程师伊莱休汤姆森1880年初参观了门罗公园后表示,白炽灯很难成为有利可图的产品。一年之后,著名的沃纳冯·西门子认为,从经济角度上讲,这种灯无法与电弧灯相抗衡。另外,纽约《先驱报》还在1月5日刊载出w ·E·索耶的一封来信,信中说:“由于迄今未能造成一只完善的白炽灯,因而我不相信有人能在这方面取得成功。”信中还说:“尽管传说爱迪生先生的电灯能连续燃烧240个小时,但我仍然肯定,爱迪生先生的电灯,如果能达到煤气灯所发出的光亮标准的一半(更确切地说就是12支光),那么它连3个小时也坚持不下去”。
有一家报纸受煤气公司财团的操纵,竟以“爱迪生的惨败,新年夜欺骗大家”为标题,对当时的表演进行了歪曲的报导:“在当时表演的数百盏电灯中,没有一盏比煤气灯稍稍明亮些。参观者的失望情绪非常明显。……观众对于那种电灯悻悻而去的神态,已充分地预示着这种电灯的前途如何。”
更有甚者,煤气公司的老板们雇用一批流氓破坏爱迪生的发明。一天,爱迪生在门罗公园广场,公开试验他的白炽电灯。在许多的参观者中,有一个人偷偷地跑到实验的机器和工具后面,慢慢地靠近配线,当他用熟练的技术触摸配线时,配线马上就燃烧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若再让发电机把电流送到配线,就会发生很大的事故。
这个人看看四周没有人,就很快地做完,然后又回到参观的人群中。
后来,当爱迪生打开开关时,装在配线里的保险丝断了,白炽灯也就不亮了。
这时,爱迪生研究所的一个人一把抓住这个人,因为他从研究所的楼上,看到了这个人的破坏行为,所以就赶了下来。
于是,这个人的身份暴露了。大家问他为什么要做这种事,他回答说:“因为对方给我钱。为了破坏爱迪生的实验,我混进了参观的人群,找机会去弄断配线,想使爱迪生的实验失败”。
由于坏人的破坏,这次实验不能顺利进行。此刻,参观的人群中马上有人吹起口哨,也有人责骂爱迪生的失败。讲解实验的人只好作解释:“请大家静一静,这次的失败,并不是我们的产品不好,而是因为有人把配线弄断,破坏了我们的实验。各位不必害怕,我们将重新开始实验”。于是参观的人们给以很大的掌声。
不久,打开开关,实验又开始进行,数千个白炽灯把门罗广场照得通亮。
尽管有人怀疑、攻击、破坏,但爱迪生深信,等到电灯制作简单、价格便宜后,一定会受到大众的欢迎;到那时,这些谣言、中伤、攻击自然会烟消云散。

