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国藩简介20字?
曾国藩是清末四大名臣,组织湘军,剿灭太平天国运动,开启洋务运动,建立安庆内军械所。
2、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嘉庆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娄底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2)曾国藩简介微视频扩展资料
曾国藩故居
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位于双峰县东部,东边与南岳衡山相邻。因四周群山环抱一盆地形似荷叶而得名,曾国藩故居就座落在这片荷叶中。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风景秀丽、风水奇异,人文和自然景观丰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这里面积仅100多平方公里,但却走出了一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有晚清重臣曾国藩、著名外交家曾纪泽;有中共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蔡和森、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蔡畅、伟大的革命母亲葛健豪。
同时还有秋瑾、唐群英、向警予都曾嫁入荷叶, 在这里留下了革命的足迹。曾国藩故里赏有“中国家教文化圣地”、“大儒摇篮”、“女杰之乡”、“全国书画艺术之乡”、“院士之乡”“中国顶级风水宝地”等美誉。
曾国藩故里有乡间侯府富厚堂、曾国藩兄弟出生地白玉堂、曾国潢故居万宜堂、曾国荃故居大夫第等九处十堂曾氏家族文化遗产,还有省级森林公园九峰山、天然奇异石林石鸡寨等自然景观。
其中,核心景区富厚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及湖南新潇湘八景。曾国藩故居景区为湖湘文化旅游最热门景区之一,湖南省精品旅游线路之一。
3、曾国藩简介(50字左右)
人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湘乡府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富厚堂(曾国藩故居)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4、曾国藩的生平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1、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2、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3、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4、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5、曾国藩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4)曾国藩简介微视频扩展资料
政治成就:
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军事成就:
曾国藩提倡忠君卫道、以儒家学说治军的这一宗旨还贯彻在选将、募兵、军队管理以及协调军内外关系等方面。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内涵极丰,集显过人之处。
他人对曾国藩的评价:
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谭嗣同:历观近代名公,其初皆未必了了。更事既多,识力乃卓。如曾文正、惠敏父子,丁雨生中丞,洞彻洋务,皆由亲身阅历而得。左文襄晚达,故沈观最久。
5、曾国藩全集的内容简介
《曾国藩全集(套装全31册)》为上世纪80至90年代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全集》的修订本。《曾国藩全集(套装全31册)》分奏稿、批牍、诗文、读书录、日记、家书、书信7个部分。其中奏稿12册、批牍1册、诗文1册、读书录1册、日记4册、家书2册、书信10册,共31册。 此次修订,新增五十万字,以增收佚文为主要内容。奏稿部分新增240余件,其中绝大部分出自1993年版台湾“故宫博物院”《先正曾国藩文献汇编》。批牍部分新增2件。诗文部分增收80余件。读书录部分增收新发现之曾氏后人誊录的《诗经》批注。日记部分增收道光二十一年元旦日记及咸丰元年、二年间的《绵绵穆穆之室日记》与同治八年、九年、十年间的《无慢室日记》。家书部分增收20余件。书信部分增收40余件。所有增收之件的来源,均于该页脚注中注明。 除此以外,改正初版中的个别差错,弥补其不足之处,也是这次修订的要务。在编排上,尤其以诗文部分变动较大,用功颇多。修订者借助学术界的成果和自己的研究,将每篇作品的写作年代予以考订,然后依类依时重新排序。
6、关于曾国藩的详细介绍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嘉庆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参加会试,终于成功登第,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正月,授礼部右侍郎。8月,署兵部左侍郎。次年6月,署工部左侍郎。在京十多年间,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午后在南京西花圃散步,突发脚麻,曾纪泽扶掖回书房,端坐三刻逝世。百姓巷哭,绘像祀之。
朝廷闻讯,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号“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6月25日,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
曾国藩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7、求曾国藩的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他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出生于清代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虽笨,但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父麟书,有田产,不事耕种,醉心功名,然童试17次皆不第,父设馆授徒。曾国藩幼从父学。道光十三年(1833)入县学为秀才。翌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同年中举人。此后赴京会试,一再落榜。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旋赴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二十七年任四川乡试正考官,明年升侍读,后年升侍讲学士。二十七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二十九年任礼部右侍郎,旋兼兵部右侍郎。三十年兼署工部右侍郎。咸丰二年(1852)兼署吏部左侍郎。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8、百家讲坛曾国藩各集简介
(一)多化解,少拒绝。
(二)戒多言,不纠缠,少争论。
(三)先晓事,后办事。
(四)合众之私,以成一人之公。
(五)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六)上场当念下场时。
(七)刚的智慧。
(八)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九)五到于五勤。
(十)男儿要倔强。
(十一)困而知,勉而行。
(十二)有主义的团队。
(十三)流水高山心自知。
9、曾国藩的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