致力于白炽灯的改进

在1879年最后一周门罗公园电灯展览之后,爱迪生的电灯设想的中心,一直是如何从总的发电装置向广大地区输送电力。首先的项目是完善安装在居室、寓所和商业建筑里的电力设备。1880年1月初,他提出了关于电灯、制造高真空的装置和一种特殊灯泡、灯架的专利申请。到年底之前,他的专利内容达56项之多,其中有三分之二是有关电灯、发电机、辅助设备及各种形式配电装置的申请。
在爱迪生的众多研究项目之中,改进灯泡是主要的攻关内容。爱迪生不断对灯泡的形状进行改进。1879年末,灯泡还是带有长颈的圆形,灯丝直伸到最里端,铂制的穿入线被封在里端的顶上,灯泡的顶点是尖的。又过了几个月,爱迪生通过加大灯泡的尺寸来提高白炽灯的亮度。后来,他又在灯丝连接处使用了一种德国玻璃,以使灯泡得到更好的密封。不久他又放弃了这种作法,灯泡的形状也再次改变。
在整个80年代,爱迪生对白炽灯不断地进行改进。他认为,换灯泡无须找来电工专门作业。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反复进行试验。先是在灯泡下装配了木制插座,然后又将木制插座改为熟石膏插座。最后,爱迪生发明了一种螺帽,这是从煤油罐的螺旋盖上得到启示后改装而成的。
爱迪生为检验灯泡的性能,把电灯拿到轮船上进行试验。1880年5月,一艘3200吨的钢壳轮船“哥伦比亚”号从宾夕法尼亚切斯特的造船厂启航,作绕过合恩角前往加利福尼亚的首次航行。这是有史以来第一艘由电灯照明的轮船。“哥伦比亚号”经过两个月的航行抵达旧金山,船上的全部115盏白炽灯在连续照明415小时之后,仍然熠熠发光。翌年,爱迪生在伦敦的霍尔本高架桥开动了第一个城市白炽灯照明系统。由爱迪生设计的,从纽约运来的两台巨大的发电机给周围地区,包括英国中央邮政大厦地区在内的大约2000盏电灯提供了电力。
提高灯泡耐久率,是爱迪生改进白炽灯的重要一环。经过一年多的改进,他的一只样灯以16支光的亮度燃烧了1589个小时。虽然寿命的延长意味着需求量的减少,但电灯的普及使这种需求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1882年,大约制造了10万只灯泡;10年后,年产量就达到了400万只;到1903年,年产量已达4500万只。
灯泡的销售量如此之大,与降低灯泡生产成本有直接关系。爱迪生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第一批灯泡每一只生产成本约为1.25美元,爱迪生估计,为了与已有的照明方式竞争,这些灯泡每只售价必须不超过40美分。若要按这个价格出售,他必须对灯泡生产保持控制权,并且在努力把灯泡生产成本降低到有利可图的水平的同时,他本人承担亏损的风险。在灯泡生产的第二年,他把生产成本降到每只1.10美元。第三年,降到50美分,第四年降到37美分。当他使每只灯泡成本降到22美分时,他就卖掉制造权,把精力集中到其他研究项目上去。
为了提高灯泡的质量,延长灯泡的寿命,爱迪生想尽一切办法寻找适合制灯丝的材料。到1880年5月初,爱迪生拿起记事簿算了算,他试验过的植物纤维材料共约6000种。虽然灯泡试制成功了,但他总觉得灯丝结构还不能令人满意,质地不够匀称,因而发出的亮光也不怎么理想。
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爱迪生在试验室拾到一把蒲葵扇。爱迪生把它拣起来,看了又看,眼睛盯到它四周缠绕着的细细的一圈竹丝上。由于他一直在思考着用哪种合理的纤维有机物来做灯丝,所以马上就把竹丝取下,交给助手立即做试验,没想到,效果空前好。爱迪生高兴极了,他决定,一定要寻找世界上最好的竹子,充当电灯的灯丝。
于是爱迪生详细调查有关竹子的资料,目前已经知道的就有1200种,他准备把1200种的竹子,全部拿来实验。
他的做法确实很彻底,从研究所的人员中,选出20人组成调查队,准备了10万元费用前往世界各地。
爱迪生本人也亲自到西印度群岛中的牙买加岛,拿回各种竹子。
中国和日本产竹种类最多,故从两国入手。他初派威廉穆尔(William H.Moore )于1880年夏赴东亚,深入中日内地。穆尔历尽艰辛,采竹多种带回。爱迪生选定一种最合适的日本竹子,即与日本农户订好合同,按时供给若干量。日本农户善于改良竹种,竟能出货日佳,爱迪生以为此竹纤维特别均匀,乐于久用。
1880年12月,熟识南美植物的约翰·C·布劳尔(JohnC.Brauner )奉命赴巴西帕刺深入森林,跋涉2000公里,经白人未经之地,采得丰富的草本及梭榈。实验室中的职员塞格里多耳(Segredor )则受命前往古巴求纤维。在他抵哈瓦那时,即患黄热病,未一周而亡。爱迪生以为古巴未必多产适用之竹,才不再遣人。爱迪生还派人到佛罗里达探扇叶梭榈,派人到牙买加寻竹。但梭榈无一合格,而竹子也都不如已入选供商用之日本产竹。汉宁顿(Hanington )则旅行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及巴西极南部。其冒险最甚者,当推弗兰克麦克高恩(Frank Mc -gowan )。他旅行到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南美三国荒野,寻找特殊的竹子。在他旅行的98天中,麦克高恩甚至不敢脱下衣服睡觉。在途中有时碰到洪水,有时遭土人袭击,也有猛兽的危险,再加上黄热病等,总共花费了15个月时间。1889年5月2日,纽约《夕阳晚报》称麦克高恩之行可与古来最大旅行家之名著并立。
新泽西州一位学校的校长詹姆斯里喀尔顿(JamesRicalton )也为爱迪生效劳。他经英国穿苏伊士运河,抵锡兰,入印度。穷搜高原幽谷,更经缅甸及马来半岛他部,始取道中国日本而归。他旅行一年整。里喀尔顿说:“觅得一种纤维,胜厂中现用者二三倍。”
他所发现的竹子中,有直径30公分,高达30公尺像巨木似的大竹。从世界各地采集来的竹子,大约有6000种之多,结果以日本的竹子所制碳丝最为优秀,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直至1908年的9年间,日本竹一直是供应碳丝的主要原料。
寻竹者的行动颇为公众所关注,《纽约晚太阳报》在报道其中一位寻竹者时曾作过这样的描述:“没有任何神话或寓言中的英雄能在拯救某一绝代佳人之时表现出像这位无畏的文明先驱者所表现出的那种降龙伏虎之勇。就是提修斯、齐格菲或神话故事中的骑士,也会羡慕爱迪生的这些不可阻挡的助手们的胜利”。
爱迪生的进取心永无止境,他对于竹子做灯心,仍不能满意,于是他又发明一种化学纤维代替竹灯丝,又把灯泡质量提高了一步。再往后,试验工作重新转向耐热的金属方面,结果才改用钨作灯丝。从此电气发光的效率,比以前增加3倍,使用范围也空前扩大,逐渐遍及全世界。1921年,美国共造钨丝灯15497.1万盏,这便是我们现在所通行的灯泡。爱迪生坚持不懈地研究,终于获得成功。爱迪生的白炽电灯光亮充足、柔和、无声、无味、无害于人体健康。1880年1月3日美国哈泼尔周刊刊载记者一篇《白炽灯之印象》的报道说:“此事似难置信……竟可发生电光。……为最明洁而纯粹之光,如一团球状之太阳光,毫无毒害我人之任何气体或蒸汽,不受气候或风雨之影响,不需火柴引燃,亦不放烟气,具有均匀稳定之光亮,一如晴天时之太阳光,但其所费价格,则又较最便宜之油灯为低”。爱迪生发明电灯一般的事实,使得曾咒骂过爱迪生的人改变了看法,谦逊地向电灯发明者道歉。有人在报上发表文章说:“当1879年爱迪生先生发明白炽灯的消息传来时,一般科学家,特别是我自己,很怀疑这消息的真实性。那种马蹄形的纸质灯丝,看来是支持不住机械震动的,而且似乎也无法长期地保持发射白光。然而,爱迪生先生却并不失望,他不顾别人的指责,坚持继续研究,终于获得了成功。使我们对他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不得不表示衷心的敬佩。”
另一个有声望的人物,在一次科学团体会议上这样说:“过去,我们对爱迪生先生,曾经有过不少冷酷的指责,其中我本人也许称得上是最最严厉的一个。现在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利用这个宝贵的机会宣布我的信心:我完全相信,爱迪生先生已经彻底解决了他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使他的任何敌手,除了甘拜下风以外,是不可能再有什么其他表示的了”。
如同贝尔不是电话的唯一发明家一样,爱迪生也不是电灯的唯一发明家。
早在爱迪生之前,英国电技工程师斯旺(j .Swan )从40年代末即开始进行电灯的研究。经过近30年的努力,斯旺最终找到了适于做灯丝的碳丝。1878年12月18日,斯旺试制成功了第一只白炽电泡。此后不久,他还在纽卡斯尔化学协会上展示过他的碳丝灯泡。而当他的有关白炽电灯的实验报道在美国发表之后,也曾给爱迪生以直接的帮助。
可是,与爱迪生不同的是,斯旺在发明白炽电灯后,直到1880年才去申请专利;直到1881年才正式投产。而在灯泡投产之后,他未能像爱迪生那样建立相应的发电站和输电网。这样就使得爱迪生后来居上,成了人们公认的白炽电灯的发明家。
斯旺比爱迪生起步要早,发明要早,但反而没有像爱迪生那样取得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斯旺的科学资金没有爱迪生那样雄厚,爱迪生为研制电灯前后投资达50万美元;而斯旺的投资却极为有限。其二,在人力上,爱迪生有一个技术力量很强的爱迪生实验室;而斯旺在实际研制工作中只有一名助手;其三,爱迪生注意到了发电站、输电网等配套工程;而斯旺则无力进行这样的配套工程的建设。由于这些原因,从发明白炽电灯后所产生的影响来说,爱迪生要比斯旺大得多。
电灯是19世纪末最著名的一项发明,也是爱迪生对人类最辉煌的贡献。人们对爱迪生作出高度的评价:希腊神话中说,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偷来了天火;而爱迪生却把光明带给了人类。
------------------
参考资料:http://www.cnread.net/cnread1/jswx/l/liqirong/adsz/005.htm

7、戴笠的个人轶事

戴笠之死民间历来有戴机撞岱山,雨农死雨中之说,意为戴笠的飞机撞上岱山,戴雨农却死在了雨中。戴笠坠机处的岱山又名戴山、困雨沟,因此民间有说戴笠之死为天意。
戴笠飞机失事原因有以下多种说法,没有准确定论。 戴笠的对头以及竞争对手,时任中国共产党安全和情报部长的康生。 美国中央情报局,因为事件发生在美国的飞机上。 宋美龄派人暗杀,理由是戴笠因为密谋暗杀宋庆龄而得罪了宋家。在《军统的最后暗杀名单》中记载着,在戴笠策划下,军统的四大金刚沈醉也亲自参加了暗杀宋庆龄的计划,并几乎得手,唯蒋介石因惧怕宋家与美国的关系及其影响力而下令终止计划。 军统北平站站长马汉三指使心腹刘玉珠在戴笠专机上安放定时炸弹,炸弹爆炸造成飞机失事假象。戴笠曾经把乾隆的九龙宝剑交给马汉三保管,后来马汉三被日军俘获,交出了九龙宝剑,此剑辗转到了川岛芳子手中。后来戴笠提审川岛芳子,得知此剑去向,又发现马汉三有贪污行为,但戴当时焦头烂额,因而戴笠决定,先施缓兵之机,待机再处理马汉三的问题。于是戴笠放出风声,要重用马汉三。不过马汉三看出这是烟幕弹,心中戒惧,按军统纪律,他自己的下场必死无疑。无奈之际,他与亲信刘玉珠密商,认为只有杀死戴笠,才可平安无事。后马汉三家属则撰文澄清,没有谋杀戴笠。 自杀说,戴笠乘坐的飞机爆炸后,军统局的调查人员拿出十三张遗留的残骸照片让军统特工陈华辨认。陈华一眼认出了戴笠,认为戴笠举着的右手和右拳呈捏着的状态,是其开枪射击后的习惯,是戴笠开枪打死了驾驶员,导致飞机失控,撞山爆炸。原因为抗战胜利后,戴笠从蒋介石对他的态度中渐渐感觉到对他有所戒备的猜忌,而作为特务组织的军统有可能撤销,此时戴笠风头正劲,其组织连同外围有数十万之众,又有美国人撑腰,戴笠想先当警政部长,后谋海军司令的位置,这引起了蒋介石的猜疑与不满。

8、寻求家乡趣事(我的家乡是宜兴)的3分钟演讲稿

张翰:
你好!
今年暑假,你主演的《一起来看流星雨》受到了大家的喜爱。我也不例外,你那一个个精彩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还有那美妙的歌声,令人赞叹不已。今年国庆节,我想见到你,并且真挚地邀请你到我的家乡——宜兴来玩!在你没来之前,先听我这个小导游,给你介绍介绍吧!
我的家乡宜兴,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则著名的风景区,素有“陶的古都、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的世界”之称,听了以后,你肯定对宜兴充满了兴趣吧!那我就先让你过过瘾吧!
先跟你讲讲洞吧!宜兴的洞非常神奇,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共有70多处,善卷洞是我最爱去的,相信你听了名字就很好奇吧?善卷洞里面有许多钟乳石,它们千奇百怪,形态各异,最重要的是,钟乳石还会长呢!也许你觉得这并不让你吃惊,那我就说一个让你疯狂,你也许坐过船,但是在溶洞里坐船,你应该是第一次听说吧!在溶洞里坐船,既惊险又好玩,讲到这里,你肯定已经坐不住了吧!在那坐船时,要用竹竿撑住洞柄的石头,一点一点地往前,在黑黑的洞里,伸手不见五指,令人毛骨悚然,然而又令人非常好奇,坐在这样的船上,不觉得好玩才怪呢!
给你介绍完了既惊险又好玩的善卷洞,下面我就给你介绍介绍我们宜兴的茶吧!宜兴特有的“碧螺春”,可是非常著名的哟!给你泡上一杯浓浓的碧螺春,碧绿的茶叶在透明的杯子里跳起舞,喝一口,心旷神怡,回味无穷,让你怎么也喝不厌,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你肯定不知道,我们宜兴的茶不是唐朝的贡品呢!还有人写过这样一句诗“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这已经足以说明宜兴的茶是多么好喝,你别光想着喝茶,也得看看人家采茶姑娘多么辛苦!那茶园,一眼望不到边,把这么多茶叶都采下来,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哟!采茶姑娘们先要把茶叶全都摘下,然后再挑选上等的茶叶来炒,最后才把茶叶装入漂亮的罐子里,当我想到采茶姑娘顶着炎炎夏日,背着一只小竹篓,在忙碌的采茶时,还真得好好地谢谢她们呢!
宜兴的竹海你肯定知道吧!在那里,群山连绵起伏,在那里,到外都是漫山遍野的竹子,五颜六色的野花仿佛一张张孩子的笑脸,一股股清泉犹如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们在池子里玩耍,一群群鸟儿唱着那动听的歌曲,把这美妙和歌声,把这儿的美景……带到很远很远。
宜兴的陶瓷名扬四海,这里最著名的要算是紫砂壶了,紫砂壶造形独特,上面有工艺师精雕细琢的图案哟!图案可多了!有五环、三国人物、水浒人物等,因为玻璃杯之类的不容易保存长久,而紫砂壶呢!就算你放那儿几年,它也不会坏,所以你来时,一定要多买几只紫砂壶回去哟!
宜兴的特产如果让我告诉你,那是说也说不完,现在是板栗上市的时节,板栗的壳儿是棕色的,硬硬的,刚炒好的板栗有一股浓浓的香味,让你恨不得一口气把它吃光,我们宜兴的特产还有:白果、百合、太湖三白等。你最感兴趣的可能还是太湖三白吧?你肯定会想:太湖三白是哪三白呢?让我来告诉你吧!太湖三白指的是:白虾、白鱼、银鱼。
宜兴的特产讲完了,让我给你介绍一下宜兴的习俗吧!宜兴的习俗有这些:三月三,赶集,十二月初八,喝腊八粥,四月初八,吃乌饭……赶集那一天,街上热热闹闹的,什么都有,每个人的家里都要请来一些客人,准备许多可口的饭菜来招待他们,然后,和他们一起上街买东西……
张翰哥哥,就到我们宜兴来玩吧!
我可一直等着你哟!你如果来的话,我一定热情招待你。拉钩!
祝你事业有成!
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小男孩):XXX
2010年XX月XX日
你自己可以改一下
另外,站长团上有产品团购,便宜有保证

9、毛人凤的人物轶事

毛人凤是极度迷信的,对算命、看相、风水一类的术数学特别相信。认为自己一生的好运是和命相分不开的,保密局局长办公室的主任潘其武,对命相学极有研究,无论在何处发现了有名气的命相家,潘其武总是带去见毛人凤,毛人凤对方士的话,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毛人凤的五行中缺火,为补此火,特化名以炎,而且多年来一直延用此名,特别是戴笠的化名被改而死,毛人凤对这化名更是处处使用。
戴笠死后其遗物很多,如汽车、房屋等,毛人凤一概不用,认为用戴的遗物晦气。使戴笠的汽车由郑介民、唐纵和他分用,将此车给了副主任秘书张严佛。抗战胜利后,戴笠在南京、上海等地接收了许多高级住房,这些房屋豪华舒适,而毛人凤宁可住处简陋,宁可自己费力找房,也决不要戴笠的住房和办公处。军统新建大厦中最好的办公室,是戴笠生前设计的,毛人凤也不去用,而是要潘其武找一位懂奇门遁甲的人,推算了一间方位好的房间,虽然房间简陋,但他还是高兴的使用。
在毛人凤从副局长升到局长位置时,郑介民腾出了局长办公室,而毛人凤依旧在他原来那间房里办公。毛人凤的这一切在别人眼中,均认为他简朴、廉洁奉公,而根本的原因是迷信,对戴笠的东西,他认为晦气,他不搬到郑介民的办公室,是认为他的那间办公室很顺利,怕搬动后失掉了好运气。 1946年3月,戴笠摔死在戴山,谁来领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貌不惊人特务毛人凤经过一番角逐,继承了戴笠的衣钵。有人说毛人凤既不是黄埔军校出身,更不是军统初创时的成员,外勤没有当过站长,内勤没有当过处长,其出任军统头目实属偶然。有人说毛人凤靠的是和戴笠同学、同乡而且沾亲带故,其发迹完全是依靠戴笠的提携。
毛人凤败退台湾后,曾向一个密友透露过自己的做官秘诀全在忍、等、狠三字。人说毛人凤像龟,取的就是他能屈能伸的性格。别人当众搧他耳光,毛人凤微笑自若,蒋介石脱下鞋帮往他脸上乱打,毛人凤说这是领袖的爱戴,心字头上一把刀,毛人凤坚信忍能避祸,也能为升官发财铺好路径。
军统主要对付中国共产党,如1949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江竹筠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被军统特务杀害,年仅29岁。重庆解放前夕,毛人凤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渣滓洞大屠杀,不久又在昆明制造了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血腥事件,在香港策划了对杨杰等人的暗杀惨案等,他的狠使他反共的狰狞面目暴露无遗。

10、周恩寿的个人轶事

周恩寿生于清光绪三十年二月二十三日,即公元1904年4月8日。他出生后因皮肤稍黑,家里人便顺口喊他“小黑子”算作乳名,取学名恩寿,字同宇,也叫过桐宇。

1924年春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觉悟社交通员。1925年受党委派入北平宏达学院学习为掩护,做党的地下交通和宣传工作。

10月应周恩来、邓颖超之托,陪同邓母杨振德到广州,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在入伍生团的同班同学有林彪、文强、李运昌等,之后进入四期政治科。1926年随军参加北伐战争,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大队小队长,总政治部劳资仲裁委员会代表。

1927年春任武汉邮电检查委员会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时,是“武汉中央军校各期学生共同讨蒋筹委会”执行委员,并在《讨蒋宣言》上署名,后遭通缉。

(10)站长趣事扩展资料:

周恩寿的—生是既为生活奔波劳碌,也为革命奔走的一生。他投身滚滚的大革命洪流,并曾在革命洪流的风口浪尖上拼搏、战斗。

他虽后来被革命浪潮涌到了一边,但他在哥哥的影响、教诲下,始终与中国的革命事业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该说他是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过一定贡献的人,也是一位一生坎坷的人。

他生前的最后遗愿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也体现着他对故土亲情的眷恋和对家乡的热爱。诚如周恩来1965年7月5日在新疆石河子对另一位淮安老乡所说的“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没有不爱他的家乡的”。周恩寿的故乡淮安,更理解他并期待着他的“叶落归根”夙愿的实现。

与站长趣事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